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三十三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三

三辅

京兆尹【师古曰京大也兆者衆数言大衆所在】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大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百官表】

长安游徼狱吏秩百官【赵广汉传】

左冯翊【张晏曰冯辅也翊佐也】

见上京兆尹条

司东市令【货殖传】

左冯翊二百石卒史【黄霸入谷补此官】

右扶风【张晏曰扶助也风化也】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大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有都水铁官厩痈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四年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百官表又元帝纪建昭三年分三辅都尉秩皆二千石】

郡国

诸侯王国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有大传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衆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由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勲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大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百官表】成帝绥和中何武为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往者诸侯不断狱治政内史典狱事相总纲纪辅王中尉备盗贼今王不断狱与政【师古曰与读曰豫】中尉官罢职并内史郡国守相委任所以一统信安百姓也今内史位卑而权重威职相踰不统尊者难以为治臣请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以顺尊卑之序平轻重之权制曰可以内史为中尉【何武传】

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左官之律【诸侯王表应劭曰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

相掾【梁平王襄传】

舍人魏【勃扫齐舍人门】

从史【爰盎传】

内史丞【艺文志河间内史丞王定】

内史掾【广川王传】

侍御史【太仓公传齐侍御史成】

大中大夫【史记年表薄昭】

中大夫【太仓公传齐中大夫病龋齿】

中郎曹将【梁王立传】

中郎【伍被为淮南中郎】

侍郎【王尊传】

卫士长【昌邑王传】

厩长【王尊传】

太仓令【齐太仓令淳于公】

宰人【龚遂传昌邑王尝与驺奴宰人游戏】

私府长【路温舒迁广阳私府长师古曰藏钱之府天子曰少府诸侯曰私府】

中御府长【太仓公传齐中御府长信田叔传云鲁王?中府钱师古曰中府长之财物藏也】

中谒者【东平王传中谒者信】

黄门郎【师丹传段犹】

大官令【燕王旦传】

食官长【梁王襄传】

尚食监【冯唐传高袪】

永巷长【大仓公传】

宦者【齐王肥传】

中傅【武纪济川王明坐射杀其太传中傅废应劭曰中傅宦者也文三王传作中尉与纪不同】医工长【燕王旦传】

大医【大仓公传】

侍医【大仓公传】

尚方【郊祀志栾大注云主药方】

少史【河间王恕少史留贵】

侍中【霍光传昌邑王书问侍中君卿】

常侍【楚王聘龚舍为常侍】

长史【梁平王传曰欲以伤梁长史】

司马司空【大仓公传齐淳于司马北宫司空】太子师傅【吴王濞传】

大将军【吴田禄伯为大将军】

将军【齐王襄以魏勃为将军丁寛为梁孝王将军】关内侯【霍光传姊夫昌邑关内侯】

左右关都尉【大仓公传齐左右关都尉】

大与【成侯董朝为济南大与冯解为代大与师古曰主爵禄也】

冗从【枚臯为梁王使与冗从争师古曰冗职之从王者也】

内官

夫人【广川王传明正夫人修靡夫人乘华夫人】美人【淮南王传令故美人材人得幸者从居】材人【见上】

八子【高三王传以令置八子秩比六百石】

孺子【中山王传】

家人子【景十三王传】

永巷仆射【广川王传使其大婢为仆射主永巷】异姓诸侯王

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赞】

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绦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责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於地下乎平曰於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安刘氏後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王陵传】

西楚霸王项籍都彭城汉五年诛徙韩信为楚王六年废为侯

衡山王吴芮都邾汉五年芮徙长沙

临江王共敖都江陵汉三年八月子尉嗣为王五年十二月汉虏尉

九江王英布都六汉二年十二月降汉四年汉立布为淮南王十一年布反诛

赵王张耳都襄国汉元年九月耳降汉十月代王歇还王赵二年十月汉灭歇三年十一月汉复立张耳为赵王五年耳薨子敖嗣为王八年敖废为侯

代王赵歇都代汉元年十月徙歇王赵以陈余为代王号安成君二年十一月属汉为太原郡五年以太原为国王韩信九月反降匈奴

齐王田都都临菑汉元年四月降楚田荣为齐王十二月项籍击杀荣立故齐王田假为齐王二年二月田荣弟横击杀假立田荣弟广为齐王三年十一月汉将韩信击杀广属汉为郡四年置齐国王韩信五年徙王楚立济北王田安都博阳汉九年六月田广击杀安属齐胶东王田市都即墨汉元年五月田荣撃杀市属齐雍王章邯都废丘汉二年汉杀邯属汉为中地陇西北地郡

