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

(宋)杜大珪 编

邵康节先生雍传范祖禹

邵雍字尧夫卫州人家世贫贱雍刻厉为学夜不就席者数年雍尝适吴楚过齐鲁客梁晋而归徙居于洛蓬荜环堵躬爨以养父母讲学于家不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士人道洛者必过其庐雍与人言必依于孝悌忠信乐道人之善不及其恶故贤不肖无不亲之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乗小车二人挽之行游城中所过倒屣迎致居洛三十年洛人共为买田宅士大夫多助之者雍皆受而不辞为人坦夷无表襮防畛不为絶俗之行其学自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以数推之逆知其变自以为有师授世无能晓之者而雍内以自乐浩如也有书十三卷曰皇极经世诗二千篇曰击壤集雍初举遗逸试将作监主簿熙宁初以为颍川团练推官与常秩同召雍卒不起卒年六十七知河南府贾昌衡言雍行义闻于乡里乞赠恤吴充请于上赠秘书省著作郎赐粟帛韩绛守洛言雍隠德丘园声闻显著赐谥曰康节

冲晦处士徐复传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愽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厯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内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檐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蓄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叅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诏赐装钱州郡廹趣上道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书世莫得闻也仁宗因命讲易乾坤既济未济又问今岁直何卦西兵欲出如何复对岁直小过而太一守中宫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善其言复又献所为边防太一主客立成厯洪范论上曰卿所献书为卿留中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辞东归仁宗髙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将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当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巳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徃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徃至期复果巳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子晞年五十余亦致仕官至国子愽士复赠尚书虞部员外郎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牓其居曰髙士坊云赞曰

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隠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

程宗丞颢传实録

元丰八年五月丁丑承议郎新除宗正寺丞程颢卒颢字伯淳父珦自有传颢踰冠中嘉佑二年进士第调京兆府鄠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县令用荐者改著作佐郎御史中丞吕公着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召对之日从容咨访比三见进期以大用毎将退必曰频求对来欲常相见耳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士为先颢不饰辞独以诚意感动神宗尝使推择人才颢所荐者数十人而以父表弟张载与其弟颐为首尝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时王安石益信用颢每进见必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安石寖行其说颢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尤极论者辅臣不同心小臣预大计公论不行青苗取息卖祠部提举官多非其人及不经封驳京东转运使剥民希宠不加黜责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寖衰等十数事安石与颢虽不合而尝谓颢忠信颢每与论事心平气和安石多为之动颢心以言不行求去除京西提点刑狱复上章请罢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公事未几求监局得监西河洛河竹木务荐者言其未尝叙年劳乞迁秩改太常丞差知扶沟县事坐县狱逸邻邑罪人罢监汝州酒税哲宗即位覃恩改承议郎召为宗正丞未行以疾卒年五十二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老几十年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古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承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髙明自谓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名为无不周徧而其实乖于伦理虽云穷微极深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诞怪异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髙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榛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颢深有经济之志不幸早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太师文彦愽采众议而题其墓曰明道先生云

程侍讲颐传同前

大观元年九月庚子通直郎程颐卒颐字正叔与兄颢初从汝南周敦颐学遂以经术为诸儒倡四方从之游者甚众英宗神宗朝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嗣位宰相司马光吕公着西京留守韩綘上其行义于朝曰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年逾五十不干仕进真儒者之髙蹈圣世之逸民乞赐召擢裨补风化诏授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颐力辞未几以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召赴阙既对除崇政殿说书首上疏言帝王之学大畧谓习与智长性与化成今士大夫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与之处使熏陶成性以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禀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大率一日之中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乞精选贤士入侍劝讲罢则留分直以备访问凡左右扶持嫔御内臣并选四十五十以上厚重小心者侈丽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又谓经筵臣僚侍者皆坐讲者独立于礼未安乞令坐讲见主上重道之心颐在经筵以师道自居毎侍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颐闻帝在宫中旋而避蚁因讲毕请曰有是乎帝曰然诚恐伤之耳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帝称善神宗未除丧冬至百官表贺颐上疏以谓节序变迁时思方切恐失居丧之礼无以风化天下乞改贺为慰故事盛暑罢讲颐奏朝廷置劝讲之官辅导人主岂可阔踈如此又上书太皇太后言今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经时累日不亲儒士秋渐凉乞于内殿后苑清凉处召见当日讲官陈说道义伏假既开依次直日所贵常得一员独对开发之道盖自有方服习之益最为切至故周公辅成王使伯禽与之处圣人所为必无不当自来宰臣十日一至经筵上黙坐而已今乞令宰臣每月一再赴经筵讲说延英迫狭讲读内臣三十余人在其中四月未甚热而讲官已流汗主上体弱岂得为便乞止于延和殿讲读太皇太后每于政事稀简圣体康和时至帘下观讲读官进说以为省察主上进业于陛下圣聪未必无补有所奏禀便得上闻今讲读官五员皆兼要职独臣不领别官近复差修国子监太学条制乃无一人专职辅导者夫告人之道非积诚意不能入也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不宿斋戒潜思存诚冀感动于上心若使其营营于职事豫纷纷其思虑迨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颊舌感人不亦浅乎道衰学废世俗何尝闻此髙识逺见当蒙鍳知疏奏给事中顾临谏议大夫孔文仲论列遂罢职官管勾西京国子监两上章乞致仕不报父丧服除寻以通直郎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言者论其向在讲筵议论迂踈妄自尊大既罢去服除加职而辞表有怨望轻躁之语差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寻医去官哲宗初亲政复除直袐阁判西京国子监辞不受绍圣中党论兴追官涪州安置徽宗即位复还崇寕初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屏居伊阙山数年卒年七十五学者尊之称为伊川先生其门人游酢谢良佐吕大临杨时皆著名于世有易传六卷文集二十卷诸经解说未成编者附于集子端中端彦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卷一百四十 齊紀六·司马光
  卷六十四 漢紀五十六·司马光
  卷七·张廷玉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六·温睿临
  二百一十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御赐普济寺匾额代绅衿等谢恩摺·佚名
  第四卷 唐·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七 文苑传四·纪昀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中·马骕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卷八十二·佚名
  陈在新·周诒春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阮阅

