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
洪武四年十二月庚辰朔。
辛巳,上命礼部:“今岁各处乡试,取中举人,俱免会试,悉起赴京用之。”时吏部奏天下官多缺员,故有是命。
壬午,改高邮守御千户所为高邮卫。
置扬州卫。
暹罗斛国王参烈昭毗牙遣其臣柰思俚侪剌识悉替等来朝,进金叶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使还,诏赐其国王《大统历》、织金文绮及使者袭衣文绮、布帛有差。
癸未,命中书省定军官、军士优给之例。于是中书省奏:“凡军职战没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之,俟袭职,给本俸,罢优给;见有子弟承袭者,止给营葬之费;有特旨,令其子弟参随、历练及未授职名者,给半俸。其病故无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半俸终身;有子弟年幼者,初年与半俸,次年又减半给之,俟其袭职,则给本俸,罢优给;有子弟承袭者,止给本俸,不优给;有特旨令其子弟参随、历练及未授职名者,给半俸。军士战没者有妻,全给月粮;三年后守节无依者,月给米六斗,终身;有次丁继役,止给营葬之费,继役者,月给粮。其病故有妻者,初年全给月粮,次年总小旗月给米六斗,军士比旧,给月粮减半;守节无依者,亦给月粮之半,终其身;有次丁继役者,止给月粮,不优给。凡军官、军士守御城池战没及病故,其妻子无依,或幼小者,守御官计其家属,令有司给行粮,送至京,优给之;如愿还乡者,亦给行粮送之;若无亲可依,愿留见处者,依例优给。其新附军士未历战功而病死者,不在优给之例。其家属,官给行粮,送还乡里。”诏从之。
赐在京军士二十万四千九百余人,白金人一两。
礼部奏更定释奠孔子祀器、礼物。正位,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登一、铏二、簠、簋各二、酒尊三、爵三;四配位,每位羊一、豕一、酒尊一,余同正位;其从祀十哲,东五位共用豕一,分置于各位帛一、爵一,每位用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铏一、酒盏一,西五位陈设同;东庑五十三位为十三坛,共用豕一,分置于各坛帛一、爵一,每坛用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西庑五十二位亦为十三坛,陈设与东庑同。初,孔子之祀象设于高座,而笾豆罍爵皆陈于座下,弗称于仪,其来已久。至是,定拟祭物陈设各为高案,笾、豆、簠、簋、登、铏悉代以瓷器,牲用熟。用乐、舞:乐生六十人、舞生四十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上从之。礼部请选京民之秀者,充乐舞生。上曰:“乐舞乃学者事,况奠释所以追崇先师,宜择国子生及凡公卿子弟在学预教肄之。”
甲申。时诸勋臣所赐公田,庄佃多倚势冒法,淩暴乡里,而诸功臣亦不禁戢。上乃召诸勋臣谕之曰:“古人不亏小节,故能全大功;不遗细行,故能成大德。是以富贵终身,声名永世。今卿等功成名立,保守晓节,正当留意,而庄佃之家倚汝势,挟汝威,以淩暴乡里,卿等何可不严戒之?彼小人耳,戒之不严,必渐自纵,自纵不已,必累尔德也。”
乙酉,吏部奏:“天下府、州、县通一千三百四十六,官四千四百九十三,府一百四十一,官八百八十,州一百九十二,官五百七十二,县一千一十三,官三千四十一。”
定文武官祖父封赠之典。初,中书议举封赠之典。上意欲以功臣封爵为一例,以常铨官品秩为一例。于是中书定开国文武功臣一品至四品及常选除授一品至八品散官职事,付吏部。吏部议曰:“公、侯、伯、子、男不论品级,取自上裁,不在封赠常例,其一品至七品,不限文武内外,应封赠验本身,品级皆止封赠散官。若奉特旨封公侯伯者,则随其爵封赠。”具其事以闻。上曰:“爵以报功,汉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无功受封,则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自今五等之爵,不论品级,非有大功于国者,虽官至丞相,亦不得封。其开国功臣已封公侯伯者,则其祖父亦依见授封爵封赠。若不系功臣,止依品级授散官职事,盖功臣封爵与常选之品不同。尔吏部其以两等著为定制,如无大功劳,所司朦胧奏请者,请者、授者皆罪之。”
丙戌,诏工部尚书朱守仁往山东莱州诸郡廉察官吏。
是时,吏部铨选南北更调,已定为常例。而有厌远喜近者,往往以南籍改冒北籍,以北籍冒南籍。上闻之曰:“凡治人者,必先自治,此辈立身,先已如此,其能治人乎?”谕吏部禁绝之。
淮安侯华云龙遣人送故元惠王伯都不花、储王伯颜不花、宗王子蛮蛮伯帖木儿至京,献马及金宝二、金印一、金字团牌九、银字团牌二。上命赐伯都不花等第宅及帷幔裀褥什器之类,又赐以金绣之衣,妇女亦赐首餙,仍给月钱米有差。惟和尚帖木儿及诸官属尚留北平。
