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7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

富弼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

二年春正月戊辰,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馀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寘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又诏礼部阅其十五举以上及诸科,并赐出身。召邢昺升殿,讲《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帝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又《九经》七人不中格,特赐同《三传》出身。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辛未,诏曰:“《虞书》考绩,爰及三年。汉官奏课,聿分九等。应诸道、州、府曹掾及县令、簿、尉,先是吏部南曹给印纸历子,俾州县长吏书其绩用、过(僭)[愆],〈据《宋史》一六0《选举志》改。〉秩满,有司详视而差其殿最,斯旧章也,执事者其申明之,毋或蔽欺以紊经制。”

三年二月丙辰,立崇文院,凡古今书籍尽贮之。

六月癸未,诏:“职官赃罪,虽会赦不得叙,着为令。”

五年二月,定差役法。初,太祖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据《宋史》一七七《食货志》补。〉散从官给使令,后有贫富,随时升降。至是,从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上四等充役,下五等免之。

六年二月,诏曰:“朝廷申劝惩之道,立经久之规,应群臣掌事外州,悉给御前印纸,所贵善恶无隐,殿最必书,俾因秩满之时,用行考绩之典。迩闻官吏颇紊纲条,朋党比周,迭相容蔽,米盐细碎,妄有指言,蠹有巨而不章,劳虽微而必录。宜行戒谕,用儆因循。自今应出使臣僚在任日劳绩,非尤异者不得批书,曾有殿犯不得引匿,其馀经常事不在批书之限。”

九月,左拾遗田锡上封事,言军国要机一,朝廷大体四。其一以议平汉之功,驾驭戎臣为要机。而大体之一,“乞修德以来远,宜罢交州兵”。其二言:“今谏官不闻廷争,给事中不闻封驳,左右史不闻升陛纪言动,御史不敢弹奏,中书舍人未尝访以政事,集贤院虽有书籍而无职官,秘书省虽有职官而无图籍。愿择才任人,使各司其局。”其三言:“尚书省诸曹苟简,非太平之制度,宜修省寺以列职官。”其四言:“按狱官[令],〈据《宋史》二九三《田锡传》、《续纲目》、薛《鉴》补。〉狱具皆有定式,未闻以铁为枷也。昔唐太宗观《明堂图》,见五脏皆丽于背,遂禁鞭背,减徒刑。况隆平之时,将措刑不用,于法所无,去之可也。”帝览疏,优诏褒答。

置京朝官差遣院。旧制,京朝官属吏部,国初以来皆[出]〈据《续纲目》补。〉中书。至是,诏京朝官奉使从政于外受代归者,并令中书舍人考校劳绩,品量材器,以中书所下(员)阙[员]〈据《宋史》一五八《选举志》、《续纲目》、薛《鉴》改。〉引对而授之,谓之差遣院。

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宰相不得用人而委员外差遣,近臣不专受责而求令录封章。”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今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又言:“宰相若贤,当信而用之;非贤,当择而任之。奈何置之为具臣而疑之若众人也!”帝韪其论。

帝尝语侍臣曰:“朕何如唐太宗?”参知政事李昉微诵白居易《七德舞》词曰:“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帝闻之遽起曰:“朕不及,朕不及,卿言警朕矣!”

二年秋七月,诏诸道转运使及长吏,乘丰储廪,以防水旱。

端拱元年春正月乙亥,亲耕耤田。

五月辛酉,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

虞部郎中张佖建议复置左右史之职,乃命梁周翰与李宗谔分领之。周翰兼起居郎,因上言:“自今御朝,皇帝宣谕之言,侍臣论列之事,依旧中书修为时政记。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每月终,送史馆。自馀封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悉条送,以备编录。仍令郎与舍人分直崇政殿,以记言动,别为起居注,进御后,降付史馆。”起居注进御自周翰始。

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淳化元年十二月,诏中外所上书疏及面奏制可者,并下中书、枢密、三司,申覆颁行。帝谓宰相曰:“治国之道,宽猛得中,宽则政令不成,猛则民无所措手足。”吕蒙正进曰:“《老子》称:‘治大国若烹小鲜。’夫鱼扰之则乱。近日内外上封事求更制度者甚众,望陛下渐行清净之化。”上曰:“朕不欲塞人言路。夫狂夫言而圣人择焉,亦古训也。”赵昌言曰:“今朝廷无事,边境宁谧,正当行好事之时。”上喜曰:“朕终日与卿等论此事,何忧天下不治!苟天下亲民之官皆存此心,则刑清讼息矣!”

