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匮书后集卷第八

 孙承宗(鹿善继)、贺逢圣、吕维祺、姜曰广列传

孙承宗,北直高阳人;万历甲辰进士,廷试第二人。承宗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声如鼓钟,殷动墙壁。方严果毅,嶷如断山;开诚坦中,谈笑风发:望而知其为伟人杰士。年三十余,为举子,伏剑游塞下,历亭障、穷阨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凡史官在禁近者,皆媛媛姝姝,俯躬低声,涵养相度,谓之「女儿官」;承宗独不然,讲筵献替,务为激切恺直以耸动人主。讲罢,有军国大事,大珰传语问难,阁臣相顾失色;承宗拂衣奋袖、矫尾厉角,指画其是非可否。中人各有所挟持,无以夺也。

天启二年,入阁办事。时广宁失陷,熹宗手握首辅衣袂而泣;于是遣大司马王在晋行边。在晋议于八里铺筑墙百里,以限华彝;而宁前道高出疏请移山海关于永平,弃山海以外悉以予敌。廷臣恐慑无策。御史方震孺独疏请阁臣摄枢部事,特简承宗摄之。承宗曰:『守宁远者,所以守关门也;退处于关,则永平震撼;永平震撼,则京师动摇。八里铺去关门未及一舍,是以山海为孤注也;万万不可』!廷论壮之。承宗请行边,天子御门饯送;诏书郑重,以汉诸葛亮、唐裴度为比。出镇之初,关门三十里外斥堠不设;经营四年,辟地四百里、徙幕逾七百里,楼船、铁骑东巡至医无闾。将兴师大举,妈牙有日矣;逆奄魏忠贤窃柄,忌承宗拥重兵于外,汰其兵将,每事掣肘。自辛酉至甲子,诸将校哨边所斩零级至一千八百五十有奇;承宗进诸将厉之曰:『凡我所恢复,计是鵰剿几何,第籍之汇报而不叙』。故事:边吏零支级满二百五十者准一大捷,则恩荫被矣。承宗之不伐若此。三年间,塞外谍报老憨毙者凡三,诸将校又促承宗代叙。承宗曰:『不见狄青不报侬智高乎』?及承宗被谗去,未及一年,魏珰始以老憨毙,封伯爵;则承宗之老成持重、有大臣风度,不可及也。承宗受三方布置之命,甲子冬,单骑至通州,具疏请面对军中密事。时魏广微翻局甚急,闻之大骇;创危言动珰:『孙阁部提三万人马欲扫除君侧,其意当在上公』。逆珰胆落,半夜开宫门,召趋大司马以校尉八人胁职方郎云:『过已时不还关,则督师兵曹俱斩』!广微又大言曰:『若世宗有此悍臣,砍首何待!吾衙门中与少司马互作奸耳』。承宗叹曰:『老臣思面对剖别贞邪,或不至流毒海内。视师一出,君门远于万里;奈何』!崔呈秀劾之,李蕃又劾之;比承宗于李怀光、王敦称兵向阙,叛逆显然。熹宗在宫中,独注念孙先生不置口;故虽陷以糜饷欲毁其家,而熹宗眷顾不衰,仅勒休致。承宗归里,闵诸贤之骈戮,作「三十五忠传」以寄感慨。

崇祯己巳冬十月,东兵薄蓟门,畿辅戒严;仍命承宗领兵马,帅十八路援兵进保通州。承宗闻命即行,抵危关,收悍将,复遵、永四城。调度诸将追逐迅扫,庐帐远遁;关门雄壮,屹然万里长城。乃妒功疾能之辈,百计阻挠,遂复撤回;卒使东兵大入,遍掠畿南。

戊寅冬,高阳失守,入城南老营中,用苇席藉地,望阙叩头。叱持缳者趣缢我,乃绝;子孙十九人,皆力战从死。事闻,先帝震悼;薛国观犹靳其恤典,弗肯予。久之,用弘光诏书,追赠太傅,定谥曰「文正」。先后出镇事迹,详在定兴鹿善继「两督师记略」。

承宗生长北方,游学都下;钟崆峒戴斗之气,负燕赵悲歌之节。作为文章,伸纸属笔,蛟龙屈蟠,江河竞注。奏疏书檄,摇笔数千言,灏溔演延;幕下书记多鸿生魁士,莫得而窥其涯涘也。文集百卷,兵火之后,苕上茅元仪往吊,得之颓垣败屋中;南司马范景文刻之金陵。剞劂甫竟,以乙酉之兵毁焉。

