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刘豫之立

太宗天会六年冬十二月,宋知济南府刘豫以城叛来降。豫,字彦游,阜城人。宋宣和末仕为河北西路提刑,徙浙西,抵仪真,丧妻翟氏,继值父忧。康王至扬州,枢密张悫。荐知济南府。是时,山东盗贼满野,豫欲得江南一郡,宰相不与,忿忿而去。达兰攻济南,骁将关胜屡出城拒战,豫杀之而降。时,宋建炎二年十二月也。遂为京东淮南安抚使、知东平府、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节制河外诸军。其子麟知济南府。达兰屯兵冲要以镇抚之。

八年秋九月戊申,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世修子礼。建都大名府,号北京。

初,康王既杀张邦昌,自归德赴扬州,诏发兵南侵,谕曰:“俟宋平,当援立藩辅如邦昌故事。”及宋帝航海,宗弼北还,议所立,众议折可求及豫皆可立。豫乞达兰为求封,遂僭位。置丞相以下官,赦境内。还居东平,曰东京,汴州曰汴京,降宋南京为归德府。张孝纯等为宰相,弟益为北京留守。子麟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宋待以敌国礼,孝纯及郑亿年、李邺家人在宋者,加意抚之。以明年为阜昌元年。母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宣和内人也。

冬十月乙亥,豫遣使谢封册。

十一月庚戌,以遥镇节度使乌克新等为豫生日使。

九年春正月己亥朔,刘豫遣使来贺。

冬十月戊寅,豫遣使贺天清节。

十一月已未,以陕西地赐豫,从邦昌所受封界故也。

十年春正月癸巳朔,刘豫遣使来贺。己酉,复表谢赐地。

冬十月壬寅,豫遣使贺天清节,寻遣使来告母丧。

十一月癸亥,以武良谟为豫吊祭使。

是年四月,迁都于汴。

十一年春正月丁巳朔,刘豫遣使来贺。

冬十月丙申,豫复遣使来贺天清节。

是年,宋閤门宣赞舍人徐文来奔。初,元帅府使萧庆如汴议南侵事,豫报曰:“宋军帅韩世忠屯润州、刘光世屯江宁,今举大兵,欲往采石渡江,而光世拒守。若抵扬州,则世忠必聚海船截瓜洲渡。若轻兵直趋采石,彼未有备,我必径渡江矣。光世海船亦在润州,世忠必先取之,二将由此必不和,以此逼宋帝其可也。”至是,文将大小船六十只、军七百来奔,至密州界中,率将佐至汴。豫与元帅府书曰:“文言宋帝在杭州,其候潮门外钱塘江内有船二百只。宋主初入海时,于此上船。别有河入越州,向明州定海口,达昌国县。其县在海中,为聚船积粮处。今大军可先往昌国取船,还趋明州夺御船,抵钱塘江。今自密州上船,风顺可五日至昌国,迟亦半月可至。”

十二年春正月辛亥朔,刘豫遣使来贺。

冬十月庚寅,豫复遣使来贺天清节。

初,宗弼自江南还,宗翰将入朝,再议南侵事。宗翰坚执为可,宗弼曰:“江南卑湿,今士马困惫,粮储未丰足,恐无成功。”宗翰曰:“都监务偷安尔。”及豫以书报,而睿宗亦不肯用豫策,使达兰帅师至瓜洲而还。

十三年春正月癸酉,遣使告哀于刘豫,仍诏自今称臣,勿称子。并定朝贺、赐宴、朝辞仪。

十四年秋八月癸亥,诏齐国与本朝军民诉讼相关者,文移署年,止用天会。

十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刘豫遣使来贺。己卯,豫复遣使贺万节寿节。

夏六月庚戌,尚书左丞高庆裔等诛。

秋七月辛巳,宗翰卒。

冬十月乙卯,以达兰为左副元帅,宗弼为右副元帅。

十一月丙午,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以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诏除豫弊政,人情大悦。迁豫家属于临潢府。

皇统三年,进封豫为曹王。

六年九月,豫卒。

子麟,字元瑞,仕宋,补承务郎。豫降,麟因从军,讨水贼王江,破降之。寻知济南府事。豫僭立,拜兴平节度使、开府、梁国公、充诸路兵马大总管、尚书左丞相。及达兰以军废豫赴汴,止刁马河,召麟渡河议事,因执之。豫废、麟迁临潢。顷之,授北京路都转运使。历参政、左丞、开府,封梁国公,卒。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李延寿
  卷二百六十一 列传四十八·赵尔巽
  卷二十四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983)·李焘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六·佚名
  一三三四 军机处为奉旨将热河《职贡图》第二卷送京事致热河总管札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杜大珪
  卷之三十·祁韵士
  史记集解卷五十九·裴骃
  沈序·查继佐
  彭城王高氵攸传·李延寿
  庞安时传·脱脱
  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钱穆
  卷六十一·佚名
  职方部·佚名
  管仲·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宋诗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一帝制诗太祖初日诗欲出未出光邋遢千山万山如火发须防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太宗赐陈搏曽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峯乞与君真宗太庙乐章二首奠瓒用万国朝天鸿源濬发

