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八

宋 滕珙 撰

二帝臣类

论臯陶士师之职

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下

此段谓孟子之言但设问耳非有是事也

山先生尝言固无是事此只是论舜心耳愚谓执之而已矣非洞见臯陶之心者不能言也此一章之义见圣贤所处无不用其极所谓止于至善者也隐之之辩专以父子之道爲言郤似实有此事于义未莹

殷臣类

论伊尹乐尧舜之道

答窦从周

此段谓尹在莘郊必一一学来不是只耕凿饮食过

先生问如何是伊尹乐尧舜之道窦对以饥食渴饮凿井耕田自有可乐曰山答胡文定书是如此说要之不然须是有所谓尧舜之道如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便是尧舜相传之道如自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至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如钦明文思温恭允塞之类伊尹在莘郊时须曾一一学来不是毎日只耕凿食饮过了

又据廖子晦问看伊尹升降之事亦是曾学兵法曰古人皆如此如东汉李膺爲度辽将军必是亲履行阵

论傅说说命之文

答窦从周

此段谓说不曾读书何以有三篇之文

问傅说版筑亦读书否曰不曾读书如何有说命三篇之文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后来乃能作股肱元首之歌便如顔子亦大段读书其问爲邦夫子告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顔子平时于四代礼乐夏小正之类须一一曾理会来古人详于礼乐之事当时自有一种书后世不得而见如孟子载葛伯事以爲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便是孟子时有此等书今书中只有葛伯仇饷一句上古无书可读今既有书亦须是读此由博以反约之义也

论孟子商有三仁之言

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下

此段谓圣人言仁则义在其中

隐之云三仁于大义有阙此恐未然盖三仁之事不期于同自靖以献于先王而已以三仁之心行孟子之言孰曰不可然以其不期同也故不可以一方论之况圣人之言仁义未尝备举言仁则义在其中矣今徒见其目之以仁而不及义遂以三子犹有偏焉恐失之蔽也

论泰伯三让之义

答黄直翁【寅】

此段谓泰伯之让不失其正所以爲时中之义

问曰程子曰三让者不立一也逃之二也文身三也寅切意求之继立以嫡闻父丧而奔身体不敢毁伤万世之通义也泰伯胡爲而不然耶盖不立者泰伯知王季之贤又有文王之圣必能基成王业从而让之亦太王之志也不奔父丧非本心也奔则王季辞立矣【太王欲立之而未有命王季必爲叔齐之事】逃而适他国足矣必之荆蛮断髪文身而后已者盖不示以不可立则心不安其位未定终无以仁天下继父志而成其逺者大者也三者权也夫泰伯之让上以继太王之志下以成王季之业无非爲天下之公而不爲一身之私其事深逺民莫能测识而称之兹其德所以无得而加也

答曰此说亦是但以天下让只依山说推本而言之爲是所云不示以不可立则王季之心不安而位未定此意甚好非惟说得泰伯之心亦说得王季之心也苏子由云汉东海王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宗皆兄弟终身无间言何必断髪文身若使王季之心如汉显宗唐宗则此说可也若有叔齐之心则不能一朝居矣王季之贤岂下叔齐也哉然泰伯三让而不失其正是乃所以爲时中也故夫子以至德称之

论泰伯虽变而不失正

答东莱

此段谓逃父非正但事须如此

泰伯夷齐事鄙意正如此盖逃父非正但事须如此必用权然后得中故虽变而不失其正也然以左传爲据便谓泰伯未尝断髪文身此则未可知正使断髪文身亦何害

论泰伯即夷齐之心

董铢録

此段谓夷齐处君臣之间道不合则去泰伯处父子之际不可露形迹

泰伯之心即伯夷叩马之心太王之心即武王孟津之心二者道并行而不相悖圣人称泰伯爲至德谓武爲未尽善亦自有抑扬盖泰伯夷齐之事天地之常经而太王武王之事古今之通谊但其间不无些小高下若如苏氏用三五百字骂武王非圣人则非矣于此二者中须见得道并行而不悖处乃善因问泰伯与夷齐心同而谓事之难处有甚焉者何也先生曰夷齐处君臣间道不合则去泰伯处父子之际又不可露形迹只得不分不明且去某书谓太王有疾泰伯采药不返疑在此时去也

