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厘金二

坐贾坐贾对行商而言,行商遇卡完厘课之行厘,坐贾所完即落地税也。皖省于咸丰十一年由厘金总局委员另设坐贾专局,并委本地绅董襄办。其办法系将起岸之货先行查明,给予起票,货既到行,令行户将每日售货及货价若干,登记循环印簿,按照货价每两抽银二分,卖、买各一分。由绅董查明,携同印簿三日一缴。当时尚有铺户门厘,系考核逐日流水簿,售钱千文抽取二十,十日一缴,十日之内售钱不及五千者免收,未久即裁。嗣后子口落地税皆归厘卡兼收,惟省城及铜陵之大通镇至今尚存坐贾名目,另行册报。据《省局卷》。

盐厘淮盐过境,皖省向不抽厘。昔年坐贾局按每百斤抽钱百文,自盐务改章,久已裁革。五河及正阳两盐厘局由江督派员办理,按月拨解厘银四成,交皖北道解济皖饷,不经局收。浙盐行销徽、广两属,皖省亦不收厘。自癸酉纲为始,岁贴皖银一万两,交屯溪厘卡解至省局,转解支应局充饷。据《省局及支应局卷》。

按,江苏海分司尚有四成盐课拨充皖饷,各按盐斤加价,或充军饷,或充赔款,均与厘局无关,另于饷项及筹议款内分别纂述。附志。

茶厘皖省茶厘,南北不同。南茶由江督派员于徽属之屯溪镇设局征收,已历年所。北茶由淮北厘金总局派员于六安之麻埠镇设立专局,英山、霍山、霍邱、舒城等县各设分卡征收。其茶以十斤为一篓,按篓抽厘,视销路之远近以定征数,子茶视春茶减三分之一,如由六、霍山中至周家口、亳州、清江,春茶每篓抽厘三百文,子茶二百文;由六、霍至正阳、寿州、庐州,春茶二百四十文,子茶一百六十文;由六、霍旱道至商城、固始,春茶二百文,子茶一百三十文之类。老茶及茶末、茶梗,以每百斤核计,完厘二三百文不等。光绪三十二年,巡抚冯煦在藩司任内,改由省局委员稽征,以清弊窦、杜留难为宗旨,又以运茶经正阳一带者向须完纳大关税费及清溜口钞号等项商情不免艰困,咨商凤阳关道,将大关税费由局代收拨补,其钞号一律豁免。行之逾年,较有起色,部咨加收三成解交筹议公所之款,每岁约收银二万六七千两,三十四年亦增收七千余两。据《省局茶厘及筹议茶厘加成卷》。

按,南茶在同治年间,亦由皖南厘局札委歙、黟、休宁、婺源、祁门、建德、石埭、太平等县知县暨委员绅士办理,并有江西浮梁一县在内。其后改归,江督主政,遂相沿至今。光绪三十二年,筹议公所以本省土产应认本省之捐详请咨明江督,将行销外洋之茶每斤加厘二文,销内地者加一文,以补助赔款。三十四年,复经江督咨商,减半抽收,其减收之数,仍由宁省拨补。附志。

