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公则传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父亲杨仲怀,宋泰始初年为豫州刺史殷琰的部将。殷琰反叛,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殷琰,仲怀力战,死于横塘。公则随父在军,年未弱冠,冒死闯入阵内抱尸号哭,气绝良久,刘面力于是命令归还仲怀的首级。公则把父亲装殓之后,徒步负丧归还乡里,由此名声大噪。历任官员外散骑常侍,梁州刺史范柏年任命其为宋熙太守,领白马戍主。

氐人李乌奴作乱,攻打白马,杨公则固守多时,矢尽粮绝,被氐贼俘虏,仍高声骂贼,乌奴以其为壮士,更予以厚待,邀请他一同共事。公则佯许却有图谋,陰谋泄露,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把他的事迹上表于帝,齐高帝下诏褒美。任晋寿太守,任内清洁自守。

永明年中,任镇北长流参军,迁任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雍州刺史陈显达起用为宁朔将军,复领太守。不久,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叛乱,公则率师前去讨伐。平定叛乱后,迁任武宁太守。在郡七年,无一担资产,百姓称好。升为前军将军。南康王治理荆州时,重新担任西中郎中兵参军。领军将军萧颖胄协同举义,以公则为辅国将军、领西中郎咨议参军,中兵如故,率军东下。当时湘州行事张宝积发兵自守,不知其所依附的对象,公则率军至巴陵后,仍回师南讨。参军驻扎在白沙,宝积害怕了,释甲以待。公则到达后,安抚收容并举,湘境于是安平。

和帝即位,授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高祖率军驻扎在沔口,鲁山城主孙乐祖、郢州刺史张冲各据城未下,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当时荆州的各路军马都受公则节度,即使萧颖达宗室的显贵亦隶属于他。累进征虏将军、左卫将军,持节、刺史如故。

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各路军马即日俱下,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偷袭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到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信赖他。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曾登楼观战,城中遥见麾盖,用神锋弩射他,箭矢射透胡床,左右皆大惊失色。公则说:“差点射中了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挑选勇士夜袭公则军营,军中受到惊扰,公则坚持躺在床上,徐命击之,东昏军才退。公则所率领的多是湘溪人,性格怯懦,城内对他们颇为轻视,以为容易得手,每次出兵侵扰,必先犯公则营垒。公则奖励军士,战胜、俘虏的敌人也更多。及攻破城池后,城内逃出的大多被剥夺,公则却亲率麾下,列阵于东掖门,护卫恭送公卿士庶,故出城者多由公则料理。晋号左将军,持节、刺史如故,还镇南蕃。

当初公则东下,湘部诸郡多未宾服,当公则返回州里之后,各屯聚者相继散掉。天监元年(502),晋号平南将军,封为宁都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湘州寇贼作乱多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不久,户口得以充实恢复。为政虽无威严之貌,但保证自己廉洁谨慎,因此为吏民所爱戴。湘中有竭尽家财用以行贿以求州职的习俗,公则到任后,完全废除此俗,所任用皆州郡大姓,高祖把这种方法颁于各州以为法。

四年(505),征中护军,继任者一到,便乘二艘大船出发,赠送的礼物一无所取。仍迁卫尉卿,加散骑常侍。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因公则威名素著,到达京师,诏令他持节先屯驻洛口。公则受命之后身染疾病,对亲人说:“以前廉颇、马援因年老而被遗弃,而自己争取被任用。今国家不认为我朽懦,命作先头部队,比起古人,已知受到重用了。虽沿途要忍受疾苦,又怎能去推卸重任呢。马革还葬,这是我的志向。”于是勉强起身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与前锋交战,当时便杀掉石荣,向北追赶至寿春,离城数十里才返回。病逝于军中,时年六十一岁。高祖深切地痛惜他,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号为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待兄长之子甚于自己的儿子,家财全部分掉。性好学,虽居军旅,也手不释卷,士大夫因此而称赞他。

儿子膘继承。因犯罪而封国被剥夺,高祖因公则为大功臣,特诏令庶长子緿继承,緿多次避让,历一年多才接受。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脱脱
  御制题金版贞观政要·吴兢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一·叶隆礼
  丙集·叶绍翁
  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蔡东藩
  自序·蒋良骐
  路史卷十九·罗泌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杜大珪
  提要·王应麟
  一〇 新青年·周作人
  徐文盛传·姚思廉
  郭子兴传·张廷玉
  卷一·萨囊·彻辰
  齐欲伐魏·佚名
  前清的退伍军人·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顺帝七·宋濂

