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於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祝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罗门及长者主等。互相谓曰:云何此沙门童子迦叶。来至此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是时尊者迦叶於彼城中名称普闻。而彼城中一切人民。素闻迦叶善说法要。常说种种深妙之义。已得无病常行头陀。是即应供是大阿罗汉今既来此。我等宜共往诣彼林礼觐供养。於是城中大婆罗门及长者等。咸出城北往诣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欲伸参问。

尔时大正句王在高楼上。遥见城中婆罗门长者等同共出城。行诣城北往尸利沙林鹿野园中。王既见已问侍臣曰:云何城中婆罗门长者同共出城。诣尸利沙林鹿野园中。侍臣白王。有一沙门名童子迦叶。游化至此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而为止祝是故城中诸婆罗门及长者等。同共出城礼觐供养。王闻所奏即谓侍臣。汝可往彼宣告彼众婆罗门及长者等。汝宜且止须臾小待。我今速至当与汝等同共往彼。礼觐沙门童子迦叶。何以故?如我意者,或恐汝等婆罗门长者,为彼沙门童子迦叶邪法引导。不依智识妄称有人及有他世。复有化生。时彼侍臣受王敕已,往婆罗门长者处宣示王敕。谓彼众言:正句大王宣告汝等且止须臾。我当速至与汝同往。礼觐沙门童子迦叶。人众受敕不敢前进。尔时侍臣传王命已,复还王处而上奏言:臣適奉命往婆罗门长者众处具传圣旨。令婆罗门与长者等且止须臾。王今速至当与汝等同礼沙门童子迦叶。彼众奉命已止不进。时正句王严整车驾出於宫城。与婆罗门及长者众同共往诣尸利沙林鹿野之园。王心憍慢所乘车驾至不通处。方乃下车徒步而进。行至园中尊者住处。时正句王与婆罗门长者众。等见於尊者童子迦叶。初未信重不甚恭肃。王与尊者互伸问讯退坐一面。时婆罗门长者众等。见王如是亦微郑重。咸共相与围绕而祝

尔时大王即伸问言:尊者迦叶。当听我语。如我意者,无有来世复无有人亦无化生。我意如是。尊者云何。迦叶答言:王若乐闻如是正义。先当诚心谛信而祝王即报言:唯然受教。

尔时迦叶告大王言:王见日月为有无耶。此世来世於理显然。不委大王。当云何见当云何闻。王言:迦叶。若此日月此世来世。如我见闻同於尊者,迦叶复言:如王所见。日月为有来世亦然。大王。不应执如前见。迦叶复言:大王。如沙门婆罗门乃至应供世间解等。须知定有若因若果此世来世。以智自通如实了知。大王。不应如前执於断见。

尔时大王迷执未剩谓迦叶言:汝今云何作如是言:如我意者实无来世。而汝迦叶勿复强言:

复次迦叶报大王言:即今王身为有无耶。如王此身以为有者,云何断见言无来世。当以何喻证於此理。大王答言:尊者迦叶。我今有喻证於此理。今身是有来世即无。王言:迦叶。如我亲属或染疾玻缠绵既久将趣命终。我时往彼问讯告言:汝病深重定知不可。若是殒殁切有相嘱。我闻沙门及婆罗门先有是言:若人破戒造恶业者,命终之後堕於地狱。如沙门婆罗门等言若真实。汝等亲属命终之後必堕地狱。何以故?汝诸亲属破戒造罪。以此当知定落恶趣。若在恶趣当遣使来。或复自来告语於我。今在地狱极受苦楚。汝若来报我必往救。但有去人曾无来者,迦叶。如我之意以此为喻定无来世迦叶报言:大王。此喻虽陈未为正说。我今问王。譬如有人犯於王法。为巡守者执之。将至王所而白王言:是人违犯如是之罪不敢隐覆。王闻所奏即敕有司。令将罪人反缚两手牢固其身。驱往四衢多人聚处。鸣鼓告示。今此罪人犯如是法。东西南北遍於城内咸使闻知。後将出城。依法处断。有司奉命。即将罪人。反缚两手牢固其身。驱往四衢多人聚处。鸣鼓告示。今此罪人犯如是法。东西南北遍於城内。准王宣命处处告示。仕庶知已驱领出城依法处断。如此罪人。临赴法时告监守言:愿垂哀愍放我少时。暂至家中辞别亲属。大王。彼监守人。还敢暂放令归家不。王言:不也迦叶。设使此人种种哀切。彼监守人亦不敢放。何以故?王法所录无容暂赦。

