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孟子卷下

  咸丘蒙八

  咸丘蒙问曰吾闻诸仲尼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舜瞽叟有不父之名何也孟子曰瞽叟不父天显之也天生大孝于舜使化天下之人也故不生于帝裔而生于庶人不事于常父而事于瞽叟生帝裔则身先贵也身先贵则何以育兆人乎事常父则心先安也心先安焉能成大化之节乎是以取庶人之穷以处舜则使舜无怠矣命瞽叟之恶以化舜则使舜无怨矣然后率天下之为人子者得不慕舜之行邪戒天下之为人父者得不惩瞽叟之恶邪所以舜有大孝之名由瞽叟化之瞽叟有不父之名由天显之

  齐宣王九

  齐宣王问孟子曰吾欲任忠去邪用得其当唯左右前后贤不肖孰辨邪孟子曰用之而已矣王曰恶知可用而用乎曰王诚不见所以用也夫材既伐矣离于山谷处于庭庑久则圩墁以封苔藓以周目之于外诚不分其松栎也在斧以削之斤以斲之索其内然后辨矣贤不肖在王之左右诚久矣进退以恭言容以庄目之于外诚不分其贤不肖也在禄以诱之劳以处之索其内然后辨矣王苟不用则贤不肖何以别乎

  万章十

  万章问曰夫子所谓禹稷颜回同道使易地则皆然然则禹以治水之功着使回易禹其能治水乎稷以播种之功着使回易稷其能播种乎孟子曰恶是何言欤夫山者狩水者渔皆捕于物也善捕于物使狩反于水必能为渔焉渔反于山必能为狩焉禹稷居平世而显其功非山者狩乎颜回居乱世而守其道非水者渔乎苟禹稷逰于孔门名不后于四科必矣其与狩者反于水渔者反于山何以异乎

  宋臣十一

  孟子问宋臣曰子之王于民何如曰抚之曰何以抚邪曰民未及歉则开廪以赈之不使民歉也民未及寒则散帛以给之不使民寒也孟子曰吁子之王曾不若鲁民也子知鲁民善教子取薪乎南山百里有薪也北园百歩有薪也命子曰汝采薪欲山乎园乎其子曰园近愿采诸园鲁民曰汝勿以近为易而采也勿以逺为难而不采也且近是我家之薪逺是天下之薪也我家之薪人不敢采之以天下之薪尽则我家之薪存焉天下之薪汝胡不先采之以我家之薪尽则天下之薪何有哉子之王于民犹此也民有耕织犹南山有薪不待取其耕织而赈之给之是知鲁民教子乎以恩乐于民不知民乐为惰民惰则何取乎

  庄暴十二

  庄暴问孟子曰鲧遭舜殛禹受舜禅其为孝乎孟子曰禹之孝在乎天下不在乎一家也夫鲧遭舜殛公也禹受舜禅亦公也舜不以禹徳可立而不殛鲧是无私于禹也禹不以父雠可报而不受禅是无私于舜也且舜哀天下之民于垫溺也命禹治之禹能不私一家之雠而出天下之患也此非禹之孝在乎天下而不在乎一家欤苟私一家之雠而忘天下之患则何以为禹之孝故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其是之谓乎

  彭更十三

  孟子居休叹曰天富吾道不使齐王用吾岂吾之过欤彭更曰夫子何为急急乎且善医者不自造他户必待媒而后行善相者不自俟他颜必待求而后动自造他户虽善医人不得不疑自俟他颜虽善相人不得不贱矣今夫子不为齐王用岂不由自造自俟而使疑且贱乎孟子曰噫汝之言蔽矣夫路有囊金迷于夜而不止者将入冦盗之境非有仁人导而出之不能免其害矣今齐王昏昧若迷于夜也冦盗之害将生乱亡无日矣吾非不仁之人安能忍其害生不导之而出邪所以急急于齐王岂以求用为心哉然而王不用吾所导是以叹也讵同医相之心而懐其利乎