烟酒加税皖省烟酒厘金向列百货之内,未尝另标名目。自光绪二十五年冬间奉文倍征烟酒,始饬各厘卡将烟酒两项另款批解。查烟叶出产,惟安庆府属之宿松等县有之,而叶粗价贱,贩运甚稀,常年收厘为数无几。二十六年以后加征一倍,岁仅收钱三四千串。烧锅一项,向因查禁,开设甚少,市酤所售半皆贩自他省,州县偏僻之处间有酿酒糟坊,自酿自卖,名曰土酒,仅供本地居民零估之用,并无贩运大宗。筹议赔款案内,分别上、中、下则,举办酒捐,岁收银二万数千两。二十九年十一月,以直隶烟酒两税岁收银八十万两,奉饬部抄录《直省章程》,咨送各省仿办,以供练军要需,并量省分之繁简,定税额之多寡。皖省派银每年二十万两,当经巡抚诚勋札司移局,议定章程,委员分赴各州县,会同查明酿酒及贩卖铺户。已领筹议酒单者,按户发给门牌,注明官酒行字样,按照《直省章程》减半收税,每斤税钱八文。直隶每斤税钱十六文。应认税额若干,查近三年簿载销数计算,由酒行认定,按月包缴,给以三联印票。一经完税之后,运经本省关卡,概不重收。外来之酒由经售店铺一体纳税。其售卖烟叶、烟丝者,饬领执照,作为烟行,亦按每斤税钱八文办法,与酒略同。所出税钱,均准加入卖价,使商本无亏,惟漏税者有罚。州县收钱解银准扣一成经费。综计两款每岁约收八万两。是时并奉旨酌提州县浮收归公及整顿田房契税,皖省派定额数每年十五万,连同烟酒加税,共派银三十五万两。巡抚诚勋自认每年报效银五千两,藩司一万两,臬司二千两,三道八府各报效有差。合之,酌提州县之款共计每年归公银八万二百余两,加以倍征契税,凑成十万两,于三十年三月具奏声明烟酒税数尚无把握。三十一年六月,又寄饬照原额三十五万两筹解足数,旋经奏明烟酒税约可收银八万两,契税约三四万两,连同报效归公之数,请岁解二十万两以为练军经费常额,不敷之十五万两,恳宽免。未奉准,于是复行委员分赴各属,将烟酒税切实增加。逾年,适值水灾,所收之税转逊于前,仅及银六万余两。现委道员认真稽征,能增若干,尚难预定。据《省局烟酒加税卷》。

土药额税皖省土药厘税于光绪十六年四月巡抚沈秉成奏明试办,照户部旧章,每十斤抽银二两,分设南、北两局。南局设于芜湖,其地为通商口岸,洋药盛行,土药但有小贩零售,捐数微细。北局设在临淮镇,以徐州过境之土为大宗,商贩图避淮安关税,故绕程皖境而南运,自徐州改办统捐以后,无烦绕越,而过境者稀。十八年,徐州土捐加为每百斤收银三十两,通行各省概不重征,皖境即有经行之土,亦无可取之捐,所收者皆凤、颍等属之产也。时皖产尚少,虽照徐州捐数大加减折,定章,行厘三十两,落地税二十两,均减作三七折收。而来源有限,收数仍自寥寥。又以南、北局卡太多,通年开支总计二万余金,致报解之数益绌。南局兼辖徽州、宁国、芜湖、和州等卡,通年开支银二千六百九十余两。北局兼辖阜阳、涡阳、太和、宿州、灵璧、泗州、双沟、凤台、颍上、亳州、怀远、蒙城等卡,通年开支银一万八千余两。统计二万七百两有奇。办理北局道员北局由巡抚札派道员办理,南局另委府厅州县,均不隶于藩司。力请辞差,遂于十八年十月仍由沈抚奏明,改归藩司经理。就藩署设立总局,裁旧有之南、北两局,而于芜湖设立南路总卡,徽、宁两分卡隶之,后于庐州改设分卡,亦隶南路。于蒙城设立北路总卡,原议设于庐州,后改。阜阳、太和、原议存涡阳,裁太和,后改。宿州、临淮四分卡隶之,后添泗州卡为五分卡。其余涡阳、亳州等处,由附近之卡分别兼管。总局提调、文案等员,皆以厘金局员兼充。总卡设提调一员,以府厅任之,文案、收支等员及分卡委员,以州县佐杂任之,裁节经费岁及万金,而减折征收如故。二十年,总局以折收非计,因思商贩百斤之土既定行厘三十两,又完落地税二十两,行、坐并计,共须捐银五十两,既不足以恤商,各卡复暗予减折,不惟名实两失,而又弊窦丛生,特改行厘为二十两,落地税为十两,以符徐州统捐之数。除五、六、七三个月内新浆厘税准作七折报捐外,其余皆以实银填票,不准折收。邻省之土过境及落地,均收银十两。大张示谕,俾众咸知。自是,积弊渐少,而皖北种植罂粟岁复增多,南路川、云、贵土经过,亦较盛于前,收数遂有起色。二十五年,部议照各省原收厘税数目加收三成,因将行厘照加六两,落地税加三两,外省过境之土,照章减半核加。二十六年,经巡抚王之春奏明专款存储备拨,而未报明实收数目。三十年,创办土膏统捐,原定八省,三十二年合直隶等十省为十八省。特命户部侍郎柯逢时驻鄂管理,将下游应收川、云、贵土厘税,概于鄂局收足,仍照各省原收数目拨还,计拨还皖省银五万两,皖省土产仍由皖局自收。三十二年改为户部统税,每百斤完税银一百两,经费银十五两。一税之后,听其所之,各省土卡概令裁撤,由柯大臣派员分赴各省设局稽征。苏、皖两省派安徽候补道童祥熊总其事,拨还皖省土厘税银七万五千两,连前拨之五万两,共银十二万五千两,定为岁额,归皖支用。而皖省于三十一年实征银十九万两有奇,川、云、贵土拨款在外。叠请加拨,部议未准。而岁额十(三)[二]万五千两内,犹须除去开支五万余两,故厘局近年进款统计表于此项额税仅列银七万两。据《土药局暨厘局卷》。

