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庵杂录序

道由言而显。言以德而传。然则有德之言。匪徒取信一时。抑乃传之后世而无疑焉。恕中禅师谢事瑞岩。闲居太白山庵。以道自娱。萧然一室。不蓄余长。学屦日填户外。推之不去也。或得其一言之益。不啻千金之重。又如饮甘露醍醐。心目充润。盖其平昔游历诸大老之门。所闻所见。嘉言善行。心会理融。形之於言。不加藻绘。自然成章。若丛林之尊宿。儒门之先达。下至闾巷小子。其言善足以劝。其言恶足以诫。使人闻之心开意解。笔之成书。题之曰山庵杂录。其徒住翠岩玄极顶公。镂板行世。远来京师。特以见示。予读之不忘释手。乃知所谓治世语言。皆顺正法。粗言软语。皆第一义。信不诬矣。譬诸草木。良医揽之。无不是药。其不知者。执药成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明理者得之。皆足以垂世立教。有德有言禅师之谓欤。可谓善知药病者矣。可谓善谈佛法者矣。予於禅师有通家之好。虽未尝一接颜色。声迹相闻亦有年矣。熟知其德足以服众。言足以训世。故虽不言。人固信之不疑。况此皆已然之事。实附事明理。言近指远。宜其益於当世。传之无穷焉。

洪武己巳夏六月 僧录司左善世 弘道 序

山庵杂录。

余生平多病。晚年以日本奏请。赴召京师。私谓纵使不往日本。又岂能生还乎。凡平昔亲旧。亦未有不以是为料者。幸今上见悯。特寝其奏。留居天界。既而诸病交侵几死者三。又幸上怜。赐归天童故山。亲旧相劳问。如再世也。余以年几七十。而万死中得一生。私欲杜门谢诸缘以尽余齿。有法侄庄敬中者。数谒余山庵而请曰。唐宋诸大士立言着书者。恒间作不绝。及元以来寝希。故近古名德提唱。及嘉言懿行。可为丛林龟鉴者。大率泯没无闻。翁当丛林全盛之际。徧参诸大老。闻见博洽。每侍语次。间闻口举一二。皆所未闻。而警发尤深。愿翁以游戏三昧自成一书。上发先德之幽光。下脱后学之沈痾。则法门盛事也。敢以为请。余曰。子之志固美矣。然余之所言不能文。言而不文。焉足以行远。是非吾敢任也。敬中又曰。今教法陵夷。前辈沦没殆尽。翁今远归。出於望外。翁辞不任。将谁任耶。若言之文不文。固何足较。苟得直书以彰其事。足矣。愿勿固辞。余用是以平生师友所讲授。湖海所见闻。或机缘之扣击。或善恶之报应。与夫一言一行。一出一处。不择其时之先后。人贵贱。凡可以警劝乎后来者。信意信笔。据实而书之。名曰山庵杂录。昔宋有名宿。修所谓罗湖野录.云卧纪谭。其间所载。大抵激扬第一义谛者为多。若此类。余少壮时所记。今已十忘七八。晚岁僻处海隅。又不能旁询博采。故多遗失。余颇恨之。盖言而道。庶为至言。而未尝言也。外此则越吾分矣。虽然。执吾门迁固之笔者。庶或有可采焉。

洪武八年腊月望日

天台山人释 无愠 序

愠恕中禅师以虎丘八世孙坐大道场。说法度人。为缁素之所归依。其二会语。无相居士宋公濂已为之序。而山庵杂录未有序之者。禅师之大弟子双林住山玄极顶公.前住南明韬中瑄公。相率求伯衡作之。阅之一再。过谓玄极.韬中曰。昔获见二会语。輙赞叹曰。是何其奔注放溢。若千江一源也。是何其震邀迅利。若雷惊电扫也。是何其混融圆满。不见斧凿之痕也。是何其绝枝蔓。去町畦。不堕情识之境也。盖自真乘中流出。视彼东掇西拾以应用者。相去奚啻九万里也。因其言语。窥其造诣。佛菩萨地位人哉。然而往往为唱提策励而发。宣阐法要。究竟己事之为务。是以不暇泛及也。今观此录。则朝廷之上。郡邑之间。市井之中。山林之下。其人.其行.其事.其文辞。若善。若善若非善。若是若非是。若当若非当。若优若非优。靡所不具。可以劝焉。可以惩焉。而於儒者.释者.道者.仕者.隐者.老者.雅者.富贵者.贫贱者.商贾者.艺术者.屠沽者.农圃者。以至妇人女子。舆隶臧获。莫不有利益焉。夫慈云之叆叇也。尺地无不遮盖。法雨之滂沱也。茎草无不溉沾。日月之东升西降也。无昏衢之不照。霄壤之上覆下载也。无含生之不摄。此录之作。其心盖如斯。以大慈悲悯一切众。多诸方便。巧为道引。使祛逐邪妄。而不昧真智。平等无有异。如此。师之能仁於是乎在矣。真佛菩萨地位人哉。有能於此一览之顷。超然顿悟。始於不劝惩。而至无所不劝惩。无所不劝惩。而至无劝惩。由正途而入觉地。结习不能使。业识不能缚。是则能体禅师纂录之心矣。玄极.韬中汲汲焉刊印而流布之。其心亦禅师之心也。於戏。尚可视同寻常随笔。徒以广见闻。资游谈哉。作是说已。遂书以为序。