        ◎顺帝七   十五年春正月戊午朔,以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提调留守司,宣徽使黑厮为中书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左丞许有壬为集贤大学士,辽阳行省左丞奇伯颜不花升本省平章政事。壬戌,以宣政院副使忻都为太子詹事。

  • 执辔第二十五·王肃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内史掌王八柄及?事之法纳

  • 梦寐纪·张瀚

    《周官.占梦》以六梦定吉凶,其一曰正梦,谓无所感动而梦;曰思梦,谓意念所及而梦。要皆神与物遇,寐与寤通,往往应验不爽,非几有露于先,即神能觉于早也。以余所梦,暨闻人言,漫识如左。诚知数为前定,可无愿乎外已。余为诸生时,同学李生

  • 第四十七卷清嘉庆·缪荃孙

    仁宗嘉庆元年正月丁卯,两淮盐政苏楞额以例进贡品加倍,下部议处。二月壬辰,侍郎伊江阿往江苏会同费淳审拟陆锦书家丁呈控一案。四月己丑,布颜病免,李廷敬为江苏按察使。五月乙丑,管干珍降。丙寅,富纲为漕运总督。六月乙亥朔,江

  •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佚名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悖妄著书人

  • 牌示南巡日期·佚名

    为晓谕事:照得本镇定于十月□日自郡起程,前往南路一带巡查地方营伍及考阅官兵技艺,查验仓库、钱粮、军装、器械、马匹、银两等项,合行遣牌知。为此,牌仰沿途经过营汛庄社人等知悉:凡官兵各守汛地,不许远离迎送。本镇所带随从

  • 卷九·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九明 马文升 撰处置银两以济边饷事照得近年因北敌小王子人马数万往牧河套犯我边陲朝廷轸念地方重恤生灵命将出师往彼征剿主客军马五万之上日费粮料草束不止千金但以陕西人民自成化二十二年大

  •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一人物志二十一大臣传七【满洲镶黄旗七 法海 海清德明德龄 哈达哈 顾琮 达福】法海法海满洲镶黄旗人姓佟佳祖佟图赖父佟国纲均有传法海国纲次子也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命

  • 兵二二·徐松

    买马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诏市吏民马十七万匹,以备征讨。 六年十二月,诏:「岁于边郡市马,偿以善价。内属戎人驱马诣阙下者,悉令县次续食以优之。如闻富人皆私市之,致战骑多阙。自今一切禁之,违者许相告发。每匹赏钱十万,私市者论

  • 141.瓦岗军开仓分粮·林汉达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

  • (三)·钱穆

    朱子曰:“悚然一念,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今按:可见《大学》言明明德,乃指明人道,非是明物理。 又曰:“明德统言在己之德,本无瑕垢。至善指言理之极致,随事而在。”又曰:“善字轻,至字重。”今按:科学发明亦可谓是人之明德,亦

  • 摩诃止观卷第三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三上第二释止观名者。大途梗概已如上说。复以何义立止观名。略有四。一相待。二绝待。三会异。四通三德。一相待者。止观各三义。息义。停义。对不止止义。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净名曰。

  • 雪關和尚語錄卷三·雪关智訚

    侍者傳善輯拈古陳操尚書一日齋僧,躬自行餅,一僧展手擬接,公卻縮手,僧無語,公曰:「果然,果然。」又問僧:「有個事與上座商量得麼?」曰:「合取狗口。」公自摑口,曰:「某甲罪過。」僧曰:「知過必改。」公曰:「就闍黎乞取口喫飯得麼?」一

  • 第四品 王品·佚名

    第八一 陶师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方至拘萨罗国。尔时,世尊离道外行,于某场所现微笑。时,尊者阿难思忖:&ldquo;何因、何缘,世尊现微笑耶?无因,如来是不现微笑。&rdquo;尔时,尊者阿难,偏袒一肩,向世

  • 庄简集·李光

    宋代诗文别集。李光著。《宋史·艺文志》著录其《前后集》30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著录《李庄简集》26卷,此外钱溥《秘阁书目》、叶盛《竹堂书目》也都载有此书8册,可见明初其书尚存。后即散佚,原篇目多寡即无

  • 东坡诗话·苏轼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尊胜陀罗尼经之第二译也。

  •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

    正果法师著,本书为正果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福州鼓山涌泉寺等处多次讲授禅学的讲稿。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