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二厘金三

米捐芜湖设立米捐局一所,抽收军饷、偿款两捐。皖省出产米为大宗,光绪二十一年,署江督张之洞奏设米厘局于芜湖,抽收江苏下游大胜关、大河口、泗源沟三卡。厘金。二十六年六月,巡抚王之春因练兵需饷援案,奏请抽收芜湖落地米厘,查照江宁办法,以一百五十斤为一石,每石捐漕平银三分三厘。二十七年七月,因饷绌加捐一分,合原有功德捐一厘,统收四分四厘。凭新关查验米数,按斤核扣,先缴此项落地厘捐,然后再给新关收清米税号单,放行出口。所捐之数,初由芜湖关道代收,二十七年九月,改归芜湖商务局经收。是年,和议成,皖省岁派偿款银一百万两,多方筹集,仍不足数。二十八年十月,巡抚聂缉规奏明创收筹议项下米捐,每石银一钱,专供偿款及办理新政之用。初亦由芜湖关道代收,二十九年六月,因华商串同洋商来芜办米,照约纳税,不肯完捐,复经妥议改章,派委道员设立专局,将商务局所收四分四厘捐、关道所收一钱捐归并米捐总局征收,责成米业三帮公同具结,代扣代缴。是年九月,各商以捐重乞减,经巡抚诚勋批准,将筹议一钱捐款减为七折,实收银七分,军饷项下以四分四厘为定数,原有之功德捐一厘,分拨地方各项善举功用。巡警马路工程捐二厘二毫,统归另捐。以上捐款属之军饷项下者,按月解交省城支应局充饷,属之筹议项下者,按月解赴省城筹议公所凑拨。此芜湖米捐历年始末情形也。三十一年十月,江督周馥电奏请弛禁谷米出口,经户部议复,此次电奏"仿照芜湖成案,带缴义捐,宁苏各半"等语,以江、皖各另抽一钱四分四厘言之,是每石合捐银二钱八分八厘,各该省义捐,嗣后以银一钱提解部库,四分四厘留充该省公用。经巡抚诚勋详晰复奏,皖省米厘系供饷需、偿款各用,无从提解,并陈明"义捐"二字,皖省本无此名目。三十二年四月,户部具奏:"江海各口出入米数,应切实稽查,仍拟酌提米捐解部。"又经巡抚恩铭复奏仍恳免提各在案。兹将开办米捐以来各年收数列表如左。据支应局筹议公所各卷。

