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

曲礼下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集说言卿大夫有徙居他国者行礼之事不可变其故国之俗皆当谨修其典法而审慎以行之

窃案此郑氏说也诸儒多从之此乃误认如其国之故一语遂谓人臣去国者不变其故国之俗与下文去国三世混为一事殊非本义此君子盖指在位者言不求变俗不改其旧俗也特言丧祭者尤人情所不忍变也王制云修其教不易其俗左传封鲁因商奄之人封康叔於殷墟啓以商政封唐叔於夏墟啓以夏政皆因其旧俗也岂得以下章之说为此章之说乎李氏及广安游氏庐陵胡氏皆常以注义为非今即其说而引伸之

席盖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门集说席所以坐卧盖所以蔽日与雨

窃案郑注席盖载丧车也杂记曰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孔氏疏之曰輤丧车边墙也在上曰屋在边曰裳帷士丧车用苇席为上屋蒲席为边墙也举士为例卿大夫丧车亦不得入又曰席盖丧车盖也臣有死於公宫可许将柩出门不得将丧车凶物入也车比棺为缓宜停外也愚案郑孔席盖之说与下重素正为一类集说易为席与盖非是卿大夫朝毕在公门内听事岂客不敷席而坐又岂容不以盖蔽雨日乎

公事不私议集说马氏曰季氏使冉有访田赋於仲尼仲尼不对而私於冉有何也季氏用田赋非孔子所能止其私於冉有岂得已哉

窃案公家之事当与同列议於公朝不可与家臣谋於私室若冉有退朝之晏而曰有政是公事私议也故孔子讥之若田赋之访而私於冉有此因访而私论其事理岂谋议之谓哉马氏以为不得已误矣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集说君大夫位有等降故所取各有限制此与王制文异方氏曰用大者取愈广

窃案黄氏日録云此言春蒐之礼随分而严其制者正以广其仁也司马中春教振旅遂以蒐蒐搜也春时鸟兽字乳搜取其不孕者故不围泽羣聚则多而有孕者存故不掩羣麛兽子之通名卵鸟卵也以方向生育故不取夫此三者皆因其分之尊卑而定其取之限制以义而制其仁也故郑注曰生乳之时重伤其类最为得经之意矣而陈氏特以位言之且谓与王制文异何也至方氏曰用大者取愈广然则何为而不围泽也其说谬矣

告丧曰天王登假集说假音遐乃远邈之义登遐言其所升高远犹汉书称大行行乃循行之行去声以其往而不返故曰大行也

窃案登假有三说郑氏谓登上也假己也上已者若仙去云尔以已训假未详何据吕氏读假为格引易王假有庙诗来假来享为证谓其精神升至於天义亦可通然终不若升遐之说为明切也吴幼清曰登犹言升陟假与遐同尊之弗敢言其死但言其升陟於遐远之处犹言其登天也陈注与之略同可谓允矣又引汉书大行比儗之则非也周公作諡法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王者崩臣子尊之不敢?慢将以大名崇之故曰大行皇帝非往而不返之谓也或曰诗假以溢我左传作何以恤我何之为假声之转也登假云者言其神灵恍惚升於无何有之乡云尔此又一说姑备之

措之庙立之主曰帝集说吕氏曰考之礼经未有以帝名者史记夏殷之王皆以帝名疑殷人祔庙称帝迁据世本当有所考至周有諡始不名帝

窃案易称帝乙归妹书称自成汤至於帝乙是殷王称帝之明证也则祔庙固称帝矣但礼记後儒采辑之书则间杂秦汉之礼未可知耳

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集说郑氏曰生名之曰小子王死亦曰小子王也晋有小子侯是僭号也吕氏曰春秋书王子猛卒不言小子臣下之称与史策之辞异也

窃案郑吕二说心尝疑之陆菊隐曰春秋景王崩悼王未踰年入于王城不称天王而称王猛所谓生名之也死不称天王崩而称王猛所谓死亦名之也非称小子王之谓小子王者天子在丧之称号其得谓之名乎可正二说之误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集说此六大者天官之属也

