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张第十九

 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余无足观。故言士能如此,则庶乎其可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焉,于虔反。亡,读作无,下同。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无,犹言不足为轻重。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贤与之与,平声。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病。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不贤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泥,去声。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杨氏曰:“百家众技,犹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读作无。好,去声。○亡,无也。谓己之所未有。尹氏曰:“好学者日新而不失。”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肆,谓官府造作之处。致,极也。工不居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尹氏曰:“学所以致其道也。百工居肆,必务成其事。君子之于学,可不知所务哉?”愚按:二说相须,其义始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去声。文,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程子曰:“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谢氏曰:“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

  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闲,阑也,所以止物之出入。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吴氏曰:“此章之言,不能无弊。学者详之。”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洒,色卖反。扫,素报反。子游讥子夏弟子,于威仪容节之间则可矣。然此小学之末耳,推其本,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别,必列反。焉,于虔反。倦,如诲人不倦之倦。区,犹类也。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君子之道,岂可如此?若夫始终本末一以贯之,则惟圣人为然,岂可责之门人小子乎?程子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又曰:“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又曰:“圣人之道,更无精粗。从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贯通只一理。虽洒扫应对,只看所以然如何。”又曰:“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又曰:“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愚按:程子第一条,说此章文意,最为详尽。其后四条,皆以明精粗本末。其分虽殊,而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盖与第一条之意,实相表里。非谓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致极其哀,不尚文饰也。杨氏曰:“‘丧,与其易也宁戚’,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之意。”愚按:“而止”二字,亦微有过于高远而简略细微之弊。学者详之。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不可辅而为仁,亦不能有以辅人之仁也。范氏曰“子张外有余而内不足,故门人皆不与其为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宁外不足而内有余,庶可以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致,尽其极也。盖人之真情所不能自已者。尹氏曰:“亲丧固所自尽也,于此不用其诚,恶乎用其诚。”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庄子,鲁大夫,名速。其父献子,名蔑。献子有贤德,而庄子能用其臣,守其政。故其它孝行虽有可称,而皆不若此事之为难。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阳肤,曾子弟子。民散,谓情义乖离,不相维系。谢氏曰:“民之散也,以使之无道,教之无素。故其犯法也,非迫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也。故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恶居之恶,去声。下流,地形卑下之处,众流之所归。喻人身有污贱之实,亦恶名之所聚也。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于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更,平声。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朝,音潮。焉,于虔反。公孙朝,卫大夫。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识,音志。下焉字,于虔反。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在人,言人有能记之者。识,记也。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语,去声。朝,音潮。武叔,鲁大夫,名州仇。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墙卑室浅。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七尺曰仞。不入其门,则不见其中之所有,言墙高而宫广也。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此夫子,指武叔。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量,去声。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日月,踰其至高。自绝,谓以谤毁自绝于孔子。多,与只同,适也。不知量,谓不自知其分量。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为恭,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知,去声。责子禽不谨言。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梯也。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故曰不可阶而升。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道,去声。立之,谓植其生也。道,引也,谓教之也。行,从也。绥,安也。来,归附也。动,谓鼓舞之也。和,所谓于变时雍。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荣,谓莫不尊亲。哀,则如丧考妣。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于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猜你喜欢
  世范卷上·袁采
  卷之六·罗汝芳
  卷三论书篇·杨时
  思辨録辑要卷四·陆世仪
  卷十七·陈士元
  “直”也有讲究·孔子
  提要·郑樵
  卷十七·黄伦
  卷二十八·山井鼎
  襄公·襄公二十年·左丘明
  卷九·僧祐
  卷第十七·李遵勖
  庆 祝 元 旦·太虚
  拟致锡兰摩诃菩提会书·太虚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旟·唐圭璋

      旟字伯高,号桥斋,金华人。尝登吕祖谦之门。淳熙、开禧间两以制科荐。有桥斋集,不传。兄弟五人,时称金华五高。   酹江月   石头城   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玉树声消,金莲影

  • 卷五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目録闲适类荅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唐刘禹锡】题瑞安宰朱元成乃祖云壑庄图【宋陈傅良】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宋魏了翁】跋王介甫游锺山图【宋张栻】题萍乡何叔万云山【宋戴复

  • 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八陈羽陈羽江东人登贞元进士第历官乐宫尉佐诗一卷公子行金覊白面郎何处蹋青来马娇郎半醉躞蹀望楼台似见楼上人玲珑窗户开隔花闻一笑落日不知回古意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人言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四·苏天爵

