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客杭日记

元 郭畀

至大戊申九月初一日,烧寿星纸,拜亲,路遇云公显舍人。握手话去年此日在邳州道中时,相与一笑。

初三日雨。陈和父来,录示新文。小窗兀坐,诵“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谁其慰予岑寂耶?

初六日晴。李仲谦携纸求书画兰。过五条街,遇陈景南,同访陈响林,出示小米《手幅轴》,临李伯时《马雪林行虎》三卷,塔海公物也。

初十日晴。登甘露寺,见本长老,留酒午面,仍求书放翁《水调歌》、孙楚望《摸鱼子》二词于多景楼下壁上。又以纸求书《遗教经四十二章经》、《沩山警策证道歌》。

十二日晴。为甘露本无传长老抄经。客有惠杭州潘又新笔者,书小楷数千而不伐,可爱可爱!

十四日晴。访盛季高,出示李重光《墨竹鸲鹆》、希远《墨梅古木》,房明仲同茶。

九月十六日晴。晚趁吕城夜航,作钱唐之行。

十七日午前,抵吕城坝下,倒换小舟。至奔牛,复换小舟。哺时至常州,入城元丰桥。见白湛渊提举,值出江阴未回。乃子无咎、无华留饮,同白无咎到太平寺,观壁上画。水中作一笔绕之不断,立视久之,若汹涌生动之意,奇笔也。

十八日晴。同无咎回,蔡德甫礼留小酌,煮蟹蒸芋。次别无咎昆仲,登夜航,之姑苏,有北客喧呼,至二更乃睡。

十九日午后,抵平江,见龚子敬山长父子,留宿,具晚饭,饭已,留灯夜话,是夕多蚊。

二十日晴。饭罢登航,解后杭人潘伯起,呼酒酌之。盖在大都时曾相识故也,共上船行。

廿一日晡时,上长安买饭。

廿二日四更,到杭州城外。霜月满天,寒气逼人。候北关门接待寺钟动,换舟入城。拂明,潘伯起送予歇于施水坊桥梳头沈待诏之楼,遇金坛尹子源同寓。桥东访赵伯可、储叔仪,到江浙省中照磨所,见李叔义。省西见张菊存,下龚子敬书,会张松涧府判同茂之到长生老人桥,遇纪家桥解库门首,见吴若遗提点。

至大元年戊申九月廿三日,客杭,晴。早过井亭桥,解后张云心府判,次遇汤北村同知、张景芳学正。到玄同观,见吴若遗。若遗有他事,令师孙罗康伯相接,具早饭。郑表白同集,柏窗郑君之子也。饭已,入壶中林壑,次开北斗殿,看李息斋所画松二株于壁间,见李伯玉改所千之文,约来日于省中见其子。出北关门,湖州市妙行寺中,寻伏维那,已于昨日登天目山矣,徒有帐怏。寺僧宗兄供纸,留数字而退。观正殿佛三尊,伟甚,中设毗卢遮那佛像。殿前止有藏一座,次入法堂,有碑石数本,云喻弥陀神笔所画佛像,傍刻本末不暇记也。次礼古观音像,相传唐朝塑者。两边画壁,以屋暗不可细览。门有放生池,俗云接待寺者,即此院也。回路,足行倦甚,坐小舟而还。赵伯可来,寓楼颇洁,便于坐卧,大抵杭城楼居相连,自有一种风韵耳。

婺州孔君立来,闻孔提举新除。晚见唐仲文外郎,出示米老《研山图》。

九月廿四日,客杭,晴。早到省中照磨所,见李叔义,改抹元文。到儒学题举司,携李兄书,见王一初都目投呈子,会王寿之、王子芳、任伯和。是日分付该吏金君玉承行。次约金君玉、毛令史市楼小集。雨作。湖上兜率寺,见赵子昂学士,不遇,乃侄赵仲美具茶讫,致意。

廿五日阴,客杭。尹子源约小饮,是夜,客楼喧甚,必雨作也。

廿六日阴,客杭。结缚桥西前洋街,回谒汤北村,同出访张晴川,次见崔进之。回,北村具酒午面,浼书数纸,屏褙高彦敬古松一株,可爱。窗外矮橘数树,结子无数,压枝欲折,若吾乡,则无此也。饮散,由大街转归。张菊存来,吴茂之来,值出。今日见北村,说葛元白、曹梅南、戴祖禹、金子仁、胡穆仲皆为古人,可惜。再到杭城,愈觉旧游之落落也。

