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番纪

西番古羌夷属,凡百余种,散处河、湟、洮、岷间。唐贞观中始通中国,宋、元朝贡不绝,间授以官。我明当中国松潘边境,出边二百三十里,为大分水岭,是为江渎之源。北流入陕洮河,南流入甘松岭,穿松潘城,入成都。

松潘城之东三十里,为雪阑山,四时积雪不消,俗呼宝顶,即古岷山也。江源自大分水岭入成都,水不甚急,至泸之东,合西汉江、马湖江、嘉陵江、涪江、巴江、乌江,而其势始大。至百峡而奔急。会聚使然也。

西番错居江之南北,元世祖始为郡县,以吐番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领之。嗣世弟子号司徒、司空、国公,佩金玉印。明兴,洪武中令诸酋举故官授职,以摄帝师喃加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余为都指挥、同知、宣慰使、元帅、招讨等官。

自是番僧各有封号,贡使咸自四川黎州入,有赞化王者,自陕西洮州入。每贡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凡诸王嗣封,皆有赐诰。宣德中,封大宝、大乘、阐教、阐化、赞善五王。阐化王贡使癿藏等还,以赐物易茶,至临洮没入官,并留藏等。上命释之,赐茶而还。自后成、弘以来,数入贡马或贡舍利。贡使渐多,赏赉亦渐减。四川威、茂、松潘诸番僧三岁一贡,限三十人,岷、洮番僧每岁入贡,限四五人,令至京师,余留塞上。

洪武中置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复置洮州茶马司,令岁纳马三千五十匹。又置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更置西宁茶马司,令岁纳马三千五百匹。市法:上马茶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夫北虏有马市,东夷有市舶,而西夷亦有茶市,皆所以通华夷之情,贸迁有无,收商贾之利,减戍守之费。以夷所欲售,易中国所欲得,法无良于此者。

但法久弊生,边防日弛,五王番族,散在川、陕边境者,渐启戎心,构衅中国。赖宋将军晟、丁大夫玉久镇西川,恩威并着,羌人迄今戴之。

自成化中,西番满松入侵内地,都御史文升讨之,斩首八十三级,正德初北虏徙居西海,蚕食诸番,时言事者谓宜仿前代,屯兵青海,以绝羌、虏连和内侵。乃调朔方劲兵剿之,虏避走松潘,旋归故穴。中国征输调发,民力大困,竟无成功。

嘉靖初年,洮、岷番贼数反,杀吏士,掠人畜,焚劫闾舍,陇右骚动。尚书王琼请檄官军袭贼巢,以绝番患。已而兵至塞外,套虏、番贼乘虚深入临洮、巩昌,杀掠大惨。尚书李承勋上言:“西番土地被西海虏酋亦卜剌侵占,日益内徙,将来番、胡交通,益使猖獗,何以善后?昔汉赵充国不战而羌人内附,段颎杀之百万,费以亿计,而内地虚耗。老成谋国与勇士善战,相去远矣。乞广汉宣之明,专充国之任,制驭西番事宜,悉听琼从长区处。”上从之。

琼曰:“欲抚西罕,必剿先零。”乃遣游击将军彭椷、镇守都督刘文统兵,自固原进至洮、岷,分据要害,且抚且剿。抚定六十五族,恃险拒战者十六族,斩首三百七十。自是天子无西顾之忧矣。

虽然,此未足为中国虑也。匈奴之西有西域乌孙、土鲁番,皆世为中国患。嘉靖时,西域回回贡狮子,不远千里来投。余时在秦,曾往观之。回回出银盒,以天马葡萄献,其味胜于中国者远甚。询其名,译士传云“吐吐粉”而已。夫以一异兽之故,使道路萧然繁费,何以风示远夷?谓宜闭关谢之可也。

今上即位,俺答率西夷乌思藏锁南坚参等入贡方物,欲假道于西陲。识者谓勾结深入,如前代吐蕃、吐谷浑之事,可以鉴矣。余以西戎役属匈奴,最能为患,所从来久远,而国家仅以赏贡羁縻之,岂足为制驭之长策哉!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一·焦竑
  卷二十 唐高祖·王夫之
  第八十九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行逆·蔡东藩
  跋一·沈云
  鸟兽纪·张瀚
  卷之三十三·佚名
  二百二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收成米价摺·佚名
  第二十四卷 元·缪荃孙
  一五○○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文津阁所缮《盐铁论》遗漏处询问纪昀情形片·佚名
  卷之九十一·祁韵士
  绎史卷七十·马骕
  补编五·佚名
  卷二十七·宋敏求
  礼九·徐松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司马光·唐圭璋

