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四七卷列传七零零零零

列传第七。

[奚论][素那][骤徒][讷催][薛 头][金令胤][官昌][金部军{金歆运}][裂起][丕宁子][竹竹][匹夫][阶伯]。

四七卷列传七奚论零一

○[奚论],[牟梁]人也。其父[赞德],有勇志英节,名高一时。[建福]二十七年庚午{乙丑},[眞平大王]选为[ 岑城]县令。明年辛未{丙寅}冬十月,[百济]大发兵,来攻[ 岑城]一百余日。[眞平王]命将,以[上州][下州][新州]之兵救之,遂往与[百济]人战不克,引还。[赞德]愤恨之,谓士卒曰:"三州军帅见敌强不进,城危不救,是无义也。与其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乃激昻奋励,且战且守,以至粮尽水竭,而犹食尸飮尿,力战不怠。至春正月,人旣疲,城将破,势不可复完,乃仰天大呼曰:"吾王委我以一城,而不能全,为敌所败,愿死为大 ,吃尽[百济]人,以复此城。"遂攘臂瞋目,走触槐树而死。于是,城陷,军士皆降

四七卷列传七奚论零二

○[奚论]年二十余岁,以父功,为大奈麻。至[建福]&三十五{四十}年戊寅,王命[奚论],为[金山]幢主,与[汉山州]都督[边品],兴师袭[ 岑城],取之。[百济]闻之,举兵来,[奚论]等逆之。兵旣相交,[奚论]谓诸将曰:

"昔吾父殒身于此,我今亦与[百济]人战于此,是我死日也。"遂以短兵赴敌,杀数人而死。王闻之,为流涕,赠 其家甚厚。时人无不哀悼,为作长歌吊之。

四七卷列传七素那零一

○[素那][或云[金川]。],[白城郡][蛇山]人也。其父[沈那][或云[煌川]。],旅{ }力过人,身轻且捷。[蛇山]境与[百济]相错,故互相寇击无虚月。[沈那]每出战,所向无坚阵。[仁平]中,[白城郡]出兵,往抄[百济]边邑,[百济]出精兵急击之,我士卒乱退。[沈那]独立拔剑,怒目大叱,斩杀数十余人,贼惧不敢当,遂引兵而走。

四七卷列传七素那零二

○[百济]人,指[沈那]曰:"[新罗]飞将。"因相谓曰:"[沈那]尙生,莫近[白城]。"[素那]雄豪有父风。[百济]灭后,[汉州]都督都儒&公请大王迁{白王遣}[素那]于[阿达城], 御北鄙。[上元]二年乙亥春,[阿达城]大守{太守}级 [汉宣],敎民以某日齐出种麻,不得违令。[靺鞨]谍者认之,归告其酋长。至其日,百姓皆出城在田,[靺鞨]潜师猝入城,剽掠一城,老幼狼狈,不知所为。[素那]奋刃向贼,大呼曰:"尔等知[新罗]有[沈那]之子[素那]乎?固不畏死以图生,欲鬪者曷不来耶?"遂愤怒突贼,贼不敢迫,但向射之。[素那]亦射,飞矢如蜂,自辰至酉,[素那]身矢如 ,遂倒而死。

四七卷列传七素那零三

○[素那]妻,[加林郡]良家女子。初[素那]以[阿达城]隣敌国,独行,留其妻而在家。郡人闻[素那]死,吊之,其妻哭而对曰:"吾夫常曰:'丈夫固当兵死,岂可卧床席,死家人之手乎!'

