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十九、吴中公学社

  我写此回忆录,往往因前事而述及后事,又因追思往事,涉笔成趣,不见庄谐杂陈。我今又廻叙到我重回苏州这二三年的事。那个时候,我真是所谓吊儿郎当,说我闲吧,我一天到晚也像是很忙的;说我忙吧,我忙了些什么事,真是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苏州嚷着兴学,各处要设立小学堂,我又无意于此。我本也有好多机会,在上海去谋事,有几家书局设立编译所了,但是我祖母年老,母亲日就衰病,遵守家贫亲老,不事远游的古训,诸尊辈都告诫我不离故乡,其时,吾家中又添了一女(名可青),居然四代同堂,八十余岁的老祖母,得见此重孙女,当然晚景一乐也。

  在此兴学潮中,苏州城南有一唤作位育善堂,这个善堂,不是苏州地方人士所设立的,是一班侨居于苏的寓公们集资所创办,是一种会馆的格式。不过会馆是一地方的人士所设立的,而这个位育善堂却不拘于一地方人。因为苏州是个省城,人物荟萃,故别省别府别县的人侨居于此者甚众。

  这个位育堂内,也设有一个学堂,这个学堂,不同于寻常善堂中所办的义学。寻常善堂中所办的义学,不收学费,拉几个街头失学的儿童,使他读一二年书就算了。这位育堂所办的学堂,是高级的,一样收学费,不同于义学,虽然学生的程度可达到中学,虽然没有英文课,却是有洋学堂的派头,因此不独是许多在苏寓公的子弟就学,苏州本地方的子弟,也就学的很多。这个学堂不分班别,大约共有学生四五十人吧。

  忽然之间,那个学堂里的学生闹起风潮来了。原来那时候,正在上海的南洋公学学生大闹风潮之后,好似铜山崩而洛钟鸣,苏州亦如响斯应。这位育堂的学生,为什么闹起来呢?说是大不满意于那位教师。这位教师是谁呢?便是王均卿(名文濡,湖州人,后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伪造“浮生六记”遗失之二记者),学生们说他傲慢与偏见,本来有四五十学生的,一哄就哄出了二三十人,去其大半。这如何办法呢?书是总要读的,他们就以上海南洋公学为蓝本,学生出来了,组织了爱国学社,他们也要自设一个学社之类。

  单是学生,也闹不出什么事,没有什么魄力的,但是有几位家长,几位教员,却帮助了他们。因为位育善堂里这个学堂,是侨居于苏州的人士办的,什么董事之类,很多官僚派,以善堂而办学堂,还带有官气,虽然一样收学膳费,不免仍有义学臭味。于是由几位家长以及几位号称开明的学界中人,开了几次会,组织了一个唤作“吴中公学社”。

  这个吴中公学社,当时算来是自治的、民主的,有许多地方,都是由学生自主,学社里的费用,由学生家长们公摊,房子是也由一位姓汪的家长,把一所待租的空屋,借给学社用,不收租金。倒也有一厅数房,可作课堂与宿舍之用。教职员都不领薪水,有的略领一点极微的津贴。其时祝心渊自己办了一所唐家巷小学,他是有了办学经验的,同人奉为指南,还有朱粱任,王薇伯诸君相助为理。

  我本来不参加与其事的,他们托祝心渊来极力劝驾,他说:“与其荡观前,孵茶馆,何不来帮帮忙,尽尽义务呢?”我便去当一个国文教员。

  那时有吴帙书、吴绾章兄弟两人,日本留学回来。吴家也是苏州望族,他们在日本倒不是学的什么速成师范、速成法政,帙书学医,绾章学理化。而他们回国时,却带来一位同伴,一直到如今,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殊有名的人物,你道是谁,便是苏曼殊是也。苏曼殊,在当时还没有这个别号(按,曼殊的别号,不下数十个),我们只知道他叫苏子糓。据帙书说:“他是在扎幌学医的时侯认识他的,他不曾到过中国的上海来。这一次,随了我们到上海,但他在上海又没相熟的人,我们回苏州,只得又跟了我信到苏州来了。”恰巧这时候,吴中公学杜的学生,要一位英文教员,以应潮流,曼殊是懂得英文的,吴氏昆仲便把他推荐到吴中公学社里来,住在社里,供他膳食,藉此安顿了他。