塞王司马欣都栎阳汉元年七月降汉为渭南河上郡翟王董医都高奴汉元年七月降汉为上郡

燕王臧荼都蓟汉四年九月反诛後九月卢绾为燕王十一年反降匈奴

辽东王韩广都无终汉元年臧荼击杀广属燕

魏王魏豹都平阳汉二年豹降汉为王从汉伐楚四月归畔汉八月韩信击虏豹属汉为河东上党郡

殷王司马卭都朝歌汉二年二月降属汉为河内郡韩王韩成都阳翟汉元年六月项籍诛成立郑昌为韩王十月汉立韩信为韩王六年信徙太原

河南王申阳都离阳汉元年九月降属汉为河南郡长沙王吴芮汉五年二月立六月薨成王臣嗣传至靖王产无嗣国除

鲁王张偃高后元年四月以外孙立八年为侯

淮阳王吕强高后元年四月立五年薨六年壼关侯武立八年以非孝惠子诛

常山王吕不疑高后元年四月立二年薨襄城侯义立四年立为帝轵侯朝立八年以非惠帝子诛

吕王吕台高后四年以高后兄子立二年薨子嘉嗣六年嘉废十一月王吕产立七年徙梁十一月王吕大立八年以非惠帝子诛

燕王吕通高后八年七月立八月诛

梁王吕产高后七年二月立八年诛

中大夫【淮南王布中大夫贲赫】

大宰【黔布传随何使淮南至太宰主之】

部刺史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师古曰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寃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陵弱以衆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招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托祥进言四条二十石选补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怙恃荣埶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夀二年复为牧【百官表】

郡守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百官表】

郡掾

别驾【黄霸传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於轼前】

主簿【朱博传】

书佐【朱博传又王尊补书佐注云律太守书佐十人】

功曹【鲍宣为都尉太守功曹朱博为亭长迁为功曹】

议曹【扶风谒请原涉为议曹】

贼曹掾【薛宣传贼曹掾张扶通典云主刑罚】

决曹掾【薛宣传决曹掾王立又路温舒补决曹史汉旧仪云决曹主罪法事】

贼捕掾【张敞传贼捕掾絮舜师古曰主捕掾】

五官掾【王尊传五官掾张辅】

门下掾【朱博传门下掾贑遂】

门下督【萧章为京兆尹门下督】

郡掾祭酒【鲍宣传薛方尝为郡掾祭酒】

郡文学【梅福为郡文学】

郡文学史【郑崇为郡文学史】

郡文学卒史【史记匡衡补平原文学卒史】

学经师【平纪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立学置经师一人】

宗师【平纪元始五年郡国置宗师】

舍人【高纪南阳太守舍人】

史【陈遵与张竦俱为京兆史注云律太守都尉史各一人】

从史【陈遵为河南太守遣从史西】

诸曹史【朱博传】

右曹掾史【朱博传】

太守卒史【张敞尹翁归并补太守卒史又儒林传比百石以下补太守卒史】

五经百石卒史【儒林传元帝好儒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直符史【王尊传】

狱史【丙吉为鲁狱史】

狱小史【尹翁归为狱小史】

小史【谷永少为长安小史翟方进给事太守府为小史】

督邮【田延年徙卒史尹翁归补督邮又孙宝补侯文东部督邮】

督邮掾【冯野王传督邮掾赵都】

督邮书掾【朱博出为督邮书掾所部职办】

都史【武纪二千石遣都史如淳曰律说都史今督邮是也闲惠晓事即为文无害都史】

少府【文翁减省少府用度师古曰少府郡掌财物之府以供太守者也】

守属【王尊补守属】

给事太守府【咸宣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张汤给事内守为甯成掾】

司空【陈咸为南阳太守犯法者以律程作司空师古曰司空主作役官】

 

