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经国书卷八    宋 郑伯谦 撰

宫衞【论宫正宫伯宿卫】

或问宫正掌兵卫宫伯掌郎卫而兵卫郎卫则皆统于太宰何也曰宿卫不统于太宰则内外之势有所限隔而贤否之人无所决择事权将分政令将下移而错出其祸有不可胜言者曰信如是説则九兵皆宿卫也虎贲之虎士何以掌于司马司之何以掌于司寇司寇犹有可诿者曰是掌外朝与京师四夷之兵耳若虎士八百人自六军之外独此为王之亲兵乃不统于太宰而散于司马何邪曰司马亦聴命于太宰耳必散于司马者内外虽不可以不相统而彼此之势则不可以不相持是故兵卫掌于宫正而王之亲兵与四夷之兵则掌于虎贲与司昔者西汉之世以期门羽林等为宫禁之亲兵以卫尉掌宫门之屯兵而以城门校尉掌京师十二城门之屯兵及三辅所属于中尉之兵所谓北军盖指环卫王宫在长安之内者言之所谓南军盖指十二城门及三辅属中尉之兵在长安之外者言之及武帝増置八校之兵以中垒益北军以长水池阳胡益南军盖北军不出长安之外南军不散在三辅之中八校则包南北军在其中矣是故周勃安刘氏乃北军制南军之效刘屈牦发三辅近县兵及长水宣曲胡入长安与太子战乃南军制北军之效宋朝有閤门司皇城司又有殿前司皇城司有亲从官数千人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与副都知同主判之殿前司有马歩军殿前太尉独统摄之是故皇城一司于内庭宿卫无不预者而独宿直诸班禁卫则初无所统摄殿前一司虽统摄诸班禁卫而皇城之事亦恝然不相闗是汉以南军北军相制而宋朝以皇城司殿前司相维持大抵皆祖周人之遗意而其所为不同者汉南北军虽于三公而掌于太尉然皆以文属而政令不行于其间国朝则皆统于枢府周则皆统于冡宰此所以逺过于汉也故尝因是而考之以为周人宿卫之制其别有五而其所以为宿衞之政令者其因则有四盖居则有宫中之徒役公卿大夫之士庶子以为环列腹心之卫若宫正宫伯之所掌是也出则有虎士八百人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视朝则在路门之右若虎贲氏之所掌是也奉舆马督扈从视朝则在路门之左则有太仆以掌之所谓侍御仆从罔匪正人是也执其兵器服以卫王之门外朝在野外则守内列则有司以掌之所谓使其属帅四夷之是也由是言之环列腹心之卫非兵卫在内而不出虎士之卫为重兵之卫王不出亦不行四翟之则以王之出而环卫诸门侍御仆从之役则以王之行而饬整驺从此宿卫之别也然环列腹心之卫则为尤重且急是故稽其功绪而纠其德行防其什伍而教其道艺所以劝之而使为善掌其纠禁而防其行事掌其政令而均其秩序颁其衣裘而时其诛赏所以警之而使不为恶去其滛怠与其奇衺之民所以不使放僻邪侈之失德以乱宫中之政令宫正均外朝之稍食内宰均内朝之稍食所以养人心之善而保防亷耻之风此宿卫之政令也夫以贵游之子弟授之以八次八舎之职事以宫中之徒役而错置于八次八舎之中既劝其为善又禁其为恶既不使之混淆又不使之丧防耻若是则凡居王之左右前后凡备王之顾问应对者孰非直谅多闻之士哉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学问日新职业日修而王亦中心无为日见正事而闻正言也其余凡系于宿卫之兵者则大司马教之太仆正之司令之师氏帅之内外相统而彼此相持虽名为兵而不闻有一武夫悍卒放慢诡谲之人得以厠迹于其间者每观成王之季吕伋掌虎贲之士非有宰臣之命则吕伋不敢以擅发召公虽得以制命非有二诸侯将命以往则召公亦不敢以专行不惟内外相制而内之夹阶戺而立堂垂执刘钺而止戈刃者则又无非冠冕士大夫是故春秋之际虽以僭窃之楚而环列之尹太师犹得以掌之是犹有太宰统宫正宫伯之意区区之曹荷戈与殳犹有贤者如人之诗是德行道艺犹未有愧于宫正宫伯之所掌也乃若西汉之兴虽祖周人之故意而定内外之制然已驳杂而不纯矣虽然汉犹古也不惟南北军于三公而卫尉光禄勲皆属于丞相御史光禄勲嵗以四科考第郎从官凡更直执防内谨门禁外充车者无非以经明行修者为之故当时诸吕之乱滕公除宫左右执防不肯去代王入未央宫谒者执防卫端门不得入其效亦略可观矣自武帝使世家富人犯令而入朝者皆得补郎而郎选于是始衰自期门羽林佽飞之属反于光禄勲以为天子私人而兵卫于是始变自宣帝又发羽林儿佽飞射士征西羌而禁卫始纷纷轻出光武以来其制益坏矣京师止置北军而八校之兵并为五营南军不复有焉中卫不掌京辅士卒城门不置屯兵郡国罢材官车之屯而卫尉不间更戌之士于是北军分为宦官所领窦武诛宦官虽召防北军五校士数千人未防即散降王甫外既不足以制内而内之所存者又未尝教之使知义焉魏而降光禄勲不复居禁中士大夫不复与宫卫直閤带刀变生肘腋唐兴置左右金吾卫将军掌宫中及京师之巡警烽堠凡翊卫及外府佽飞畨上者皆属焉而文武于是判然两涂德宗之世权移近习宦官握禁兵而废立在其手矣反覆魏李唐之乱参观两汉之盛衰吾然后知周官之制不可废有宫正宫伯矣不可以无虎贲有虎贲矣不可无司有宫正宫伯与夫虎贲司之属矣又不可无太宰以兼统之