芜湖米捐局历年捐收银数表

单位一厘

年份军饷筹议总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统计

附录:巡抚诚勋奏米捐专供饷需、偿款折原奏内称,窃准户部咨议复两江督臣周馥等电奏请弛禁谷米出口一折,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具奏,奉旨:"依议。钦此。"原奏内开,此次电奏"仿照芜镇成案,带缴义捐,宁、苏各半"等语,以江、皖各另抽一钱四分四厘言之,是每石合捐银二钱八分八厘,各该省义捐,嗣后以银一钱提解部库,四分四厘留充该省公用,垂为定章,并不准另立名目,格外加收,等因,咨行到皖。伏查江、宁于芜湖创设米捐局事,在光绪二十一年,其时,皖省并未抽收,嗣于二十六年六月,因增兵筹饷,始派候补道郑炳勋赴芜创捐落地米厘,每石银三分三厘。二十七年七月,又因饷源日绌,续派候补知府许鼎霖赴芜议加米捐一分,均归支应局防军饷项支拨。又,米行原有功德捐一厘,由芜湖分拨育婴堂等处,此旧收共四分四厘,为皖省第一次米捐也。二十七年,皖省奉派偿款银一百万两,设立筹议公所,凑集各捐,复饬加米捐每石银一钱,于二十八年十月试办,此续收之一钱,为皖省第二次米捐也。迨二十九年九月,米商以捐重碍销,恳求减轻,由芜湖捐局详经批准,将筹议公所每石捐银一钱减为七分,支应局以四分四厘定数,原有之功德捐一厘,饬归另捐,芜湖巡警马路工程捐二厘二毫,亦归另捐。总之,支应局收四分四厘,筹议公所则由一钱改为七分,此现收米捐之实在情形也。"义捐"二字,皖省本无此名目,其支应局所收为军饷捐,筹议公所所收为偿款捐,若芜湖巡警马路工程,皆为新政捐,均不得谓之义捐,惟功德一厘,系归芜湖育婴堂等处应用,亦无义捐之名,且与一钱四分四厘之数大相悬殊。部臣或以"芜镇"二字相连,遂因镇江义捐而疑及芜湖亦有此捐,因镇江之义捐一钱四分四厘而疑及芜湖亦有一钱四分四厘之义捐,殊不知镇江于关税外创收平粜义捐,援仿芜湖之米捐一钱四分四厘以定镇江捐数,非芜湖亦有一钱四分四厘之义捐也。至"带缴"二字,乃谓平粜义捐一项,于镇关正税之外带缴,犹芜湖于关税外带缴军饷、偿款捐,并非米厘与义捐,芜湖分项兼收也。芜湖之一钱四分四厘供军饷、偿款之用,犹镇江之一钱四分四厘供平粜之用。芜湖续收之每石一钱,前抚臣聂缉规曾经奏明,除凑抵偿款外,并须供新政之用。现自减为七分以后,加以此外所收筹议项下捐款又值银贵钱贱,收钱换银,暗耗不赀,而芜湖中学堂、京师皖学堂、武备练军各经费复均须取给于此,应解偿款已虑不敷。至支应局,军饷、米捐仅有四分四厘,目前改练新军,加重饷糈,添购军装、器械一切费用,较从前何止倍蓰,亟须添筹款项。皖省著名贫瘠,库款异常支绌,罗掘已穷,军饷、偿款全恃米捐稍资挹注,若于此项每石提银一钱解部,则来源立竭,于皖省大局关系非轻。况部奏专提义捐,今既无义捐可提,自属无从遵办。据督办筹议公所支应总局司道会详请奏前来,理合恭折沥陈,等因。于三十二年三月初五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