鹿善继,保定定兴人。万历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善继以便宜扣留金花,以充辽饷;神宗怒,勒令补还。善继力持不可,得旨降调。泰昌初,复其官,改兵部职方司主事。天启二年,孙阁部督师关外,善继请从。阁部当关四年,常倚之为左右手。历武选郎中,告归。崇祯间,起尚宝司卿,升太常寺少卿。寻复告归。丙子秋,北兵攻定兴。善继郊居,以其邑在涿州、保定之间,背障神京,虑孤城不支,则敌势益张;遂入城督兵助守。已而城陷,善继死之;盖先于阁部二年。事闻,赠大理寺卿,恤典特优。甲申,追谥「忠节」。

贺逢圣,号对扬,湖广江夏人;万历癸卯举人。屡上春官不第,迁应城儒学教谕。丙辰,成进士,廷试第二人;授编修,升国子监司业、洗马。

天启甲子,逆奄魏忠贤用事,湖广建生祠,属逢圣作上梁文;则正色拒曰:『方为天子讲官,不敢交结近侍』。忠贤衔之。丁卯,削籍归里。家居,屏迹不见当道;不以私干人,人亦不敢干以私。与乡人处,好以德化人。间尝遇盗,以好语劝谕,其人卒改节;有王彦方之风。逢圣素与熊廷弼不协,及东事败,朝议尤归罪经略;同乡荐绅为讼冤,逢圣援笔起草,不以夙嫌废公议。

崇祯初年,补南京国子监祭酒,升少詹。甲戌,以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逢圣为人刚方清正,言动皆可师法。是科状元刘理顺同在馆教习,与逢圣意气相投,同辈称为「一圣一贤」。寻升礼部侍郎,晋尚书。丙子,兼东阁大学士。戊寅,致政归。明年,天子遣官存问。

庚辰,再召入,与首辅不合;壬午,请告归。癸未,闯、献二贼交窥江、汉,武昌议募兵守城,而库藏空诎;楚王有积金百万,三司长请金数十万以饷军士,不应。逢圣倡议捐资募兵,佥谓宜募士着;适承天、德安溃兵俱下,楚王尽募之为军锋,以长史徐学颜领之,号「楚府兵」。张献忠缘江而上,悉师破汉阳,临江欲渡;总兵武大震议撤江上兵,撄城守。参将崔文荣曰:『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汉。磨盘、煤炭诸州深不及马腹,纵之飞渡;而撄城坐困,非策也』。议者不从。贼果从煤炭州而渡,直偪城下。文荣御之,少有斩获;贼攻武胜,以文荣率诸军拒之,多杀伤。越数日,楚府新募兵为贼内应,开门逆贼;文荣跃马持矛大呼,杀贼三人,贼攒矛刺之,洞腋死。逢圣与文荣同守武胜门;城陷,逢圣驰归,衣冠北向再拜,以巨舟载其家属出墩子湖,至中流凿舟,全家溺死者十二人。逢圣尸沈百七十日,不坏。十一月壬子,始浮出水面;乡人礼葬之。事闻,上震悼,下礼部议恤;以国变不果。弘光赠宫保,谥「文忠」。

吕维祺,江南新安人。万历癸丑进士,官南京兵部尚书。居官必尽其职;而尤好讲学,所在以教人为务。上疏言三不负,谓上不负天子、中不负知己、下不负所学也。

崇祯辛巳,流寇攻雒阳;分守北城,出家财饷军。势危甚,谕子弟门人以「与城存亡」义。众劝沮之;曰:『我国大臣,受恩深厚,讵可不死!且生平所学谓何?吾志已决,无多言』!亡何,众溃城破,左右劝更衣,缒城避民舍;勿听,唯呼天大恸,誓死不移。贼至,挟之去。过福王,呼曰:『纲常名义,愿大王无为贼屈也』!及贼营,厉声曰:『我官为大司马,恨家居不能以兵杀贼,至此惟一死耳。我死不愧天地、不辱君父,复何憾哉』!贼胁之跪,不屈;北向拜曰:『圣恩未报,臣力已竭矣』!复西向拜。已,延颈就刃。贼皆啧啧,称为忠臣。

姜曰广,字居之,号燕及;南昌新建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邹忠介以荐李三才,为廷论所指;曰广出揭直之。甲子,授编修。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奉旨阅视岛帅毛文龙还。乙丑,分考礼闱。权奄魏忠贤用事,令其甥傅应星纳交于曰广,峻拒之;复令其孙魏抚民晋谒,亦不见。坐门户,落职为民。

