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佛祖纲目凡例
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土六祖。嗣后五宗继兴。法法相传。无忝祖位 教门则有瑜伽宗南山宗天台宗慈恩宗贤首宗。 纲目 纲者大纲。目者细目。儒书纲目。为世间法。善恶俱陈。以备法戒。故有褒有贬。佛祖纲目。为出世间法专为托彼已成之佛祖。显我自性之佛祖。故无褒无贬。 卷帙 如来示生印度。大教渐被支那。则此方着述。断以释迦为主。今不论篇数多寡。以一甲子。周为一卷。起周康王二年甲子。止洪武十六年癸亥。总计四十一甲子。成四十一卷。仍编字号以便查考。 年号 西土东土。不同世法。道法亦异。今每卷纲目前。先将此土年号。注入甲子内。然后专书佛祖机缘化迹。庶不混杂。 五时 如来示现有五时。一降生。二出家。三成道。四说法。五涅盘。如来说法亦有五时。一华严。二尘苑。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机缘 教外别传。才出母胎。便已漏逗。何待拈花纲目。於涅盘后。纯录机缘者。良有深意。上流之士。若於此处觑得破时。一千七百则公案。不消一捏。 化迹 神通变化。虽佛祖。亦时藉以折伏魔外。实则正法不系乎此。如沩山云门。道满天下。未闻以三世国王失通之故。而少贬其宗风。故纲目虽不削化迹。亦不滞化迹。 宗教 教是佛语。宗是佛心。但愁心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然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故是书以传法正宗。为主而教。尤不可不看。 净土 佛开净土一门。实救世之良方。亦参禅之捷径。达磨未来。远公始创莲社。教人一心念佛。要其归极与直指单传。毫发无异。近世云栖宏师。古佛再来。俨然德山临济而不用棒喝。单提念佛话头。可谓善学柳下惠。不师其迹。读纲目者。直须识得此意。 宗派 调字号第三十一卷。马祖石头会下有二道悟。不可不辨。一道悟嗣石头。东阳张氏子。初参国一。后谒石头。顿悟。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弟子三人。一慧真。一文贲。一幽闲。恊律即符载撰碑。一道悟嗣马祖。渚宫崔氏子。初谒石头不契。次谒忠国师。后谒马祖。言下大悟。授记返荆门。节使以天王嗔责。造天王寺於府西供师。弟子一人龙潭崇信。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碑。据此则龙潭嗣天王。天王嗣马祖无疑。传灯乃误列於石头法派。而宋景濂护法后记。亦因之。何也。况唐闻人归登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国宗趣。权德舆马祖塔铭。皆以天王嗣法马祖。而佛国白达观颕吕夏卿张无尽。亦皆着辨证传灯之误。纲目查明。一一改正。 辨讹 腾字号第三十四卷。乾佑庚戌。吴越王以诞辰饭僧。王问永明。今有真僧降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趋驾参礼。称为定光出世。长耳但云。永明饶舌。遂跏趺而化。令参号。永明与长耳。同嗣雪峰。初住翠岩天福。丁酉王请住龙册。即所问之永明也。显德甲寅。王始建永明寺。请道潜居之。宋建隆辛酉。道潜化王。乃请延寿住永明。自辛酉遡至庚戌。凡十有一年。此时寿未出世。永明寺亦未建。安得谓王所问之永明乃延寿之永明哉。佛书中如此类者颇多。而遗漏处亦不少。姑俟博雅详订再续。 序文 纲目卷首。除自述愿文及原疏外。止录宋景濂序传法正宗记及护教编后记二首。更不敢乞文名公以相粉饰。
(此书业已镌成於癸酉。乃甲戌秋。思翁 予告南还。一见欣然。愿序洪博典要。遂为此书冠冕)。
佛祖纲目凡例(终)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七(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佚名 卷第三十五(致字号)·朱时恩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二·石雨明方 新刻轻重仪后序·道宣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一·智顗 解深密经卷第二·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卷第三十·圆晖 卷三百·佚名 卷二十·聂先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唐慧琳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太虚 胜鬘宝窟卷上(之本)·吉藏 卷之上·佚名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