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尝充船户者,凡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人,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户部奏:“浙江行省民一百四十八万七千一百四十六户,岁输粮九十三万三千二百六十八石,设粮长一百三十四人。”
庚寅,户部言:“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诸处茶园共四十五顷七十二亩,茶八十六万四千五十八株,每十株官取其一,民所收茶官,给直买之。无户茶园以汉中府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军收其二。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令于西番易马。”从之。
辛卯,赏平蜀将士。诏曰:“頴川侯傅友德统大军,冒越险阻,首克阶、文,破绵、汉、成都,克保宁诸郡,德庆侯廖永忠破瞿塘,下重庆,致明昇出降,二人功最大,各赏白金二百五十两、彩叚二十表里。济宁侯顾时同頴川侯进取,赏白金百五十两、彩叚十五表里。临江侯陈德从克汉州、成都,赏白金百两、彩叚十二表里。巩昌侯郭子兴亦从克汉州、成都,然以有过,谪从征伐,赏彩叚十二表里。都督同知汪兴祖攻文州,殁于王事,例当倍赏,然亦以有过从征,赏其子白金百两、彩叚十二表里。都督佥事何文耀、王简、蓝玉、张温、金朝兴皆赏白金五十两、彩叚十表里。都督佥事陈桓以过从征,有功,赏彩叚十表里。都督佥事王成继领军马,接应大军至青州、果阳,赏彩叚七表里。中山侯汤和无攻城破关之功,仅能攻下李逢春山寨,赏彩叚十五表里。江夏侯周德兴克保宁,赏彩叚十二表里。南安侯俞通源从德庆侯廖永忠克李逢春山寨,从江夏侯克保宁,赏彩叚一十表里。宣宁侯曹良臣从克茅冈、覃垕寨,复从下重庆,赏彩叚一十表里。汝南侯梅思祖率兵至重庆而城已下,以跋涉之劳,赏彩叚五表里。都督佥事仇成从克李逢春山寨,又从下保宁,赏彩叚七表里。都督佥事叶昇从德庆侯攻瞿塘,以病不能效力,但从克保宁,赏与仇成同。都督佥事林霁峰从克保宁,赏彩叚六表里。其从頴川侯指挥,人赏彩叚八表里,千户卫镇抚六表里,百户所镇抚四表里,总旗白金一十二两,小旗白金十一两,军士十两。从德庆侯攻瞿塘指挥,人赏彩叚六表里,千户卫镇抚四表里,百户所镇抚三表里,总旗白金一十两,小旗九两,军士八两。从中山侯指挥赏彩叚五表里,千户卫镇抚三表里,百户所镇抚二表里,总旗白金九两,小旗八两,军士七两。从永嘉侯朱亮祖攻保宁指挥至军校等,赏如中山侯至重庆者递减一等,军校减半。不从入关及守船患病者,千百户彩叚一表里,旗军白金二两。凡旗军以病自河南还者,与钱一千八百;自陕西临潼还者,钱二千四百;自西安还者,钱三千六百;自秦州还者,钱四千八百;阶州还者,钱六千。凡水、陆二路幼未编伍者减半,阵亡者倍之,溺坠、疾病死者赏与见军同。逃而复役者不赏。”是日,惟营阳侯杨璟、南雄侯赵庸、永嘉侯朱亮祖不与赏。上谕璟等曰:“尔三人不赏,亦能自知其过乎?杨璟粗识文字,命尔统军,屡常失利。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添灶减灶,人莫我知。‘尔乃轻信敌人诡计,輙使黄永谦往彼,使知我虚实,虽锜釜之数,亦尽知之。尔尝从克保宁,当有微赏,然尔先于潞州失陷军马,及攻覃垕寨,久不能克,进攻瞿塘,又致覆败,较之破保宁之功,不足以掩过。赵庸从克李逢春寨及下保宁,亦有微劳,然中山侯调遣率兵取桑植容美洞,会江夏侯合攻覃垕寨,至中道而还,向非曹良臣老于行阵,功何由成?今不尔罪,恩亦至矣。朱亮祖比至重庆而城已下,虽有跋涉之劳,而擅杖杀军校罪孚于功,赏何可得?尔等宜益自修省,奋志勉力,以图后功。”璟等皆顿首谢。明日,上复谕中山侯汤和曰:“朕前者命尔统师伐蜀,尔乃驻兵归州,逗留不进非頴川侯越关度险,直入剑阁,致戴寿撤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德庆侯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何由可下?后攻保宁又不勇往,尔,朕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细,宜爵尔为公,缘功过不相掩,封尔为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奋而使他将得上功,朕甚为尔惜之。朕之论功行赏,如衡鉴之于物,无少差爽,必合于大公至正之道。虽欲尔私,不可得也。”和叩头谢曰:“陛下属臣以大任,而臣愚劣失机缓事,死有余责。陛下天地之量,宥而不诛,臣已过望,况敢希重赏乎?”