按,土药一项,本于百货厘金之外另设专局办理,及改隶藩司,虽仍有专局之名,皆厘金局员兼办,实与一局无异。三十二年土卡既裁,专局亦撤,每年额税即由厘局收存备拨,故不另立一门。附志。

瓷器统捐瓷器厘捐,向列百货之内。光绪三十年以瓷船联帮而来,常有恃众闯卡情事,由瓷业商董创设公所,禀准减折完厘,取具瓷船连环保结,不再抗扰。三十二年十一月,复由商董请办瓷器统捐,省局以江苏、江西等省近办各项统捐颇著成效,据情详经巡抚恩铭批准试办。其办法系就望江县之华阳镇设一瓷器统捐局,统收沿江华阳、盐河、大通三卡瓷厘,并于安庆、大通各设查验分卡一处,按照向章定为七折。瓷船初入皖境,核明三卡共应完厘若干,即在华阳局一次收足,填给三联运票,经行长江三卡以内,概不重征。当经刊发戳记,交董承办,通年收钱约计五万数千串,准扣十成之一为局用开支。三十四年改为官督商办,特委专员驻局经理,仍属试办,未为定案。据《省局瓷器统捐卷》。

按,此项捐款系按三股均分,仍作华阳、盐河、大通三卡收数,以抵比较,故后列进款统计表无此名目。附志。

牙税军务未平之时,皖省行户由巡抚衙门颁给执照,准其充牙。咸丰十一年,江督曾国藩饬设牙厘总局,谕令各牙行捐领部照,按照《江西章程》递减捐数,江西上上则捐银五百两,上则三百两,中则二百两,下则百两。上上则捐银三百两,只盐行一项。上则二百两,中则一百两,下则钱一百串,每年纳帖税自银三两以下递减有差。上上则税银三两,上则一两五钱,中则七钱五分,下则四钱五分。领帖之人身故其子接充者,减半捐换,不捐换者,缴销故帖,朦充及私充、朋充俱有罚。光绪二十八年,筹议公所以经纪牙行无力领帖而弊混滋多,因刊发执照,定章从宽,令无帖之户照章捐领,一年一换,以助赔款。虽声明有力,牙户不得避重就轻,而领帖者日少。现计每年仅收捐银数百两,税银一千五六百两。据《省局牙帖及筹议牙捐卷》。

按,牙帖办法本与货厘不同,而同隶一局。部帖既由厘局发给,每年牙税亦由各厘卡就近收解,同为厘局进款,故总局名目向以牙、厘并称,因不另立一门。附志。

猜你喜欢
  卷一 杂事第一·刘向
  卷十(下)·常璩
  西番纪·张瀚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十六·苏辙
  第三十卷 仕绩 二 一·缪荃孙
  庾信传·令狐德棻
  崔敬传·宋濂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二·刘铭传
  卷二十四·佚名
  卷81·陈邦瞻
  吏学指南卷之四·徐元瑞
  张煜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镇·唐圭璋

      镇字子山,号方叔,温州乐清县人。政和四年(1114)生。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通判隆兴府。   贺新郎   翠葆摇新竹。正榴花、枝头叶底,鬥红争绿。谁在纱窗停针线,闲理竹西旧曲。又还是、兰汤新浴。手弄合欢双彩索,笑偎人