  当我初见曼殊的时候,他不过二十一二岁年纪吧,瘦怯怯的样子,沉默寡言,那也难怪他,他第一次到苏州来,那里会说苏州话,而且他说的广东话,我们也不懂。那时不独他一人,还带了一位年约十岁左右的男子。起初我们以为是曼殊的弟弟,后来听说曼殊并没有弟弟,据吴氏昆仲说:是他朋友的弟弟,但曼殊也不肯详言其身世,我们也未便查三问四。至于曼殊自己的身世,只知道他父亲是位广东商人姓苏的,母亲是日本人,到后来说他母亲是河合氏,父亲苏某某,差不多到了曼殊逝世以后才发表,这也由于曼殊抱有身世之痛,生前不大肯吐露之故吧。

  也有人说:曼殊从小就在广州的某一个寺院出家,当了个小沙弥,后又还俗了。在南社里的一班朋友们,都唤他为苏和尚。但在那个时候,并不像一个出家人,也不谈什么佛学,不过他是剃了一个光头,牛山濯濯,却像一个和尚了。说起光头,我又有一个笑话了:原来和曼殊一同来的吴帙书,也是剃了一个光头的,他未到日本去以前,早已结婚了,回来后,装了一条假辫。他家有个女佣,告假回乡下去,及至再来时,不知主人已归。惊告同伴道:“奇怪!少奶奶房里有个和尚!”众皆大笑。

  当时,日本留学生剪了辫子的不少,去的时候,都留着辫子,但是这条辫子颇为惹眼,只有中国人有此怪状。日本那些刻薄文人在报纸上称之为“豚尾”;日本有些小孩手追逐其后。呼之为“半边和尚”,然而中国人有些还不肯剃去,为的是归国以后,将来还须考洋举人、洋进士,不能没有这一条辫子呢。譬如像端方的儿子,在日本留学,把他的旅费、学费,都挥霍完了,向老头子要钱。老头子不答应,他说:“我要剪辫子了。”他们满洲人,怎能剪辫子呢?端方一急,便汇了一千块钱去。曾孟朴“孽海花”上的回目,本来有什么“一辩值千金”回目,后来端午桥把他招致入幕,这回书便不曾写。于是通融的办法,大家便装假辫子,像曹汝霖、陆宗舆等回国考试时,都戴着假辫子呢。

  且说苏曼殊最初以不通吴话故,沉默寡言,后来渐渐也听得懂了。吴中公学社诸同事,都兼任了别处事的,也都很忙,吴氏昆仲亦难得来,曼殊不免趋于寂寞。我那时比较空闲,常到他房里去看他,起初我们作笔谈,后来也就不必了。但曼殊却喜欢涂抹,有时写几句西哲格言,有时写一首自作的小诗,即以示我,最后则付诸字簏。他又喜欢作画,见了有空白纸张,便乱画一番,结果亦付诸字簏。有一次,我购得一扇页(摺扇的扇面),那是空白的,他持去为我画,画了一个小孩子,在敲破他的贮钱瓦罐,题之曰:“扑满图”(按,扑满者,小儿聚钱器也,满则扑之,见“西京杂记”)。但这个“扑满”两字,有双重意义,那一个扇面,我却珍藏之,可惜今亦遗失,不然,倒是曼殊青年遗墨也。

  吴中公学社有两学生最为出秀,一曰王公之,一曰蓝志先。王公之自吴中公学社解散以后,不知何往,蓝志先后改名为蓝公武,他本是广东潮州人,其父在苏州养育巷开一土栈,志先耻之,乃改为苏州吴江籍,实亦生长于苏州。他最崇拜梁任公,作文亦仿梁任公的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后入北京,为研究系中人,久不闻消息,及至最近,方知其早已加入**。回想当年,是一位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现在大约也是皤然一老了。