都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百官表】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百官表】受降都尉【田广明传】

宜禾都尉【地理志炖煌郡】

护漕都尉【朱博徙为并州刺史护漕都尉】

尉史【田广明传尉史苏昌汉律近塞置都百里一人士史尉史各二人】

京兆【华隂京辅都尉治】 冯翊【高陵左辅都尉治】扶风【郿右辅都尉治】  大原【广武都尉治】

东郡【东阿都尉治】   陈留【外黄都尉治】

汝南【女隂都尉治】   南阳【邓都尉治】

南郡【夷陵都尉治】   九江【历阳都尉治】

清河【贝丘都尉治】   钜鹿【下曲阳都尉治】

魏【魏都尉治】     涿【安平都尉治】

常山【南行唐都尉治】  勃海【高城都尉治】

平原【乐陵都尉治】   千乘【蓼城都尉治】

济南【於陵都尉治】   秦山【卢都尉治】

琅邪【姑幕都尉治】   东海【费都尉治】

山阳【单父都尉治】   沛【蕲都尉治】

临淮【盱眙都尉治】   丹阳【歙都尉治】

会稽【钱塘西部都尉治  回浦南部都尉治杨雄赋东南一尉孟康曰会稽东郡都尉治】豫章【新淦都尉治】   汉中【襃中都尉治】

广汉【緜竹都尉治   隂平道北部都尉治】犍为【汉阳都尉治】

越嶲【定□都尉治】   ?牱【夜郎都尉治进桑南部都尉治】金城【孝宣神爵二年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赵充国传充国西至西部都尉府孟康曰在金城】张掖【曰勒都尉治   居延都尉治番和农都尉治】

天水【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源道骑都尉治】

安定【参?主骑都尉治三水属国都尉治】 陇西【临洮南部都尉冶】酒泉【会水北部都尉治偃陵障又东部都尉治东部障乾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炖煌【炖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

【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

北地【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

上郡【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 高望北部都尉治龟兹北部都尉治    望松北部都尉治

鲁山北部都尉治      虎猛西部都尉治班况部参皆尝为上河农都尉师古曰上河地名又曰上河在西河富平於此为农都尉】

朔方【西部都尉治窳浑    广牧东部都尉治渠捜中部都尉治】

五原【东部都尉治稒阳    蒲泽属国都尉治成宜中部都尉治原高  西部都尉治田辟】

云中【陶林东部都尉治    北舆中部都尉治真陵西部都尉治】定襄【武进西部都尉治   武臯中部都尉武要东部都尉治】

鴈门【沃阳西部都尉治平城东部都尉治】 上谷【宁西部都尉治女祁东部都尉治】代郡【高柳西部都尉治   马城东部都尉治且如东部都尉治】渔阳【要阳都尉治】   右北平【薋都尉治】