  • ●金莲记目录·陈汝元

    第一齣 首引第二齣 偕计第三齣 弹丝第四齣 郊遇第五齣 射策第六齣 捷报第七齣 搆衅第八齣 外谪第九齣 闺咏第十齣 归田第十一齣 湖赏第十二齣 媒合第十三齣 小星第十四齣 诗案第十五齣 就逮第十六齣 

  • 帝纪第九 简文帝 孝武帝·房玄龄

    简文皇帝讳昱,字道万,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郭璞见而谓人曰:“兴晋祚者,必此人也。”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永昌元年,元帝诏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临琅邪。继世相承,国嗣未立,蒸尝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八·张岱

    孙承宗(鹿善继)、贺逢圣、吕维祺、姜曰广列传孙承宗,北直高阳人;万历甲辰进士,廷试第二人。承宗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声如鼓钟,殷动墙壁。方严果毅,嶷如断山;开诚坦中,谈笑风发:望而知其为伟人杰士。年三十余,为举子,伏剑游塞下,历亭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七卷列传七零零零零列传第七。[奚论][素那][骤徒][讷催][薛 头][金令胤][官昌][金

  • 陆光祖传·张廷玉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祖父陆淞,父亲陆杲,都是进士。陆淞任光禄卿。陆杲任刑部主事。陆光祖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在乡试中举。不久考中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职为睿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发布命令让京郊的百姓修筑边墙

  • 例言·梁启超

    一国之伟人,间世不一见也,苟有一二,则足以光其国之史乘,永其国民之讴思。百世之下,闻其风者,心仪而力追之,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尽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夫导国民以知尊其先民,知学其先民,则史家之职

  • 卷十·戴锡章

    西夏称天授礼法延祚六年春正月,契丹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来议与宋和。(《辽史·兴宗本纪》)宋建渭州笼竿城为德顺军,谋取横山。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羊牧隆城、静边、得胜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

  • 张凖·周诒春

    张凖 字子高。年三十一岁。生于湖北枝江。叔承良。家居。本籍通信处。湖北枝江县董市。未婚。初毕业于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任湖北枝江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久兴学校预备。宣统三年。入麻省工业

  • 扩信·方以智

    拘者守所见,不在目前,则戛戛乎不信。子休言大,干毒之言更大,大者寓也。未尝非寓,而人竟不信天地间之大,则非也。愚不寓言,请以实征。语山中之老农鱼大于木,即疑;而且有虾须如樯、蝶翅如帆、鳌背如山长百里者。言衣为野虫所吐,即

  • 春秋经传辨疑卷上·童品

      春王正月【公元年】  春王正月之义公羊以爲大一统是巳胡氏以周人建子爲岁首则周正月是夏十一月也然谓商正建丑引书惟元祀十有二月以证月之不易又谓秦以亥爲正引史记元年冬十月以证时之不易遂以爲夫子改冬十一

  • 卷二·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二宋 聂崇义 撰袆衣【音翚】     揄狄【音摇翟】阙狄【音翟】     鞠衣展衣【展又作襢】    褖衣纯衣【纁衻】     宵衣【音绡】墨车      厌翟车【金饰诸末】笲

  • 大乘密嚴經科文·欧阳竟无

      ●密嚴道場品  此品談常住廣大微妙刹土   ┌佛俱密嚴人   ┌先示刹土名及生者德         ┌修觀名如來藏   ├佛入密嚴場┌長行┤       ┌初刹土無量     ├不滅名涅槃法界  

  • 现代佛教周刊之路向·太虚

    现代佛教月刊,由现代僧伽嬗蜕而来。现代僧伽先为半月刊,作改良僧制之运动,而注重采载佛教之时事要闻,加以深刻敏锐之评议,此亦今日中国佛教所不可少之一事。然改为月刊后,渐偏重学理研究,而变失原有之功用。兹再改办为周刊,应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七·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善集品第十七  于是如来复为地神说往因缘而作偈言。  我昔曾为  转轮圣王  舍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于是时  以四天下  满中珍宝  奉上诸佛  凡所布施

  • 练兵实纪·戚继光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

  • 石屏诗集·戴复古

    宋诗别集。6卷。戴复古著。卷首有其父戴敏(号东皋子)诗10首。作为江湖派中成就较大的诗人,戴复古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其中,有浪迹江湖的恬谈生活的写照:“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

  • 金刚般若义记·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