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4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2)。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3),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4)。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5)。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7),能知古始,是谓道纪(8)。

【题解】

这里老子把“道”说成是人们无法通过感官认识的超越于具体事物的精神实体。

注释:

(1)今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弗得,名之曰夷。”乙本同,惟“名”作“命”、作“微”,第一“命”字损掩。范应元“夷”作“幾”。范曰“幾字,孙登、王弼同古本。”傅奕云:“幾者幽而无象也。”马叙伦、朱谦之、蒋锡昌都以“幾”字义长。然今道藏傅本与诸王本皆作“夷”,《释文》亦作“夷”。注:顾云平也。钟会云灭也,平也,作“夷”亦有依据。

张松如说:“视、听、搏之与夷、希、微,诸本交错,似无固谊,大约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不过就视、听、搏几个不同的方面言之罢了。”其言甚是。又说:“此句帛书作‘捪之弗得,名之曰夷’,《说文》:‘捪,抚也,摩也。’盖与‘揗’字同谊。‘捪’讹为‘搏’,为‘抟’,遂生后世诸本歧义耳,不必强为是非也,故从众作‘搏’。”

(2)王、傅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均无“故”字。“致诘”假作“至计”,“混”,甲本作,乙本作,皆音假。甲本“而为一”三字损掩。高亨说:“致诘,推问也。”又“‘故’疑当读为‘固’,言此三者本合而成一也。”河上公说:“混,合也。”

(3)范本如此。傅本两“不”字上有两“之”字。马王堆本甲本“皦”作,“昧”作“忽”。乙本“皦”作“谬”,“昧”作“物”。注曰:“乙本作谬。按《庄子·天下》论庄周‘谬悠之说’,成玄英疏:‘谬,虚也。悠,远也。’疑当作攸,读为悠,意为谬悠虚远。通行本作皦。”

高亨说:“《方言》十二:‘皦,明也。’《说文》:‘昧,闇也。’道,上极九天,然九天之明,非道本体之明也,故曰‘其上不皦’。道,下至九渊,然九渊之闇,非道本体之闇也,故曰‘其下不昧’。质言之,道之本体,无皦昧之变也。”蒋锡昌说:“道之为物,不皦不昧,万超然绝对,不可以他物比拟,亦不可以任何语言形容也。”傅、范、马王堆本而外,诸本均无“一者”二字。

(4)河上、傅、范及景福诸今本均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乙本同。惟“名”作“命”。王弼本无“兮”字。马叙伦《校诂》:“《辅行记》十之二引‘复归于无’,无‘物’字。”高亨《正诂》:“绳绳,疑本作,形近而讹。《说文》:‘,冥也。’则犹冥冥矣,谓其不可见也。不可见自不可名,故曰‘不可名’。”

(5)王弼本如此。傅、范“惚恍”作“芴芒”。马王堆本乙本“谓”省作“胃”,“惚恍”作“沕望”。甲本自“象”以下五字损掩。“惚恍”,御注、景福、河上、李道纯各本作“忽恍”,诸王本作“惚恍。”《释文》出“怳”字。陆希声、黄茂材、陈景元、曹道冲各本作“惚怳”,“惚”“怳”字同。奚侗说:“忽怳亦可倒怳忽。与仿佛同谊。”蒋锡昌说:“‘惚恍’或作‘芴芒’,或作‘惚怳’,双声叠字皆可通用。盖双声叠字,以声为主,苟声相近,亦可通假。‘恍惚’亦即仿佛而老子必欲以,‘恍惚’倒成‘惚恍’者,因‘象’‘恍’为韵耳。”“无物之象”,苏辙、林希夷、董思靖各本并作“无象之象。”高亨说:“作‘无象之象’较胜。无状之状,无象之象,句法一律,其证一也;末句既云‘无物’。此不宜又云‘无物’,以至复沓,其证二也。”

(6)王、傅及诸今本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甲本只残留“而不见其首”五字,余损掩。马叙伦《校诂》:“《经幢》及《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两句互易。”盖与马王堆本合。景龙、开元及敦煌丙本,并无二“之”字。

(7)王弼及诸今本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乙本“古”并作“今”。傅奕本“以”字上有“可”字。景龙本“御”作“语”。奚侗说:“《诗·思齐》:‘以御于家邦。’郑笺:‘御,治也。’”刘师培说:“有,即域之假字。有通作或,或即古域字。《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国语·楚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韦注:‘有,域也。’此文有即域,域即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之域也。御今之有,犹言御今之国家也。”

(8)王、傅之诸今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能”作“以”,“谓”省作“胃”。

甲本“道纪”二字损掩。河上、景龙、广明、景福、敦煌丙本,“能”作“以”,同马王堆本。景龙“纪”作“己”,《小尔雅·广言》:“纪,基也。”道纪,犹言道基。

【今译】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不着叫做“微”。这三者不可推问,所以合而为一。这个所谓“一”,它的上面并不显得光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渺渺茫茫啊,难以言状,重新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叫做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这称做“惚恍”。面对它,看不见它的前面,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后面。操执古来的“道”,来治理当今的国家,能知道远古的原始状态,这就是道的始基。