其平昔之言如此,今死如其志也。"大王闻之,涕泣沾襟曰:"父子勇于国事,可谓世济忠义矣。"赠官  。

四七卷列传七骤徒零一

○[骤徒],[沙梁]人,奈麻[聚福]之子,史失其姓。兄弟三人,长[夫果],仲[骤徒],季[逼实]。[骤徒]尝出家,名[道玉],居[实际寺]。[大宗大王{太宗大王}]时,[百济]来伐[助川城],大王兴师出战,未决。于是,[道玉]语其徒曰:"吾闻:为僧者,上则精术业,以复性。次则起道用,以益他。'我形似桑门而已,无一善可取,不如从军杀身,以报国。"脱法衣,着戎服,改名曰[骤徒],意谓驰骤而为徒也。乃诣兵部,请属三千幢,遂随军赴敌场。及旗鼓相当,持枪剑,突阵力鬪,杀贼数人而死。

四七卷列传七骤徒零二

○后[咸亨]二年辛未,[文武大王]发兵,使践[百济]边地之禾。遂与[百济]人,战于[熊津]之南。时[夫果]以幢主战死,论功第一。[文明]元年甲申,[高句丽]残贼,据[报德城]而叛,[神文大王]命将讨之,以[逼实]为贵幢弟监{第监}。临行,谓其妇曰:"吾二兄,旣死于王事,名垂不朽,吾虽不肖,何得畏死而苟存乎?今日与尔生离,终是死别也,好住无伤。"及对阵,独出奋击,斩杀数十人而死。大王闻之,流涕叹曰:"[骤徒]知死所,而激昆弟之心。[夫果][逼实]亦能勇于义,不顾其身,不其壮欤!"皆追赠官沙 。

四七卷列传七讷催零一

○[讷催],[沙梁]人,大奈麻[都非]之子也。[眞平王][建福]四十一年甲申{己卯}冬十月,[百济]大举来侵,分兵围攻[速含][樱岑][岐岑][烽岑][旗悬][冗栅{穴栅}]等六城,王命[上州][下州][贵幢][法幢][誓幢]五军,往救之。旣到,见[百济]兵阵堂堂,锋不可当,盘桓不进。或立议曰:

"大王以五军委之诸将,国之存亡,在此一役。兵家之言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今强敌在前,不以好谋而直进,万一有不如意,则悔不可追。"将佐皆以为然,而业已受命出师,不得徒还。先是,国家欲筑[奴珍]等六城而未遑,遂于其地,筑毕而归。

四七卷列传七讷催零二

○于是,[百济]侵攻愈急,[速含][岐岑][冗栅{穴栅}]三城,或灭或降,[讷催]以三城固守,及闻五军不救而还,慷慨流涕,谓士卒曰:"阳春和气,草木皆华,至于岁寒,独松栢后雕。今孤城无援,日益 危,此诚志士义夫,尽节扬名之秋,汝等将若之何?"士卒挥泪曰:"不敢惜死,唯命是从。"及城将 ,军士死亡无几,人皆殊死战,无苟免之心。[讷催]有一奴,强力善射。或尝语曰:"小人而有异才,鲜不为害,此奴宜远之。"[讷催]不听。至是城陷贼入,奴张弓挟矢,在[讷催]前,射不虚发,贼惧不能前。有一贼出后,以斧击[讷催],乃 ,奴反与鬪俱死。王闻之,悲恸,追赠[讷催]职级 。

四七卷列传七薛 头零一

○[薛[一本作薛{ }] 头],亦[新罗]衣冠子孙也。尝与亲友四人,同会燕飮,各言其志。[ 头]曰:"[新罗]用人论骨品,苟非其族,虽有鸿才杰功,不能踰越。我愿西游[中华国],奋不世之略,立非常之功,自致荣路,备簪绅剑佩,出入天子之侧,足矣。"

[武德]四年辛巳,潜随海舶入[唐]。会[太宗][文皇帝]亲征[高句丽],自荐为左武卫果毅。至[辽东],与丽人战[驻 山]下,深入疾鬪而死,功一等。皇帝问:"是何许人?"左右奏[新罗]人[薛 头]也。皇帝泫然曰:"吾人尙畏死,顾望不前,而外国人,为吾死事,何以报其功乎?"问从者闻其平生之愿,脱御衣覆之,授职为大将军,以礼葬之。