  但吴中公学社不到一年,即已解散,学生们便都星散,这是没有基础的一个学社。

  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种戏剧性的演出。我们那时候,大家对于种族革命,似很热烈。上海有章太炎等在那里鼓吹,苏州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然而一派自命新派的文人,亦常常以排满为革命先驱。清初文字之狱,最为酷烈,此刻则许多禁书,都在上海出版了,什么“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等书,读之使人心痛,使人发指。其中以朱梁任是个激烈份子,在吴苑茶馆里,也是那们乱说。有人问他:“你姓朱,是否明朝后裔,要是换一个朱洪武来做皇帝。我们也不赞成。”这都是戏谑之词,粱任也期期艾艾,不以为忤。

  有一天,是个下雨的天气,朱粱任穿了一双钉鞋,握了一把雨伞,到我家里来。其时我已迁居,自曹家巷迁至都亭桥的承天寺前,这一条巷名很别致,唤做东海岛郎山房。原来吴人佞佛,寺院极多,承天寺这个寺院占地极多,从前那地方本为寺产,现在已成为民居,什么东海岛、郎山房(疑是狼山房),都还是当日寺院中的名称。但我家门前,却有一个古迹。对门一口井,这口井便是宋末遗民郑所南的一部“心史”出现的地方,见之于顾亭林的文集中。但是这虽是一口古井,仍旧为邻近各小家所汲用。梁任来访我,常要到井畔去徘徊,谈及郑所南故事。那一天,也是在我家上下古今,高谈阔论,临出门时,又到那井边指手画脚,这井边正停了一副馄饨担子,不知如何,他的雨伞柄一伸,把那馄饨担打翻了,卖馄饨的拉住了他,不肯干休。还是我出去和解,因为道馄饨担也是我家老主顾,赔了数百钱了事。

  有一天,朱粱任忽然发起要到苏州郊外狮子山去招国魂。这种玩意儿,现在想想,也大有痴意。我问:“何以要到狮子山呢?”他说:“我们中国是睡狮,到此时候,睡狮也应该醒了。”偏偏祝心渊、王薇伯等都附和他。还拉了我和苏曼殊,我当时也是好动不好静的人,曼殊是无可无不可的,这种事有几位老先生,真以为我们发痴了。于是由粱任去雇了一条小快船,因为在苏州作郊游,并无车马,总是要坐船的。还由他备了一些祭品,到狮子山去了。

  记得那时侯,重阳已过,正是在九月中,一路黄花红叶,秋色漫烂,久居城市中的人,身心为之一畅。爬上狮子山的山巅,扯了一面“招我国魂”的红旗。

  朱粱任还带了一枝后膛枪(因他的父亲是个武举人,实在当时家藏枪械也不禁的),向北开放了一声巨响,引得狮子山下的乡下人,莫名其妙。以为洋鬼子又来打猎了。这天,只有朱粱任最严肃,我们都不免带有一些游戏态度。我当时还做了几首“招国魂歌”,在狮子山头,同人大声歌唱。那歌词我早已忘却了,我向来偶写诗歌之类,都不留稿的,二十年后,在金松岑的“天放楼诗集”里,忽然见到他却转载我的“招国魂歌”,而且还有他的和作。

  谈起了金松岑,我又想起了我们吴江县同里镇这一班老朋友了。当时苏州一府九县,同里一镇,属于吴江县,而他们人文英发,开风气之先。苏府属的同里镇,时人比之亚洲的日本。我首先认得的是杨千里,杨千里的认得,是在东来书庄时代。因为同里镇和苏州城,相隔非遥,同里镇是个水乡,他们自己家里都有船,家里的佣工,都能摇船到城里来。同里老早就有男女学校,与东来书庄也常有往来,因此千里到苏州来,常来看我,有时也吃吃小馆子,互作东道,他是一个世家子,而弟兄姊妹极多,他约我到同里去玩,他的父亲是位孝廉公,似在那里做学官。耽搁一天两天,我就住在他家。