洪武二十五年冬十月二十四日

无闻居士眉山 苏伯衡 叙

猜你喜欢
  入楞伽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佚名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四·圆晖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八·念常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八·圆晖
  卷五百七十六·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无性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下·法藏
  第六十八卷·佚名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上·佚名
  卷二·佚名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三·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国风郑缁衣之宜【鱼何反】兮敝予又改为【音譌】兮适子之馆【二十九换】兮还予授子之粲【二十八翰】兮缁衣之好【三十二晧】兮敝予又改造【三十二晧】兮适子之馆【见上】兮还予授子之粲【见上】兮缁衣之蓆

  • 哈代·徐志摩

    哈代,厌世的,不爱活的,这回再不用怨言,一个黑影蒙住他的眼?去了,他再不漏脸。八十八年不是容易过,老头活该他的受,扛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为什么放着甜的不尝暖和的座儿不坐,偏挑那阴凄的调儿唱,辣味儿辣得口破,他是

  • 满庭芳·胡适

    枫翼敲帘, 榆钱入户, 柳棉飞上春衣。 落花时节, 随地乱莺啼。 枝上红襟软语, 商量定, 掠地双飞。 何须待, 销魂杜宇, 劝我不如归?归期今倦数。 十年作客, 已惯天涯。 况壑深多瀑, 湖丽如斯。 多谢殷勤我友, 能容我傲骨狂思。

  • 仲安集钞·吴之振

    吕定怀古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神仙渺无迹,徐福去不还。空馀蓬莱阁,千载留人寰。追和苏子瞻游峡山寺韵山迥宝华阁,水绕金锁湾。尘虑顿焉息,于兹开我颜。疏钟日夕动,老僧休下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三卢藏用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举进士不调隐居终南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中宗朝历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以附太平公主流驩州诗八首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茰依

  • 第五回 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世·黄士衡

    词曰:天上鸟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看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秋鸿社雁催人老,野草闲花满地愁。却说夏禹王,姓姒氏,字高密,黄

  •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郑氏史料三编卷二·佚名

    二七、福建总督刘斗题本(请准拨款催造火器)康熙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二八、刑部题本残片(陈暹等诬控周全斌与郑经结盟假意投诚)康熙十年三月初七日二九、江南提督残题本(题报搜查江南沙岛)三○、兵部尚书科尔可大等题本(议奏福建

  • ●附录(一)·易顺鼎

    易氏呈都察院条陈时务文一二品顶戴按察使衔、丁忧河南候补道易顺鼎谨禀:为丑虏跳梁,不宜迁就;权奸误国,不可姑容。恭沥愚诚,敬祈代奏事。窃职员风闻出使日本全权大臣李鸿章电奏称:『倭船二十余艘将出广岛,若不定约,即将犯京;请

  • 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云“孝子之丧亲也”,故章中皆论丧亲之事。丧,亡也,失也。父母之亡没,谓之丧亲。言孝子亡失其亲也,故以名章,结之于末矣。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生事已毕,死事未见,故发此章。)哭不亻哀,(气竭而息,声不委曲。)礼无容,(触

  • 卷二十八·汪克宽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八元 汪克寛 撰定公下【辛敬王二丑十年】十年【晋定十二齊景四十八衛靈三十五蔡昭十九鄭聲公勝元年曹陽二陳閔二杞僖六宋景十七秦惠公元年楚昭十六吳闔廬十五】春王三月及齊平【

  • 原序·孙瑴

    古微书原序昔闻之仲尼爱义子长爱奇予小子亦窃有爱焉曰爱其古世之人得一醆一斚流传三古间则必什袭之而寳之而矜之曰我得古矣古人之奥帙逸文岂直一醆一斚耶夫以声响俱邈诵览所畧举世之不必经见者而我得见之其可爱孰甚矣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十◎复有三事故名三昧。一住一缘。二系在一缘。三正思惟。复有三事故名三昧。一自正心。二生种善根。三令心正。

  •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二·慧沼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引鉴除谬章第二 标彰五性谬一 种性不同谬二 本性住性谬三 五性唯亲谬四 真如为种谬五 通经法尔谬六 漏生无漏谬七 说教前后谬八 增寿非了谬九 说妄通经谬十 通释外难谬十一标彰五性谬

  • 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佚名

    亦称《洞真玉佩金铛经》,简称《玉佩金铛上经》。道教。成于六朝。一卷, 内分七章。《无上秘要》、《三洞珠囊》等均有引用。所谓“玉佩者, 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

  • 盐铁论·桓宽

    西汉著作,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内容主要是记述了西汉始元6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郡贤良、文学60余人,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辩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情况。史称这次辩论为“盐铁会议”。会议中,各地推举的贤良文

  • 撰集百缘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菩萨授记品第一。报应受供养品第二。授记辟支佛品第三。出生菩萨品第四。饿鬼品第五。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现化品第七。比丘尼品第八。声闻品第九。诸缘品第十。每品十缘,故有百缘。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佚名

    凡三卷。又作方广灭罪成佛经、大通方广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上卷叙述佛向娑罗涅槃之途中,为十方菩萨宣说三乘一乘义,诸鬼神王等立誓护持此经,又为信相菩萨广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及诸大菩萨之名号及其功德;中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