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贤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致:献。
【译文】
子厦说:“尊重贤能的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能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倦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读解】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
作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真传。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实务本,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
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说来也是,一个人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乖廖愚笨,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凭,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正确,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难道你能够说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吗?
这就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的道理。
猜你喜欢 尽心(尽,从聿从火从皿)·方以智 管子补注卷十二·刘绩 提要·陈士元 论语觧卷二·张栻 卷三十六·真德秀 卷四十四·江永 学蔀通辨卷之十二·陈建 庄公·庄公十四年·左丘明 十八不共法品第八·佚名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佚名 卷中·佚名 复长沙赵省长等电·太虚 当速组佛教正信会为在家众之统一团体 (注一)·太虚 佛地经论卷第二·佚名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