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微子第十八

 此篇多记圣贤之出处,凡十一章。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微、箕,二国名。子,爵也。微子,纣庶兄。箕子、比干,纣诸父。微子见纣无道,去之以存宗祀。箕子、比干皆谏,纣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故不咈乎爱之理,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杨氏曰:“此三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三,去声。焉,于虔反。士师,狱官。黜,退也。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气雍容如此,可谓和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是则所谓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胡氏曰:“此必有孔子断之之言而亡之矣。”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鲁三卿,季氏最贵,孟氏为下卿。孔子去之,事见世家。然此言必非面语孔子,盖自以告其臣,而孔子闻之尔。程子曰:“季氏强臣,君待之之礼极隆,然非所以待孔子也。以季、孟之闲待之,则礼亦至矣。然复曰‘吾老矣不能用也’,故孔子去之。盖不系待之轻重,特以不用而去尔。”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归,如字,或作馈。朝,音潮。季桓子,鲁大夫,名斯。按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齐人惧,归女乐以沮之”。尹氏曰:“受女乐而怠于政事如此,其简贤弃礼,不足与有为可知矣。夫子所以行也,所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与?”范氏曰:“此篇记仁贤之出处,而折中以圣人之行,所以明中庸之道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楚人,佯狂辟世。夫子时将适楚,故接舆歌而过其车前也。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接舆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也。来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隐去。已,止也。而,语助辞。殆,危也。接舆盖知尊孔子而趋不同者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辟,去声。孔子下车,盖欲告之以出处之意。接舆自以为是,故不欲闻而避之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沮,七余反。溺,乃历反。二人,隐者。耦,并耕也。时孔子自楚反乎蔡。津,济渡处。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夫,音扶。与,平声。执舆,执辔在车也。盖本子路御而执辔,今下问津,故夫子代之也。知津,言数周流,自知津处。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徒与之与,平声。滔,吐刀反。辟,去声。耰,音忧。滔滔,流而不反之意。以,犹与也。言天下皆乱,将谁与变易之?而,汝也。辟人,谓孔子。辟世,桀溺自谓。耰,覆种也。亦不告以津处。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怃,音武。与,如字。怃然,犹怅然,惜其不喻己意也。言所当与同群者,斯人而已,岂可绝人逃世以为洁哉?天下若已平治,则我无用变易之。正为天下无道,故欲以道易之耳。程子曰:“圣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故其言如此也。”张子曰:“圣人之仁,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莜,徒吊反。植,音值。丈人,亦隐者。莜,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植,立之也。芸,去草也。子路拱而立。知其隐者,敬之也。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音嗣。见,贤遍反。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孔子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之意也。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长,上声。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人因见其二子焉。则于长幼之节,固知其不可废矣,故因其所明以晓之。伦,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殉禄也。福州有国初时写本,路下有“反子”二字,以此为子路反而夫子言之也。未知是否?○范氏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反。仕者为通,故溺而不止。不与鸟兽同群,则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此二者皆惑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而必以其正,所以或出或处而终不离于道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同。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大伯同窜荆蛮者。夷逸、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与,平声。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中,去声,下同。柳下惠事见上。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中虑,言有意义合人心。少连事不可考。然记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则行之中虑,亦可见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仲雍居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隐居独善,合乎道之清。放言自废,合乎道之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孟子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谓无可无不可也。谢氏曰“七人隐遯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则异。伯夷、叔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已遯世离群矣,下圣人一等,此其最高与!柳下惠、少连,虽降志而不枉己,虽辱身而不求合,其心有不屑也。故言能中伦,行能中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则言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而乱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之逸民。”尹氏曰:“七人各守其一节,而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此所以常适其可,而异于逸民之徒也。”扬雄曰:“观乎圣人则见贤人。是以孟子语夷,惠,亦必以孔子断之。”

  大师挚适齐,大,音泰。大师,鲁乐官之长。挚,其名也。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饭,扶晚反。缭,音了。亚饭以下,以乐侑食之官。干、缭、缺,皆名也。鼓方叔入于河,鼓,击鼓者。方叔,名。河,河内。播?武入于汉,?,徒刀反。播,摇也。?,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武,名也。汉,汉中。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少,去声。少师,乐官之佐。阳、襄,二人名。襄即孔子所从学琴者。海,海岛也。此记贤人之隐遯以附前章,然未必夫子之言也。末章放此。张子曰:“周衰乐废,夫子自卫反鲁,一尝治之。其后伶人贱工识乐之正。及鲁益衰,三桓僭妄,自大师以下,皆知散之四方,逾河蹈海以去乱。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如此。如有用我,期月而可。岂虚语哉?”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施,陆氏本作弛,诗纸反。福本同。鲁公,周公子伯禽也。弛,遗弃也。以,用也。大臣非其人则去之,在其位则不可不用。大故,谓恶逆。李氏曰:“四者皆君子之事,忠厚之至也。”胡氏曰:“此伯禽受封之国,周公训戒之辞。鲁人传诵,久而不忘也。其或夫子尝与门弟子言之欤?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騧,乌瓜反。或曰“成王时人”,或曰“宣王时人”。盖一母四乳而生八子也,然不可考矣。张子曰:“记善人之多也。”愚按:此篇孔子于三仁、逸民、师挚、八士,既皆称赞而品列之;于接舆、沮、溺、丈人,又每有惓惓接引之意。皆衰世之志也,其所感者深矣。在陈之叹,盖亦如此。三仁则无间然矣,其余数君子者,亦皆一世之高士。若使得闻圣人之道,以裁其所过而勉其所不及,则其所立,岂止于此而已哉?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郑玄
  卷八·刘因
  卷二十·杨简
  待轩诗记卷六·张次仲
  第六章 22·辜鸿铭
  第六章 13·辜鸿铭
  春秋年表【缺】·佚名
  卷九·何楷
  (一)孔子与朱子·钱穆
  慧林圆照本禅师·惠洪
  卷五十一·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一·王日休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二[宋磻]·惟白
  定慧相资歌·延寿
  第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三明 梅鼎祚 编横吹曲辞【二梁 陈】梁鼓角横吹曲【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等歌三十六曲二十五曲有歌有声十一曲有歌是时乐府胡

