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9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辛亥,废楚王元佐为庶人。元佐,帝长子,少聪警,貌类帝,帝钟爱之。廷美迁房州,元佐尝力救,及廷美死,遂发狂疾,至以小过操梃刅伤侍人。疾少间,帝为赦天下。会重九,召诸王宴射苑中,元佐以新瘥不预。及诸王宴归,暮过元佐,元佐恚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预,是弃我也。”因发忿被酒,夜纵火焚其宫。帝大怒,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请留之京师,帝许之。行至黄山,召还,居于南宫。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帝在位久,储贰未立。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侃为开封尹,封寿王。元侃,帝第三子。
吕中曰: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祸者,以立太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度、郑覃之徒不能正之。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自唐天祐以来,中国多故,立储之礼,废及百年,至是,始举而行,中外胥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兼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太子每见至、沆,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帝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者,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未有当,必须力言。至于《礼》、《乐》、《诗》、《书》,义有可裨益者,皆卿等素习,不假朕之言谕也。”
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端知有变,即绐继恩入书阁,锁闭之。亟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决意用之。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参酌,乃得闻奏。”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除名,长流浔州。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赵尔巽 卷三百六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佚名 第四卷 元和·缪荃孙 卷三十四·张守节 一〇二 金石小品·周作人 客杭日记·郭畀 卷三十三·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四七·吴楚材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