尊者迦叶复言:大王。王诸亲属以罪业故。命终之後堕地狱中。以其罪业常受苦楚。是诸罪人告其狱卒。乞暂相放还归人间。至於王所求王救苦。大王。是地狱卒还肯放不。王言不也。迦叶复言:大王。义同世间无暂放理。大王。勿将此喻同於来世。执断见者非为正理。是故当知。有今世者定有来世。乃至沙门婆罗门应供世间解。以智自通。了知真实。不应更执如前之见。王复报言:尊者迦叶。斯言非当我意未允。不应更言实有後世。

复次迦叶报大王言:王意如是。勿更有喻可为证耶。王言:迦叶。我今更有亲属之喻可以为证。迦叶。如我亲属染於重玻将其命断还当付嘱告病人言:我闻沙门及婆罗门常作是说。若人持戒修诸善法。或有惠施三轮清净。见他殊胜不生嫉意。是人命尽生於天界。若彼沙门及婆罗门所言诚实。汝之命终必生天界。何以故?我观於汝常具戒品及修善法。三轮清净而行惠施。仍於他胜不生嫉意。以此当知定生天界。若得生天当遣使来。或复自来用报於我。即今已得生於某天受於快乐。迦叶。我诸亲属若实生天必来相报。云何亲属但见终殁无来报者,以此当知。定无来世。迦叶告大王言:我今亦欲重说譬喻。令王得见实有来世。大王。譬如秽坑臭不可近。时有一人误堕其中。臭秽难堪方便得出。身既出已即用诸香煮水沐裕复以涂香以涂其身。身既香洁。又以殊妙迦尸迦衣及珍宝花鬘庄严其身。住於家中受其快乐。大王。於意云何。如是之人还复乐入前秽坑不。王言:不也迦叶。彼秽恶坑人非所乐。迦叶复言:大王。彼人生天亦复如是。既得生天。岂复更思还来人间。

复次大王。人间百年等忉利天是一昼夜。大王亲属修诸善法。既生天界昼夜受乐。岂复更思还来报王。我生天界昼夜受乐。大王。汝与天人寿命长短为相等不。王言:不也迦叶。迦叶复言:大王。天界人界本自悬隔。不应如愚颙望相报。然後方可信有後世。大王。彼沙门婆罗门应供世间解。乃至後世须知实有。可以自智如实了知。不应更作无後世见。王报迦叶。如尊者言亦未可信。何以故?所云人间百年等忉利天为一昼夜。有何人来告语於汝。人间百年等忉利天为一昼夜。迦叶复言:如王所见喻生盲人。何以故?生盲之人本自不见青黄赤白细妙粗恶长短色相。便作是言:本无如是青黄赤白细妙粗恶长短色相。又言:我亦不知我亦不见。是生盲人以己不见。便乃执云本无如是青黄赤白乃至长短色相。大王。勿同生盲执无色相。王言迦叶。如我意者而彼天界。若实有者我即言有。既实本无。云何令我说云实有。复言迦叶。汝非善人。何以故?我见本正。云何喻我同彼生盲。迦叶。汝前所说生天等事。我实不信。若信此言:如食毒药如刃临身。如上山坠身自害其命。如是诸恶我皆远离。

复次迦叶报大王言:我念往昔有婆罗门。家中巨富又乃耆年。唯有一子年才十六。母即丧亡。彼婆罗门不能鳏独遂再婚娶。未久之间妻乃有妊。妻未生产。其婆罗门寻亦命终。於是其子白继母言:家中财物金银珍宝。乃至一切受用之具悉属於我。更无别人分我财物。时彼继母闻子语已,即告子言:我今所怀汝父遗体。待其长育与汝均分。其子时复再言其事。母起思念。此子年幼情性痴騃。虽与深言未能分晓。又以贪惜欲疾娩身。多设方便求於速产。日月未满返损其孕。大王。彼之女人以贪嫉故返损其孕。大王。今者以愚痴故起於断见。王复报言:迦叶尊者,莫如前言:持戒修善及行惠施。命终之後得生天上。寿命长远常处快乐。我实不信。我今若信迦叶之语。是食毒药是受刀剑。是坠高山自害其命。云何迦叶。坚作是语。如我之意定无有人无有後世亦无化生。

