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立元神第十九

  君人者,國之元,發言動作,萬物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端也。失之豪厘,駟不及追。故為人君者,謹本詳始,敬小慎微,誌如死灰,安精養神,寂莫無為。休形無見影,搶聲無出音,虛心下士,觀來察往。謀於眾賢,考求眾人,得其心遍見其情,察其好惡,以參忠佞,考其往行,驗之於今,計其蓄積,受於先賢。釋其讎怨,視其所爭,差其黨族,所依為臬,據位治人,用何為名,累日積久,何功不成。可以內參外,可以小佔大,必知其實,是謂開闔。君人者,國之本也。夫為國,其化莫大於崇本,崇本則君化若神,不崇本則君無以兼人。無以兼人,雖峻刑重誅,而民不從,是所謂驅國而棄之者也,患孰甚焉?何謂本?曰: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禮,不可一無也。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無衣食則亡其所以養,無禮樂,則亡其所以成也。三者皆亡,則民如麋鹿,各從其欲,家自為俗。父不能使子,君不能使臣,雖有城郭,名曰虛邑。如此,其君枕塊而僵,莫之危而自危,莫之喪而自亡,是謂自然之罰。自然之罰至,裹襲石室,分障險阻,猶不能逃之也。明主賢君必於其信,是故肅慎三本。郊祀致敬,共事祖禰,舉顯孝悌,表異孝行,所以奉天本也。秉耒躬耕,采桑親蠶,墾草殖彀 ,開闢以足衣食,所以奉地本也。立闢雍庠序,修孝悌敬讓,明以教化,感以禮樂,所以奉人本也。三者皆奉,則民如子弟,不敢自專,邦如父母,不待恩而愛,不須嚴而使,雖野居露宿,厚於宮室。如是者,其君安枕而臥,莫之助而自強,莫之綏而自安,是謂自然之賞。自然之賞至,雖退讓委國而去,百姓襁負其子隨而君之,君亦不得離也。故以德為國者,甘於飴蜜,固於膠漆,是以聖賢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君人者,國之證也,不可先倡,感而後應。故居倡之位而不行倡之勢,不居和之職而以和為德,常盡春下,故能為之上也。

  體國之道,在於尊神。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夫欲為尊者在於任賢,欲為神者在於同心。賢者備股肱則君尊嚴而國安,同心相承則變化若神,莫見其所為而功德成,是謂尊神也。

  天積眾精以自剛,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聖人序爵祿以自明。天所以剛者,非一精之力;聖人所以強者,非一賢之德也。故天道務盛其精,聖人務眾其賢。盛其精而壹其陽,眾其賢而同其心。壹其陽然後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後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之術,貴得賢而同心。為人君者,其要貴神。神者,不可得而視也,不可得而聽也,是故親而不見其形,聽而不聞其聲。聲之不聞,故莫得其響,不見其形,故莫得其影。莫得其影則無以曲直也,莫得其響則無以清濁也。無以曲直則其功不可得而敗,無以清濁則其名不可得而度也。所謂不見其形者,非不見其進止之形也,言其所以進止不可得而見也。所謂不聞其聲者,非不聞其號令之聲也,言其所以號令不可得而聞也。不見不聞,是謂冥昏。能冥則明,能昏則彰。能冥能昏,是謂神人。君貴居冥而明其位,處陰而向陽。惡人見其情而欲知人之心,是故為人君者執無源之慮,行無端之事,以不求奪,以不問問。吾以不求奪則我利矣,彼以不出出則彼費矣。吾以不問問則我神矣,彼以不對對則彼情矣。故終日問之,彼不知其所對,終日奪之,彼不知其所出。吾則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陽而為陰,人君居陰而為陽。陰道尚形而露情,陽道無端而貴神。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佚名
  墨子閒詁卷七·孙诒让
  读中庸章句纲领·赵顺孙
  不要盲从上级·孔子
  卷五十·陈经
  卷六十二·沈廷芳
  卷二十七·林之奇
  三礼图卷一·刘绩
  第69章·老子
  卷三十五·朱熹
  我自己的长短·梁漱溟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论佛学次第统编·太虚
  告日本四千万佛教徒·太虚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班固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

  • 列传第二十三·李延寿

    王慧龙 玄孙松年 五世孙劭 郑羲 孙述祖 从曾孙道邕 道邕子译译叔祖俨 俨族孙伟王慧龙,太原晋阳人,晋尚书仆射愉之孙,散骑常侍郎缉之子也。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宋武微时,愉不为之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慧龙年十