论伯夷叔齐之心

答王近思

此段谓求仁得仁便见圣贤之心

伯夷既长且贤其父无故舍之而立叔齐此必有故故苏氏疑之观子贡问怨乎之意似或有此意然不必疑但看后来求仁得仁便无怨处则可以见圣贤之心便有甚死讐亦只如此消融了也

论夷齐天伦父命之别

答陈安卿【淳】

此段谓但各认取自家不利便处退一歩便是

问曰伯夷何以只知有父命而不知有天伦叔齐何以只知有天伦而不知有父命恐是在伯夷则其兄弟系于已而父命系于公以二者权之则父命爲尊而兄弟爲卑在叔齐则其父子系于已而天伦系于公以二者权之则天伦爲重而父子爲轻否

答曰以天下之公义裁之则天伦重而父命轻以父子之分言之则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自家不利便处退一歩便是伯夷叔齐得之矣胡氏春秋后有谨始例说得好

再论伯夷天伦父命之别

同前

此段谓伯夷只得力辞而不管叔齐只得力让而不爲

问曰来教论夷齐【云云】某详此窃谓诸侯继世袭封所以爲先君之嗣而爵位内必有所承上必有所禀而大伦大义又不至于相悖端可以光付托而无歉然后于国爲正伯夷叔齐以天伦言之则伯夷主器之嫡在法固当立然不得先君之命则内无所承乌得嗣守宗庙而有国也以父命言之则叔齐固有命矣然伯夷长也叔齐弟也叔齐之德不越于伯夷其父乃舍嫡立少是一时溺爱之私意非制命以天下之公义者也乱伦失正王法所不与何可以闻于天子而抚国也此皆在已有碍而不利便处此在伯夷所以不敢挟天伦自处以压父命之尊只得力辞而不受而决然不敢以或受在叔齐所以不敢恃父一时之命以压天伦之重只得固让而不爲而决然不敢以或爲此是据其分之所当然以求即乎吾心之安盖不如是则于心终不安爲伯夷者是不受之先君不受之天王而受之于弟爲叔齐者是成父之非命而干王法也岂得爲受国之正乎

答曰此说得之但更看求仁而得仁处

论夷齐让国谏伐之事

答南轩壬辰六月二十八日

此段谓夷齐二事未得爲时中

夷齐让国而逃谏伐而饿此二事还相关否或谓先已让国则后来自是不合更食周粟若尔则当时自不必归周亦不待见牧野之事又谏不从而后去也且若前日已曾如彼即今日更不得如此此与时中之义不知又如何

论周公东征之义

答汪尚书

此段谓周公东征以身任天下之重

周公东征不必言用权自是王室至亲与诸侯连衡背叛当国大臣岂有坐视不救之理帅师征之乃是正义不待可与权者而后能也若马郑以爲东行避谤乃鄙生腐儒不逹时务之说可不辩而自明陈少南于经防多疎略不通检防处极多不足据以爲说来教所谓周公之志非谓身谋也爲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此语极佳

论周公告召公之义

答徐元聘

此段谓召公不说周公之留故周公告之以此

召公不说盖以爲周公归政之后不当复留而已亦老而当去故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之意曰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寜于上帝命弗永逺念天威越我民防尤违又厯道古今圣贤倚頼老成以固其国家之事又曰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悯于天越民只此便见周公之心每读至此未尝不喟然太息也试于此等处虚心求之如何

经济文衡后集卷八

猜你喜欢
  卷第一·黄绾
  论语朱子集注序说·真德秀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林语堂
  第十八章 4·辜鸿铭
  卷二十八·胡广
  卷十五·王鸿绪
  卷七·傅逊
  卷十·吴廷华
  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佚名
  诣严炽王品第四·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佛说苦阴经·佚名
  论世界史纲·太虚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廱·唐圭璋

      廱字和仲,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间为处州太守。   谒金门   天色晚。云外一筝斜雁。独凭阑千秋满眼。菊花寒尚浅。   叶落香沟红泛。懒把新诗题怨。何处笛声三弄断。月迟帘未卷。