复次迦叶告大王言:莫复有喻证於斯事。王言:迦叶。我复有喻证於斯事。知无有人无有後世亦无化生。迦叶。如我亲属或染重玻我即往彼安慰问讯。命未断者还与我语说其苦恼。及命终已无有与我说苦恼者,以此可知定无後世亦无化生。迦叶告言:我念往昔有一聚落。其中人民不识螺相。亦复未曾闻其螺声。忽有一人从外而来。到彼聚落而便止祝是人常持一螺以为功业。每日执螺诣於圣像鸣螺供养。供养已讫复还住处。时聚落中一切人民。忽闻螺声咸悉惊怪。互相谓曰:此是何声。我等众人本所不闻。大王。时聚落中一切人众共往螺处。问彼螺言尔从何来可依实答。若不言实我当破汝。螺知我意速说其由。大王。彼人民众。於其螺相及与螺声。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欲使其螺共为问答。螺既无情岂能言答。何以故?亦如大王。与命终人欲共言论。人既命尽岂能再言:大王不应执如是见。谓无有人及无後世亦无化生。迦叶复言:有沙门婆罗门具天眼者,以净天眼悉见於人死此生彼。受身好恶端正鬼陋。或得生天或堕恶趣。大王。如是等事皆可为证。不应更言无有後世亦无化生。王言:迦叶。虽说此喻我意未允。如我之见定无有人亦无化生及无後世。

复次迦叶告大王言:若如是者,复有何喻可证无人亦无後世及无化生。王言:尊者,譬如官吏执法理人。及其临莅自违条制。後被弹奏王遂具知。乃敕法司将犯罪人依法断理。王复令言:彼犯罪人可缚双手。将赴法处而苦治之。以绳系缚秤轻重。割皮削肉悬置异处。是人命在知其痛苦。若命已断自无声息。又彼罪人命末断时身即柔软。命既断已其身畺硬。至於轻重死活不同。尊者,我以此知定无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迦叶复言:大王。於意云何。譬如铁丸亦有轻重软硬之异。其铁热时体轻而软。其铁冷後体重而硬。大王。有情无情皆禀四大。以彼四大有其合散。是有软硬冷热之异。勿将此理比於後世及化生等。大王须知。实有彼沙门婆罗门或具天眼者,见於众生死此生彼。乃至端正鬼陋。或生天上或堕恶趣。悉可证知。实有来世及化生等。王言:尊者,如汝所言未为诚信。我之意者,实无有人无有後世亦无化生。

猜你喜欢
  漆园指通序·净挺
  卷第八(荒字号)·朱时恩
  与 止 安 书·太虚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玄奘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八卷·佚名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馀·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上(注一)·太虚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附拈颂)·雪兆果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致安东格西书·太虚
  卷第九·霁仑超永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二·智圆
  俱舍论记 第八卷·普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回 酒后谈心心更近 筵前叱婢婢无声·萧晶玉

    且说青梅恐小姐伤心,催马向前说:“小姐怪不的神仙都爱在山里住着,果然幽雅绝尘。姑娘听这一派珍禽俊鸟,娇啼宛转,听着何等爽神。”小姐也不理。那目中珠泪望下纷纷乱掉。杨大公子催马向前说:“贤妹休得如此,少时

  • 列传第四十一 孙惠 熊远 王鉴 陈頵 高崧·房玄龄

    孙惠,字德施,吴国富阳人,吴豫章太守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惠口讷,好学有才识,州辟不就,寓居萧沛之间。永宁初,赴齐王冏义,讨赵王伦,以功封晋兴县侯,辟大司马户曹掾,转东曹属。冏骄矜僭侈,天下失望。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

  • 序·佚名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 ”,如此字者

  • 卷第二百四十 唐紀五十六·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屠維大淵獻(己亥)正月,凡二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二年(丁酉,八一七年)   春,正月,甲申,貶袁滋為撫州刺史。   李愬至唐州,軍中承喪敗之餘,士卒皆憚戰,愬知之,有出迓者,愬謂之曰:「