    丞相兴元忠宪王(完泽) 丞相顺德忠献王(答剌罕) 平章鲁国文贞公(不忽木) 平章武宁正宪王(彻理) ○丞相兴元忠宪王(完泽) 丞相兴元忠宪王 卷四之一 王名完泽,土别燕氏。中统三年,以大臣子选侍东宫,遂拜詹事。至元二十八年,尚书省罢,拜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梁本)·佚名

    天启四年秋七月癸丑朔顺天巡抚右佥都御史邓汉言林汝翥畏罪潜逸惧如万燝陨命群珰之手上命逮入杖之两朝从信录林汝翥自诣遵化军门狱翥惧未受廷杖而先殒命于中涓之毒殴故逸出都门诣遵化抚臣狱求欲代题各道潘云翼等堂官孙

  • ●奇女子传卷之四·吴震元

    长卿吴震元论次村妇昭宗为梁王刼迁之后峻奉诸州各蓄兵甚众恣其刼掠以自给成州有僻远村墅巨有积货主将遣二十余骑夜掠之旣仓卒至罔敢支吾其丈夫并囚缚之罄捜其货囊而贮之然后烹豕犬遣其妇女羞馔恣其飮噉其家尝收莨菪子

  • 第四六四禀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一二二三六--七·佚名

    隘寮庄职员张焕彩,禀告吴廷光捏刘缉光名字,禀举谢锡彰为总理具禀竹南二保隘藔庄职员张焕彩,为背□诬捏,举枉错直,恳请提集,到案质讯,以分黑白事。缘彩等正月间,佥禀保举朱锦标充当隘藔下等庄总理,已经批准

  • 五十九、吴中公学社·包天笑

      我写此回忆录,往往因前事而述及后事,又因追思往事,涉笔成趣,不见庄谐杂陈。我今又廻叙到我重回苏州这二三年的事。那个时候,我真是所谓吊儿郎当,说我闲吧,我一天到晚也像是很忙的;说我忙吧,我忙了些什么事,真是自己也觉得莫

  • 目录六·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六卷十三武备一甲胄皇帝大阅胄一皇帝大阅胄二皇帝大阅甲一皇帝大阅甲二皇帝随侍胄皇帝随侍甲亲王胄【郡王同】亲王甲【郡王同】贝勒胄【贝子固伦额驸并同】贝勒甲【贝子固伦额驸入八分公

  • 学记·戴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敎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 孟子纂疏卷八·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孟子纂疏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巻八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或问舜卒于鸣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

  • 卷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钱塘程川撰易四统论经义四问屯需二象皆隂阳未和洽成雨之象然屯言君子以经纶需乃言饮食宴乐何也曰需是缓意在他无所致力只得饮食宴乐屯是物之始生象草木初出地之状其初出时欲破地面而出不

  • 无将大车·佚名

    --参与和逃避的困境【原文】无将大车①,祗自尘兮②无思百忧,祗自疧兮③无将大车,维尘冥冥④。无思百忧,不出于熲⑤无将大车,维尘雝兮(6)。无思百优,祗自重兮(7)。【注释】①将:用手推车。大车:牛拉的载重车。

  • 师子女品第十五·佚名

    尔时私休童女。与五百童女俱问佛言:唯然世尊,女人若学是经卷者,获何功德。设讽诵读。福何所趣。佛言:女人若求无上正真之道。欲学此经。观馀女人。所以者何。若学此经专精不乱。不效他女贪於尘劳。犹是之缘致女人身。私休

  • 卷第二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佛事 戊寅冬师在金粟为西堂挂板拈楗云佛祖眼睛衲僧鼻孔这里分明荐得便已八穴七穿其或未然元上座符到奉行代新此令去也乃鸣楗云霹雳一声催电急狞

  • 山庵杂录序·无愠

    道由言而显。言以德而传。然则有德之言。匪徒取信一时。抑乃传之后世而无疑焉。恕中禅师谢事瑞岩。闲居太白山庵。以道自娱。萧然一室。不蓄余长。学屦日填户外。推之不去也。或得其一言之益。不啻千金之重。又如饮甘

  •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然於无法之中而立五位三玄之法。於无语之中而作呵佛骂祖之说。雷砰电射。魔外不能窥。海涌云屯。龙宫不得藏。然未尝始涉唇吻立文字矣。能具此机宏唱五位君臣之法。横说竖说如转圆石於千仞

  • 燕市侠伶·王度庐

    1948年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是少年侠伶谢琴女扮男装的秦腔演员,为报杀父之仇,投身“贵华班”学京戏,趁唱堂会之机,进入侯爵府邸,谋刺仇人——侯爵辅大人,未果,在辅氏之女若梅及其未婚夫冉青云帮助下脱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