丁卯冬,起原官。次年,升中允。己巳,东兵大入,上特简马世龙为武经略;世龙拥兵不战,曰广力言于朝,罢之。庚午,补讲官,于书义中谏上「勿任牲,勿用左右小人」。其秋,主应天乡试,得士最盛。历南祭酒、少詹事、掌翰林院印教习馆员、南京吏部右恃郎,改北。丁丑,以事降职。壬午,补南尚宝卿,升詹事。先是,曰广在讲筵,见时事日非,进谏甚切;上尝谓阁臣曰:『姜曰广言词激切,大见不平。朕知其人,每优裕之』。

甲申三月,先帝升遐,曰广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立君未定,诸帅受太监卢九德指,奉福世子至江上。于是南京文武大臣,并集内官宅;韩赞周出簿,令各署名。曰广言:『不可如此草草,贻羞史册;须来日为文祭告奉先殿,乃举行』。明日,至奉先殿,诸勋臣语侵史可法,曰广厉声呵之;于是,内外皆侧目之矣。弘光立,以曰广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曰广辞;改礼部左侍郎,入直。刘孔昭廷讦吏部尚书张慎言,上疏求罢;不许。马士英荐阮大铖,得召见,曰广争之不得,再求罢;不许。乃上疏言:『前见文武交竞,既惭无术调和;近睹逆案重翻,又愧不能寝弭!遂使先帝十七年之定力,顿付逝波;皇上数日前之明诏,竟同反汗。梓宫未冷,增龙驭之凄凉;制墨未干,骇四方之观听。恐天下忠臣义士,闻之必将杜口裹足。且群起责臣,谓遭际圣明,备员政地,不能持危扶颠;臣将何辞?然后始求罢斥,则亦晚矣!臣为此言,诸臣必谓臣照应门户,摧折人才;臣有此心,天地鬼神殛之!臣所惜者,朝廷之典章;所畏者,千秋之清议而已。伏望皇上慎重名器,谨守纪纲。并斥臣归田,容臣得以颜面上先臣冢墓;臣死不朽』!又言:『祖宗会推之典,行之万世者也。昨者翻案之举,出自内传。夫斜封墨敕,种种覆辙,史册昭然。臣观先帝之善政虽多,而以坚持逆案为第一;先帝之害政亦间有,而以频出中旨为乱阶:用部臣内传矣,用部臣、勋臣内传矣,用大将、用言官亦内传矣。论其尤者,所得阁臣,则氵㸒贪巧滑、奸险刻毒之某某也;所得部臣,则阴邪贪狡之某某也;所得勋臣,则稚狂之某某也;所得大将,则纨裤支离之某某也;所得言官,则贪刻无赖之某某也。凡此,皆力排众议,简自中旨者也;乃其效亦可睹矣。且皇上亦知内传之故乎?总因鄙夫热中仕进,一见摈于公论,遂乞哀于内廷。宫禁之中,岂详外事!但见甘言悲词之请,不能无动于心。而外廷主持清议之人,亦有贪婪败类之事;授之口实,反唇相稽;而内廷遂以为攻之者尽皆如此也,则遂许之矣。间以其事情密闻于上,及得上之意旨,又转而授之。于是创一新方,但求面试。至于平台一对,演习旧闻,言言中窾;膏唇放溜,语语投机:立谈取官,下殿待旨。尤可恨者,在阴持会推之柄,阳避中旨之名。国维扫地,决廉耻之大防;利口覆邦,长便佞之恶习:而天下事从此不可为矣!臣昔痛心此事,亦于讲义敷陈;未及畅言,犹存隐恨。先帝一误,皇上岂堪再误哉!臣愿皇上深宫之暇,取「大学衍义」、「资治通鉴」,于君子小人之际,反复观之;必能发圣性之天明,破邪谋于先觉;国耻可得而雪,中兴可得而期也』。三疏求罢,上温旨慰留。而四镇合疏诋之,宗室镇国中尉朱统奏:『曰广定策时,有异心』。求去益力。以皇太后至京,加太子太保;寻致仕。