窃案黄氏日録云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六大者何统之者大宰也周礼天官冢宰是也其属则大史大祝大卜周礼皆属春官至大宗大卜二属又不见於周然必天官之属也郑孔以与周礼不合皆指为殷礼误矣故陈氏以为臆说其意以为周礼也但以大宰为天官之属则其说与周礼益背矣惟叶氏曰大宰王者所赖以治国也故建官特先之其属则大宗大史大祝大卜精於周礼矣大宗大士二属君子当缺疑而不讲也六典周礼一曰治典二曰教典三曰礼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此六典者大宰统其纲於上而大宗以下五属则举其目者也

死曰薨集说薨之为言瞢也幽晦之义

窃案下文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郑氏云自上倾坏曰崩薨倾坏之声孔氏疏之曰崩者譬若天形坠压四海必覩王者登假率土咸知也薨者崩之余声声远劣於形压诸侯之死知者亦狭也是以薨为倾坏之声而非幽晦之义也今以诗螽斯羽薨薨兮及虫飞薨薨度之薨薨考之或谓飞声或谓衆声则郑孔之说良是若以幽晦释之当从瞢而不从薨矣

诸侯使人使於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集说寡君之老唯上大夫可称见玉藻

窃案玉藻云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摈者曰寡大夫此集说所本也然彼分上下大夫此但云使人使於诸侯则无别矣彼云摈者之辞此云自称则非摈矣记者所闻或有不同恐未可混而为一也孔氏於下文列国之大夫使者自称曰某疏曰卿为使在他国与彼君言则称名若与彼臣民言自称曰寡君之老以释此文庶几近之

诸侯皇皇集说皇皇壮盛显明之貌

窃案郑注聘礼云皇皇庄盛也疏援以为说今集说曰壮盛恐转写之误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於外曰于於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集说某名也若为使在他国与彼君语则称名也

窃案此用孔疏说也然不云以私事而使则与上文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相违矣孔氏曰案玉藻上下大夫於他国摈皆无称名之事又云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注云私事使谓以君命私行非聘也若晋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彼以私事使称名此文使自称曰某称名与彼相当故郑知使谓使人於诸侯也如此说经则前後无窒碍今但举大略而不别白言之能免学者之疑乎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集说疏曰君子不亲恶者谓孔子书经见天子大恶书出以絶之诸侯大恶书名以絶之君子不亲此恶故书出名以絶之也吕氏曰贤者贵者皆谓之君子天子无外安得而言出然而言出者德不足以君天下而位号存焉耳诸侯不生名惟死而告终然後名之然有生名者德不足以名君子而位号存焉耳故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皆谓君子不亲恶故也陈氏曰言出所以外之生名所以贱之春秋书天王出居于郑讥之也书以蔡侯献舞归以其失地也书卫侯毁灭邢以其灭同姓也夫天子之言出诸侯之生名皆有大恶在所弃焉君子所以不亲也然春秋书天王居于某地者二而不言出诸侯失地而奔者十五灭同姓者三而有不生名者莫非出居而事有异同莫非失地灭同姓而罪有轻重故也盖诸侯义莫大於保国仁莫大於亲亲不能保国而至於失地不能亲亲而至於灭同姓其名之也宜矣

窃案此节记文与集说三说皆有可疑临川吴氏论之详矣其说曰此一节盖前儒说春秋之辞而记礼者録之然春秋书天王居凡三居于皇居于狄泉不书出者未离天子之国也居于郑书出者已去天子之国矣谓天子不言出非也诸侯失地皆当名虽去国而未失其国则不名也亦有小国之君其名无可考而不名者卫侯毁灭邢盖因下文有卫侯毁卒而传写者误衍一毁字非以其灭同姓而特名之谓诸侯灭同姓名非也君子不亲恶若依注疏之说褊迫刻薄有害於教吕氏谓君子之人不亲为恶凡天子书出诸侯生而书名者皆亲为恶之人不可以为君子欲捄注疏之失而亦不免支离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集说吕氏曰医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

