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敬传

崔敬字伯恭,大宁惠州人。精通刑名法律之学。淮东、山南廉访司都召聘他为书吏。天历初年(1328),朝廷征召为御史台察院书吏,后历任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晋升中书掾。后至元五年(1339)经考试及格,授刑部主事。

六年,升枢密院都事,拜监察御史。当时文宗神位被毁,削去文宗后皇太后之号,迁居于东安州,而皇弟燕帖古思即文宗之子又流放到高丽。敬上疏皇帝说“:文皇蒙不轨之罪,已撤其在宗庙之祀,叔母也因此招祸获罪,削去尊号。尽孝正名,这样做就足够了。但是念皇弟燕帖古思太子,年龄幼小,遭此流离迁徙之罪,天理人情,有所不忍。明皇当上宾的时候,太子还在襁褓之中,还不懂事,理当怜悯。总之,武宗视明、文二帝,都是亲生之子,陛下与太子,都是嫡孙。若以武皇之心为己心,都是子孙,本无亲疏之别;而以陛下之心为心,不免有彼此之分。臣请求以世俗作比喻:普通百姓有百金的产业,还要购置义田,家族中困难者,为之教养,不使他们流离失所。何况皇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全国黎民都是您抚育的子民,应使每一夫、一妇无一不得安居,今天则以兄弟置之不管,这样会取笑于邻邦,耻辱于外国。何况蛮夷之心,不可猜测,假如发生其他变故,关系非轻。有感而言至此,甚为心寒!臣愿杀身以赎太子之罪,望陛下派遣亲近之臣接回太后、太子,以成全母子之情,尽骨肉之义,回天意,悦人心,则祖宗、国家幸甚!”没有答复。

崔敬又一次上疏,劝谏天子巡幸上都,应整治内殿。其简要内容是:世祖以上都为避暑之地,车驾前往,每年如常,宫内有大安阁、鸿禧殿和睿思殿,可以保养皇上的圣体,适宜于起居,对祖宗怀敬畏之心情。现在失剌斡尔朵思,是先皇在准备欢宴游乐之用,并非经常居住之地。今天陛下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常常给百姓下降道德之音,亲临宗庙行祭祀之礼,即使动植物无知,也无不欢喜。而国家多事故,天道变化无常,臣作为风纪官以劝谏为己职,愿御驾还大内,居深宫,严格直宿宫禁,与宰相大臣共谋治国之道,在日理万机的闲暇时刻,则命经筵讲学,研究古今盛衰的原由,继承光耀圣人之学,此是宗庙和国家之福。

当时皇帝数次以历代珍宝分赠给近臣,敬又具文上疏说:“臣听说世皇时代,大臣有功,所赐不过是木盘、甲胄,珍惜天物,为后世考虑更远的未来。今山东饥荒,燕南干旱,海潮成灾,上天显示儆戒,地道失宁,京畿南北,蝗灾严重,正是圣主怜恤黎民之日。近侍大臣,不知道为此而虑,只知奏禀皇上请赐珠宝,每日不断,甚至以府库中百年所积存的宝物,遍赐御仆和守门之人以及乳童稚子,若国库空虚,万一国家遇到大事,有人立了大功,又拿什么去赏赐呢?请求追回所赐之物,以示不可滥于施恩,以得公论。”

这一年,出任山北廉访司事,巡查全宁。狱中李秀,因造伪钞获罪,株连数十人,他们皆与秀并不相识。敬对此案怀疑,进一步审问。李秀说:“我以教馆为业,居住乡村,官府到秀家中,说我是伪钞的制造者,棍杖之下,不敢不承认。”敬问知首谋之人,是大同王浊,十多年事情都未泄露,而官府误以李秀就是王浊。行文至大同,果然抓获王浊为真正的伪钞制造者。

至正初年,调河南,又调江东。所到之处,压抑豪强,恩惠穷人,洗雪冤案,兴学劝农,百废俱兴。拜授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进京任诸路宝钞提举,改任工部侍郎。

十一年(1351),调任大都路总管府知事。直沽河淤塞数年,中书省委托崔敬疏通治理,给钞数万锭,募工万人,未及三月完工,大家都佩服其能干。拜任刑部侍郎,转任中书左司郎中。

十二年,历任兵部尚书,枢密院判官。十四年,调任刑部尚书。广东府长官被仇人所杀,对沙加班处以大逆之罪,敬弄清了宪府是因私仇相害,因而出现此案,杀人者当然应按法论处,只惩罚一人,大逆并非谋反,不应惩罚一家。敬的意见得到朝廷批准。

十五年,再次任枢密院判官,不久又拜为参知政事,行省河南,再任兵部尚书,兼济宁军民屯田使,朝廷给予十万锭,分给有司,招来民工、军士,立下营屯种粮食,每年收成百万斛,供给边防,任职一年多,其治理井然有序。