辽西【柳城东部都尉治交梨东部都尉治】 乐浪【昭明南部都尉治】辽东【无虑西部都尉治   武次东部都尉治侯成中部都尉治】郁林【领方都尉治】   交趾【麊冷都尉治】

合浦【朱卢都尉治】   九真【无切都尉治】

郡国均输盐铁官

武帝元封元年因桑弘羊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邓展曰铸旧铁】使属所在县【食货志】

元帝初元五年罢盐铁官永光三年复【本纪】

千乘郡       河东【黄霸补河东均输官】

已上并有均输官

河东【安邑】      大原【晋阳】

南郡【巫】       钜鹿【堂阳】

勃海【章武】      千乘

琅邪【海曲 计斥长广】   会稽【海盐】

犍为【南安】      蜀【临卬】

益州【连然】      巴【朐忍】

安定【三水】      北地【弋居】

上郡【独乐】      西河【富昌】

朔方【沃壄】      五原【城宜】

鴈门【楼烦   沃阳有长丞】   渔阳【泉州】

陇西        辽西【海阳】

辽东【平郭】      南海【番禺】

苍梧【高安】      东平

北海【都昌夀光】      东莱【曲城 辎  东年杨昌 当利】

己上并有盐官

京兆【郑】       右冯翊【夏阳】

右扶风【雍漆】     弘农【宜阳黾池】

河东【安邑 绦 安民 平阳】   大原【大陵】

河内【隆虑】      河南

颍川【阳城】      汝南【西平】

南阳【宛】       庐江【皖】

山阳        沛【沛】

魏【武安】       常山【都乡】

千乘【郡 千乘】      济南【东平陵历城】

泰山【嬴】       齐【临淄】

东莱【东羊】      东海【下邳朐】

临淮【盐渎堂邑】      桂阳

汉中【沔阳】      犍为【武阳南安】

蜀【临卭】       琅邪

渔阳【渔阳】      右北平【夕阳】

辽东【平郭】      陇西

胶东【郁秩】      鲁

楚【彭城】       广陵

中山【北平】      东平

城阳【莒】       涿

已上并有铁官【并地理志】

列郡别置官

齐三服官【贡禹传贡禹上疏曰故时齐二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十人一岁费数钜万】

元帝初元五年罢齐三服官【本纪】

哀帝即位诏齐三服官诸官织绮绣难成害女红之物皆止作无输【本纪】

陈留【襄邑】      齐【临淄】

已上并有服官

河南【郡】       南阳【宛】

济南【东平陵】     泰山【郡 奉高】

颍川【郡】       河内【怀】

蜀【成都】       广汉【郡 雒】

已上并有工官

雒阳武库令【魏相传车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

京兆船司空【地理志师古曰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

大原郡挏马官【地里志初名家马官後改曰挏马挏音动】

辽东郡襄平县牧师官【百官志】

上郡库令【成纪上郡库令良注云汉官北边郡库官兵器所藏故置令】

南郡发弩官【地理志师古曰主教放弩】

南郡编县云梦官

江夏郡西陵县云梦官

庐江郡楼船官

九江郡陂官

九江郡湖官

丹阳郡铜官

桂阳郡金官

蜀郡严道县水官

巴郡朐忍县橘官

巴郡鱼复县橘官

南海郡圃羞官

南海郡中宿县汪浦官

交趾郡嬴楼县羞官【并地理志】

北假田官【元纪晋灼曰北假地名】

县令长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史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扩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百官表】

掾史

县掾【郭解传杨李生子为县掾】

门下掾【原涉传王游公为茂陵门下掾】

户曹掾史【尹赏为长安令部户曹掾史】

县史【卫青以县史给事侯家】

令史【项羽传陈婴故东阳令史】

狱史【于公为县狱史】

狱小史【路温舒为狱小史】

小史【田广明传圉小史】

外史【平帝元始元年置外史闾师秩六百石】

闾师【见上】

校经师【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县道邑侯国曰校校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孝经师一人】功曹【朱博给事县为亭长稍迁功曹】

乡史【尹赏部乡史亭长里正父老五人】

里正【见上】

里监门【郦食其为里监门】

求盗【高纪应劭曰旧时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西汉会要卷三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西汉会要>

猜你喜欢
  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脱脱
  卷十四·凌雪
  提要·张九成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六十三·司马迁
  清河王高岳传·李百药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钱穆
  卷第三十·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钱仲联

    二○一、表兄沈子茂(寿松),作诗纯从性情中流出,不假一毫粉饰,标格在吴野人、潘南村间。此乃真诗人,仆与[C043]恙辈,未忘矜持,愧对之也。佳篇如《重九游普成寺》云:&ldquo;山在凭栏下,人行乱木中。寺僧何处去?日午不闻钟。&rdquo;

  • 卷七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六 宋 陆游 撰 湖上 纶巾羽扇影翩翩湖上彷徉莫计年桃李已忘畴昔分禽鱼犹结後来缘山前虚市初多笋江外人家不禁烟莫恨幽情无与共一双白鹭导吾前 即事 成败归青史悲驩付浩歌病从今岁减诗

  • 卷六·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六       元 张宪 撰古诗【七言】送铁厓先生归钱塘【时新除江西提举】圑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海风吹度滕王宫南浦西山画帘卷天狗夜吠声如雷东奎西壁昏煤炲土洲自可驾黄犊铁箸何