二年,帝以旱蝗,召近臣问以得失,众以天数对。寇准独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帝怒,起入禁中。顷之,复召准问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二府入,准乃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之,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帝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以准可大用,遂自枢密直学士拜枢密副使。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帝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时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诏从之。左正言谢泌疏驳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张说谓姚元崇外则疏而接物,内则谨以事君,此真大臣之体。今天下至广,万机至烦,陛下以聪明寄辅臣,自非接下,何以悉知外事?若令都堂候见,则庶官请见咨事,略无解衣之暇。幸今世道清明,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寡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帝览奏,即追还前诏,仍以泌所上章付史馆。

八月己卯,置审刑院。帝虑大理、刑部吏舞文深刻,乃置审刑院于禁中,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先达院印讫,付大理、刑部断覆以闻,乃下院详议,申覆裁决讫,以付中书省行之。其未允者,宰相复以闻,始命论决。

四年二月,置审官院。初,帝虑中外官吏,清浊混淆,命官考课,号磨勘院。至是,梁鼎上言曰:“《虞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三代以还,率由此道。唐有考功之司,明考课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皆岁计功过,较定优劣,故人思激励,绩效著闻。五代兵革相继,名存实亡。且夫今之知州即古之刺史,治状显著者朝廷不知,方略蔑闻者任用如故,大失劝惩之体,浸成苟且之风。是致水旱荐臻,狱讼填溢,欲望天下承平,岂可得也!望陛下特诏有司,申明考绩之法,庶几官得其人,民受其赐。”于是改磨勘院为审官院,掌审京朝官。其幕职、州县官,别置考课院主之。

猜你喜欢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范晔
  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五十·赵尔巽
  卷第一百五十八·胡三省
  卷之五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五·佚名
  三六六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查办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原板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杜大珪
  中州人物考卷三·孙奇逢
   五、我居纽约①·林语堂
  杨公则传·姚思廉
  魏谟传·刘昫
  范拱传·脱脱
  ●序·壁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六·徐世昌

    崧骏崧骏,字镇青,满洲旗人。咸丰戊午举人,官至浙江巡抚。题潘绎{广今}学使同年西园涉趣图缉雅堂开宴,公余偶咏觞。吟君珠玉集,笑我簿书忙。径竹朝烟润,池莲晓露香。文星尝驻节,咫尺近宫墙。竹树昼沈沈,名园静

  • 卷一百四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三旌旗类五言古扬旗          【唐】杜 甫江雨飒长夏府中有余清我公防賔客肃肃有异声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来纒风飇急

  • ●卷一·毛先舒

    ○总论维诗作诂,赜有烦名,六艺群纬,义洽理备,均以宣其堙郁,节其波荡,陈美以为训,讽恶以为戒,上既足以彰知贞淫,而下亦得婉寓怨讥,而亡所讳。故乃微之以词指,深之以义类,之以风力,调之以匏弦,质之以捡括,文之以丹彩。用之当时,感人灵

  • 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势反亡身 美董贤阖家同邀宠·蔡东藩

      却说朱博赵玄,登殿受策,闻得殿上发出怪声,都是提心吊胆,匆匆谢归。哀帝也觉有异,使左右验视钟鼓,并无他人搏击,为何无故发声?乃召回黄门侍郎扬雄,及待诏李寻,寻答说道:“这是《洪范传》所谓鼓妖呢!”名称新颖。哀帝问何为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年八月丙辰朔○丁巳○祭先师孔子 命吏部尚书李默行礼○戊午祭 太社 太稷遣英国公张溶代○己未祭 帝社 帝稷遣成国公朱希忠代公张溶徐延德侯仇鸾驸马邬景和谢诏大学士严嵩李本尚书徐阶李默孙承恩侍郎程文德孙