十七年召任大司农少卿,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山东地方人民掀起反元斗争,敬与平章政事答兰、参知政事俺普,分别视察陵州。陵州是南北要冲,没有城郭,居民散居各地,敬兼领兵、刑、户、工四个部的事务,供给各路军需,没有一件事情不能完成。丞相以他的能干报告皇帝,赐给上尊美酒,仍命他灵活行事。敬与俺普密商说:“我军强且胜,彼军败而降,如能有仗义之人士,直接去其军营进行劝降,也是一方面的幸运。”有国子生名王恪等,愿意请命前往,敬便授予官职,令他前往,到郓城,见到李秉彝、田丰等,给他们说明逆顺祸福的道理,丰与秉彝都悔过自新。山东郡邑的收复,主要是敬的策略。敬以为军马的供给太多、太繁重,而百姓则日益疲劳,于是请命实行纳票补官之令。中书将他的意见呈奉圣上,皇上下诏采纳。河北燕南士民接踵而来,积粟百万石,绮缎万匹,用于军费,百姓负担稍稍减轻。

十八年,授任山东行枢密院副使,不久调任江浙行省左丞。六十岁逝世。赠与资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谥号忠敏。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毕沅
  卷十三 康帝·王夫之
  卷九·王夫之
  七国考卷二·董说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袁枢
  卷八·吕中
  张烈传·魏收
  晋纪八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司马光
  卷八十七·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揭招·李渔

    (外、末、小生扮地方上)不开铺面不耕田,惯走街坊趁野钱。管得一桩闲事着,妻孥几日做神仙。——我们是地方上面一班游手弟兄,终日在街坊之上走来走去,弄些闲事管管,好趁各处的钱财。今日约齐众人,一同出去。众兄弟,我

  • 渺小·徐志摩

    我仰望群山的苍老,他们不说一句话。阳光描出我的渺小,小草在我的脚下。我一人停步在路隅,倾听空谷的松籁;青天里有白云盘踞——转眼间忽又不在。

  • 卷七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五 明 曹学佺 撰 晩唐二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子性剧弘和愚衷深褊狷相舍嚣哓中吾过何由鲜楚国饶风烟湘岸苦萦宛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莫哭

  • 张绍文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绍文(生卒年不详)字庶成,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张榘之子。《江湖后集》卷一四载其词四首。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 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

  • 秦观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

  • 卷一百五十六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起仁宗慶曆五年閏五月盡是年七月   閏五月丙戌朔,賜大理寺丞、通判鎮戎軍雷周式五品服,仍陞一任差遣。   先是,西賊圍鎮戎,周式收散卒二萬餘人入保,賊遂引去,故賞及之。圍鎮戎是甚時月,當考。   殿前副都指揮使、

  • 卷四十一·黄以周

      徽宗   △宣和二年(庚子,一一二○)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正月壬寅朔。) 甲子,御笔:“儒道合而为一,其道学自合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七。原注《实录》只书甲子罢道学,《本纪》因之,止如此书亦可,道学遽罢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己巳朔命总督漕运侍郎郑晓督修如皋海门泰兴海州盐城等处城池寨堡添设掘港把总官一员备盗○庚午南京太仆寺卿章焕言比者江南之变起于内地游民利贼重货为之乡导而我兵仓卒无备徒手搏战于沟塍沮洳之乡故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范如圭传·脱脱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年时代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刚到武安军时,正碰上统帅准备杀人,范如圭指出统帅的失误,统帅认为已经签署命令不能轻易改变。范如圭严肃指

  • 卷十八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八下    宋 沈枢 撰名臣之後门 汉成帝封萧何六世孙爲酇侯 永始元年初酇侯萧何之子孙嗣爲侯者无子及有罪凡五絶祀高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思何之功辄以其支庶绍

  • 东宫官·朱元璋

    典玺局(掌玺宝翰墨之事) 局郎(正五品) 局丞(从五品) 纪事奉御(正六品)典药局(掌监同御医修合药饵,如法煎调供进) 局郎(正五品) 局丞(从五品)典膳局(掌监造膳食供进) 局郎(正五品) 局丞(从五品)典服局(掌冕弁冠帽、衮袍常服、佩带靴履等) 局郎

  • 第九章 7·辜鸿铭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辜讲孔子有一次对别人说:“你以为我的领悟力很高吗?我根本没有什么极高的领悟能力,当一个普通人问我对某件事的看法时,我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东西

  •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郊九【南郊 周之郊二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孟祭天 春祈谷于上帝鲁得以孟春祈谷亦曰郊】【胡氏】诸侯祭天其僣极矣春秋削而不书则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则嵗事之常有不胜书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

  • 学者有四失(1)·戴圣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注释](1)本节选自《学

  • 卷十一·方苞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注卷十一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周官司空之篇亡汉兴购之千金不得河间献王以考工记续之不知作者何代何人然大抵秦以前书也司空名冬官者四时之有冬积于空虚不用之地而度

  • 四无所畏品第七·佚名

    宝女白佛。斯所可谓如来至尊。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又彼菩萨则以何行。致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世尊告曰:行菩萨道。未曾於法违失师命。了知是像。常以等心愍于众生。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等奉行法观察所归。无

  •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佚名

    天尊劝人受箓服符,过度受经,烧香行道,行51种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