  • 卷261 ·佚名

    梅尧臣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日哦招隐诗,日诵归田赋。 未尝见芸人,勇抛冠冕去。 今闻缑山阴,身退效疏傅。 一旦从犊车,欢言友田父。 复来钓涧边,谁问袁公路。 梅尧臣 昭亭别施度支 昭亭送客地

  •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九于濆于濆字子漪咸通进士终泗州判官诗一卷青楼曲青楼临大道一上一囘老所思终不来极目伤春草塞下曲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一作赤子别父母犬戎围逻娑】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

  • 哀长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哀长吉(生卒年不详)字叔巽,又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崇安(今属福建)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授邵武簿,调静江军掌书记,秩满归隐武夷山。《全宋词》辑其词六首。 ●水调歌头 贺人新娶,集曲名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

  • 志五 礼志下·薛居正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太常礼院奏:“来年四月孟夏,禘飨于太庙。谨按礼经,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毁未毁之主,并合食于太祖之庙,逐庙功臣,配飨于太庙之庭。本朝宝应元年定礼,奉景皇帝为始封之祖。既庙号太祖,百代不迁,每遇

  •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蔡东藩

      却说满洲太宗下令退军,众贝勒都来谏阻,太宗把意见详述一番,说得众贝勒个个叹服。原来太宗的意思,恐师老日久,有前无继,转犯兵家之忌。就使乘胜攻城,应手而下,也是万不能守。一旦援军四集,反致进退两难,所以决意离京,把畿辅

  • ●平吴事略·韩菼

    南园啸客辑顺治元年三月十七日,贼游骑之平则门,环攻九门,门外三大营悉降贼。十八日,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斥之。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帝叹息曰:苦我

  •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秋七月庚寅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赠乳母保圣贤顺夫人冯氏之夫镇抚王忠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谥恭靖遣官祭之○癸巳○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进嘉瓜二实同带 锦衣卫千户丁金嘉剌丁奉使撒剌亦还俱升指挥佥事 擢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二五○ 贵州巡抚李庆棻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五○ 贵州巡抚李庆棻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六日贵州巡抚臣李庆棻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持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由内廷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省

  • 第十五章 左路备补军(一)·冯玉祥

    兵变平复以后,袁世凯决定重新编练军队,名为备补军。共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王汝贤任前路统领,刘某任后路统领,洪子成任右路统领,雷震春任中路统领,陆将军担任的是左路统领。左路备补军和其他各路一样,共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我任前

  • 《徐志摩诗选》序·陆小曼

    写诗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又要环境的□合,本身的思想同艺术水平,并不是随时随地的就能产生出来的。志摩写诗最多的时候,是在他初次留学回来,那时我同他还不相识,最初他是因为旧式婚姻的不满意,而环境又不允许他寻他理想的恋

  • 卷五【起桓公三年尽六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起桓公三年尽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注经之首时必书王明此历天王之所班也其或废法违常失不班历故不书王嬴齐邑今泰山嬴

  •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乃能讲论发意菩萨。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诸佛世尊,故能畅此无极道慧。”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向者文殊,颁宣咨嗟诸初发意菩萨之事,若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 解脱道论 第六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六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三问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种。有虚空离色。有虚空不离色。虚空入处相。所谓离色虚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宗赜慈觉

    沙弥受戒文行者初请得度牒。以箱复托呈本师并知事头首。各礼谢三拜。选日剃度。维那司请受戒一人。引请阇梨一人。作梵阇梨一人。隔宿剃头。但顶心留方寸许。至日僧堂或法堂上安排。设戒师高座。前铺毡席。香案上用手

  • 茶疏·许次纾

    茶叶专著。明代 许次纾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曾由许世奇刊 行,现存明代陈继儒 《宝颜堂秘笈》本、喻政 《茶书全集》 本、沈津《欣赏篇》等刊本。许氏有嗜茶癖好,与深得茶理 玄旨,并与辟茶园在顾渚的姚绍宪

  • 阿阇世王授决经·佚名

    又名《阿阇世受决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宙23。西晋法炬译。一卷。首尾完具,共五十三行。谓阿阇世王以灯供佛,从宫门直点到祗洹精舍。一贫穷老母乞得两钱,亦点一灯供佛。阿阇世王的灯虽有人看管,但或灭或尽。老母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