  • ●卷三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

  • 纲目续麟彚览卷下·张自勋

    【甲申】唐髙祖神尧皇帝武徳七年【是嵗髙开道辅公祏皆败死惟梁师都至贞观二年乃亡】赵郡王孝恭克丹阳诛辅公祏原本诛作斩非是今正【丙戌】九年六月太白经天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自为皇太子决军国事原本齐上无

  • 记圣路易赛会副监督·佚名

    《新庵随笔》云:某京卿者,中国最初出洋游学生中之杰出才也。虽无专门学问,亦未受卒业文凭,而于侪辈中,当时固已首屈一指。回国后,就关道某公为舌人,颇蒙青睐。旋与公之宠姬某氏有瓜李之嫌,为所觉,仓皇遁去,落落不得志者有年。既

  • 卷二十·六朝(北齐、周)·蒋一葵

    【齐神武欢】 〔小字贺六浑。累世北边,故其俗遂同鲜卑。魏永熙初,授天柱大将军。文襄澄,欢长子。文宣洋,欢第二子也。〕 神武尝宴群臣,酒酣,各令歌乐,武卫斛律丰乐歌云:“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日日饮

  • 卫磞传·房玄龄

    卫馞字伯玉,河东安邑人。高祖卫詗,汉明帝时因精于儒学自代郡征召,行至河东安邑死于途中,皇帝将他死的地方赐给他做安葬的墓地,子孙也就在此地安家。父亲卫觊,是魏尚书。卫馞十岁丧父,尽孝道超过常人。性格正直沉静善辨事理,以

  • 羊祉传·李延寿

    羊祉,字灵..,太山钜平人,晋朝太仆卿羊臔的六代孙子。父亲羊规之,刘宋时任任城县令。太武帝南讨,军队进至邹山,羊规之与鲁郡太守崔邪利,以及其属县官吏徐逊、爱猛之等人一起投降,规之被赐爵为钜平子,任雁门太守。  羊祉性情刚

  • 卷一百六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宋仁宗皇佑元年知谏院钱彦远上奏曰臣以侍读待制职名乃汉文学诸吏唐常侍给事之官清贵严近职在侍从献纳规讽谋谟非资

  • 孙毅庵奏议巻下·孙懋

    (明)孙懋 撰○断大义除大逆以安宗社疏臣窃以春秋之法大义灭亲是非忍于亲夫义有重焉不容以不灭之耳近据九江等府湖口等县传报紧急军情开称宁王坏了孙都堂又称宁府人马船只随路焚烧府县房屋其谋危社稷之意显著无疑已经南

  • 第九章 28·辜鸿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神疑鬼,道德高尚的人不会焦躁不安,勇敢的人不会担惊受怕。”

  • 原序·范处义

    诗补传原序 经以经世为义传以传业为名毛氏诗谓之诂训传故於诂训则详於文义则略韩氏有外传乃依仿左氏国语非诗传也惟诗序先儒比之易系辞谓之诗大传近世诸儒或为小传集传疏义注记论说类解其名不一既於诂训文义互有得失

  • (十三)朱子论心之诚·钱穆

    以人合天,以心合理,第一要端曰仁,上章略述朱子论人心之仁,又一要端曰诚,此章当续述。仁可分为宇宙之仁与人心之仁两面说,朱子论诚亦然,亦可分为宇宙的与人心的两面。朱子说:诚只是实。诚是理。诚是实有此理。诚之在物谓之天。

  •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辛酉秋月,予受北京法华讲演会之请,敷座于弘慈广济寺。有请撰讲义者,余以古近人法华疏解已不下数十百种,不欲更为画蛇添足,而古逸法华玄赞新自日本取回刻成,乃曰此即法华之讲义也,科判一切依之。然予信口而讲,既不能悉中玄赞绳

  • 前世三转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皆阿罗汉也。一切大圣皆其上尊。悉知他人心所念。独阿难未也。尔时佛出精舍坐于虚空。为无央数百千众会围绕。而为说法。及七万菩萨。皆

  • 比丘听施经·佚名

    全称《佛说比丘听施经》。佛教经典。东晋昙无兰译。一卷。听施,比丘名。本经以旅人不识路为喻,教化听施比丘精进修道。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