  因杨千里而认积了金松岑,松岑本是南菁书院的高材生,也是同里镇人,此刻在家乡办一学校。说起来大家都知道,那便是写“孽海花”小说的发起人,后来他自己不高兴写,便让给曾孟朴了。但那时也出版了许多小本书,如“三十三年落花梦”、“自由钟”等等,到同里镇时,总是招待请吃饭。又由金松岑而认识了陈佩忍,后来有一时期,在上海几与佩忍朝夕见面,那是在南社时代,此是后话不提。最后,又认识了柳亚子,他们这许多人,都是住在同里镇的,吴江县城内,反而显得沉寂。但柳亚子不是同里人而是黎里人(黎里亦称梨里),不过黎里与同里,一水之隔,相距甚近。此一辈人中,以柳亚子年最轻,那时他没有亚子这个名号,我们只知道他为柳安如,正在松岑所办的学堂里当学生咧。

  有一次找到同里镇,是金松岑等所开的学堂里,开了一次游艺会,请我去当评判员,那是他们放船到城里来接我去的。游艺会开完以后,松岑就在学堂里,宴请几位评判员和教职员,大家兴高采烈,行了一个酒令,是写了许多国名,都做了字闱儿,谁拈着那一个国,就算那一个国的统治者。某一国对某一国是世仇,或是某一国对某一国,有所侵略,有所抵抗,便拇战起来。偏偏我拈着的是俄罗斯,当时是在帝俄时代,尼古拉斯二世即位后,颇多侵略,颇多暴政。于是在座各国,都来打我。我的酒量,绍兴酒只有半斤,拇战又不擅长,喝得酩酊大醉,呕吐狼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大醉。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七·列传第二百四十六·外国三·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一·杨仲良
  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节 获少女杨家堡成婚·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五·乾隆
  ◎乐(下)·徐天麟
  春秋别典卷二·薛虞畿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七·佚名
  ●绎史恤谥考卷三·温睿临
  序·缪荃孙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上·袁枢
  史纠卷五·朱明镐
  冯道传·欧阳修
  卷七·佚名
  明鉴易知录卷三·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章 仙翁指敎·屠隆

    【夜行船】〔外扮司马子微上〕家在天台华顶上。丹台名姓。烟霞骨相。碧落千寻。红霞百丈。听一派僊音嘹喨。金幢绣柱响斿铃。帝许名山住福庭。顶上眞人时章现。夜深朗诵蕋珠经。贫道覆姓司马。名承祯。字

  • 卷七 五十首·赵崇祚

    顾敻 三十七首浣溪沙八首 酒泉子七首 杨柳枝一首 遐方怨一首 献衷心一首 应天长一首 诉衷情二首 荷叶杯九首 渔歌子一首 临江仙三首 醉公子二首 更漏子一首孙少监光宪 十三首浣溪沙九首 河传四首浣溪沙

  • 栲栳山人诗集卷下·岑安卿

    (元)岑安卿 撰○近体诗【五七言律】次王敬助见寄韵六首开元古名刹独客思凄然不佩六国印原无二顷田吾犹甘自守人政不须怜堪笑陶朱子西施共上船发踈常自理心苦欲频搥夜月乆无梦秋风忽寄诗来同颜子乐聊复宋生悲何怪孔文举

  • 第三回 伐燕南冒险成功 捍东都督兵御寇·蔡东藩

      却说晋安帝复辟逾年,追叙讨逆功绩,封刘裕为豫章郡公,刘毅为南平郡公,何无忌为安成郡公。一国三公,恐刘裕未免介介。此外亦各有封赏,不胜枚举。独殷仲文自负才望,反正后欲入秉朝政,因为权臣所忌,出任东阳太守,心下很是怏怏