  陈臻十四

  陈臻问曰尧有天下皆谓比屋可封然而四凶在庭亦可封邪纣有天下皆谓比屋可诛然而三仁在侧亦可诛邪孟子曰以其大而举之不以其小而废之也尧之仁也化天下皆如尧之仁矣不以四凶不可封而废天下可封也纣之戾也化天下皆如纣之戾矣不以三仁不可诛而废天下可诛也且举目于洪海必曰水弥天矣虽旁有洲岛岂能废弥天之言乎驰心于巨岳必曰势接霄汉矣虽上隔空虚岂能废接霄汉之言乎比屋可封若洪海弥天也四凶犹洲岛矣遥望弥天孰计洲岛邪比屋可诛若巨岳接霄汉也三仁犹虚空矣仰见霄汉孰计虚空邪所谓以其大而举之不以其小而废之不亦昭昭欤

猜你喜欢
  卷七·佚名
  杨子折衷卷之二·湛若水
  卷五·高诱
  卷十【起闵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传第七章·王夫之
  卷二十二·陆陇其
  卷一百五十五·卫湜
  春秋纂言总例卷三·吴澄
  卷三十·朱熹
  古之教者①·戴圣
  卷三百三十一·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玄奘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才调集卷九·韦縠

    (唐)韦縠 撰○刘商【一首】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巴人逺从荆江客回首荆山楚云隔思归夜唱竹枝歌庭槐叶落秋风多曲中歴歴叙乡思乡思绵绵楚词古身骑吴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猿啼日暮江岸边緑芜连山水连天来时十三今十五

  • 四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古体诗一首【戊戌五】三皇五帝其辨纷总序书始尧自我圣孔帝学心学牖世惛懵天道以成羲和分用【叶】地道以平四岳咨共【叶】不识不知击

  • 巻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一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太子賛善】黄金台燕山不改色易水无新声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德辉照九仭凤鸟才一鸣伊谁腐防弃坐见饥鸢争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 赵师侠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

  • 卷三商部下·赵璘

      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於五言,時號「孟詩韓筆」。元和中,後進師匠韓公,文體大變。又柳柳州宗元、李尚書翱、皇甫郎中湜、馮詹事定、祭酒楊公、余座主李公,皆以高文為諸生所宗,而韓、柳、皇甫、李公皆以引

  • 卷第二十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五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等) 鲁之玙(蔡祥、徐福、吴志葵、陈梧)周之藩(闵时、林深、郑雄)刘肇基(乙邦才、庄子固等)鲁之玙(蔡祥、徐福、吴志葵、陈梧)周之藩(

  • 卷之五十八·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七月。丙寅朔。时享太庙。遣庄亲王载功恭代行礼。  ○谕内阁、电寄陈夔龙、据电奏假期届满。病仍未痊。恳再赏假等语。陈夔龙着再赏假一个月。安心调理。病痊随时销假。电寄  ○又谕、松寿、电

  • 卷一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七兵部十二侍卫朝廷侍卫将军等项人员各设官统领凡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会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御殿则用全直常朝则更番其衣甲器仗及陈列位次各有定制具列于後事例凡大朝御殿华盖殿导驾锦衣卫

  • 二年·佚名

    (癸酉)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上率群臣賀帝正,始服朝制冠服。禮畢,上坐殿受中外朝賀。都評議使司上箋,各道都節制、按廉、牧、都護府使,皆上箋獻方物。楊廣道按廉使趙璞獻《歷代帝王爲學爲治綱目之圖

  • 卷四·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四       宋 苏辙 撰 王黍离       国风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周公营之既成祀其先王而迁居西都以为宗周近於西戎周衰子孙不能及远而文王之德未弃於天下其势必有迁者洛阳远於戎狄

  • 卷六·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六宋 朱申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官之长】掌成均之灋【成均五帝学名法谓其遗法也】以治建国之学政【国有学政不治则不脩不建则不立】而合国之子弟焉【合聚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入学

  • 卷十九·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唐嵩岳破灶堕传释破灶堕者,不知何许人也。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通彻禅法,逍遥弗羁,恒理求而不见其前,别涂取而莫趋其后。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若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声闻品第二十八(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四大声闻集在一处。而作是说。我等共观此罗阅城中。谁有不供奉佛.法.众作功德者。由来无信者。当劝令信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趣品第二十佛告须菩提:&ldquo;汝问:&lsquo;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rsquo;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

  • 菊子夫人·皮埃尔·洛蒂

    《菊子夫人》是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7年。故事讲述了海军军官“我”和伊弗随船从布列塔尼航行来到了日本长崎,在漫长而又无趣的长途跋涉后,“我”打定主意一到日本便娶一位当地人为妻

  • 天仙金丹心法·柳守元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

  • 大乘妙林经·佚名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