九月廿七日,阴,寓杭。早到省中,见李叔义。次到儒司,见周都目。以官吏未允所请,归家写状。再到省中,见张德辉,德辉约晚来说话。是日,于省卷中,检寻学录解由方见。晚晴,登吴山,下视杭城,烟瓦鳞鳞,莫辨处所,左顾西湖,右俯浙江,望故宫苍莽,独见白塔屹立耳。次谒伍子胥庙,转至拱北楼,即朝天门,行大街官巷而归。茅山书院山长赤盏象贤,金坛教谕王竹所来,茶罢,同见赵伯可。尹子源相过夜话。

廿八日,晴,客杭。乡人吴君用来。访汤北村。访吾子行,出所作《无稽集》,皆戏谈也。玄同观见赵子昂,时郝左丞坐正席,子昂问都下事。游开元宫,旧杨驸马宫也,深邃可爱。正殿曰“景命万年”之殿。晚见张德辉,看省卷,又作学录,教谕拟倒矣。托其宛转,未知可行否?浼人干事,不料其相误也。

廿九日,客杭,晴。早到省中,见张德辉、李叔义。访王成之,不遇。再到省中礼房,为立拟札事。到儒司,司官不出,独吏辈兀坐司房而已。访张竹村书楼,观诸公诗牌。汤君白来,同游昭庆寺,看新塑佛像。次入广化院,次游仙林寺。寺中无可观者,相近一术士之女,谈星说命,若悬水然。次与君白午饭,君白具茶,茶已,自观桥行至官巷而归。

三十日,阴,客杭。早到省中礼房,见张德辉、李叔义。是日,改正拟札。同君白出游宗阳宫,时装塑未就。次游新宫佑圣观,看拥壁二十四堵,皆新画也。路遇胡石塘主簿,煎鱼沽酒。会尹子源、沈六郎。晚见德辉,约来日省中计会选本。晚雨,暄甚。夜雨生寒。(大德十一年二月十七日,礼房呈前镇江路儒学学录,郭畀给由,禀奉省堂钧旨,连送选房于学正山长内任用者。)

至大元年戊申十月初一日,雨。客杭城施水坊桥东岸沈氏楼。

初二日,雨,终日客杭。到省中,付文书与选房,以未照元除。又欲刁蹬,张德辉宛转言之。到儒司,大雨中,止有武老兀坐厅上,诸吏无来者。汤君白、李君德来算范围次,同到官巷问茶,茶已,访周君远道士。次到君德家,出子固墨戏闲看,看已,分路各归。

初三日,又雨,客杭。到省中见李叔义,伺候也先伯提控不出。同尹子源见储叔仪,留小酌。次同叔仪到子源寓楼,开尊荐亥首。德清吴菊泉相过夜话,子源同问茶。吴公至元廿七年,赴北写金字经者。

初四日,乍晴。烧玄坛纸。宗寿卿来,言来日有人归镇江,付家书。

初五日,阴。午同小王觅舟,到北新桥,见方仲明,不见。空费船钱一贯二百五十,大雨,只得急回。到龙舌头,西去漾沙坑,见马从简外郎,言乃事,未允所请。回见德辉,言来日当为著语,不必出也,付后司使用。吴菊泉见过夜话。

初六日,雨,不可出,寓杭。储叔仪隔河楼上见呼,出纸索书,具酒晚饭。

初七日雨,客杭。李君德、汤君白来,携纸索书,就送纸一幅。访吴子行求篆字,闲话久之,惠印色,方路遇胡石塘。

至大元年十月初八日,雨,客杭。见张德辉于省中。游净慈寺礼寺,看罗汉五百尊。访朱敬斋。

初九日,喜晴,客杭。早见郑鹏南廉访,次会柯以善,以善留三酌。刘悦心、张景芳写篆字。丘秀才续至,丘杭人,吾子行之高第也。访吾子行,不遇。储叔仪以今日登舟还义兴,相呼午饭,出纸求字。尹子源请荐海蜇,话至二鼓。

初十日,阴。早见郑鹏南廉访,见柯以善,到省中,盛亲家见借钞一笏,以今日归,不及作别。晚到省中,伺候吏辈,到新宫桥,见井同知,浼于郭都事处著语。

十一日,又雨,湿热。早,汤北村招早食,坐客方仲明、宋与之父子。次同方舅到下马婆巷,见李君实,新授宜兴都目。茶罢,拉往新门具面。晚见马公,犹未慨然。

次见德辉,急步而回,汗流湿衣,干事未成,殊焦烦也。

十二日,客杭。朝天门访张云心州判,留坐,具午酌,荐糖蟹鸡面。雨作,取伞乃回。

十三日,雨,客杭。张景芳送纸,求书吴兴虚彻道人诗偈。道人费氏,景芳之曾祖母云。遣王二到湖州干事,作赵文卿、陈有之书。

十五日,客杭城施水坊桥沈六郎楼。先妣悯忌日。

十六日,又雨,客杭。张云心遣仆寄书来,雨中约相过,彼此客况箫索耳。到省中,伺候吏辈。

十七日,晴,客杭。王二自湖州回,路遇贾景颢、纪祥甫、周谦甫。邻楼尹子源得财赋府文书了辨可喜。予滞留日久,所干未就,愈觉忧闷耳。晚,尹子源烧纸,招夜饮,坐客余及沈及之、沈国宝、沈六郎父子。