猜你喜欢
  君臣下第三十一·管仲
  圣贤·吕坤
  四书通旨卷四·朱公迁
  六言六蔽·孔子
  内篇·人间世第四·庄子
  卷二·毛应龙
  卷十一·范家相
  第十 谋篇 3·王诩
  汤问第五·列子
  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如来生品第四·马鸣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欧阳竟无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续诗话 全文·司马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 第三十一章 卓锡地府·屠隆

    〔小生扮阎罗天子冕旒神将曹官左右侍从上〕玉阶金殿森罗。铁面铜头来往。善恶幽隐悉知。报应毫厘岂爽。人言地府幽冥。日月大明高敞。业眼看做冥冥。道眼看做朗朗。愁人见月凄凉。欢士对之欣赏。天宫雨是宝珠。修罗雨

  • 卷十·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十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寄张学士【舜民】 湖海三年别谯徐一日间【谯郡亳州也】经时犹未见凡事信多难【退之诗曰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理极那须说【世说何晏闻王弼名因条胜理

  • 卷397 ·佚名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大泽知何处,扁舟快此行。 绮罗纷胜赏,歌吹溢欢声。 茭葑春还合,波涛暮自平。 临风一披拂,谁识未归情。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一水濡须百里间,举头遥见水西山。 微波不

  • 卷三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四木兰花类五言律陈秀才庭际木兰     【唐】方 干昔见初栽日今逢成树时存思心更感绕看歩还迟蝶舞揺风蘂莺啼含露枝徘徊不忍去应与醉相宜五言排律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

  • ◎选举(下)·徐天麟

    ○举廉(孝廉附)孝文十二年,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师古

  • 卷十四史十·何良俊

    夫量田必须先正经界,《孟子》之论井田亦曰正经界。先须令各区粮长踏勘,报出某区某图有田几丘。盖东西两乡之田皆有界水,以界水所限为一丘,每丘编作一号,逐丘画作图本。其尖斜凸出凹进之处,照地形画出攒册。一样二本送道,然后

  • 卷之七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 【起辛亥晋惠帝元康元年○止丙子晋愍帝建兴四年】凡二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永嘉之乱刘渊实为之方其与李雄建国改元通监目録即书曰汉高祖刘渊成太宗李雄凡十六国皆然今

  • 卷八十七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七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袐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扬雄传下第五十七下 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襃斜东至弘农南?汉中【师古曰

  • 岁时广记后序·陈元靓

    识贵乎博书患乎略故入邓林则知杞梓之良窥武库则识甲兵之富此太平事迹所以广其记也然或纪録虽详而采择之未精或条目虽备而顚末之多舛览者病焉峯之麓梅谿之湾有隠君子广寒之孙涕唾功名金玉篇籍采九流之秀润撷百氏之英

  • 职官六九·徐松

    黜降官六【宋会要】重和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淮南路转运使李祉降两官。以臣僚言:「近旨,非战阵开疆及朝廷灼见劳 ,而有司擅为奏者,严为之禁。近者李祉以寿春府官有劳,乞降旨付己,保明推赏,未闻诏许而遽列姓名来上,玩法慢命,何以加

  • 礼与法·钱穆

    礼治和法治,见称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两大潮流。依照中国国情而论,中国是一大农国,以一个中央政府统治若大一个国家,应该有一种普遍而公平的法律,才能将全国各地摄合在一起。而且农业社会比较稳定,不多变动,那一种法律,因而也

  • 卷下·佚名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国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国王种种周给贫苦众生。是故伏藏自然发出。如是迦叶。大方便菩萨。广为众生说甚深法宝故。得此甚深离非法经。谓空无相无作相应经。复得如是如

  • 缘起经一卷·玄奘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天人等俱。尔时世尊告苾刍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初差别义。汝应谛听极善思惟吾今为汝分别解说。苾刍众言。唯然愿说。我等乐

  • 俄亥俄,温斯堡·舍伍德

    舍伍德•安德森著,美国现代文学先驱,深刻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菲茨杰拉德、卡佛等一众文学大师。代表作《俄亥俄,温斯堡》集中体现了安德森的杰出成就,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部最佳英

  • 老子西升经(御注)·赵佶

    老子西升经,又名《西升经》或《西升记》。其序文称:老子为关尹讲授《道德经》之后,又为关尹讲授道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实际此经应出于魏晋,葛洪《神仙传》最早提及「西升」,北周道士韦节始为之注解。今《正

  • 乐府雅词·曾慥

    词选。宋曾慥辑。慥,字端伯,号至游子,泉州(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建炎间,曾任江西转运判官。绍兴九年(1139),以右朝散大夫行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为太府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