四七卷列传七金令胤零一

○[金令胤],[沙梁]人,级 [盘屈]之子。相{祖}[钦春][或云[钦纯]。]角干,[眞平王]时为花郞,仁深信厚,能得众心。及壮,[文武大王]陟为 宰,事上以忠,临民以恕,国人翕然称为贤相。[大宗大王{太宗大王}]七年庚申,[唐][高宗]命大将军[苏定方],伐[百济],[钦春]受王命,与将军[庾信]等,率精兵五万以应之。秋七月,至[黄山]之原,値[百济]将军[阶伯]战,不利。[钦春]召子[盘屈]曰:"为臣莫若忠,为子莫若孝,见危致命,忠孝两全。"[盘屈]曰:"唯。"乃入贼阵,力战死。[令 ]生长世家,以名节自许。

四七卷列传七金令胤零二

○[神文大王]时,[高句丽]残贼[悉伏],以[报德城]叛。王命讨之,以[令 ]为黄衿誓幢步骑监。将行,谓人曰:"吾此行也,不使宗族朋友,闻其恶声。"及见[悉伏],出[ 岑城]南七里,结阵以待之。或告曰:"今此凶党,譬如 巢幕上,鱼戱鼎中。出万死以争一日之命耳。语曰:'穷寇勿迫。'宜左次以待疲极而击之,可不血刃而擒也。"诸将然其言,暂退,独[令 ]不肯之而欲战。

从者告曰:"今诸将岂尽偷生之人,惜死之辈哉?而以向者之言为然者,将俟其隙而得其便者也。而子独直前,其不可乎!"[令 ]曰:"临阵无勇,礼经之所识{诫},有进无退,士卒之常分也。丈夫临事自决,何必从众?"遂赴敌阵,格鬪而死。王闻之,凄恸流涕曰:"无是父,无是子,其义烈可嘉者也。"追赠爵赏尤厚。

四七卷列传七官昌零一

○[官昌][一云[官状]。],[新罗]将军[品日]之子。仪表都雅,少而为花郞,善与人交。年十六,能骑马弯弓。大监某荐之[大宗大王{太宗大王}]。至[唐][显庆]五年庚申,王出师,与[唐]将军侵[百济],以[官昌]为副将。至[黄山]之野,两兵相对。父[品日]谓曰:"尔虽幼年,有志气,今日是立功名取富贵之时,其可无勇乎?"[官昌]曰:"唯。"卽上马横枪,直 敌阵,驰杀数人。而彼众我寡,为贼所虏,生致[百济]元帅[阶伯]前。[阶伯] 脱胄,爱其少且勇,不忍加害。乃叹曰:"[新罗]多奇士,少年尙如此,况壮士乎?"乃许生还。[官昌]曰:"向吾入贼中,不能斩将 旗,深所恨也。再入必能成功。"以手 井水,飮讫,再突贼阵疾鬪。[阶伯]擒斩首,系马鞍送之。[品日]执其首,袖拭血曰:"吾儿面目如生,能死于王事,无所悔矣。"三军见之,慷慨有立志,鼓 进击,[百济]大败。大王赠位级 ,以礼葬之,赙其家[唐]绢三十匹二十升布三十匹谷一百石。

四七卷列传七金歆运零一

○[金歆运],[奈密王]八世孙也。父[达福]  。[歆运]少游花郞[文努]之门时,徒众言及某战死留名至今,[歆运]慨然流涕,有激励思齐之貌。同门僧[转密]曰:"此人若赴敌,必不还也。"[永徽]六年,[大宗大王{太宗大王}]愤[百济]与[高句丽]梗边,谋伐之。及出师,以[歆运]为郞幢大监。于是,不宿于家,风梳雨沐,与士卒同甘苦。抵[百济]之地,营[阳山]下,欲进攻[助川城]。[百济]人乘夜疾驱,黎明缘垒而入,我军惊 {骏}顚沛,不能定。贼因乱急击,飞矢雨集。[歆运]横马握 待敌,大舍[诠知]说曰:"今贼起暗中,咫尺不相辨,公虽死,人无识者。况公[新罗]之贵骨,大王之半子,若死贼人手,则[百济]所夸 ,而吾人之所深羞者矣。"[歆运]曰:"大丈夫旣以身许国,人知之与不知一也,岂敢求名乎?"强立不动。从者,握 劝还,[歆运]拔剑挥之,与贼鬪杀数人而死。于是,大监[秽破]少监[狄得]相与战死。步骑幢主[宝用那]闻[歆运]死曰:"彼骨贵而势荣,人所爱惜,而犹守节以死,况[宝用那]生而无益,死而无损乎?"遂赴敌,杀三数人而死。大王闻之伤恸,赠[歆运][秽破]位一吉 ,[宝用那][狄得]位大奈麻。时人闻之,作[阳山歌],以伤之。

