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四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吴越交兵表

世尝恨吴王不聴子胥灭越致越卒治吴余以为不然吴之亡以骄淫黩武耽乐忘祸轻用民力驰骋于数千里之外虽微越吴亦必亡若使守其四境和其人民任贤使能而増脩其政越虽切齿思报亦且慴伏而不敢动动即灭国矣虽百越能为吴患哉且吴之防晋黄池闻有越师遑遽而奔归也太子战死国之不亡者如发而越未尝不与吴平此时若能效勾践防稽之志则吴之封疆大于越国而吴之受创未至如防稽将见越能复吴而吴亦能复越潴越之国数勾践背德之罪而戮之天下其孰敢议乃因循至十年之久再受越师卒迷不悟庆忌骤谏而至见杀则非越之能灭吴吴自灭耳呜呼古今存亡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吴尝破楚入郢乃不逾年而楚卒返国越一入吴而泰伯之后遂以不祀此又非特夫差之过也楚能信任宗族其执政皆公子昭王奔随而子西为王舆服于脾泄以靖国人子期至身为王以与吴其大臣多躯尽忠之士譬如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矣向使夫差虽亡而夫概尚在以其精于用兵得吴旁郡邑而守之安见死不可复然而吴自阖闾以来世疎忌骨月王僚之弑掩余烛庸逃无所夫概有破楚大功而卒奔楚为堂谿氏尽斩其枝叶而欲以干特立于二千里之地故以吴之强而越摧之如拉朽岂不哀哉为着其始终得失之故明鉴戒焉辑春秋吴越交兵表第三十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四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冠颂第三十三·王肃
  卷二·李心传
  第一百四十五回 避追剿肉票受累 因外交官匪议和·蔡东藩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六)·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吕思勉
  一百三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卷四·吕中
  李叔同年谱(3)·李叔同
  钦定金史语解卷九·佚名
  ·檄诸将弁搜捕竹仔脚逸贼·丁曰健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咸平集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官左拾遗直史馆为河北转运副使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卒赠工部尚书有咸平集江南曲三首金蝉饰緑云细靥蘂黄新

  • 卷六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韩偓幽窗【以下香籨集】刺绣非无暇幽窗自【一作日】尟欢手香江橘嫩齿輭【一作冷】越梅酸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寛江楼二首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烟浦楼空客散

  •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欧阳修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张说试之,说曰:“国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请旁午,号神童,名震一时。天宝中,累调夏令,未尝督赋,而输无逋期。举贤良方正,补温令,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

  •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赵尔巽

      ◎疆臣年表十一各边将军都统大臣   表略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壬午增设大同平虏卫收粮州判官及井坪守御千户所收粮州吏目各一员从巡抚都御史叶淇请也○命蔚州左卫署都指挥佥事陈云光副总兵协守延绥神武后卫署指挥同知杨能分守居庸关义勇左卫指挥使孙鉴协守兴武营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弘治十八年冬十月壬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甲寅升陕西左布政使柳应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朝鲜国王李遣陪臣如中枢府事成洗名等进香别遣陪臣户曹参判权仍孙等赍进表文方

  • 二百二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盐差病故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八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近来因天旱无雨,客商米船来得稀少,米价比前高长,每石一两至一两一、二钱不等。早稻俱已收割,江北六合、天长等处,山田无塘坝者,籽粒歉收。

  • 范缜传·李延寿

    范缜字子真。父亲范氵蒙,作过奉朝请,死得早。范缜少年时孤苦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刘王献学习,刘王献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行冠礼。在刘王献门下数年,总是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刘王献门下有许多乘车跨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灾祥略【一】【臣】等谨按史家皆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列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後代作史者皆因之人主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其机甚捷其理甚微而为灾异之学者

  • 卷四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四雍正四年五月上谕十七道初一日刑部议奏准管理察汉叟儿等处粮饷巴泰等所奏种地赎罪之郭三瞎等二十人年老病废无以资生派与种地官员养赡奉上谕郭三瞎等二十人虽系重罪发遣之犯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洪武二年三月乙未朔,上与儒臣论《易》,至“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上曰:“人主职在养民,但能养贤与之共治,则民皆得所养。然知人最难,若所养果贤而使之治民,则国无虚禄,民获实惠;苟所养非

  • 卷七 述而第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皆明孔子之志行也,以前篇论贤人君子及仁者之德行,成德有渐,故以圣人次之。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包曰:“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我若老彭,但述之耳。”)[疏]“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

  • 自我批评的难得·孔子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①者也。” 【注释】 ①讼:责,责备。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我批评的人。” 【读解】 不知孔子怎样看待他的优等学生之一曾子,因为

  • 理学类编卷八·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异端韩子曰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梁魏隋之间其言道徳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

  • 卷七·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     宋 王与之 撰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郑康成曰郊外曰甸【○贾氏曰公邑之田任甸地即在百里逺郊外天子借田又在南方甸地故称此官为向师也甸法正在甸师○王昭禹曰

  • 书重刻灵峰宗论后·智旭

    余曩未读佛经。不知佛理者也。因宗兄香严居士殷勤劝论。始稍稍畱心内典。知出世大法非常情可测。且遭遇甚不易。遂皈心净土焉。时侍 慈母太福晋侧。闲或言及。初不以为意。久之命取佛书观之。阅数种俱不契后。得竹窻

  • 净慈要语卷之上·永觉元贤

    鼓山涌泉寺沙门 元贤 述净土教源昔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种种法普逗群机不过去其习染之秽以还我本来之净而已但机既不一教亦千殊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也净土者何谓太虚空中国土森列有净

  • 卷之上·佚名

    长目电禅师语录卷之上门人悟本编次住弥陀寺康熙辛亥春受蒙自县个旧众绅衿同诸耆旧请住弥陀寺当日升座拈香云此瓣香举起轻似鸿毛放下重如泰山信手拈来爇向炉中端为祝延当今皇帝圣寿万岁万岁万万岁伏愿统亿兆而归皇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