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扩信

拘者守所见,不在目前,则戛戛乎不信。子休言大,干毒之言更大,大者寓也。未尝非寓,而人竟不信天地间之大,则非也。愚不寓言,请以实征。

语山中之老农鱼大于木,即疑;而且有虾须如樯、蝶翅如帆、鳌背如山长百里者。言衣为野虫所吐,即疑;而且有锁锁、石绒,投之火中愈洁者。西域种羊,桃核如斗,井火,石油,海冰,硇水,占亻毕者十且八九诧,况其他乎?变变而化化也,事不必其事,理则其理矣。凡人心之所可及者,皆理所有也;且有不及者。人先不能自见其心,而语及、不及者,妄也。

汉使张骞,唐平西域,河源终未明;后览《元志》,阔阔乃溯河于朵甘思。江源止详茂州汶山,而不知马湖江溯金沙江,《缅甸志》乃溯江于吐蕃之犁石;则千古江河之真源始显。《禹贡》导河自积石、江自岷,则半路截之耳。必信《禹贡》,不信《元志》,又何异信织女支机石而不信黄姑、牵牛即河鼓耶?

张平子作地仪,祖暅之作《缀术》,则羲、和、洛下疏矣。吴草庐说九层耶稣合图,满剌加诸星接井狼与箕尾,为开辟所未有,是天象至今日始全。一行山河两戒,千余年尊奉之,岂知说梦哉?韩非曰:地形以渐往,使人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新率测中国申时,欧逻巴方子时,则中国足之所履,必有足履此足之底者,如蚁之行屋梁是也。赤道之下,两度春秋。河汉之明,乃属细星。北方有煮羊脾而天明者,从此再转,则有日光不没之国。都利聿斯言人祸福,郭璞青囊葬乘生气,皆非先王所详,何乃应之如响?木绵、抄纸、雕板、搊扇,俱备于后代,是后人有增加精明于前人者,则后出之理未可诬以为非先王之法言也。

旧喻,人身三百六十骨节中,三万六千尸虫族焉,皆有昼夜、山河、亲党,而人处大千如一骨节,人或未能信。乃者吾以实事征实理,以后理征前理,有不爽然信者乎?信之矣,则此等之虚喻征虚理,又何不可信耶?弄丸闲往来者,因果可以不问,而轮回听其自有,信得及否?可以参矣。

《尔雅》之槚,古谓之荼,西域谓之陀,亦谓之择,吴谓之矬,闽谓之德,中原谓之茶,是皆一物也,方言时变异耳(古无家麻韵,《汉书》荼陵即今茶陵,《华严》陀字,《大品般若》作茶,《观经》作择;曼陀罗作曼荼罗,可证)。太极也,精一也,时中也,混成也,环中也,真如也,圆相也,皆一心也,皆一宗也,因时设施异耳。各有方言,各记成书,各有称谓。此尊此之称谓,彼尊彼之称谓,各信其所信,不信其所不信,则何不信天地本无此称谓,而可以自我称谓之耶?何不信天地本无法,而可以自我凭空一画画出耶?

相推而凿,相推而补;分推之为专门,合推之为大宗,代错不息之道也。古者三茗蔎荈,非如后之腊面、京挺也,非如后之石乳、密云龙也,非如后之亚斗、乌带也。今若六贡,若源萝,至矣,孰知有岕,岕又有片乎?鸿蒙之心料犹槚也,集大成则贡、乳、浮梁俱备矣;直指入则源萝矣,色且加鲜;至若太素,芬且加烈,反于冲和,然非中泠、惠山之泉,乌能尽其才若此者哉?孰知又有合尼山、鹫峰、苦、蒙、嵩少之制,而粗则烙之、熏之,精则析之、片之,不废燂汤饮谷者乎?因时尽变,何事不然?何事不然,何故不信?

愚故以天地信自然之公,以自心信东西之同。同自生异,异归于同,即异即同,是知大同。专者虽不肯同,而全者不可不以大同为任。或虚其实,或实其虚,虚实有无之不二,犹阴阳之本不二也,皆以不失其初而已,皆以不为生累而已。原始反终,即三世也。神道设权,迦延典主,最能辅教。入人之化若此,不留之以神《春秋》之权而辟之乎?孔子复生,必以老子之龙予佛;佛入中国,必喜读孔子之书,此吾之所信也。“天何言”而删定,即是不立文字之《灯录》。三藏不曾说一字,而四十二字通华梵游艺之门。呵呵不生,一归玄黄未判以前,则又何东何西,何半满籀隶之异而同、同而异乎?

何何氏有扩信之密诀曰: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古今撮粟,豪干蓬岛。

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蜃楼山市,龙女施珠。

长中见短,短中见长,镂丸一鼾,墓志黄梁。

此中见彼,彼中见此,八镜夺魂,手压吓鬼。

本无大小,不烦善巧。

本无虚实,不息真一。

本无短长,莫知何乡。

本无彼此,大公由己。

大随大小,谁割昏晓?