壬辰,赐中山侯汤和田万亩,以千石田所收之租赐巩昌侯郭子兴。
追封故大都督府同知汪兴祖为东胜侯。诰曰:“朕观昔俊杰之士,当天下未定时,能择真主而事之,故能佐成帝业而著其勋名。荣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汪兴祖义父张德胜,爰自初兴,委身事朕,从渡江左,多著奇勋,遂官枢密。及敌犯龙江,直前奋战,殒于阵间,朕悯其劳,追封为蔡国公,以尔继承其职。复安庆,捣浔阳,进征蕲黄,廓清江西,大战彭蠡,勋劳屡著,擢参省政。又以湖广庐州之捷、寿春之援,升佐都府。既而克淮东,平姑苏,亦预有功,进任同知。往征山东、河洛,西取大同,就为守御,屡收胡虏,威名益振,可谓有功于前人矣。已命德胜子宣承袭宣武卫指挥同知,而论功行赏,意有待也,何期西征之役,遽尔殒身于矢石,朕甚悼焉。特赠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东胜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俾尔子孙世世承袭。於戏!功名因乎智勇,爵禄报于有功。惟尔遗泽,传之子孙,保于永久,尔其有知,服此休命。”
诏自今指挥千户承袭,而年幼者止给半俸,年及二十全给之。
诏沿江芦场,听军民樵采,敢有侵占者,坐以罪。
四川马湖路总管安济遣其子仁来朝,贡方物,赐衣二袭。诏改马湖路为马湖府,以安济为知府,世袭其官。
癸巳,礼部奏:“镇江等府民有饲官鹅瘠者,例当罪之而责其直。”上不许曰:“以微物而厉民,岂为政之体乎?”
汉中府知府费震有罪,逮至京,诏释之。初,震在汉中多善政,值大军平蜀之后,陕西旱饥,汉中尤甚,乡民多聚为盗,莫能禁戢。是时,府仓储粮十余万石,震与僚属谋曰:“民饥如此,岂可坐视其毙?仓廪储粮尚多,吾欲发以贷民,赈其饥荒,俾秋熟还仓,且易陈为新,何如?”众以为然,即日发仓,令民受粟,且以状奏闻。自是,攘窃之盗与邻境之民多来归者,震皆令占宅自为保伍,验丁给之,赖以活者甚众,因籍为民,得数千家。至秋,大熟,民悉以粟还仓,上闻而嘉之。至是,以他事被逮,上曰:“震,良吏也,释之,以为牧民者劝。”震初为吉水州知州,亦以宽惠爱民,有善政,后累官至户部尚书、湖广布政使以卒。
乙未,上谕大都督府臣曰:“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近闻福建兴化卫指挥李兴、李春私遣人出海行贾,则滨海军卫岂无知彼所为者乎?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尔其遣人谕之,有犯者,论如律。”
以泉州卫指挥佥事徐玉为漳州卫指挥同知,刘广为福州卫指挥同知。
丙申,以羽林左卫指挥同知毛骧、羽林右卫指挥同知陈方亮俱为本卫指挥使。
故元施南道宣慰使覃大胜弟大旺、副宣慰覃大兴、隆中路宣抚司同知南木什用、金洞安抚副使达谷什用、忠孝安抚司同知墨谷什用、隆奉宣抚同同知驴谷什用、东乡五路军民府知府结剌什用及四川容美洞宣抚使田光宝子答谷什用等来朝,贡方物,纳元所授金虎符,诏各赐衣服有差。
置永宁、贵州二卫及瞿塘关、汉中、阶州三守御千户所。时曹国公李文忠理军务于四川,奏:“贵州今隶湖广,而其地在成都西南,计成都水路至重庆三十六驿,重庆陆路至播南九驿,播南陆路至贵州五驿,凡五十驿。贵州路由播南思州界,至元州以达辰溪二十一驿,辰溪至湖广一十六驿,凡三十七驿。比之成都至贵州水路少二十驿,陆路少七驿,如遇发兵,自成都至重庆虽三十六驿,然顺流而下,舟行捷疾,以及贵州陆路止一十四驿,若湖广至辰溪十六驿,辰溪至贵州二十一驿,皆泝上流,驿虽少而路远于成都矣。今议以贵州卫属成都都卫,便于节制,而凡军务之急者,贵州一移文成都都卫,一移文武昌都卫。若民职有司,则属湖广行省为便。”诏可。
