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6

太宗淳化四年春,蜀青神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后任事者竞喜功利,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小民贫困,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小波因聚众为乱,且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尔均之。”贫者争附。遂攻青神,掠彭山,杀县令齐元振,剖其腹,实之以钱,以其平日爱钱故也。贼党由是愈炽,旁邑响应。

十二月,西川都巡检使张玘与王小波战于江原。玘射中小波,已而为小波所杀,小波亦病创死。其党推小波妻弟李顺为帅,寇掠州县,陷邛州、永康军,众至数十万。

五年春正月戊午,李顺攻陷汉州,复陷彭州,遂攻成都。转运使樊知古、知府郭载及官属出奔梓州。顺入城,据之,僭号大蜀王,遣其党四出,攻劫州县,两川大震。帝议遣大臣抚谕,赵昌言独请遣兵急讨,无致滋蔓。帝从之,遣宦者王继恩为两川招安使,分路进讨,以雷有终为(陕)[峡]路〈据《宋史》二七八《雷有终传》改。〉转运使。

二月乙未,李顺分遣杨广数万众寇剑门。上官正为剑门都监,麾下有疲卒数百,因勉激以忠义,勇气百倍,力战以守。会成都监军宿翰兵至,正与之合,迎击贼众,斩馘几尽。馀众三百分还成都,顺怒其惊众,尽斩之,自此气沮。时朝廷闻蜀盗甚盛,深以栈道为忧。正以孤军力战破贼,于是阁道无壅,王师得以长驱而进。

李顺围梓州。初,知梓州张雍闻王小波起,即练士卒,募强勇,为城守计,辇绵州金帛以实帑藏,命官属治戎器,守械悉备。至是,顺遣其党帅众二十万围梓,城中兵才三千,雍悉智力御之,凡八十日。王继恩遣石智颙来援,贼乃溃去。

己亥,王继恩师至绵州,贼溃走,追杀其众,遂复绵州。遣曹习破贼于老溪,复阆、巴、蓬、剑等州。

五月,王师至成都,破贼十万众,斩首三万级,获李顺,遂复成都。其党张馀复攻陷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开州监军秦(傅)[传]序〈据《宋史》四四六《忠义传》改。〉死之。

辛未,降成都府为益州。

八月甲午,以王继恩为宣政使。初,中书以继恩讨蜀寇功,欲除宣徽使,帝曰:“朕读前代史,不欲令宦官预政,宣徽,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不足以酬之。帝怒,深责相臣,乃命学士张洎、钱若水议,别立宣政使以授之。

辛丑,以张咏知益州。时王继恩、上官正、宿翰等总兵讨贼,渐有成功,顿师不进,专务饮博,其下恣横剽掠,馀寇时复张大。咏至,勉正等亲行,临发,举酒属军校曰:“尔曹蒙国厚恩,此行当荡平丑类。若老师旷日,即此地还为尔死所矣。”正由是决计深入,大致克捷。时寇掠之际,民多胁从,咏谕以恩信,使各归田里。且曰:“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吾化贼为民,不亦可乎?”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咏曰:“妖讹之兴,沴气乘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三人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士由是知劝。民有谍诉者,咏酌量情法轻重,判数语以示之,蜀人刻为戒,民习风俗为之敦厚。先是城中屯兵尚三万人,无半月之食。咏知民间旧苦盐贵而廪有馀积,乃下其估,听民以米易盐,未(馀)[逾]〈据《续纲目》、薛《鉴》改。〉月,得米数十万斛。咏度有二岁备,乃奏罢陕西粮运。帝闻之,喜曰:“此人何事不了,吾无忧矣!”

癸卯,以参知政事赵昌言为川峡都部署。时王继恩在蜀,不能戢众,帝意颇厌兵,召昌言谓曰:“西川本自一国,太祖平之,今三十年矣。”昌言知帝指,即前画攻守之策。帝喜,命昌言帅蜀,自继恩以下并受节制。既行,或奏昌言有反相,不宜握重兵。寻罢,知凤翔府。

上官正复云安军。先是,张馀贼众攻夔州,白继赟大败之于西津口,斩首二万,获舟千馀艘。正复连破贼于广安、嘉陵、合州。贼进攻陵州,又为知州张旦所败。至是,正等大败张馀于云安军,复其城。

至道元年二月丙午,四川都监宿翰获张馀于嘉州。先是,西川行营卫绍钦、杨琼屡破贼众,复蜀、邛等州。帝以蜀盗渐平,下诏罪己,略曰:“朕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烝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贰过。”闻者感悦。至是,馀攻眉州,翰击败之。馀走嘉州,为军士所获。