大随虚实,空山寂历。

大随短长,节节芬芳。

大随彼此,九州乡里。

当知大随即是本无,见即无见,在在图书。官天继善,荡平之枢。正大一统,春王如如。曰大密者,即天下万世是密也。

猜你喜欢
  卷三 庶人章第六·邢昺
  外内第二十二·商鞅
  原序·陈士元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孔子
  ●卷下·袁袠
  卷十·俞汝言
  卷十·赵汸
  卷六·胡广
  卷十五·魏了翁
  卷五·姜炳璋
  乐由中出(1)·戴圣
  (三)八佾篇·钱穆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舌相光品第八·佚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宋之乐曲·王国维

    前二章既述宋代之滑稽戏及小说杂戏,后世戏剧之渊源,略可于此窥之。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然则戏曲之为物,果如何发达乎?此不可不先研究宋代之乐曲也。

  • 卷308 ·佚名

    释印肃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 昏迷曾未警,劳我个眼睛。 丝毫全不漏,云月事犹新。 达士知几者,常看无字经。 打动禾山鼓,舞起道吾神。 释印肃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

  • 卷三百二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龙洲集上刘过字改之泰和人自号龙洲道人宋南渡后以诗侠名湖海间陈亮陆游辛弃疾世称人豪皆折气岸与之交宰相周必大闻其名欲客之门下不就饮酒放豪如过

  • 御选元诗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乐府歌行五霍希贤魏文贞公庙迎神曲吹箫兮击鼓具牲牢兮列樽爼风飒飒兮降灵祀我公兮终千古送神曲有酒兮惟清有腯兮惟牲神其醉饱兮既安且宁风马灵车兮还古茔福民田兮消蝗螟如贞观兮永太平岑安卿

  • 卷之七十二·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四月乙未。谕内阁。工部奏。请饬催生息银两一摺。山东运司应解工部生息银两。近年经该部奏催。仅以数千两报解塞责。以致积欠甚多。现在工部需款孔亟。着文格严饬该运司。将此项生息银两。自本年为始。

  • 绎史卷一百三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闵王灭宋战国防宋与楚为兄弟齐攻宋楚王言救宋宋因卖楚重以求讲于齐齐不聴苏秦为宋谓齐相曰不如与之以眀宋之卖楚重于齐也楚怒必絶于宋而事齐齐楚合则攻宋易矣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荆王大説许救

  • 占城传·宋濂

    占城近琼州,顺风舟行一天可至。世祖至元年间、广南西道宣慰使马成旺曾请兵三千、马三百匹前往征讨。十五年(1278),左丞唆都因宋已平定,乃遣人至占城,回来报告说:占城王失里咱牙信合八麻哈迭瓦有归顺之意。世祖诏赐占城王虎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乐考乐器三丝之属琴律吕正义曰丝乐虽多惟重琴瑟然具声变之义者尤莫如琴今欲辨琴之音调必先考其法制详其弦度徽分然後体用备而理数明焉韩诗

  • 卷四十九 祭统第二十五·郑玄

    (陆曰:“郑云:‘统,犹本也,以其记祭祀之本,故名祭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此于《别录》属《祭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

  • 《鬻子》注解·逄行珪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于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于甲,以此明政之次也。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

  • 第九章 13·辜鸿铭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辜讲有一次孔子说,他想到东方去和野蛮部落一起居住。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去,会感到那里很缺乏文化氛围的。”“在聪明而高尚的人居住的地方,” 孔子回答,“是不缺

  • 卷一百三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八  宋 卫湜 撰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能者可知己矣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

  •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昙昧摩提菩萨。持佛威神。便于佛前。于是阿难波渝迦三昧。悉见十方诸佛。十方诸佛者。其数如千佛刹尘等。一尘者。为一佛刹。一佛刹如是十方四面。见十方诸佛。皆悉言。善哉善哉。昙昧摩提菩萨。十方

  • 大悲妙云禅师传·佚名

    大悲妙云禅师传苕程司训鸳水逸民同门弟真性罗开驎撰古来法门宗匠唯是真参实悟以本分接人不动声色而化被群方斯足尚焉若吾大悲法兄禅师具人矣师讳真雄字妙云原藉浙之金华徐姓父仲芳任登州都阃以官为家遂为山左人师自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太玄宝典·佚名

    太玄宝典,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分为〈修真冲寂门〉、〈修真符圣门〉、〈修真致妙门〉、〈炼凡生神门〉、〈炼凡出象门〉、〈养气构神门〉、〈养气增灵门〉、〈炼凡全真门

  • 淡定的智慧·李叔同

    淡定是心灵的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弘一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

  • 法界宗五祖略记·续法

    应戴京曾之请而作。是华严宗五位祖师(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的合传,其中杜顺传和智俨传取材于《华严悬谈会玄记》,法藏传取材于《法藏和尚传》,澄观传和宗密传取材于诸种疏记。书中否定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