  •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吕思勉

    中国民族,以同化力的伟大闻于天下,究竟我们对于异族的同化,是怎样一回事呢?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着眼于中国的地理。亚洲的东部,在世界上,是自成其为一个文化区域的。这一个区域,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其文化的中心。其北为蒙

  • ◎多情女偏逢薄幸郎·宣南吏隐

    张无子,纳女伶王克琴后,王举一雄。此儿是否为其血胤,尚成一问题,盖王入门七月,即坐蓐焉。张则因是慝爱克琴热度,达于沸点,所生之子,名曰梦增,为恽禹九所题,或询其故。恽曰:“大帅得此子时,梦中来一伟丈夫,自陈为西楚范增,顺道晋谒,借

  • 第一四九详光绪十四年四月一一三二三—六·佚名

    台湾邮政总局,详请台湾巡抚刘,如何处理公文遗失事件为详请事(注)。光绪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准台湾北路右营新竹翁尤吉咨称:「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汛把总郑飞熊禀称:『本年四月初二日,据竹堑城站驿书林春发、

  • 第八卷 金融·缪荃孙

    历 代 币 制上 古太昊以来有钱,太吴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谓之布,齐莒谓之刀。《通典》虞夏之币,金为三品。《史记·平准书》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

  • 太宗十一王传·姚思廉

    简文帝(太宗)王皇后生下哀太子萧大器,南郡王萧大连;妃子陈淑容生下寻陽王萧大心;左夫人生下南海王萧大临,安陆王萧大春;谢夫人生下浏陽公萧大雅;张夫人生下新兴王萧大庄;妃子包昭华生下西陽王萧大钧;范夫人生下武宁王萧大威;妃

  • 卷十二 刘豫之立·李有棠

    太宗天会六年冬十二月,宋知济南府刘豫以城叛来降。豫,字彦游,阜城人。宋宣和末仕为河北西路提刑,徙浙西,抵仪真,丧妻翟氏,继值父忧。康王至扬州,枢密张悫。荐知济南府。是时,山东盗贼满野,豫欲得江南一郡,宰相不与,忿忿而去。达兰

  •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九经籍考经【诗】明陶宗仪国风尊经一卷宗仪字九成黄岩人元末举进士不中即弃去累辞辟举洪武中乃出为教官事蹟具明史文苑传朱善诗解颐四卷善字备万号一齐丰城人洪武中官文渊阁大学

  • 第三章 11·辜鸿铭

    或问褅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辜讲有人问孔子上述盛大祭祀的意义。“我确实不知道,”孔子回答,“能够明白它的重要性的人就能很轻易去统治天下民众,就像是摆在面前一样。”——孔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於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祝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罗

  • 卷四·佚名

    △无依行品第三之二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大德世尊,颇有佛土。五浊恶世空无佛时。其中众生烦恼炽盛习诸恶行。愚痴佷戾难可化不。谓刹帝利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长者旃荼罗。沙门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五·隐元

    詩偈福嚴寺化齋糧破寺寥寥一物無,驢兒踢踏屎腸枯,驀頭磕著知音者,出手相將盡力扶。殘臘賦白雲歸偶離寒巖一歲餘,閒房盡付白雲居。寄言珍重銜花鳥,莫動床頭古篆書。其二白雲候我不歸山,朝暮窗前影復還。我慰白雲今且去,明年春

  • 竹涧集·潘希曾

    明代诗文别集。潘希曾(字仲鲁)著。此集是潘希曾的儿子潘徽请求黄省曾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有《竹涧文集》8卷,其中诗4卷,杂文4卷,又《竹涧奏议》4卷,共计12卷。另有附录1卷,墓志、小传之类。集前有东郡苏祐、

  • 蓝山集·蓝仁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