窃案此本注疏父子相承至三世之说也夫医之为术固有父祖子孙传业而精者然或有非世传而自得於心或有传非其人虽三世亦无足取者此解未可槩之也孔疏载一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若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食其药尝叹今之庸医抄撮成方不读三书以致杀人者多矣宋景濓有云古之医师必通三世之书非是不可以言医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後可与於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世之索医者不问其通书与否见久於其业者则瞀瞀焉从之人问其故则曰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乎哉

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集说若如也未定之辞数始於一而成於十干字从一从十故言若干谓或如一或如十凡数之未定者皆可言顔注食货志云干个也谓当如此个数意亦近之

窃案若干之说有四以个释干谓当如此个数者顔氏之说也以求释干谓事不定当如此求之者孔氏之说也以数释干谓方约其数之多少者方氏之说也以从一从十释干谓或如一或如十者陈氏之说也皆以意为说未见其必然古来相传之语有可略说而不可详求者此类是也故君子於其所不知则阙之吕氏曰若干者数未定之辞古有是语如数射筭曰若干纯之类其义未闻极得阙疑之意

鸡曰翰音集说翰长也鸡肥则鸣声长

窃案鸡之鸣也必振其羽是为翰音非肥而声长之谓

雉曰疏趾兎曰明视集说雉肥则两足开张兎肥则目开而视明

窃案趾者足趾非足也雉之趾本疏非因肥而足始开兎者望月而生故其视明亦非因肥而眎始明也

藁鱼曰商祭集说藁乾也商度也度其燥湿之宜窃案周礼人凡祭祀共其鱼之鱻槁又礼夏宜腒鱐则祭用藁鱼亦必於夏可知此有定制何烦商度陆菊隐曰商者伤也言其枯藁死伤全无生气云尔

稷曰明粢集说明则足以交神

稻曰嘉蔬集说蔬与疏同立苗疏则茂盛嘉美

窃案明粢者言其精凿之至如有光明也凡畦畛而种待水而生者皆曰蔬稻特其嘉者故曰嘉蔬集说以为明足交神苖疏嘉美未当

四足曰渍集说吕氏曰兽能动之物腐败则死矣渍谓其体腐败渐渍也

窃案人与禽兽皆能运动死则皆腐败何独於四足之死言渍乎春秋传曰大灾者何大渍也牛马之属其一死则余者更相染渍而死故谓之渍注疏之说较吕氏为长

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集说朝廷之上凡所当言者皆礼也一问一对必稽於礼

窃案郑氏曰於朝廷无所不用礼孔氏曰朝事既重谋政不轻殷勤戒之言及问对则宜每事称礼也集说本之然一事而分为三条未免支离吴氏曰在朝议礼问此一礼则对以此一礼其说为当

庶人之摰匹集说匹读为鹜鹜音木

窃案周礼以禽作六摰庶人执鹜此记云庶人之挚匹故郑氏以匹为鹜而释文依注匹作鹜音木朱子注孟子力不能胜一匹雏云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鹜是也然祗从匹音不从木音陈注犹仍释文之误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

猜你喜欢
  续孟子卷下·林慎思
  ●尊孟续辨原序·余允文
  卷十五·蔡清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孔子
  律吕阐微卷四·江永
  经济文衡后集卷八·佚名
  卷二十二·余萧客
  卷十三·胡广
  一  亲士·墨子
  第14章·老子
  卷六·魏了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太虚
  佛说呵雕阿那鋡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九卷·宝亮
   第八十四則 維摩詰與文殊問答·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选外集·丘逢甲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题美人障子春波漾绿小桃红,人在平台曲槛中。好是周郎兵胜后,二乔含笑向东风。·题丘星史立马图(二首)爨长蒙酋拜下风,当时立马便英雄。于今自写牢愁况,如在蛮烟瘴雨