奉养【论饮膳酒酱供帐】

或问膳夫而下主食饮膳羞之味甸师而下主禽兽鱼鼈之献酒正而下主酒浆醯醢之物宫人而下主官舎幕幄供帐之仪至于医师之中又有食医一官眡羮酱食饮之齐均咸酸辛苦之和防牛羊犬豕鱼鴈之宜毎一官而数人分焉一人而数事萃焉太宰緫之又皆一切不防矣岂使之厉民以自养邪何其厚口体之奉而侈饮食服御之供也曰存我则苍生可厚自安则国家可保人主之于天下緫万变财万物而养万民智虑以治之非受天下之备物则不足以养其知仁厚以安之非享天下之备味则不足以养其仁德音以化之非兼天下之备产则不足以养其德使其气体衰而不充精神耗而不行则四肢不享于安适而耳目不足于聪明是以太宰之佐王将与之讲论治道而经理邦国则内必有以养其心外必有以养其身以一人而治四海则必以四海而奉一人若夫奉养有节而交于万物有道则自有九式存焉奢侈非所虑也故自饮食膳羞而言之则膳夫掌其名数无大过不及之失节庖人令其禽兽无腥臊膻香之失宜内饔掌内外饔掌外无割烹煎和之不备烹人掌给水火无美恶新旧之不谨甸师又以薪蒸而从于外内飨兽人人鼈人腊人又以鸟兽鱼鼈而入于庖人辨四时所宜之物而顺其调养察五行之有余不足而助其休废凡可以均平其气体而卫防其生理者总之于膳夫不敢防也自酒浆醯醢而言之醯人王举则共醯物六十瓮醢人王举则共醢实六十瓮浆人共王之六饮酒人共王之三酒以至賔客之礼酒酒正共之王之燕饮酒酒正又共之凡所以祀鬼神而待賔客充飨礼而共燕饮者总之于酒正不敢防也自宫舎幕幄供帐而言之其在内也六寝以致其安埽除以致其洁执烛以致其明炉炭以致其温帷幕幄帟以致其贲饰其在外也车宫则仰辕以为门坛壝宫则列防以表门庑宫则共人以为门梐枑再重之説大次小次之张凡燕寝之居防同之舎所以壮威仪而肃供御者总之于宫人不敢不尽其饬也盖宫舎幕帟帐御所以养王之外而酒酱醯醢食饮膳羞所以养王之内内之养其于食饮膳羞则尤致其详焉切尝论之王日一举一太牢也朔月加食一等则二太牢也斋之日三举则三太牢也盖朔之聴政劳于常日于是而有加于常食祭祀将以致精眀之德自强于礼而交于鬼神不可以不备其养于是而又有加于朔食所任愈重所治愈大则其所养愈加厚诚以天下国家之本在身有尧舜禹汤文武之身而后有尧舜禹汤文武之功业也反覆膳夫一官其所以养至尊而助气体之爱者一何其至也必品尝食乃食所以谨其节必侑彻以乐所以导其和必奉膳而賛祭所以起其敬必受祭仆司士之福与挚所以养其德惟其然也是以居移其气养移其体君父尊安心广体胖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疾疢不作而民命国脉不失其所恃此太宰保护养成之本非深于性命之理而明于理乱安危之原者不能首虑及此也自汉以来失周公之意逺矣文帝以敦朴为天下先宫室苑囿车服御无所増益可也而何至身衣弋绨足履革舄夫人衣不曵地帷帐无文绣而集书囊为殿帷是非有供帐服御以养其外如掌次掌客之职也梁武帝断禁鱼肉牲牢不杀食惟粝饭防同惟菜变一为数十种治一菜为数十味甚者日止一食羣臣曲宴未尝奏乐而台城之辱竟以不食而毙是非有日饮膳羞以养其内如膳夫以下浆人以上之职也夫先王之所以自奉惟丧荒札瘥则减膳彻乐敬天之变而与民同其忧其余则未尝过自贬薄盖将以吾身为天下本而何至萧然自敝其形神若此邪莫贵于天子莫富于四海夫岂不足以奉一人而所以利天下者顾岂在于计口腹四体之区区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此固天下之通义而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家固不可以施诸邦也夫使殚财以华其居尽美以饬其躬穷五味以爽其口此固失万物之性至于肥甘不足养于口声音不足养于耳采色不足视于目而便嬖不足使令于前则亦非所以为自厚其生也自待于菲薄而自敝于多事曰吾将以节俭化天下儒者又从而助之不知人之和气冲然而甚微泊乎其易危知用而不知养吾身之不存而天下将谁与安哉需之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颐之象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饮食可节也而不可废也天官一官吾固知谓自有九式者存何虑其不节邪玩易之象反覆膳夫以下之职事务以所养保毓冲粹使身安而道隆当是时也将不独一身之肥而已也天地万物实有赖焉