      ●卷三十·故事门  章圣朝,春月多召两府、两制、三馆,于后苑赏花钓鱼赋诗。自赵元昊背叛,西陲用兵,废缺甚久。嘉末,仁宗为修故事,群臣和御制诗。是日微阴寒,韩魏公时为首相,和诗卒章云:“曾参二十年前会,今

  • 十八家诗抄·卷三·曾国藩

      鲍明远五古一百三十一首  采桑  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  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是节最暄妍,佳服又新烁。  绵叹对迥涂,扬歌弄场藿。

  • 第三十八回 呈画扇得践前缘·陈端生

    第三十八回呈画扇得践前缘诗曰:睹物思人喜又惊,忽然画扇对侬呈。三生有幸今如愿,得践前缘证旧盟。话说刘郡主在旅店内打发进喜去后,店小二遂端正夜饭送进来。刘燕玉长斋未曾开荤,陪着梵如吃素。江妈妈在万缘庵熬清苦淡了

  • 第十五折 叱勘·李玉

    [净杂扮羽林将上][净]千夫裹甲戟森森,法吏庭前列羽林。[杂]弓尽上弦刀出鞘,厂家侍卫赛当今。自家羽林左千是也。[丑]自家羽林右千是也。今日东厂千岁爷,亲勘东林一案。命俺统军排列辕门,比着护驾威仪,愈加严肃,在此伺候。[旦扮小监

  • 散原精舍诗集·陈三立

    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余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鸡鸣寺倚楼作晴磴辉初眼,虚楼荡醉痕。划洲如线水,卫郭落钟村。逐鹜旗边合,群峰雪后尊。留窥巢底月,井口出

  • 七国考卷七·董说

    ○秦音乐钧天之乐碧岩大乗注云秦缪公梦飨于帝庭得钧天广乐而下其后缪公因作钧天之乐西京赋云昔者天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昭和钟宋秘阁有秦昭和钟铭云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

  • 宋史全文卷七上·佚名

    宋仁宗一癸亥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诏改元。上读诏,号泣者久之,谓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号也。』自宋兴,而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畜藏,守以恭俭简易。方是时,天下生齿尚寡而养

  •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冬十月。癸未朔。享太庙。遣吏部尚书觉罗伊图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红衣炮之神。  ○颁顺治十八年时宪历。  ○授故和硕额驸噶尔玛索诺穆子靖臧、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赵防蔺赵奢同位史记防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防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舎人赵恵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 卷八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儒林传第五十八 古之儒者博学虖六艺之文【师古曰六艺谓易礼乐诗书春秋】六学者王敎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

  • 唐纪十一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上贞观十一年(丁酉、637)·司马光

    唐纪十一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丁酉,公元637年) [1]五月,壬申,魏徵上疏,以为:“陛上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

  •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十·高晋

    恩纶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十五日上谕内阁曰两江总督萨载浙闽总督富勒浑等合词呈奏以江浙两省臣民望幸情殷且河工海塘以次告竣一切善后事宜尤兾亲临指示恳请于乾隆四十九年春六举南廵盛典以惬舆情一折朕自庚子南廵时髙家堰

  • 张公权·佚名

    张公权先生小传张先生名嘉璈字公权江苏宝山县人十三岁时肄业于江南制造局附设之外国语学校受教于前驻瑞士国公使陆徵祥先生肄业三年转赴北京国学馆年半毕业派送日本留学以求深造抵日后投入庆应大学习经济毕业回国任邮

  • 商书·仲虺之诰·佚名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五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根品之四为不如此耶。是因于他生有分皆是无常。由此言此无为法唯不遮为能故立为因。此义已拨。于余经中说所缘境不说不能遮为因。于经中无为法因义不成。

  • 九 参禅宜观心·正果法师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所谓实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所以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祐禅师

  • 五 究罗檀头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摩揭陀国,入摩揭国称为佉㝹婆提之婆罗门村。世尊住于佉㝹婆提之庵婆罗树园。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住于佉㝹婆提。此城乃人畜繁盛,草、木、水、谷物丰富之王领,是由摩揭陀国之斯尼

  • 碧苑坛经·王常月

    《碧苑坛经》系明末清初全真道龙门派高道王常月的重要宣教经典,龙门派能够在清初出现“中兴”局面,很大程度上跟王常月推行的持戒重律、开坛授戒、炼心养性等措施相关。生死问题是宗教的核心问题,道教也不例外,因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