      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生于天禧三年(1019)。以父池任入官。宝元二年(1039)进士甲科。庆历八年(1048),官大理寺丞。召试,授馆阁校勘。累除知制诰,改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朝,除龙图阁直学士,改右谏议大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

  • 第十九折 泣遣·李玉

    【忆秦娥】[旦上]奇殃炽,分飞一旦身家碎;身家碎,悬悬望眼,涓涓珠泪。[贴上] 【前腔】[换头]巢倾一息身余几,思亲万绪愁相对。[见介][旦哭介]儿呵![合]愁相对,他乡父子,穷村母女。[旦]自你爹爹被逮,虑切覆巢,你哥哥又舍命入京,更愁祸起不测。近

  • 卷121 ·佚名

    洪咨夔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杜鹃自郑盖过阆山趋翔 苕霅趍太湖,地少天宇宽。 高低宝楼阁,盛之水晶盘。 中有读书庐,八窗頫晴澜。 衡弁俨相望,不受湖光吞。 彼美金玉人,伊吾斗

  • 卷二·沈德潜

    张羽羽字来仪,浔阳人,因兵阻居吴兴。明初征起,擢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以事窜岭外,未半道召还,知不免,投龙江死。【金川门】两山夹沧江,拍浮若无根。利石侔剑戟,风涛相吐吞。维天设巨险,为今国东门。试将一卒守,坚若万

  •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班固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平台药言·丁曰健

    曰健由乙未科举人于道光二十三年拣发来闽;二十七年受知于前升任山东巡抚陈方伯,委署凤山县。适逢楠梓坑树旗滋事,当即督勇扑灭。今升任大中丞前台湾道,以健莅任未及三月,保荐不遗余力。嗣而任嘉义,有格杀王涌

  •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邱永山 译注【说明】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汉初,天下统一,人心思定,已成大势所趋。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开历史倒车。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他凭借山海

  • 贺德仁传·刘昫

    贺德仁,越州山阴人。父亲贺朗,为南朝陈时散骑常侍。德仁少年时与堂兄贺德基一同侍奉国子祭酒周弘正,都以词章学问被称赏,当时人说道:“学问操行可师法贺德基,词采华茂文质炳焕则数贺德仁。”德仁兄弟八人,当时人将他们比作荀

  • 巻十六·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巻十六爱民二雍正七年己酉十一月庚子上谕内阁奉天地亩向来多有隐匿每有三四亩报一亩者是以槩以上则徴科民力输将甚为寛裕后因有隐匿积弊民间互相争竞纷纷

  • 卷五名例律·窦仪

    【五门】律条八并疏勒条一犯罪已发未发自首于财主首露同职犯罪公事失错自举共犯罪分首从及不分首从共犯罪逃亡已获未获分首从犯罪已发未发自首于财主首露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正赃犹征如法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

  • 卷六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三歌颂三【大臣二】恭祝万寿诗【百韵每韵以万字祝有序】原任礼部尚书加一级今致仕【臣】许汝霖窃闻三统称皇五德号帝迓天庥者百千岁垂圣治者万

  • 读书録卷一·薛瑄

    横渠张子云心中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余读书至心有所开处随即録之盖以备不思而还塞也若所见之是否则俟正于后之君子云河东薛瑄谨识无极而太极非有二也以无声无臭而言谓之无极以极至之理而言谓之太极无声无臭而

  • 卷十五·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五宋 王质 撰鱼藻一章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当是朝廷以鱼侑酒以岂为乐而劝王者之饮喜功成治定也説文岂还师振旅之乐从心从岂者非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二章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

  • 原道原文·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ldquo;天小&rdquo;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

  • 第十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十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如法下后句明中观。以二观等者。出安住行相也。圆论三观。若非一心观体则纵。若其不以二为方便中为真实。观体则横。今论三观不纵不横。如此修之。即能安住十界之法。

  • 忠介烬余集·周顺昌

    诗文集。明周顺昌撰。三卷。顺昌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任推官时曾逮税监高寀之爪牙问罪,后因斥责魏忠贤被捕。吴中因此民变。入京后下狱,受酷刑死。崇祯初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