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七

长洲余萧客撰

孟子下

离娄【下】

死伤勇

【章指】言廉恵勇人之髙行也丧此三名则士病诸故设斯科以进能者也

发乘矢而后反

【章指】言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全养凶获患是故子濯济难羿以残可以鍳也

则可以祀上帝

【章指】言貌好行恶西子冒臭丑人絜服供事上帝明当修饰惟义为常也

可坐而致也

【章指】言能修性守故天道可知妄智改常必与道乖性命之旨也

不亦异乎

【章指】言循礼而动不合时人阿意事贵胁肩所尊俗之情也是以万物皆流而金石独止

则君子不患矣

【章指】言君子责已小人不改比之禽兽不足难矣蹈仁行礼不患其患惟不若舜可以忧也

虽闭户可也

【章指】言上贤之士得圣一槩顔子之心有同禹稷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失其节则惑矣

是则章子巳矣

【章指】言匡章得罪出妻屏子上不得养下以责己众曰不孝其实则否是以孟子礼貌之也

易地则皆然

【章指】言臣当营君师有余裕二人处义非殊者也是故孟子纪之而得其同

尧舜与人同耳

【章指】言人以道殊贤愚体别头员足方善恶如一储子之言齐王之不达也【并恵校盱郡重刋廖氏本】

其良人出

妇人称夫曰良人刘注【文选注十六】

几希矣

【章指】言小人茍得谓不见知君子观之与正道乖妻妻妾犹羞况于国人着以为戒耻之甚焉【恵校盱郡重刋廖氏本】

万章

予于大舜见之矣

【章指】言夫孝百行之本无物以先之虽富有天下而不能取悦于其父母莫有可也孝道明着则六合归仁矣【毛校吴文定本】

舜以权谋自免亦大圣有神人之助也刘注【史记注一】

奚伪焉

【章指】言仁圣所存者舍小从大达权之义不告而娶守正道也

此之谓也

【章指】言恳诚于内者则外发于事仁人之心也象为无道极矣友于之性忘其悖逆况其仁贤乎

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章指】言孝莫大于严父而尊之矣行莫过于烝烝执子之政也此圣人之执道无有加焉【并毛校吴文定本】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刘注【史记注一】

夫然后之中国

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同【疏九下】

此之谓也

【章指】言德合于天则天爵妇之行归于仁则天下与之天命不常此之谓也【毛校吴文定本】

十有七年舜崩

若此则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后摄禹使得祭祀焉刘注

禹避舜之子于箕山之隂

今颍川阳城是也同

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隂

嵩髙之北同【并史记注一 注补后汉书二十】

其义一也

【章指】言笃志于仁则四海宅心守正不足则圣位莫继丹朱商均是也是以圣人孜孜于仁德也

朕载自亳

【章指】言贤达之理世务也推正以济时物守巳直行不枉道而取容期于益治而已矣

何以为孔子

【章指】言君子大居正以礼进退屈伸达节不违贞信故孟子辨之正其大义也

而谓贤者为之乎

【章指】言君子时行则行时舍则舍故能显君明道不为茍合而违正也

非尔力也

【章指】言圣人由力力有常也贤者由巧巧可増也仲尼天髙故不可阶他人丘陵丘陵由可逾所谓小同而大异者也

其禄以是为差

【章指】言圣人制禄上下差叙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诸侯僭越灭籍从私孟子畧记言其大纲以答北宫子之问

其义一也

【章指】言匹夫友贤下之以德王公友贤授之以爵大圣之行千载为法者也

公养之仕也

【章指】言圣人忧民乐行其道苟善辞命不忍逆距不合则去亦不淹久盖仲尼行止之节也

耻也

【章指】言国有道则能者取卿相国无道则圣人居乘田量时安卑不受言责独善其身之道也

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章指】言知贤之道举之为上养之为次不举不养贤恶肯归是以孟子上陈尧舜之大法下刺缪公之不也

而以其官召之也

【章指】言君子之志志于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于礼之可伊尹三聘而后就汤道之未洽沮溺耦耕接舆佯狂岂可见也

是尚友也

【章指】言好髙慕逺君子之道虽各有伦乐其崇茂是以仲尼曰毋友不如己者髙山仰止景行行止

则去

【章指】言国须贤臣必择忠良亲近贵戚或遭殃祸伊发有莘为殷兴道故云成汤立贤无方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告子

