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学第四凡十四章
“孟氏,其圣学之纯乎!”曰:“请问其全。”曰:“其尽心矣,尽心其知性矣。知天事天,达诸天之所为,是故性与天道之极乎!”
存省一心,孰分动静?分则离,一则合,合则无间,无间则无息。
或问:“九思。”曰:“事九而思一也。”请闻焉。曰:“思曰睿,睿者通,通于万事,事变乎前而思一也。是故知一贯之教矣,圣学之功,一而已矣。”
或问:“知觉之与思虑也有异乎?”曰:“不同,知觉者心之体也,思虑者心之用也。灵而应,明而照,通乎万变而不汩,夫然后能尽心之神。明照而无遗,灵应而无方。”
曰:“小道者何也?”曰:“小人之道也,其诸异乎圣人之道矣。故自医卜之曲,必信必果之硁硁,以至夷惠之清和,皆小焉以成章。然而囿于器,故致远恐泥。夫惟圣人之道,通乎微入乎神而达诸天。”
杨生问:“扩充之指。”曰:“非外有所增而致力也。存而养之,养则生,生则大,大则广,广则塞。是故至大配天,至广配地,充塞配万化,其扩充之谓乎!夫艺木者,根立而养之,则发而茂,茂而实,有不得已焉耳。”
易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始终一知也。知终始乎圣学,故天常照而已矣。学在常知而已矣,故知则不昧,不昧则不失,是故知存存而道义出矣。
陈生问:“尽心者,其忠之谓乎?”曰:“忠之义博矣,贯乎始终者也。尽心者,其始也。尽心则中,中心为忠,及其至也,知性知天。存养以事天,成乎其忠也。”
杨仕鸣曰:“子之修二礼矣,请述乐焉。”甘泉子曰:“乐书之亡也久矣,乐记其传也。淳公有志而弗之就,夫不忘之全经,其在六律矣乎,而本于黄钟,黄钟本于中和。”
或问:“庙祀。”曰:“祭之犹丧也,继哀以养也。三年之丧自天子达,而祭之独不得达乎?故人之丧也,四世而服尽,则亦必四世而祭尽也。”曰:“礼,官师一庙而祖祢同,何如?”曰:“庙有多寡,以定上下之伦,义也。无庙而祭未尽者,官师同庙,仁也。”曰:“不备庙者则如之何?”曰:“于一庙之中,室东西一,祀高曾。其东西少前而却,为室二,祀祖祢。室其中北一,祀始分之祖,其别子小宗也。故四代迁而始祖不迁,以系族也。祭则各献以专其尊也,庶乎得孝子仁人之心矣。”曰:“祀始分祖岂有僣乎?”曰:“人莫不有始也,忘始者不仁不孝。”
一理至而三德立,三德立而五道行,如曰:“以此行彼而已矣。”是行仁义云尔,乌乎一?
一呼一吸,生生之理。生理根于中,呼吸感应乎内外。皆天之气,下根乎上,上根乎下,下根上根,万物一体。消息升降盈虚之间,有不得已焉。彼隔以皮肤,昧者不察,因以起私尔矣。”
聪明睿智,乃心之神,通乎四德。彼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皆感而发,德之用尔。能知天德,神而明之,非天下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此!
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惟敬而无失者能一之。
猜你喜欢 慎法第二十五·商鞅 立元神第十九·苏舆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梁启超 卷十六·陈士元 卷十六·程端学 卷四十五【礼节图一】·鄂尔泰 卷八·郑伯谦 卷四 乡饮酒礼第四·李如圭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九 遐覽·王明 第七章 无私·林语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下·智顗 佛说轮王七宝经·佚名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