又,巡抚恩铭奏查明米捐数目分拨情形,仍恳免其提解折原奏内称,窃查户部议复米禁展限案内,以芜湖出口米粮,带缴江、皖义捐,嗣后以一钱提解部库,等因,当经前抚臣诚勋查明,皖省并无义捐名目,抽收芜湖米捐,系供军饷、偿款各用,无从提解,具折奏明在案。嗣准户部咨江海各口出入米数,应行切实稽查,仍拟酌提米捐解部。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具奏,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抄奏,咨行到皖。又经臣分饬各司道局所查明,妥议,去后兹据办理支应总局筹议公所布政使冯煦、按察使陈启泰、署安庐滁和道石镇暨委管芜湖关税务徽宁池太广道冯汝骙先后具详请奏前来,臣复加查核。如户部原奏以诚勋复奏米捐需用无从提解折内声明"旧收、续收每石共银一钱四分四厘"一节,查皖省所收芜湖米捐,除功德捐每石银一厘,马路工程捐每石银二厘二毫均归芜湖就地拨用外,所有解省之款,实始于光绪二十六年,因增兵筹饷,每石收捐银三分三厘,嗣又加银一分一厘,是为四分四厘。迨二十七年,复因筹还偿款,每石捐银一钱,于二十八年十月开办,于是有一钱四分四厘之数。然续捐之一钱,行之未久,即据米商以捐重碍销,禀求减免。经诚勋批准,每石减收银三分,仍收银七分,合之原捐四分四厘,共银一钱一分四厘。诚勋前折内业已声明,此皖省现收芜湖米捐实只一钱一分四厘,并无一钱四分四厘之实在情形也。又,户部原奏以诚勋筹办垦牧树艺折内所称"芜湖一埠,岁约出口米四五百万石,姑以一钱四分四厘计之,皖省岁入米捐甚巨"一节,查诚勋前折所叙四五百万担之数,系就芜湖关月报数目约略言之。近年出口米粮较旺,尚有不止此数者,但年岁之丰歉无定,贩运之畅滞靡常,势难据以为准。即如本年湘、鄂各省因实办赈,委员来皖买米,均经奏准免收税厘。入夏以来,雨水过多,江淮并涨,低区田地多被漫淹,秋成已有歉象,是本年收数多寡即无把握。且芜湖关月报出口米数,系照关章以一百斤为一石,而所收捐款,向以市斛以一百五十斤为一石,如该关运出三百万石米,省城只收二百万石之捐,今即就旺年歉岁酌中,约计作为每年出口五百万石,实收捐款只三百三十万石上下,每石一钱一分四厘,不过三十余万两而极。部臣以石计捐,而未知出口之石数与收捐之石数既有关章市斛之不同,又每石仍以一钱四分四厘核计,致疑皖省米捐岁入甚巨,其实所差甚多。此芜湖出口米粮多寡无定,并实收捐款视该关月报出口之数仅得三分之二之实在情形也。又如户部原奏"以各省所收米捐虽未能遽以一钱解部,务须酌量提解"一节,查皖省现收米捐,每石一钱一分四厘内,系四分四厘归支应局凑集军饷,七分归筹议公所凑付偿款。以军饷言,皖省本非充裕,自设督练公所,改编两标六营,需饷已较前增巨。臣到任后,复遵练兵处颁行陆军章制,大加整顿,将各标客籍兵丁一律挑出,另编巡防军四旗以备缓急征调之用,其余土著兵丁则并为一标,再另办征兵一标,以足两标原数。一面建造营房,购置军装、器具,其马、炮、工、辎留各队,并拟陆续筹办。曾经奏明在案。需饷浩繁,尚无的款,方在督饬藩司设法筹画,容俟另案奏明办理。以偿款言,皖省每年奉派关平银一百万两,当时特设筹议公所举办各捐,几于搜括靡遗,仍苦未能足数。迨加收米捐一钱,始得勉敷凑解,乃未几,即减收三分,原办各捐中之迹涉苛细者,次第停收。近年又值钱价日平,原收钱款之捐,易银报解,暗耗又不下四分之一。而偿款以外各项新政所需又无别款供支,亦不能不取给于此。入项则有减无增,出项则有增无减,势难持久,贻误堪虞。似此军饷、偿款同一拮据,若再将原有之米捐酌提解部,正不必其多也,即使少提若干,而提出一分之捐,即少一分之用,实于军饷、偿款关系匪轻。此皖省所收米捐抵支要用,有绌无盈,碍难提解实在情形也。臣细绎部奏,似部臣之意在稽查江海各口出入米数,以防偷漏出洋。至于酌提米捐外省为难情形,早为部臣所深悉,特欲以此核米数耳。芜湖出口米粮,向由该关按月开报,现又奉部奏,令两江督臣于每岁年终汇总奏报,似芜湖米数出口稽核已周。皖省本系著名瘠区,值此新政方兴,用繁款绌,异乎寻常,相应仰恳天恩,准将原收米捐免其提解部库,俾济要需,事关皖省大局,不敢不披沥直陈。除咨明户部外,所有查明皖省实收芜湖米捐数目及分拨军饷、偿款情形,仍恳免其提解缘由,谨恭折具奏,等因。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一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

猜你喜欢
  卷八·应劭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七·乾隆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九·徐乾学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四·佚名
  序·恽毓鼎
  四七三 江西巡抚郝硕奏续获王锡侯各种书籍情形折·佚名
  詹序·沈有容
  由吾道荣传·李百药
  王亻必传·欧阳修
  阿鲁辉帖木儿传·宋濂
  卷五十三、日本订约·黄鸿寿
  卷99·陈邦瞻
  吏学指南卷之一·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敏中·隋树森

    刘敏中(一二四三--一三一八),字端甫,济南章邱(今属山东省)人。至元中,由中书掾擢为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因弹劾权臣桑哥,得罪辞官归家。不久,又起用为御史台都事,出任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翰林