四七卷列传七金歆运零二

○论曰:[罗]人患无以知人,欲使类聚群游,以观其行义,然后,举用之。遂取美貌男子, 饰之,名花郞以奉之。徒众云集,或相磨以道义,或相悦以歌乐,游娱山水,无远不至。因此知其邪正,择而荐之于朝。

故[大问]曰:"贤佐忠臣,从此而秀,良将勇卒,由是而生者。"此也。三代花郞,无虑二百余人,而芳名美事,具如传记。若[歆运]者,亦郞徒也。能致命于王事,可谓不辱其名者也。

四七卷列传七裂起零一

○[裂起],史失族姓。[文武王]元年,[唐]皇帝遣[苏定方],讨[高句丽],围[平壤城]。[含资道]摠管[刘德敏]传宣国王,送军资[平壤]。王命大角干[金庾信],输米四千石租二万二千二百五十石,到[獐塞],风雪{ }寒,人马多冻死。[丽]人知兵疲,欲要击之。距[唐]营三万余步而不能前,欲移书而难其人。时[裂起]以步骑监辅行,进而言曰:"某虽驽蹇,愿备行人之数。"遂与军师[仇近]等十五人,持弓剑走马,[丽]人望之,不能遮阏。凡两日致命于[苏]将军,[唐]人闻之,喜慰回书。[裂起]又两日回,[庾信]嘉其勇,与级 位。及军还,[庾信]告王曰:"[裂起][仇近],天下之勇士也。臣以便宜许位级 ,而未副功劳,愿加位沙 。"王曰:"沙 之秩,不亦过乎?"[庾信]再拜曰:"爵禄公器,所以酬功,何谓过乎?"王允之。

四七卷列传七裂起零二

○后[庾信]之子[三光]执政,[裂起]就求郡守,不许。[裂起]与[祗园寺]僧[顺憬]曰:"我之功大,请郡不得,[三光]殆以父死而忘我乎?"[顺憬]说[三光],[三光]授以[三年山郡]大守{太守}。[仇近]从[元贞公],筑[西原述城],[元贞公]闻人言,谓怠于事,杖之。[仇近]曰:"仆尝与[裂起]入不测之地,不辱大角干之命,大角干不以仆为无能,待以国士,今以浮言罪之,平生之辱,无大此焉。"[元贞]闻之,终身羞悔。

四七卷列传七丕宁子零一

○[丕宁子],不知乡邑族姓。[眞德王]元年丁未,[百济]以大兵,来攻[茂山][甘勿][桐岑]等(+三)城,[庾信]率步骑一万,拒之。[百济]兵甚锐,苦战不能克,士气索而力惫。[庾信]知[丕宁子]有力战深入之志,召谓曰:"岁寒然后,知松栢之后雕。今日之事,急矣,非子谁能奋励出奇,以激众心乎?"因与之飮酒,以示殷勤。[丕宁子]再拜云:"今于稠人广众之中,独以事属我,可谓知己矣,固当以死报之。"出谓奴[合节]曰:"吾今日上为国家,下为知己,死之。吾子[举眞],虽幼年,有壮志,必欲与之俱死,若父子倂命,则家人其将畴依?汝其与[举眞]好收吾骸骨,归以慰母心。"