十八日,晴,客杭。早到开元宫,见王眉叟提点,不遇,徒弟徐云谷相接,到小堰门。回谒张仲美知事,不遇。是日,游大般若寺。寺在凤凰山之左,即旧宫地也。地势高下,不可辨其处所。次观杨总统所建西番佛塔,突兀二十丈余,下以碑石之,有先朝进士题名,并故宫诸样花石,亦有镌刻龙凤者,皆乱砌在地,山峻风寒,不欲细看而下。次游万寿尊胜塔寺,亦扬其姓者所建。正殿佛皆西番形像,赤体侍立,虽用金装,无自然意。门立四青石柱,镌凿盘龙甚精致,上犹有金铜钟一口,上铸淳熙改元,曾觌篆字铭在,皆故物也。行至左廊,记得壁上一诗云:“玉辇成尘事已空,惟余草木对春风。凭高□□□□□,目断苍梧夕照中。”寺门俗云“望江亭”,俯视钱塘江水,大略与扬子江同,但隔岸越山苍翠差胜耳。远见西兴渡口,烟树如荠。次游新建报国寺,行至殿后,有块石,仅留二十余字。僧子别立一木牌云:“五十年前,理宗梦二老僧曰:‘后二十年,乞一住足地。’恍然梦觉,今筑地得此石。”却无年代可考,昔梵刹而为王宫,今兹复为梵刹,如波入海。以予观之,亦好事者为之也,且朝代之废兴,皆天也,二僧入君王梦中,孰记而传之耶?浮屠之说妄矣!旁有二客,相与一笑而回。

十九日,晴,客杭。三桥早饭,饭已,见吾子行写篆字相送,仍取玉萧为予吹数阕。子行隐居不仕,时能道滑稽语,亦近来罕有。再到省中,乃事少见次第。

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城隍庙壁画二鬼颇得。回立门首,左顾西湖,右观大江,杭郡人家,皆在足下。次游玄妙观,门立徽宗御书碑石,殿前立高宗御书《道德经》石刻经幢,二亭覆之,后有《真武观记》,开平二年物也。有老道士云:“吴越时,已有之,昔为紫极宫,惜前朝碑石有‘天庆观’字,皆凿去不存,殊失古意,且朝代更改,敕额曰:‘玄妙’。当存其已往,而新其方来可也。”道士俗物,大败人意。回到省中,石路高下,足力少倦。

廿一日,晴,客杭。汤秋岩来,邀饮红酒,次送秋岩,至兰陵坊分路。方仲明寄纸求书画,情绪不佳,迟一二日下笔。烧玄坛香,嘱告乃事。

廿二日,晴,客杭。汤君白来,同到府学见李霁峰教授,次见张晴川,次见汤北村,会韩竹间。晚遇毛海云山长,晚香。

廿三日,晴,雾,客杭。早冒雾到马婆巷见李君实,托马惟良见张士瞻说话。到宝坊佑圣观桥西,回谒胡则大,不遇。

廿四日,阴,客杭。汤北村、费涣夫来。费公,乡人也,年六十三。

廿五日,晴,客杭。早到省中架阁库干事,未就而回。过苏淳斋,杭之号医者也。约市肆小饮。

廿六日,客杭,早重雾。早见唐仲文,不遇。为长兴欠俸,嘱呈文催讨。盛亲家公自长安来,同西盛寿一哥及二乡人相访。盛亲家公约到芳润桥午面,寿一哥同集。

廿七日,客杭。到省中伺候书卷已完,马生改抹,但咨省而已。晚见马生云,非不用力,首领官不从奈何?愿退元物,不曾收。归家闷甚,奔走两月,今日坏尽。

廿八日晚,灯下坐久,谋之无计。更迟二日,且往长兴索俸作归耳。

三十日,晴,冷。汤君白知予事不如意,呼舟过湖,闲行散闷,游南山惠因华严寺,次游开化院,次游石屋洞,深暗不可测,觉阴气逼人,壁上记姓名而回。入胜果尼寺,君白令亲惟德母子,为尼延坐,设茗罢。次游水乐洞,扣寺门久之,乃得入。绕寺皆奇石,有亭,扁曰“声在”,寺后(缺一字)泉滴,洞中相应,铿然有声,故名。亭有石刻坡翁《东阳水乐亭诗》,观毕而下,踏石上黄叶,扳径边古松,山林间自有一种清气。借笔题云:“至大元年十月卅日,京口郭天锡同汤君白来此听泉。”寺僧具茶,饮之清甘,即此水也。更过一二僧寺,以心绪不佳,不及详记。泛湖而还,西北风起,同君白钱唐门小酌,分路。