是年,召王继恩还,以上官正、雷有终为四川招安使。蜀寇悉平。后数年,复有王均之变。

真宗咸平三年春正月甲午,益州戍卒作乱,推王均为首。初,神卫卒戍益州,以都虞候王均、董福分领之。福御众有法,所部皆优赡。均好饮博,军装悉以给费。至是,兵马軡辖符昭寿与知益州牛冕大阅于东郊,蜀人趋观之,二军衣服鲜敝不等,均众由是惭愤,而昭寿亦骄恣侵虐,军士素怨之。是月朔,戍卒赵延顺等八人为乱,遂杀昭寿。益州官吏方贺正旦,闻变,皆奔窜。知州牛冕与转运使张适缒城而去,惟都巡检使刘绍荣冒刃格鬬,众寡不敌。叛卒尚未有主,欲奉绍荣,绍荣摄弓矢骂曰:“我本燕人,弃敌归朝,岂能与尔同逆耶!亟见杀,我终不负朝廷也。”监军王泽召王均谓曰:“汝所部为乱,盍往招安之?”叛卒见均,即拥之为主。绍荣自经死,均遂僭号大蜀,改元化顺,署置官称,以小校张锴为谋主。均帅众攻陷汉州。进攻绵州,不克。直趋剑州,为知州李士衡所败,还保益州。帝时幸河朔,将发大名,闻之,以户部使雷有终为川峡招安使,李惠、石普、李守伦并为巡检使,给步骑八千,往讨之,上官正、李继昌等皆隶焉。

时知蜀州杨怀忠闻乱,即调乡丁会诸州巡检兵讨之。怀忠入益州,焚城北门,至三井桥,与贼党战,数合,怀忠不利而退。复檄嘉、眉等七州,合兵再攻益州,败之。乘胜逐贼,至州南十五里,砦于鸡鸣原,以俟王师。均亦闭门自固。

二月癸亥,雷有终等至益州。时都巡检张思钧已克汉州,遂进壁升仙桥。贼出攻砦,有终击走之。

丁卯,王均开城门伪遁,雷有终等帅兵入城,号令不肃,官军竞剽掠。贼闭关发伏,布床榻于路口,官军不得出,因为所杀。有终等缘堞而坠,得免,李惠死之,官军退保汉州。益州城中民皆奔迸四出,复为贼党追杀,或囚絷之,支解族诛以恐众。又胁士民之少壮者为兵,先刺手背,次髡首,次黥面,给军装令乘城,与旧贼党相间。有终署榜招之,至则署其衣袂,释之,日数百人。

冬十月甲辰,雷有终复益州。初,贼由升仙桥分路袭王师,有终帅兵逆击,大败之。王均单骑走还城,遂撤桥塞门。有终与石普进屯于城北,分遣将校攻城三面,贼出战屡败。然王师每薄城,辄会雨,城滑不能上。有终命为洞屋以进,均亦对设敌楼以相拒。有终遣卒焚之,贼由是消沮,复筑月城以自固。有终令卒蒙毡、秉燧以入,悉焚其望橹机石。先遣东、西、南砦鼓噪攻之,有终、普分主洞屋而前,遂入城,大败之,均夜与其党二万人突围而遁。有终疑有伏,遣人纵火城中。明日,执尝受伪署者数百人,悉焚杀之,时谓冤酷。均既走,所过断桥塞路,焚仓库而去。己丑,有终遣杨怀忠追均,至富顺,及之,大败其众,遂入城。均缢死,怀忠取均首及僭伪法物,降其党六千人。诏进有终、怀忠等秩,流牛冕儋州,张适连州。

四年十二月丁未,诏:“蜀贼既平,除追捕亡命,馀诖误之民,并释不问。讹言动众者,有司斩以闻。”

六年冬十月,复以张咏知益州。民闻咏再至,皆鼓舞相庆。转运使黄观上其治状,下诏褒美。会遣谢涛巡抚西蜀,帝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是时,内地亦多寇盗,濮州贼夜入城,掠知州王守信、监军王昭度家。王禹偁时守黄州,上疏曰:“伏以体国经野,王者保邦之制也。《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馀年。太祖、太宗削平僭伪,天下一家,当时议者乃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撤武备者,二十馀年。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虽则尊京师而抑郡县,为强干弱枝之术,亦匪得其中道也。臣比在滁州,值发兵挽漕,关城无人守御,止以白直代主开闭。城池颓圮,铠仗不完。及徙维扬,称为重镇,乃与滁州无异。尝出铠甲三十副与巡警使臣,彀弩张弓,十损四五,盖不敢擅自修治,上下因循,遂至于此。今黄州城池器械复不及滁、扬,万一水旱为灾,盗贼窃发,虽思备御,何以支吾?盖太祖削诸侯跋扈之势,太宗杜僭伪觊望之心,不得不尔。其如设法维世,久则弊生。救弊之道,在乎从宜,疾若转规,固不可胶柱而鼓瑟也。今江、淮诸州大患有三:城池颓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军不服习,三也。濮贼之兴,慢防可见。望陛下特(纡神)[行宸]〈据《长编》改。〉断,许诸郡酌民户众寡,城池大小,并置守捉军士,多不过五百人,阅习弓剑,然后渐葺城壁,缮完甲胄,则郡国有御侮之备,长吏免剽略之虞矣。”〈原注:按禹偁此疏,深切时弊,故附见于此。〉