四七卷列传七丕宁子零二

○言毕,卽鞭马横 ,灾{突}贼阵,格杀数人而死。[举眞]望之欲去,[合节]请曰:"大人有言,令[合节]与阿郞还家,安慰夫人。今子负父命弃母慈,可谓孝乎?"执马 不放。[举眞]曰:"见父死而苟存,岂所谓孝子乎?"卽以剑击折[合节]臂,奔入敌中战死。[合节]曰:"私天崩矣,不死何为?"亦交锋而死。军士见三人之死,感激争进,所向挫锋陷阵,大败贼兵,斩首三千余级。[庾信]收三尸,脱衣覆之,哭甚哀。大王闻之涕泪,以礼合葬于[反知山],恩赏妻子九族尤渥。

四七卷列传七竹竹零一

○[竹竹],[大耶州]人也,父[ 热{ 势}]为撰干。[善德王]时为舍知,佐[大耶城]都督[金品释]幢下。[王]十一年壬寅秋八月,[百济]将军[允忠]领兵,来攻其城。先是,都督[品释],见幕客舍知[黔日]之妻有色,夺之,[黔日]恨之。至是为内应,烧其仓库,故城中凶惧,恐不能固守。[品释]之佐阿 [西川][一云  {沙 }[祗之那{祗 那}]。],登城谓[允忠]曰:"若将军不杀我,愿以城降。"[允忠]曰:"若如是,所不与公同好者,有如白日。"[西川]劝[品释]及诸将士欲出城,[竹竹]止之曰:"[百济]反复之国,不可信也。而[允忠]之言甘,必诱我也。若出城,必为贼之所虏。与其窜伏而求生,不若虎鬪而至死。"[品释]不听开门。士卒先出,[百济]发伏兵,尽杀之。[品释]将出,闻将士死,先杀妻子而自刎。[竹竹]收残卒,闭城门自拒,舍知[龙石]谓[竹竹]曰:"今兵势如此,必不得全,不若生降以图后效。"答曰:"君言当矣,而吾父名我以[竹竹]者,使我岁寒不凋,可折而不可屈,岂可畏死而生降乎?"遂力战,至城陷,与[龙石]同死。王闻之,哀伤,赠[竹竹]以级 ,[龙石]以大奈麻{太奈麻},赏其妻子,迁之王都。

四七卷列传七匹夫零一

○[匹夫],[沙梁]人也,父[尊台]阿 。[大宗大王{太宗大王}]以[百济][高句丽][靺鞨]转相亲比,为唇齿,同谋侵夺,求忠勇材堪绥御者,以[匹夫]为[七重城]下县令。其明年庚申秋七月,王与[唐]师灭[百济]。于是,[高句丽]疾我,以冬十月,发兵来围[七重城],[匹夫]守且战二十余日。贼将见我士卒尽诚,鬪不内顾,谓不可猝拔,便欲引还。

逆臣大奈麻[比 ]密遣人告贼,以城内食尽力穷,若攻之必降,贼遂复战。[匹夫]知之,拔剑斩[比 ]首,投之城外。乃告军士曰:"忠臣义士,死且不屈,勉哉努力!城之存亡,在此一战。"乃奋拳一呼,病者皆起,争先登,而士气疲乏,死伤过半。贼乘风纵火,攻城突入。[匹夫]与上干[本宿][谋支][美齐]等,向贼对射。飞矢如雨,支体穿破,血流至踵,乃 而死。大王闻之,哭甚痛,追赠级 。

四七卷列传七阶伯零一

○[阶伯],[百济]人,仕为达率。[唐][显庆]五年庚申,[高宗]以[苏定方]为[神丘道]大摠管,率师济海,与[新罗]伐[百济]。[阶伯]为将军,简死士五千人拒之,曰:"以一国之人,当[唐][罗]之大兵,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吾妻 ,没为奴婢,与其生辱,不如死快。"遂尽杀之。至[黄山]之野,设三营,遇[新罗]兵将战,誓众曰:"昔[句践]以五千人,破[吴]七十万众,今之日,宜各奋励决胜,以报国恩。"遂 战,无不以一当千,[罗]兵乃却。如是进退,至四合,力屈以死。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七。