  • 卷四百七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九 陈洪谟 宿兴隆有感次韵 行行夜郎界冉冉夏初时家山念非远斗杓已屡移所苦道路险步屧凌廞草淫与溪瘴睇望迷津涯单车日南指奔马倏西驰悲笳隐新

  • 庐山集巻一·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小孤山小孤舒州谁将峭崖削一尖漾浩藤萝缀璎珞緑篠裹山脇白浪沸山脚向背千万态浑不假防凿危亭嵌空搆四絶屯烟幕几防沤浮现灭没鸥自若庙额锡恵济轩辉丹雘夫人象服严香灯闪踈箔风露展幽扄震

  • 御选金诗卷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十五言律诗二王磵谢竹堂先生见过学稼古寺侧结庐高柳隂音书故交絶岁月杜门深新雪添衰鬓寒灰没壮心西州贤别驾连日肯相寻次友人秋日雨后韵洺州秋雨后幽胜可供闲白首留他县归心绕故山野泉来竹底危

  • 卷二十二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981)·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庚子朔,御乾元殿受朝。   癸卯,以保寨軍為保州,以梁門口寨為靜戎軍。   乙巳,詔曰:「百里之長,字民之要官也。今縣邑廣而闕員多,選曹拘以常調,歷年未補,非所以振淹土,惠

  • 卷上·佚名

    伪吴杨氏先主行密。渥。渭。溥。伪唐李氏先主升。嗣主景。后主煜。前蜀王氏先主建。后主衍。后蜀孟氏先主知详。后主昶。伪吴先主吴王行密,庐州合淝人。力举三百斤。微时,居常独处,必见黑衣人侍其侧。后既有众,遂令部兵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四年秋七月壬子朔右正言郑仲熊言前知雷州王趯顷在任日每有被罪南窜者则厚赂津置为之橐囊结成死党今闻在全州遂与海外罪人为地或有擅离受责之地逃匿趯家方命乱法莫此为甚切虑有司或致弛慢纵逸其

  • 三藩纪事本末卷二·杨陆荣

    青浦杨陆荣采南氏编王师平南浙王师平闽金、王收江西李成栋平粤东鲁藩据浙东益藩扰湖东(附傅、揭)王师平南浙顺治二年(乙酉)五月二十日,王师抵镇江,知府某、推官某、丹徒令某俱死之;巡抚霍达遁。徇常州、苏州,下之。苏州在籍谕

  • 卷二十四·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四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六唐郭子仪郭子仪华州郑人也以武举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讨安禄山先是安思顺为朔方子仪与李光弼俱牙将不相能及代思顺光弼入见曰死固甘乞免妻子子仪趋下堂抱而泣曰今国

  • 王硄传·脱脱

    王王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来迁移舒州。曾祖王永,事奉太后任右补阙。吴越奉献土地,王王圭受命前去平均赋税,到后全部免除各种没有名目的赋税,老百姓都感激涕零。回到京师,有人说他废除了许多赋税地租。太宗质问他,他对答说“

  • 完颜赛不传(附完颜按春传)·脱脱

    完颜赛不是金始祖弟弟保活里的后代。他的相貌伟岸,为人深沉忠厚而很有谋略。起初,完颜赛不当了亲卫军,到章宗时,被选为护卫。明昌元年(1190)八月,由宿直将军任宁化州刺史。不久,他又升迁为武卫军副都指挥使。泰和二年(1202)

  • 周书·君陈·佚名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

  • 卷三十七·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七襄公【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周【简王十四年鲁襄公元年简王崩子灵王立襄二十八年灵王崩子景王立】郑【成公十三年鲁防公二年成公卒子僖公髠顽立襄七年僖

  •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冯友兰

    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颖(1032一1085年)开创的另一个学

  • 不退转品第十一·佚名

    於时宝女。即以十亿百千贵价珠璎。贡上大圣口宣斯言:唯然世尊,其有菩萨遵修奉顺此法行者,则具佛法悉能普备。如兹受决处佛道场。降伏众魔怨敌之雠。以不退转印而印之。当造斯观。时舍利弗谓宝女曰:汝岂能知诸菩萨行不退转

  • 六、世尊拈花·慧开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无门曰:黄面瞿昙,傍若无人,压良为贱,悬羊头卖狗肉,将谓多少奇特。只

  • 卷第七(洪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七(洪字号) 甲子(周桓王三年起)乙酉(庄王元年)庚子(厘王元年)乙巳(惠王元年)癸亥(周惠王十九年止) 周庄王十年甲午夏五月五日。恒星不现。星殒如雨。乃西方文殊菩萨。於雪山化。五百仙人而归本。国光明

  • 卷第五·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佛成道上堂。初七初八。谁无分别。人情道情。世法佛法。南北东西恣行脚。大雪满长安。填沟塞壑。释迦老子睹明星悟道。人人尽知。且道文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