  • 朱子年谱卷二·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淳熙二年乙未四十六岁夏四月东莱吕公伯恭来访近思录成【文集书近思录后云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舎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嘉靖四年九月丁巳朔○查盘边饷给事中韩楷御史许中劾奏巡抚宣府都御史李铎侵费官银户部议覆行巡按御史查核上从之仍令铎自陈○戊午○天方国王亦麻都儿等遣使大者马黑木等来贡马驼方物赏赉如例○己未○升尚宝司司丞邵天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第一子也母曰 孝靖皇太后王氏先是万历十年壬午 太后以四月册封恭妃八月十一日 上诞生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立为 皇太子性孝

  • 科名类·佚名

    ○刘子壮熊伯龙刘子壮,字克猷,湖北黄冈人。少颖慧,读书一目数行,属文奇肆,中崇祯庚午举人。领荐后,梦神告之曰:“尔须朱之弼作房官,方中春榜。”及至京,偶出寓散步,见数童子携书包,经其门,一童子特秀出,执手与谈,见其书上,写学名朱之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夏四月。乙酉朔。享太庙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礼  ○礼部等衙门遵上□日会议奏言会典开载合祀之制分为二十四坛原属每年止祭一次之例、自分四郊之后合祭遂止。见行祀例冬至祭天配有四从。夏至祭

  • 食货五四·徐松

    诸州仓库天头原批:「食货二十七诸州仓库」。此标题据此而补。太祖建隆四年七月,诏曰:「为国之计,足食是先。属年谷之丰登,顾仓储之流衍,苟暴凉之失节,即损坏以为虞。必资守土之臣,共体分忧之寄。应所在仓廪,并委长吏躬亲检校,勿

  • 卷第一·马永卿

      温公之任崇福,春夏多在洛,秋冬在夏县。每日与本县从学者十许人讲书,用一大竹筒,筒中贮竹签,上书学生姓名。讲后一日,即抽签,令讲;讲不通,则公微数责之。公每五日作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温公先垄在鸣条

  • 卷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宋 朱子 撰论语公冶长第五【凡二十七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至矣张子不为非义之説亦得之但以为设辞则误矣范氏以为孔子欲妻以女而辨其非罪者失之然有罪无罪在我而已以下亦足以警世俗简贤

  • 春秋辨义卷十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僖公四己丑○襄王二十年二十有八年○晋文四齐昭公潘元年卫成三蔡庄十四郑文四十一曹共二十一陈穆十六卒杞桓五宋成五秦穆二十八楚成四十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左传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

  • 卷十·邵宝

    简端録卷十(明)邵寳 撰○礼记【孝经附凡一百六】此修已以敬之道也安民其效也不期而自得焉者也安民哉眞古经之言哉简而旨毋不敬总身心内外言之容貎辞气乃其大者已上并曲礼毋不敬之简安安而能迁与安而后能虑语意同迁言行

  • 卷六十·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    宋 王与之 撰士师下大夫四人郑锷曰虞舜命臯陶作士自是名刑官为士士察也欲其能察也士师又为羣士之所师法故名官曰师柳下惠为士师○李嘉防曰士师以下

  • 孝经第三·孟子

    孟子曰:&ldquo;《孝经》者,曾子传于孔子,诸弟子不得而闻也。&rdquo; 孟子曰:&ldquo;曾子之孝,士之孝也。故孔子先以事亲、事君、立身告之。&rdquo; 孟子曰:&ldquo;天子之孝,文王也;诸侯之孝,鲁釐公也;卿大夫之孝,孟庄子也;士之孝,

  • 弘明集卷第一·僧祐

    牟子理惑(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  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

  • 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之诞生·太虚

    ──三十四年底在渝寓作──慨自全面抗日战兴,京沪未几沦陷,中国佛教会即告停顿。东南北各省县区域,多渐次阻隔不通。佛教寺僧信徒,固与一般人民同处敌伪蹂躏之下,沉痛莫伸!而西南北大后方佛教僧徒,亦因失去全国性佛教机构之

  • 鄮峰真隐漫录·史浩

    宋代诗文别集。50卷。史浩撰。此集凡诗5卷,杂文39卷,词曲4卷。末2卷为《童丱须知》,分30章,内容都是治家修身之道,语言通俗易懂而且押韵,是作者用来教导子孙的,首有小序,署“淳熙辛丑下元,真隐居士书于清凉境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