猜你喜欢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陈寿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张廷玉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职官二·张廷玉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五)·杨士奇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皇王大纪总目·胡宏
  卷七十八·佚名
  李先传·魏收
  郭英乂传·刘昫
  李日方传·脱脱
  汉纪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125)·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九出 得信·洪昇

    【仙吕引子·醉落魄】〔生病装,宫女扶上〕相思透骨沉疴久,越添消瘦。蘅芜烧尽魂来否?望断仙音,一片晚云秋。  “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哀蝉将落叶,一种为伤情。”寡人梦想妃子,染成一病。因令方士杨通幽

  • 王安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卷五百十九 列传三百六·赵尔巽

      ◎藩部二   ○敖汉 柰曼 巴林 紥噜特 阿噜科尔沁 翁牛特   克什克腾 喀尔喀左翼 乌珠穆沁 浩齐特   苏尼特 阿巴噶 阿巴哈纳尔   敖汉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有十里。东西距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柰

  • 卷二百二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二月乙亥朔○甲辰○以安王薨无嗣革其长史司衙门○丁未○遣官释奠孔子先师○戊申○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遣官祭先农○己酉○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赛儿县民林三妻少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成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弘治七年三月庚寅朔 辛卯赐新宁伯谭祐之母夫人张氏祭葬如例 壬辰裁革河南布政司管粮参政南阳桐柏二县抚民县丞直隶沧景二州管河判官交河吴桥南皮兴济东光静海青元城八县管河主簿望江县县丞主簿浙江余杭县治农县丞直隶

  • 卷之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 列传二百四·纪昀

    列传宋 【一百八】○宋一百八赵汝谈 赵汝谠 赵希錧赵彦吶 赵善湘 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谠赵希錧赵彦吶赵善湘赵与欢赵必愿△赵汝谈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补将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

  •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奴才嵩椿谨奏,为奏闻事。窃照遵旨前来校阅文溯阁全书之总裁臣陆锡熊等,今已陆续到齐,卽应开局校办,但设局公所必得宽大地方。奴才从去

  • 二七七 陕西学政嵇承谦奏随棚查出应禁书籍折·佚名

    二七七 陕西学政嵇承谦奏随棚查出应禁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七月十九日陕西学政臣嵇承谦跪奏,为随棚查出应禁书籍,恭折奏明事。窃臣于上年十二月内承准礼部札开,钦奉上谕: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急宜及早交出,槩置不究,并不追

  • 卷十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駉         鲁颂 鲁少昊之墟而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之子伯禽十九世至僖公鲁人尊之其没也其大夫季孙行父请於周而史克为之颂然鲁以诸侯而作

  • 卷四百九十九·佚名

    △第三分天帝品第四之二复次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观。唯有诸法更相缘助。滋润增长展转周遍。其中都无我及我所。如实观察不可得故。复作是观。诸菩萨摩诃萨以所修集殊胜善根。与诸有情平等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五·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浮多泥呵嚧 阿摩奴沙泥呵嚧  如来塔中多然灯  当应烧彼多胜香  彼胜香中多种出  精最五百胜沉水  熏陆胜者十分半  十分半中妒路香  复用三两安息香  鬼甲香叶亦复尔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一·介庵悟进

    住武康柏山资寿寺嗣法门人真理等编上堂顺治戊子岁师受嘉禾诸绅衿护法阖山耆旧启请住金明禅寺五月初十日入院升座拈香毕问答不录师乃云清波匝匝浸烂衲僧鼻孔榴火炎炎燎却佛祖面门若是道头知尾底锦鳞便乃翻身于范蠡湖兴

  • 第三品·佚名

    第一章 力论今名力论。此处,执阿菟楼陀相应经中言:执“此,断也。友!修四念处,多所作,知处是处,非处是非处。”等十经是不如理,而“如来力共声闻”之邪执,乃现在之安达派。一(自)如来力是共声闻耶?(他)然。(自)如

  • 善女人传·彭绍升

    一卷。清代知归子撰。知归子即彭际清或彭绍升之法号。《善女人传》是知归子居士在撰写完毕 《居士传》之后,就在家女信佛者择其较著名的汇集成书的佛教传记体史书。《善女人传》一书,收载了汉代至清代历朝历代以来的

  • 证契大乘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同性经》同

  •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佚名

    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