明年,南京陷,潜里中二年。会大帅举事,曰广赞成之甚力。洪都之围,曰广先自投缳,死之。

石匮书曰:思宗末季,大老满天下;而致仕在籍能捐驱报国、殉流贼之难者,四君子之外,少有焉。是则位高齿茂,至首揆八座而不肯死,则天下无可死之人矣。余见吾乡两大老膜拜贝勒,伏地不起,恭敬万状;自谓可保百年矣。乃不出两月,而余龄顿尽。偷生片瞬,做此丑态;死若有知,其怀恨亦何极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魏收
  卷三百九·列传第六十八·脱脱
  卷二十·谷应泰
  新城录 全文·沈亚之
  卷二百六十六·杨士奇
  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三三九 谕内阁着朱世德在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李光进传·刘昫
  序·梁启超
  卷二十八·黄训
  卷一百五十一·雍正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五·高晋
  张履鳌夫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平仄第五·王骥德

      今之平仄,韵书所谓四声也,而实本始反切。古无定韵,诗乐皆以叶成,观三百篇可见。自西域梵教入,而始有反切。自沈约《类谱》作,而始有平仄。欲语曲者,先须识字,识字先须反切。反切之法,经纬七音,旋转六律,释氏谓:七音一呼而聚,四

  • 玉澜集补钞·吴之振

    朱槔大食饼窳质谢天巧,风轮出鬼谋。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

  • 01、开场·蒲松龄

    丑笑上[西江月]诸样事有法可治,惟独一样难堪:画帘以里绣床边,使不的威灵势焰。任凭你王侯公子,动不动怒气冲天;他若到了绣房前,咦,汉子就矮了一半! 家家房中有个人一堆,戴着鬏髻穿着裙祸根;仰起巴掌照着脸瓜得,内问云是你打他么

  • 志第十九 地理二·刘昫

    ○河东道三 河北道四 山南道五 河东道 河中府 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领河东、桑泉、猗氏、虞乡四县。二年,置蒲州总管府,管蒲、虞、泰、绛、邵、浍六州。三年,移蒲治河东县,依旧总管府。其年,置温泉县。九

  • 第三十四回 踵事增华正式受任 争权侵法越俎遣员·蔡东藩

      却说中华民国二年十月十日,正值国庆令节,全国行庆祝礼,又经袁总统正式莅任,越觉锦上添花,喜气洋溢。老袁强迫选举,正为此日。当由国务院通告礼节,定于十月十日上午十时,前称国庆为双十节,此次应改呼三十节。大总统正式就

  •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冬。十月。壬戌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五十年时宪历。  ○癸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二册 崇德元年五月十四日,宽温仁圣汗谕都察院诸臣曰:“尔等既职司谏诤,我身有遇,或奢侈无度,靡费财货,或杀黜功臣,或逸乐游畋,不理政务,或耽於酒色,不勤国事,或废弃忠良,信任奸?,或陟有罪,黜有功,凡此种种,一经闻知,即当直谏

  • 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佚名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读解】 未雨绸谬,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妇孺皆知,其道理似乎已不言而喻。 但是,你不难发

  • 卷三·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三华亭吴浩撰诗经采苹礼记歌于斯疏曰礼大夫祭无乐而春秋或有之然则采苹非祭祀之乐歌也此诗特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序而美之耳摽有梅摽梅刺淫奔也礼男先乎女而此之求士者如此其急焉摽有梅其

  • 降魔品第十六·马鸣

    时菩萨始坐,座号金刚齐。建立金刚心,三千世界震。地神喜踊跃,数数而震动。魔天见地震,疑问何故尔。魔王第一臣,号名曰言辞。倾躬谦敬意,而启白魔王。唯王听所闻,历劫积功德。白净王太子,净土修善行。今当成大道,空天王欲界。欲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一]復次云何表業。謂略有三種.一染汙二善三無記。若於身語意十不善業道不離現行   增上力故所有身語表業名染汙表業.若卽於彼誓受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祩宏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录双童现瑞晋。佛度跋陀罗。初於道场寺译经。堂前池中。每二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捧以香花。举众皆见。以此经久在龙宫。龙王庆感传通。故为给侍。天地呈祥唐。实叉难陀。於证圣元年三月十四

  • 集外集拾遗·鲁迅

    诗文合集。本书鲁迅没有编完即因病中止,后由许广平编定,印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内,计有诗文90篇和附录6则。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书时,在原来基础上扩大重编,共收文章126篇,另外编有两个附录部分:第一部分是1898

  • 颍滨文钞·苏辙

    二十卷。宋苏辙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

  • 悟真篇·张伯端

    道教论著。张伯端撰。《正统道藏》收入注本数种。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北宋道士,炼丹家。自幼好学,通天文地理,医药书算,精于吉凶占卜之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随龙图阁学士陆诜

  • 钦定国子监志·陆宗楷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雍正元年 (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及唐、宋以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