  • 第四折·白朴

    (正旦引梅香上,云)自从裴少俊将我休弃了,回到洛阳,父母双亡,遗下几个使数和那宅舍庄田,依还的享用富贵不尽。则是撇下一双儿女,又未知少俊应举去,得官也不曾,好伤感人也!(唱) 【中吕】【粉蝶儿】帘卷虾须,冷清清绿窗朱户,闷杀我

  • 卷八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 马戴【字虞臣】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隂啼春独鸟思望远佳人心幽怨贮瑶琴韶光凝碧林所思曾不见芳草意空深 送从叔赴南海幕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身往海

  • 24、挞厨·蒲松龄

    丑扮厨子上云一身好似油褡,逐日家冒火冲烟。六月暑伏热难堪,汗珠淌到脚面。俺只是混条马条,一褡儿且去清闲。好歹抓打上两三盘,那管他揎与不揎。自家姓吴名恒,号是良心,高宅厨于是也。哈哈!俺在高宅吃着他两个觅汗的工粮,其

  • ●卷九·魏泰

    王荆公与唐质肃公介同为参知政事,议论未尝少合。荆公雅爱冯道,尝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之行,一日于上前语及此事,介曰:“道为宰相,使天下易四姓,身事十主,此得为纯臣乎?”荆公曰:“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者,正

  • 名山藏卷之五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三)◆臣林记(洪武臣三)冯胜傅友德蓝玉陶安胡深章溢王祎宋国兴花云马云叶旺合传何真冯胜傅友德蓝玉○冯胜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异之后也其先自固始徙定远与其兄国用并好儒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隆庆六年正月戊午朔 上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免百官宴赐节钱钞 中官 东官免贺○己未 诏云南广东采办珠宝岁进宝石二万块珠八千两三年而止户科都给事中张书等江西道监察御史刘世曾等乞莭采办崇俭德以苏

  •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吕思勉

    语云:“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这话亦不尽然。“困兽犹斗”,反败为胜的事情,决不是没有的,只看奋斗的精神如何罢了。宋朝当南渡时,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军队,而且群盗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时间

  • 皇王大纪卷五十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灵王十一年春正月莒人伐鲁围台季孙宿救台遂伐莒入郓以报之晋士鲂聘于鲁呉王夀梦薨夀梦四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札札贤夀梦欲立之于是致国焉札曰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节诸樊固以为请札弃其

  • 第九卷 帝王·缪荃孙

    楚项 籍项籍,字羽,下相人。梁兄子。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器过人。与季父梁避仇吴中。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奇之。梁起兵,籍为裨将,击斩会稽殷通。徇下县,时年二十四。从梁渡江,别攻襄城、城

  • 元岩传·李延寿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父元祯,魏时任敷州刺史。  元岩喜爱读书,不拘守文章字句,刚硬耿直,有气量,以名节高雅不俗自许。少年时和渤海高赹、太原王韶成为朋友,相互友好。出仕周朝,任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而加以器重

  • 卷二百九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九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近习宋仁宗皇佑元年知制诰胡宿上奏曰臣闻昔者葛怀敏先任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管干皇城司公事宿卫不谨致逆徙窃变震惊宫闱

  • 张仪之楚贫·佚名

    【提要】 纵横家们也有缺钱的时候,但他们挣钱的方式不象我们这样辛苦,他们仅仅凭着一张利嘴,就可以拿到足够多的资金。 【原文】 张仪之楚,贫。舍人怒而归。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

  • 卷二十八·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八官师【臣】等谨案典乐教胄肇始虞廷自成周设师氏保氏大司乐乐师之属制度加详秦惟置博士一职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而博士司教乃着于功令东汉又置博士祭酒选聪明威重者为之祭酒之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大司马臣去病【索隐】:霍去病也。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

  • 第四篇 谦德之效·袁黄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辛未(西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

  • 解深密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五種異譯對校。(一)元魏菩提流支譯深密解脫經.全文.校註略稱魏本。   (二)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卽今經第七品.略稱宋本。   (三)又求那譯相續解脫如來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第九善慧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前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亦能于相自在。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为令此分得圆满。故次有此来。言善慧者。摄大乘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