  • 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顺帝六·宋濂

        ◎顺帝六   十三年春正月庚午朔,用帝师请,释放在京罪囚。以中书添设平章政事哈麻为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悟良哈台为右丞,参知政事乌古孙良桢为左丞。诏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一十万锭。辛未

  • 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雍正

      编者按:这道处死曾静、张熙的谕旨,使历时七年之久的曾静遣徒张熙投书案,最后降下帷幕。由于雍正曾下过谕旨宽大曾静,其中说过“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戮”的话,乾隆虽然没有遵照雍正的话去做,但也不能不加以理睬。所以这里

  • ○毓屠户六则·许指严

    清季之酷吏,当以毓贤为举首。迹其生平,无他能,前半生殃民,后半世召侮。盖自山东知府以至巡抚,以能治盗名,名为治盗,实殃民也;自山东巡抚以至为山西巡抚,以能排外名,仇教杀人,借残酷自鸣忠愤,名为排外,实召侮也。而其最昏诞者,即奉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癸酉朔时享 太庙命英国公张惟贤代○遣官祭 司门之神○大学士沈一贯复引疾乞罢并请亟下南京考察拾遗诸<锍-釒>仍将钦留科道俯从察典钱梦皋出之于外 上温旨勉留仍谕以察<锍-釒>随当批发钱梦皋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癸巳朔甲午祭 三皇于 景惠殿彻祭品颁赐四辅臣等官○乙未冬至节遣抚宁侯朱继勋武定侯郭大诚武安侯郑惟忠武平伯陈如松豊润伯曹元成南和伯方烨宣城伯卫国本东宁伯焦梦熊永年伯王栋于 长陵 献陵

  • 读例存疑卷十·薛允升

    戸律之二田宅欺隐田粮检踏灾伤田粮功臣田土盗卖田宅任所置买田宅典买田宅盗耕种官民田荒芜田地弃毁器物稼穑等擅食田园瓜果私借官车船欺隐田粮:巻首凡欺隐田粮(全不报戸入册)脱漏版籍者,(一应钱粮倶被埋没,故计所隐之田,)一亩

  • 卷二十七 海陵南侵·李有棠

    海陵天德二年春正月乙巳,遣完颜思恭等以废立事报宋。二月甲子,以完颜元宜充贺宋生辰使。三月丙戌,宋遣使贺即位,诏以天水郡王玉带赐之。三年夏六月丙子,宋遣使祈请山陵,不许。四年春正月丁酉朔,宋使贺正旦。壬子,宋使贺生辰。

  • 卷第五十二·佚名

    宰相二进拜二枢相王钦若拜相制天禧元年八月庚午邦家之政。实本于中枢。辅弼之臣。必资于同德。俾主代工之任。式光注意之求。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会灵观使、兼群牧制

  • 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据归ん及阐,齐已取不言我。○亻单,本又作“阐”,昌善反。)[疏]注“据归”至“言我”。○解云:哀公八年“夏,齐人取ん及亻单”;冬,“齐人归ん及亻单”是也。言我者

  •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晏婴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

  • 卷四·刘逢禄

    贬例第八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传:不氏,贬,疾始灭也。三年:尹氏卒。传:贬,讥世卿。注:不官,不名。四年:翬帅师。传:不称公子,贬,与弑公也。八年:无骇卒。传: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注:嫌上贬起入为灭,故复为终身贬之,足见上贬为疾始。十

  • 卷十七·佚名

    △惟念品第十六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说。出息入息念者,安者谓息入。般者谓息出。彼修行人当善观察二甘露门。一者安般二者不净观。或有行人但修安般或修不净观。彼修安般者,思惟分别出息入息。息长

  • 议佛教办学法·太虚

    ──十四年讲── 一 绪论   二 佛教摄化世间之学校办法   三 佛教僧伽过渡之大学办法   四 佛教整理后之丛林办法   五 结论一 绪论夷考吾华佛教办学,肇自有清光绪三十年间日人水野梅晓于长沙所办

  • 广东新语·屈大均

    地理杂志。明末清初屈大均(1630—1696)撰。二十八卷。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清军破广州,遁入空门,行游南北,结交天下名士。本书成于屈氏晚年。首载潘耒序和自序, 次分天、地、山、水、石

  • 续镜花缘·华琴珊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续镜花缘全编》。四卷四十回。作者华琴珊,号醉花生,清末民初时上海人,生卒年月不详。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现仅存稿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199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古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隋达磨笈多译。金刚经之异译。梵Vajra-cchedik&ama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