戊戌。上谓中书省臣曰:“常遇春佐朕定天下有功,惜其早世,其左右参随者多武勇之士,朕欲用之,可择其人以闻。”于是省臣选叶寿等六十八人,俱授在京卫所百户。
故元宗子和尚帖木儿及伯都不花等官属入朝,献马驼三百余匹,上命所赐如伯都不花。凡伯都不花等官属,知院四:阿儿答忽、纳歹、脱脱合儿、卜颜哈,同知二:伯颜不花、月鲁帖木儿,副枢三:可索罗、察罕不花、沙的,佥院二:阿鲁完者、帖木儿,同佥二:班秃奴图赤、脱脱木儿曩加歹,怯萨四:马木沙、曲烈儿、阿鲁爱图完、者木儿,王府官四:八里颜、脱脱、八班、可彻火里灰悉赐赉有差。
置横海卫,改水军卫为水军左、右二卫。
辛丑夜,太阴犯房第二星。
壬寅,河南右卫百户张纶乞侍亲。纶,临濠人,自陈父母年皆八十余,家远不可迎至,乞解职归养。上嘉之,即命为濠梁卫副千户,俾就禄以养焉。
诏定官民揖拜礼。初,上以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乃命省臣及礼部官定为仪式,申禁之。礼部议奏:“凡官员奏事、听宣诏旨、以物进贡及受赐、祭祀、上香、奠帛、祭酒、读祝等事行跪礼,如常仪。其揖礼,凡下见上,躬身举手,齐眼为敬,上官随坐随立,无答;其次下官举手齐口,上官举手齐心答之;其拜礼,凡稽首四拜,复叩首一拜为见上之礼,稽首四拜为见东宫之礼;顿首再拜,文武隔品以下见上官之礼,上官随坐随立,无答。如品从相次,下官居下,顿首再拜,上官控首再拜答礼;品秩均者相见各行再拜礼;民间拜礼,子孙弟侄甥婿见尊长,生徒见师范,婢仆见本使,行顿首四拜礼,其余长幼亲戚各以序行顿首再拜礼,平交行控首再拜礼,揖礼则以长幼随宜行之。其余一切胡礼,悉禁勿用。”
乙巳,置宁国、安吉、宣武三卫于河南。
上谕中书省臣曰:“亦纳失里、喜山往塔滩之地收集其部众。今给亦纳失里家属米月六石,喜山家属米月四石。”
置山东诸城守御千户所。
丙午,故元宣政院副常继祖等自河州来降,赐以袭衣靴袜。
以大都督府佥都督沐英、何文辉为同知都督。
丁未,敕太常司:“自今岁除,享太庙,以其巳时行礼。”著为令。
敕户部,命粮长建仓于临濠。
戊申,享太庙。
吏部奏:“拟马湖府知府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从五品;通判一人,正七品;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从九品。沐州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七品;州判一人,正八品。泥溪蛮夷、平雷坡长官司皆正六品,施州宣慰司从三品,金洞、隆奉、忠孝、世德、平溪东乡等五路长官司皆正六品。以流官、土官参用。”从之。
是月,高丽王颛遣使贡方物,贺明年正旦节。
延安中部县盗刘亨等作乱,延安卫千户曹隆率兵讨之,斩亨,余众溃散。
宜春侯黄彬平赣州上犹县山寇还,命赏其将士文绮、钱物有差。
革僧道善世、玄教二院。
中书右丞相魏公国徐达还京。
是岁,天下郡县垦田十万六千六百二十二顷四十二亩。
猜你喜欢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八·佚名 ●宦遊偶記卷下·陈惟彦 一百六十九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六十七·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纪昀 八三二 谕内阁全书第一分完竣所有总校等着总裁查明咨部照例议叙·佚名 卷三十二·高士奇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七。·金富轼 读例存疑卷五十三·薛允升 封隆之传·李百药 舒元舆传·欧阳修 卷八十六·佚名 奏谳书五·佚名 孙显惠·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