四八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东都事略卷八·王称
  第八十三回 泄逆谋杀尽后族 矫君命歼厥渠魁·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六·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八·温睿临
  第四五二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五日一二二二九--五·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一○九五 安徽巡抚书麟奏请查缴禁书再予展限一年折·佚名
  一八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豫省全数给还遗书折·佚名
  林邑国传·房玄龄
  尉迟迥传·令狐德棻
  一一三、许行考(附:索卢参)·钱穆
  卷八十四·佚名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刘衍文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日寇流窜,家毁学荒,唯多撰短文,刊于东南各报。父执叶寿康常见之,谓我曰;倘能随余先生学,则前程有望矣。余先生者,桑梓之人皆以此称余绍宋(越园)者,而以乡音连读变调出之,“余”音“依”,倘连

  • 卷五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二十四 杂歌謡辞【謡辞】       无名氏 泰始中謡 【晋书曰泰始中人为贾充等謡言亡魏而成晋也】 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贾充裴秀王沈】 裴秀謡

  • 卷二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三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三旁流薛奇童【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十四人】塞下曲骄虏南下烟尘暗国中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一身许明主万里总元戎霜中卧不暖夜半闻边风胡天早飞雪荒徼多转

  • 提要·杨允孚

    (臣)等谨案滦京杂咏一巻元杨允孚撰允孚字和吉吉水人其始末未详惟集后罗大巳跋称杨君以布衣幞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无不以咏歌纪之则允孚似未登仕版者然第四十九首注称每汤羊一膳具数十六餐余必赐左右

  •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七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賖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

  •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职官二·张廷玉

        ◎职官二   ○都察院附总督巡抚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附左右春坊司经局 翰林院国子监 衍圣公附五经博士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都事一人。司务厅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春正月。癸丑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  ○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香。寿皇殿行礼。

  • ●跋·高廷瑶

    昔朱子論有宋人才曰我朝能辦大事者數人寇萊公以膽韓魏公以識司馬溫公以誠而要惟范文正公能曲體人情雲思人各有情而克一一曲體之斯豈易言者哉是故壯往有功膽之謂也當機立斷識之謂也與物无妄誠之謂也而位置經營少有未協

  •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咸菜瓮总理谢有时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本年二月初八日,据绅董生员卫璧奎、贡生张济川、生员刘耀黎等禀称:缘蒙面谕,就地佥

  • 卷四十二·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二乙未驾自宁夏城趋白塔闻鄂尔多斯兵将渡河使督运于成龙喀拜前往察罕托海防其驼马拨船五只以济是日驻跸尧甫堡丙申上驻跸流穆河西岸以巴锡为陜西巡抚鄂海为陜西按察使上

  • 二〇 再是县考·周作人

    上边所说是关于县考的一般情形,底下却要讲自己所经历的事了。考试既然是士人出身的正路,那么我们那时没有不是从这条路走的,等得有点走不下去了,这才去找另外的道路,那自然都是后话,如今且表过不提。日记里记戊戌年(一八九八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八旗分志十八八旗佐领十八【蒙古佐领缘起 镶黄旗蒙古佐领 正黄旗蒙古佐领】蒙古佐领缘起天聪八年六月以和硕贝勒德格类公吴讷格所获察哈尔国千余户分给八旗九年正月以察哈尔国来归各官

  • 卷之十五 兵略训·高诱

    兵,防也,防乱之萌,皆在略谋,解喻至论用师之意也。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略,获得也。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

  • 卷二十九·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九宋 吕祖谦 撰臣工之什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孔氏曰诸侯助祭遣于庙之乐歌也】谯郡张氏曰先王深知义礼之本原起于稼穑之际故其于农事常首先天下之政诸

  • 爱臣·韩非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徒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徒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候之博大,天

  • 散种章第一·佚名

    天竺须赖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从明胜日出像。亦颜色行德多。中多贵姓尊行德守。本从是种有。世间亦天上皆叉手礼佛。是故持头面为礼佛。为无上天下无有等精进者,鬼龙天人亦在三界中。随近持

  • 失去的莱松岛·米切尔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

  • 月亮下去了·约翰·斯坦贝克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