  • 卷之一百一·佚名

    光绪五年。已卯。冬十月。辛丑朔。享太庙。遣怡亲王载敦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第四二九谕及出示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二一--一·佚名

    新竹县正堂徐访闻邻境骚扰,谕示总理、乡保等人加意防范,并不准容留外庄生人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出示晓谕)事。照得本县访闻,彰化县属葫芦墩等庄,现有不法匪徒,纠众滋事,业经彰化县、

  •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三·佚名

    神宗实录隆庆六年(七月、十一月、十二月)万历元年(五月、八月、九月)万历二年(二月、三月、四月、六月、七月、十月)万历三年(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万历四年(正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十二月)万历六年(二月、九月、十一月

  • 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各馆依限完竣及逾限未完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一○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各馆依限完竣及逾限未完各书情形片(附清单)乾隆五十年二月十七日查各馆依限完竣各书及逾限未完各书,业于上年七月内查明具奏,奉旨分别议叙议处在案。兹自上年查办以来,臣等节次严催各馆,将逾限各书加

  • 卷三 丁年玉筍志·杨懋建

    (桐仙以丁酉首夏为花君乞立传,一时诸郎,咸愿得厕名《看花记》中,争请余顾曲,乞品骘色艺,冀得一言为重,招邀者武相接也。於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余笑曰:“陈寿乞米,许报佳传。此事乃容请托,不几如魏伯起《

  • 三十三年·佚名

    (丁丑)三十三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巳,上詣皇壇,行望拜禮,仍製感懷文。○以勤勸農、開陳田、善賑濟三條,飭諭于八道、三都。○命士庶嫁娶愆期者,令中外顧助,敎曰:「寒士以嫁娶愆期爲恥,往往匿不以聞,父母有問,子何有

  • 卷二十 反质·刘向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子张进,举手而问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信鬼神者

  • 参读礼志疑卷下·汪绂

    婺源汪绂撰朱子文集卷七十四策试榜喻云问唐开元释奠仪设先圣神位于堂西东向先师位其东北南向初不云有像设及从祀诸子也今以当时人文章所记着考之则皆爲夫子南面像门人亦像十二而图其余于壁是则开元之制施用于当时者亦

  • 卷三十八·赜藏主

      ○襄州洞山第二代(守)初禅师语录师上堂云:“楚山北面。汉水南江。击法鼓而会禅徒。举宗风而明祖道。若以扬眉瞬目竖拳竖指謦口咳嗽。是厨中拭钵帛。‘道什么,会也无’,也是衲僧破草鞋。‘者瞎汉,者漆桶’,是个弄精魂鬼。

  •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伽耶城。成道未久。与诸比丘一切众俱。其中或有得于一果。及以二果三四果者。随其得果所有功德皆悉明净。复有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及二十八亿诸天众等。复有比丘比丘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尔时佛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苦无苦有集无集有灭无灭有道无道有实无实有我无我有乐无乐有净无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五·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普說普說。喝一喝云。山僧連日來。抖擻尿腸。費盡氣力。總不見有箇出格丈夫。向山僧未開口前。掀翻法座。把山僧打進方丈去。一者見得顯聖法社有人。二者免致山僧向耳裏

  • 东都事略·王称

    南宋王称撰,共130卷。东都,指北宋都城河南开封府。《东都事略》记载北宋九朝的史事,起自太祖建隆,止于钦宗靖康。成书于《宋史》之前,有些史料是《宋史》中所没有的。以北宋都开封称东都而命名。其父王赏曾任实录修撰

  • 鞞婆沙论·佚名

    凡十四卷。尸陀槃尼撰。苻秦僧伽跋澄译。又称阿毗昙毗婆沙、鞞婆沙阿毗昙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鞞婆沙,梵语vibha^s!a^(毗婆沙),意为广说、广释。本书内容系广释说一切有部之法相。说阿毗昙八犍度第一。鞞婆沙三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