至大元年戊申十一月初一日。

初二日,晴,客杭。到省中领文书,取回甘结。同子长见吾子行就别,次别汤北村。晚见马生,了结乃事,晚邀子长小酌,嘱照元除事,别李叔义。

初三日早,别张德辉,同沈六郎买人事。

初四日,晴,离杭州。唐泾晚饭,夜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 李琰之 祖莹 常景·魏收
  后汉光武皇帝纪二卷第二·袁宏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乾隆
  卷五十七·朱熹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第十二章 货币·吕思勉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七·佚名
  世家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四十六·郑麟趾
  第50章 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冯玉祥
  第41章 办中央训练团最糟糕·冯玉祥
  卷十九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陈寿
  ○汉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十四·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國語卷第四·韦昭

      魯語上   1 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一〕。公曰:「余不愛衣食於民〔二〕,不愛牲玉於神〔三〕。」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四〕,民和而後神降之福〔五〕。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

  • 卷第一百八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五〔起重光大荒落(辛巳)三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高祖神尧大圣光

  • 卷之一千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九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九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卷三·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三元 胡一桂 撰周周武王姓姬名发以木德王【家语】都镐京【镐长安县属永兴军武王即位十三年灭商是为元年己卯在位七年】周之先弃为之祖母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弃好稼穑尧举为农师封邰舜命为后稷

  • 卷二十八·王溥

    后唐同光三年二月十五日,租庸院奏:诸道州县官并防御团练副使、判官等俸料,各据逐处具到事例、文帐内点检旧来支遣则例,钱数不等,所请折支物色,又加钱数不定,难为勘会。今除东京管内州县官见支手支课钱且依旧外,其三京并诸州,于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論語全解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元祐中為太常博士秘書省正字李廌師友談記載其本末甚詳晁公武讀書志云王介甫論語注子雱口義其徒陳用之解紹聖後皆行於場屋為當時所重又引或人言謂用之書乃鄒浩所著托之

  • 太极图说述解·曹端

    提要【臣】等谨案太极图说述解一卷通书述解二卷西铭述解一卷明曹端撰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

  • 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佚名

    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我生已安,不愠於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我生已安,不病於玻众人有病,我行无病,我生已安。不慼於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我生已安,澹泊无事。弥薪国火,安能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三·圆悟克勤

    上堂三请首座上堂。合千差包万有。齐往来印今古。混有无一生死。举不犯之令。行不言之教。齐不齐平不平。于此建立于此辨明。于此纪纲于此表帅。何法不容何事不成。何德不圆何心不契。且风行草偃一句作么生道。为山登

  •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佚名

    (一名严诚宿缘经出杂藏)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闻如是一时  佛在摩竭国  普为众生故  止于竹园中  佛语诸比丘  及神足罗汉  各赍所乞食  共至阿耨泉  路由五姓国  将诸比丘众  于中共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澄观

    第六有十佛世界下。明众海云集。众虽深广难测略启十门。一集意。二集因。三辩类。四定数。五权实。六地位。七前后。八有无。九闻不闻。十释文。今初。来至佛所。何所为耶。有十义故。一为影响为主伴故二。为作辅翼得

  • 卷之一·牧云通门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一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甲)论观苦入道论世间法以不可力致者委之命与数故所遇穷达辽者惟顺受之此于世逵矣而其理有未穷乃出世法则不然以吾人之生斯世也修短不齐有富贵焉

  • 竹屿山房杂部·宋诩

    三十二卷。明宋诩(生卒年不详)及其子宋公望(生卒年不详)分撰,由宋公望之子宋懋澄合而编之。宋诩,字久夫,宋公望,字天民,其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三十二卷,其中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撰。种植部十卷、尊

  •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纳兰性德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

  •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诊断学著作。清·吴谦 (六吉)等编纂。刊于乾隆七年(1742)。本书系清政府组织医官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 的第34卷。书中介绍望、闻、问、切四诊的详细内容,并编以四言歌诀形式,便于学者习诵掌握。卷

  • 观音经持验记·周克复

    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作者广搜诸书,采撷自晋代至清顺治时,所有僧俗有关观音信仰之灵验一一八件,汇集编纂而成。范围包括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