  • 第一折·费唐臣

    (王安石上,开)助役青苗法令行,坐看足食更强兵。嗷嗷朝野多非己。独仗君王自圣明。下官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人氏。自幼讲明儒术,涉猎子史,叨举进士。蒙圣人抬举,官做到丞相之职。小官既蒙知遇,知无不言。言无不用。近见西北

  • 正气歌译文·文天祥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

  • 傅序·林朝崧

    傅序光绪辛卯(十七年),锡祺获识林君痴仙于童子试场。时君年十七,早有能诗名。以君夙慧,继以力学,其于词林中出一头地,早为当时能诗诸先辈所深期许。沧桑变后,避乱桐城,转徙申江,遍历名山大川,益以助长其雄壮澎湃之诗思。既返故山

  • ◎回力球场老板唐海安·佚名

    第三方面军逮捕汉奸,回力球场老板唐海安亦落网,其罪半为回力球之倡赌,半系“棉统会”关系,缘唐为该会委员也。唐曾任江海关监督,固纨子弟,当时交际场所,恒见其人,与之偕者,有交际花,有红舞女,有电影明星胡蝶、严月娴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成化二十年六月丙辰朔南京兵部右侍郎万翼奏乞改官在京以便餋亲许之翼大学士安之子也○丁巳英国公张懋等奏各都司卫所京操官受制于在任军政官该操军士缺而不补乞于军政官外增二员协同军政官轮分班赴操管事庶军马有缺易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八 列传一百十八·纪昀

    列传宋 【二十二】○宋二十二马全义【知节】 雷德骧【有终 孝先简夫】王超【德用】马全义雷德骧王超△马全义马全义幽州蓟人自幼学击剑善骑射十五隶魏帅范延光帐下延光叛晋祖征之以城降悉籍所部来上全义在籍中因补

  • 高赹传·李延寿

    高赹字昭玄,一名敏,自称是渤海..人。祖先因在北部边疆做官,死在辽东。曾祖父高詗,太和中从辽东回到魏国,官至卫尉卿。祖父孝安,曾任兖州刺史。  ..父高宾,出仕东魏,官居谏议大夫。大统六年(540),为避谗害弃官投奔西魏,独孤信

  • 郑虔传·欧阳修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年,任协律郎采集当时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就上书告郑虔私自修撰国史,郑虔慌忙地烧掉了它,因此事被贬谪十年。后来回到京城,玄宗爱他的才华,想让他在身边任职,因为他不干事,改为安置在

  • 杨延昭传·脱脱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延昭,他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时,延昭担任

  • 仁宗郭皇后传·脱脱

    仁宗郭皇后,其祖先是应城州金城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二年(1024),被立为皇后。当初,仁宗皇帝宠爱张美人,想立她为皇后,章献太后阻拦了仁宗。后来郭皇后被立,却遭仁宗疏远。后来尚美人、杨美人都得到仁宗宠幸,多次

  • 完颜思烈传·脱脱

    思烈是内族南阳郡王襄的儿子。他性情安详文雅,颇通书史,他从五六岁便入宫侍奉皇帝,皇帝很喜爱他,当时人称他为“自在奉御”。当宣宗入朝即位时,胡沙虎专横跋扈,思烈还在幼年,他曾哭着跪在宣宗面前,抱着宣宗的膝说:“希望您早早

  •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孟子

    一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

  • 卷九·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九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魏序葛屦刺褊也魏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笺俭啬而无德是其所以见侵削音义【屦俱具反褊必浅反陿音洽本或作狭依字应作陜隘于懈反巧

  • 卷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四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正义郑氏康成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 敖氏继公曰负侯获者皆士

  • 凡例·朱时恩

    佛祖纲目凡例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

  • 闺门秘术·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

  • 笺注陶渊明集·李公焕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