  • 卷一百四·毕沅

      ◎宋纪一百四 ∷起屠维作噩三月,尽一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己酉,一一二七年   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   庚辰,中书侍郎兼御营副使朱胜非守尚书右仆射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二二 左都御史纪昀奏查《性理大全》错误请旨换写分赔折·佚名

    一四二二 左都御史纪昀奏查《性理大全》错误请旨换写分赔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臣纪昀跪奏,为错误官书难于改补,请旨换写分赔事。伏查《性理大全》一书,乃明永乐中胡广等奉勅所撰。臣等奏定缮写,原以明刻旧本送殿,现

  • 金佗续编卷三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三十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十四南劒州布衣上皇帝书    范澄之臣尝谓天下之人无愚与智皆能指之而为高者天也无远与近皆能指之而为明者日也夫天与日无愚智远近皆知其为高且明者以其临照之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一·阿桂

    八月丁夘上谕内阁曰前因温福在军营漫无调度仓猝遇变轻以身殉致文武员弁兵丁同时防没揆其失事之由皆因温福之仓皇失算以致折损兵其死乃由自取岂可复邀五等之封已赏给伯爵销去昨巴雅尔至热河询及木果木军营致溃情形

  •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河,旋授

  • 范拱传·脱脱

    范拱,字清叔,济南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尤其深通《易学》。北宋末年考取进士,任广济军曹,权邦彦任用他为书记,管理学校方面事务。刘豫镇守东平时,范拱撰写了一篇谒庙的文章,刘豫读后感到惊讶,十分赏识他。范拱便向刘豫进献了《六

  • 卷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一><經部,禮類,通禮

  • 卷七·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七明 陈士元 撰人物考尧元按史记五帝本纪惟云帝尧不书姓氏索隠云姓伊祁氏然伊祁乃炎帝之姓盖以尧与炎帝俱火徳王故谓尧为炎帝后而汉书遂以尧为炎帝子姓伊祁谬矣世纪云庆都寄居于伊长孺家故

  • 卷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五吴江陈启源撰王【变风】黍离集传曰黍苗似芦高丈余穗黒色实圜重案此乃今之芦粟【辨详总诂】非黍也陶贞白已有黍苗似芦粒亦大之语晦庵殆祖其说乎今北土自有黍其苗似茅高可二尺余一茎数穗穗散

  • 同情沦陷区佛教徒的呼吁·太虚

    ──二十七年秋月在重庆──顷读常惺法师复书:‘内地佛教徒应谋振作及团结,自属需要。沦陷区内佛教徒,皆知自爱,实为国家好现象。中佛会八一三后,即缩小范围,从未停止工作;报章所载,未足凭信。现尚有一部份救济事业在办理中;内

  • 盖事因缘品第五十八·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慧命[慧命:意谓具寿命。又作具寿。乃对有德比丘之尊称。]阿难。竹林中坐。心自思惟。如来出世。甚奇甚特。今诸弟子。蒙佛恩泽。于四供养。无所乏少。各获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二·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七种得戒法问曰。佛在世几年便听白四羯磨受戒。答曰。有言。佛初得道一年后听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有言。四年后。有言。八年后。以义而推。八年者是正义也。佛以二月八日弗星现时。初成等正觉。亦以二

  •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佚名

    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九方传。撰人不详。文中提及『大历十四年』,应为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引唐景龙、大历年号,当撰于唐。述服食菖蒲养生法。

  • 兵荒·张资平

    因为生活问题,近一星期来V不能不加紧他的翻译工作,再次失业的V的一家生活唯有指望此项工作的报酬费了。 此项工作是一位同学介绍给他的,因为是属自己的专门学科,并且其中材料多半是从前引用过来教授学生的,所以翻译时倒不

  • 民国政史拾遗·刘以芬

    民国缔造之初,事变迭起,民无宁日,历十余年而未已。穷源竟委,根事实而为纪载,奋直笔以定功罪,使后之人有所取鉴,诚修史者之所有事。然其中人事浩繁,或隐秘而难钩其玄,或错综而莫提其要,益以世论纷纭,各阿所好,是非真伪,尤易混淆,操觚

  •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佚名

    一卷,失译。阿难请问荼毗之法,佛言应如转轮圣王,又悬记千年后佛体显神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