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三十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维兹有陈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廵行乡邑有棠树【今之棠梨树也括地志云邵伯庙在洛州夀安县西北五里邵伯聼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後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惠侯卒子厘侯立【厘音僖】是岁周宣王初即位厘侯二十一年郑桓公初封於郑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顷侯立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郑侯立郑侯三十六年卒子缪侯立缪侯七年而鲁隐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庄公十二年齐桓公始霸十六年与宋卫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温立惠王弟颓为周王十七年郑执燕仲父内惠王于周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予音与括地志云燕留故城在沧州长卢县东北十七里即齐桓公分?割燕君所至地与燕因筑此城故名燕留】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襄公二十六年晋文公为践土之会称伯三十一年秦师败于殽三十七年秦穆公卒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岁晋灭三郤大夫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公立懿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四年卒子惠公立惠公元年齐高止来奔六年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悼公七年卒共公立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晋公室卑六卿始强大平公十八年吴王阖闾破楚入郢十九年卒简公立简公十二年卒献公立晋赵鞅围范中行於朝歌献公十二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献公卒孝公立孝公十二年韩魏赵灭知伯分其地三晋强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湣公立湣公三十一年卒厘公立是岁三晋列为诸侯厘公三十年伐齐败于林营厘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岁秦献公卒秦益强文王十九年齐威王卒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文公文公予车马金帛以至赵赵肃侯用之因约六国为从长【从兄从反长丁丈反】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使音所吏反间音纪苋反】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齗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聼【瓒云秦以一溢为一金孟康云二十四两曰溢】其所使鹿毛夀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於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於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於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聼政顾为臣国事皆决於子之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人姓也】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饬音勑】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後【先後并去声】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衆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衆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衆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於隗者岂远千里哉於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六岁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及即位疑毅使骑劫代将乐毅亡走赵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死燕兵引归齐悉复得其故城湣王死于莒乃立其子为襄王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武成王七年齐田单伐我拔中阳十三年秦败赵於长平四十余万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赵东隣燕西接秦境南错韩魏北连胡貊故言四战】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羣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今代州也战国策云亷颇以二十万遇栗腹於鄗乐乘以五万遇庆秦於代燕人大败与此不同也】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聼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蹵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君至宋子赵使亷颇将击破栗腹於鄗破卿秦乐乘於代乐间奔赵亷颇逐之五百余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聼将渠解燕围六年秦灭东西周置三川郡七年秦抜赵榆次三十七城秦置太原郡九年秦王政初即位十年赵使亷颇将攻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亷颇亷颇不聼攻乐乘乐乘走亷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抜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亷颇去令庞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即相州邺县也】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隂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一十九年秦攻抜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三十三年秦抜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贲音奔王翦子】亦虏代王嘉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後亡岂非召公之烈耶

史记正义卷三十四

<史部,正史类,史记正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脱脱
  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赵尔巽
  卷二十四·毕沅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七·焦竑
  卷第二百七十二·胡三省
  恰克图条约之怪诞·佚名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三·刘恕
  卷之七十二·佚名
  第二册 辛亥年至癸丑年·佚名
  提要·司马贞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范晔
  朱修之传·沈约
  永宪录卷全续编·萧奭龄
  卷八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録·殷璠

    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

  • 卷二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八预宴一百六人诗一百二十六首【马甲】王国鳯【年七十七】睿圣启贞符在宥物时叙龙纪衍亿千箕畴锡九五包涵亭育参经纬天人普煌煌举上仪遹骏超三古圆葢中央黄立仗両阶羽中

  • 卷七·沈德潜

    ☆沈磐字石均,江南吴县人。诸生。○家石均家灵岩山下,名未甚著。杨维斗先生会文二株园,取冠众人,揭案珠明寺前,时学使者适岁试,亦取第一,目其文为一郡之冠。自是四方人士争欲识石均矣。表此轶事,见前辈持衡之当,能使人引重云。

  • 陵阳集巻四·韩驹

    宋 韩驹 撰近体诗次范元长韵兼简郑有功博士少年饶舌类丰干老似鸣蝉不耐寒无复酒杯同设席几思斋鉢共开单便从此去真差易未有生涯良独难樗散郑公官益冷雪中何以继朝餐次韵耿龙图棱陵书事十月舟藏【一作横】芦荻林客衣

  • 千百年眼卷三·张燧

    子夏《易》说《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摩之。"相观而善之谓摩,鸣鹤以相和成声,好爵以柑摩成德,子夏《易》说如此。今本作縻,縻,牛缠也,取系恋之义,然不如摩厉之说为长,以韵读之又叶也。儒者说《春秋》之失儒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丙子朔○礼部奏上 瑞王成婚仪注报可○丁丑谕内阁昨日览卿等申救御史刘光复奏揭卿等可思人谁无父母岂石出桑生朕怒此畜辄在 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 神位为子者五内何等惊慌忿怒又且于朕前甚无人臣

  • 卷之一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志卷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三皇纪第一太昊 炎帝 黄帝臣谨按三皇伏羲但称氏神农始称帝尧舜始称国自上古至夏商皆称名至周始称諡而称氏者三皇以来未尝废也年代则称纪【自开辟至获麟凡二百七十六万岁分爲

  • 卷11·吴缜

    《十一宗诸子传》内,宪宗子衡王憺。今案《宪宗诸子鄜王憬传》云:“长庆元年始王,与琼、沔、婺、茂、淄、衢、澶七王同封。”又《穆宗纪》长庆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憺衢王。”然则憺之所封衢也,而书为“衡”,则误矣。《公主传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道学类论儒释邪正之辩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答汪公尚书【应辰】此段专谓近世言道学之失大抵近世言道学者失于太髙读书讲义率常以径易超絶不歴阶梯为快而于其间曲折精微正好玩索处例皆忽略厌弃以为卑近琐屑不足

  • 卷五十二·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二   宋 程公説 撰内鲁第六定公       哀公定公【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名宋昭公弟襄公子昭公薨于干侯定公立在位十五年薨】经元年春王胡安国曰元年必书

  • 卷首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首三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诗指举要国风周南【十一篇】关雎    后妃之德      注异葛覃    后妃之本卷耳    后妃之志      注异樛木    后妃逮下螽斯    后妃子

  • 辨方便與僧制·欧阳竟无

    不畏聖言,天下無是非,當前之糾謬不能,遂亦無希望于後日,而教之危險何可勝言?漸既非比丘,亦未從政,又不與聞近時法事。然數十年讀書,是非則昭然明白,本其所知陳于當世,俾有不克匡正于現在者,必將有救于未來。世尊之遺囑雲何?淪胥之

  • 佛说九色鹿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佛言。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著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

  • 百论序·佚名

      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佛泥曰后八百余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玄心独悟俊气高朗。道映当时。神超世表。故能辟三藏之重关。坦十二之幽路。擅步迦夷。为法城堑。于时外道纷然。异端竞起。

  • 贤首五教仪卷第一·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言三时者有别有通。别三时者一日出先照时二日升转照时三日没还照时。华严云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法华谓初善中善

  • 古文观止·吴楚材

    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三人为从祖孙三代,吴兴祚为楚材从父,调侯为楚材侄。本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选录历代散文(包括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

  • 居官镜·刚毅

    官箴,清刚毅著,刚毅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中枢大臣,驰骋官场近四十载,有着非常丰富的为官经历。他善于总结反思,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自己多年来的从政经验编纂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