祭享【论祭祀燕享忠厚】

或问太仆相王燕饮之法而献主者何以属膳夫郁人鬯人和郁鬯而实八尊者何以属酒正司尊掌六尊六之位而朝事馈食之笾豆何以属天官而为笾人大司徒掌六郷六遂之土地而借田千里何以在天官而有甸师以至外饔之割烹酒正之酒醴此皆主王之饮食而享士庻子享耆老子亦何以例责之使共邪曰先王之于祭祀賔客至严且重特设春官以掌之矣以为未足而互见于三百六十官之中合职聨事不可槩举缺然不举其事者盖寡至于义相从而类相聚者则亦不得不聚至于一官如有膳夫之食饮膳羞甸师之果蓏薪蒸酒正之酒浆笾人醢人之醯醢均之为饮食耳事既连于彼则势不容不散于此此数事之所以尽属于膳夫以下也若夫敬上帝孝鬼神懐羣臣而恤老幼考其事而推见其忠厚之意则深有可论者矣先王之敬上帝非徒以自敬盖将教民敬也孝宗庙非徒以自孝盖将教民孝也燕羣臣享士庶子享耆老子非徒以自为忠厚亦将以教民忠厚也自武王克商之后归马放牛示天下不复用然后上自朝廷下至道路州巷搜狩军旅而孝悌礼乐之道无不逹焉故祀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后诸侯知所以敬食三老五更于太学袒而割牲执酱执爵然后诸侯知所以悌成王周公继之此意亦有加焉夫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非不可以备水陆之产也而千畆之籍三推之礼必亲耕以为祭以为弗自致焉则犹不祭也不惟齐盛而果蓏萧茅之属无非使甸师共之以明其为自致之物外既尽物则内因以尽忠以此率天下则耕者养者知观而起敬起弟非复有不耕而祭无诚者人鬼之异趋死生存亡之殊涂非不可以出乎仁智之两间也其余庖人则必共祭祀之好羞凡祭先王先公之日必思其所嗜而羞其所好其于笾人醢人必有朝事之笾豆荐麷蕡韭菹之数以致其盛而象其朝时之所进而馈食之笾豆荐枣栗葵菹之类以偹其细而象其食时之所进其于烹人盐人大羮之外必共铏羮苦盐之外必共散盐不敢一于质而无文其于酒正明水之外必加五齐酒之外必加三酒不敢一于神而废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以此示天下则凡为人子者谨终追逺而民德皆归于厚非复有致死而为不仁者燕羣臣嘉賔所以恩之也享士庶子所以任之也享耆老子所以报之也然分大严而情不接仆仆亟拜则非所以为养君子之道也膳夫为献主则无降阶再拜受爵之劳而有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之恩矣礼太迫则懽不洽賔主百拜而礼酒止于三行则非所以使之醉酒而饱德也共其酒而无酌数则尽其情而极其懽未醉而威仪抑抑既醉而威仪怭怭矣夫外严于分而内则懐之以恩生蒙其力而死则恤其老幼仁之至义之尽也以此率天下则民笃于恩意而敬老慈幼非复有不近人情而背义忘本者矣嗟夫人同此心也心同此理也闗节脉理实相通而相应故上老老则民兴孝上恤而民不倍上尊贤而民劝善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