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9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辛亥,废楚王元佐为庶人。元佐,帝长子,少聪警,貌类帝,帝钟爱之。廷美迁房州,元佐尝力救,及廷美死,遂发狂疾,至以小过操梃刅伤侍人。疾少间,帝为赦天下。会重九,召诸王宴射苑中,元佐以新瘥不预。及诸王宴归,暮过元佐,元佐恚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预,是弃我也。”因发忿被酒,夜纵火焚其宫。帝大怒,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请留之京师,帝许之。行至黄山,召还,居于南宫。

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帝在位久,储贰未立。初,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侃为开封尹,封寿王。元侃,帝第三子。

吕中曰: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祸者,以立太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度、郑覃之徒不能正之。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自唐天祐以来,中国多故,立储之礼,废及百年,至是,始举而行,中外胥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兼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太子每见至、沆,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当。诏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至等相率谢。帝曰:“太子贤明仁孝,国本固矣。卿等可尽心规诲者,动皆由礼,则宜赞助;事未有当,必须力言。至于《礼》、《乐》、《诗》、《书》,义有可裨益者,皆卿等素习,不假朕之言谕也。”

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端知有变,即绐继恩入书阁,锁闭之。亟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决意用之。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参酌,乃得闻奏。”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除名,长流浔州。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赵尔巽
  卷三百六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佚名
  第四卷 元和·缪荃孙
  卷三十四·张守节
  一〇二 金石小品·周作人
  客杭日记·郭畀
  卷三十三·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四七·吴楚材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梁·隋树森

    孙梁,字正卿,中山(今河北正定县)人,与元好问同时。生平不详。 小令 【仙吕】后庭花破子 柳叶黛眉愁,菱花妆镜羞。夜夜长门月,天寒独上楼。水东流,新诗谁寄,相思红叶秋。

  • 五帝德第二十三·王肃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言禹汤已下不可胜观乃问上世黄帝将为先生长老难

  • 读礼通考卷八十五·徐乾学

    葬考四归葬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注太公受封留为太师死葬于周子孙不忍离也五世之后乃葬于齐齐曰营丘】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注正丘首正首丘也仁恩也 疏狐死所以

  • 第二五一移光绪九年十一月八日一一六○六--二·佚名

    代理新竹知县周,经查核前任徐所开交代总细册,移送覆折与前任徐及监盘淡水知县朱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严交代之察核事。案蒙本府宪札开:「该前县徐令交卸交代,应由该令接收,饬委淡水县监盘外

  •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佚名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巡抚臣浦霖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

  • 卷一百二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史记至元成间十篇有录无书而禇少孙补景武纪将相年表礼书乐书律书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龟策列传日者龟策言辞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史记一百二

  • 王勃传(附王腜、王面力传)·刘昫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王通,隋代曾任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末年,弃官归隐,以著书讲学为业。曾依照《春秋》体例,撰写起自《春秋》所止年代,经秦汉直到后魏时期的纪年体史书,叫作《元经》。又按照《孔子家语》、扬雄《法言》

  • 李义府传·欧阳修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其祖父曾任射洪丞,因而客居永泰。贞观年间,李大亮巡察剑南,上表称李义府有才,对策时中选,补为门下省典仪。刘洎、马周也推荐他,太宗召见后转任监察御史,诏令侍晋王。后来晋王立为太子,任李义府为舍人、崇贤馆

  •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司马光

    后梁纪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 [2]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 洪武七年十二月壬辰朔,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及朵甘行都指挥同知锁南兀即尔等遣使来朝,奏举土官赏竺监藏等五十六人。诏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笼答,曰朵甘丹,

  • 卷十三·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三后妃传太祖淳钦皇后舒噜氏【按原书后妃传标题俱作某帝某皇后於史例不合今并改正】太祖皇帝后舒噜氏本国契丹人也勇决多权变太祖行兵御衆后常预其谋太祖尝度碛击党项留后守其帐黄

  • 卷十六(僖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卫、邢同姬姓,恶其亲亲相灭,故称名罪之。○毁,况委反。恶,乌路反。)[疏]注“卫邢”至“罪之”。○正义曰:《曲礼》曰:“诸侯不生名,灭同姓,名。”传云“同姓也,故名”。然则诸侯位贵居

  • 古乐经传卷五·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附乐记乐教篇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子夏对魏文侯分别古乐今乐而孟子谓今之乐由古之乐何哉愚谓必有孟子之意以为乐之本然后子夏之説可得而申也三代以下礼乐不兴其间在上之人颇有留意于斯者又为儒者迂大繁难

  • 卷六上·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六上     元 吴澄 撰月令【月令者记一年十二月所行之政令也古之王者顺隂阳运行之序每月行事各有不同古制不存无可考证秦吕不韦集诸儒着吕氏春秋采摭古制间

  • 康熙诸罗县志·周钟瑄

    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总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纂,翌年脱稿,付梓延至雍正二年(1724)。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康熙举人,官诸罗县令。梦林字少林,福建漳浦人。由诸生从军, 曾修漳州、漳浦二志。此系台湾省第

  • 禁扁·王士点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

  • 焦氏易诂·尚秉和

    尚秉和撰。十一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其书

  • 警世通言·冯梦龙

    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整理。四十卷四十篇。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宋元作品约占半数。经编者编辑加工,风格统一。书中优秀作品大多描写市民生活,反映他们所受封建势力的迫害及反抗斗争精神,如《崔待诏生死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