由此言之饮膳非细事也烹庖薪蒸非贱役而酒浆醯醢非防物也膳夫以奉王王以事上帝鬼神燕羣臣嘉賔耆老幼推其有余之养以兴起其孝敬之心故治国如示诸掌者必在于明郊社禘尝之礼义而忠臣嘉賔得尽其心者亦自夫既饮食之又币帛以将之之余也谁谓其为不急之务而不可以不严且重乎自此意不存而先王之官日为无用耕籍之官废则郊社之义缺三望而不郊者有之矣酒浆醯醢之官废则宗庙之礼亏去告之饩羊者有之矣膳夫不为献主则亟馈未免犬马之畜君臣之恩意薄矣邦国不享老幼则四百甲子未免泥涂之辱老成之典型坠矣上之人既无敬老慈幼之意无欢欣交接之情若是而欲天下国家之治人民风俗之厚成王周公之所难也且成王周公之事不惟其敬上帝孝鬼神懐羣臣而恤老幼有以曲尽乎人情而感动乎人心也八蜡之祭虽猫虎有功于人犹不忘报焉况其所当孝敬者乎至尊既祭之末不敢忘至贱之卑虽煇胞翟阍犹不敢不及焉况亲爱如羣臣乎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犹皆有常职以食乎上况于死政之老与其乎学者诚于此而求之则先王孝敬之诚忠厚之意所以曲尽乎人情而感动乎人心如膳夫以下数事又皆其所当为者

太平经国书卷八

猜你喜欢
  第十一章 2·辜鸿铭
  戒子益恩书原文·郑玄
  卷七十六·秦蕙田
  卷二十六·高闶
  卷四十八·王与之
  第10章 礼器·戴圣
  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佚名
  布施品第十·佚名
  法句譬喻经好喜品第二十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僧格之养成·太虚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三·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九李峤日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一作尧】曦月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监新影学【一作入】蛾眉皎洁临疎牖玲珑鉴薄帷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六月辛未朔户部言江浙湖南福建诸路没官田产昨许人佃租近因钟世明请出卖而未有买者见佃人因此失业今乞仍旧给佃二月乙亥钟世明建请出卖上曰建议者不过利于得钱耳若许民租佃量立租课民必利之

  • 第十八回 阿鲁思全境被兵 欧罗巴东方受敌·蔡东藩

      却说八赤蛮避匿海岛,总道可以安身,谁知蒙古军又复追到,他只赤手空拳,何能抗拒,生生的被他擒去。到了蒙哥前,立而不跪,蒙哥喝他跪下,八赤蛮笑道:“我也是一国的主子,兵败被擒,一死罢了;且身非骆驼,何必跪人。”  蒙哥见他倔

  • 卷第五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钱士升(高承埏、钮应斗、钱嘉征) 朱治■〈忄间〉(吴鉏) 高斗枢(子宇泰)周元懋(从兄元初、沈中柱、郑龙釆) 林时对(陆宝)冯元扬(弟元飙、沈崇埨)(补)熊明遇(李汝

  • 南唐书卷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南唐书卷一        宋 陆游 撰烈祖本纪第一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元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逰多

  • 读例存疑卷二十九·薛允升

    刑律之五贼盗中之三盗马牛畜产盗田野谷麦盗马牛畜产:凡盗民间马、牛、驴、骡、猪、羊、鶏、犬、鹅、鸭者,并计(所値之)赃以窃盗论。若盗官畜产者,以常人盗官物论。○若盗马、牛(兼官、私言)而杀者,(不计赃,即)杖一百、徒三年。驴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为福建抚臣积劳病故谨胪官迹乞赐谥典并于福州台湾予建专祠折(元年十二月初二日京报) 剿番续信 台湾开煤出示 钦命布政使司衔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夏(献纶)示 上谕(元年十二月二十、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一嘉礼歳季春皇后躬桑之礼前期三月礼部具疏奏闻皇帝承奉皇太后懿防下制报可乃徧布诸司供备内务府豫奏以妃嫔二人公主亲王福晋以下县君镇国公夫人以上三人文三品武二品官以上命妇四人从

  •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胡适

    地质调查所是民国五年(1916)正式成立的。在君不但是第一任所长,还是最初负责筹备创立的人。他的筹备工作,第一步是设立地质研究所来训练地质调查的人才,第二步是他自己实行作大小规模的地质矿产调查。这两步工作,我在上文已

  • 陰陽出入上下第五十·苏舆

      天道大數,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陰陽是也。春出陽而入陰,秋出陰而入陽,夏右陽而左陰,冬右陰而左陽。陰出則陽入,陽出則陰入;陰右則陽左,陰左則陽右。是故春俱南,秋俱北,而不同道;夏交於前,冬交於後,而不同理。立行而不相亂,澆滑而

  • 卷一百二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三>鼛鼓韗人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鼔四尺倨句磬折則皋鼓中高而兩端下矣鼓人曰以鼛鼔鼓役事春秋傳曰魯人之皋蓋皋緩也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忠恕类论明道伊川之言不同答张南轩此段以明道在人分上分别浅深伊川就理上该贯上下忠恕之説窃意明道是就人分上分别浅深而言伊川是就理上该贯上下而言若就人分上説则违道不逺者贤人推之之事也一以贯之者圣

  • 春秋大全卷三十四·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定公上周 详见昭公元年郑 定九年献公卒子声公胜立齐 鲁定公七年齐郑盟于咸叛晋图霸宋 详见昭公元年晋 鲁定公元年魏舒卒范鞅为政定十四年晋逐范中行氏赵鞅归于晋自是晋知氏韩氏魏氏赵氏并强分晋之

  • 第8章&nbsp;文王世子·戴圣

    文王当太子的时候,每天三次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第一次是鸡叫头遍就穿好了衣服,来到父王的寝门外,问值班的内竖:“今天父王的一切都平安吧?”内竖回答:“一切平安。”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是中午,第三次

  • 释迦方志卷上·道宣

    &middot;封疆&middot;统摄&middot;中边&middot;遗迹释迦方志封疆篇第一佛之所王土也。号曰索诃世界。即古翻经为娑婆矣。经中所谓忍土者也。谓此土人强识力念。能忍苦乐堪任道器。故佛王之。案此封疆。周轮铁山山外是

  • 序·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夫鼻祖西来。不立文字直指而已。时门人又有所谓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已向第二机矣。故有汝得吾皮之记。道不在言也审矣。子以为何如。曰非也。道虽不在於言。言而当终日言。於道庸何伤。否则

  • 康熙锦州府志·刘源溥

    地方志。刘源溥等纂。清康熙十八年(1679)始修,二十二年 (1683) 成书,为纂修康熙《盛京通志》而作。有刘、孙等人序、跋,附图五幅。无刊本,《盛京通志》著录。康熙二十一年(1682)抄本。此志始由刘源溥邀请范勋纂修,范

  • 野菜赞·顾景星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