犹桮棬也

桮棬屈木为之也张音释 方言曰海岱之间谓盌为棬丁音释【并音义下】

必子之言夫

【章指】言养性长义任天自然残木为器变而后成告子道偏见有不纯仁内义外违人之端孟子拂之不假以言也【毛校吴文定本】

搏而跃之

搏以手击水张音释【音义上】

其性亦犹是也

【章指】言人之欲善犹水好下迫势激跃失其素真是以守正性者为君子随曲拂者为小人也【毛校吴文定本】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孟子以为白羽之性轻白雪之性消白玉之性坚虽俱白其性不同问告子以为三白之性同刘注【文选注十三】

犹人之性与

【章指】言物虽有性性各殊异惟人之性与善俱生赤子入井以发其诚告子一之知其麤矣孟子精之是在其中

亦有外与

【章指】言事虽在外行其事者皆发于中明仁义由内所以晓告子之惑也

亦在外也

【章指】言凡人随形不本其源贤者逹情知所以然季子信之犹若告于公都受命然后乃理

故好是懿德

【章指】言天之生人皆有善性引而趋之善恶异衢髙卞相悬贤愚舛殊寻其本者乃能一诸【并毛校吴文定本】

播种而耰之

耰壅苗根也丁音释【音义下】

犹刍豢之恱我口

【章指】言人禀性俱有好憎耳目口心所恱者同或为君子或为小人犹麰麦不齐雨露使然也孟子言是所以朂而进之【毛校吴文定本】

牛山之木

南小山曰牛山孟子注【注补后汉书二十二】

有梏亡之矣

梏谓悔吝利害也言利害之乱其性犹桎梏之刑其身故喻之丁音释【音义下】

惟心之谓与

【章指】言秉心持正使邪不干犹止斧斤不伐牛山山则木茂人则称仁也

非然也

【章指】言奕为小数不精不能一人善之十人恶之虽竭其道何由智哉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章指】言舍生取义义之大者也箪食万钟用有轻重纵彼纳此盖违其本凡人皆然君子则否所以殊也

求其放心而已矣

【章指】言由路求心为得其本追逐鸡狗务其末也学以求之详矣

此之谓不知类也

【章指】言舍大恶小不知其要忧指忘心不乡于道是以君子恶之也

弗思甚也

【章指】言莫知养身而养树木失事违务不得所急所以诚未达者也

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章指】言养其行治其正俱用智力善恶相厉是以君子居处思义饮食思礼也

此为大人而巳矣

【章指】言天与人性先立其大心官思之邪不乖越故谓之大人也

终亦必亡而已矣

【章指】言古修天爵自乐之也今要人爵以诱时也得人弃天道之忌也惑以招亡小人事也

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章指】言所贵在身人不知求膏梁文绣已之所优赵孟所贵何能比之是以君子贫而乐也

亦终必亡而已矣

【章指】言为仁不至不反诸已谓水胜火熄而后已不仁之甚终必亡矣为道不卒无益于贤也

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章指】言功毁几成人在慎终五谷不熟美稗是胜是以为仁必其成也

亦必以规矩

【章指】言事各有本道有所隆彀张规矩以喻为仁学不为仁犹是二教失其法而行之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而搂其处子

搂牵也刘向注【文选注十八】刘熙注【宋本文选注十八】

则将搂之乎

【章指】言临事量宜权其轻重以礼为先食色为后若有偏殊从其大者屋庐子未达故譬搂紾也

有余师

【章指】言天下大道人并由之病于不为不患不能是以曹交请学孟子辞焉盖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并毛校吴文定本】

髙叟之为诗也

为犹解説也丁音释

【注】尚或墐之

墐路旁冢也同【并音义下】

五十而慕

【章指】言生之膝下一体而分喘息呼吸气通于亲当亲而疎怨慕号天是以小弁之怨未足为愆也

何必曰利

【章指】言上之所欲下以为俗俗化于善久而致平俗化于恶久而致倾是以君子创业慎其所以为名也

储子得之平陆

【章指】言君子交接动不违礼享见之仪亢答不差是以孟子或见或否各以其宜也

众人固不识也

【章指】言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孔子将行冕不及税庸人不识课以功实淳于虽辨终亦屈服正者胜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掊克在位

掊深也丁音释【音义下】

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章指】言王道寖衰转为罪人孟子伤之是以博思古法匡时君也

志于仁而已

【章指】言招携懐逺贵以德礼既其用兵庙胜为上战胜为下明贱战也

不能一朝居也

【章指】言善为国者必藏于民贼民以往其余何观变俗移风非乐不化以乱济民不知其善也【并恵校盱郡重刋廖氏本】

大桀小桀也

【章指】言先王典礼万世可遵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吾子过矣

【章指】言君子除害普为人也白圭壑隣亦以狭矣是故贤者志其大者逺者也

恶乎执

【章指】言论语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重信之至也【毛校吴文定本】

訑訑

吐禾切盖言辞不正欺罔于人自夸大之貌张音释此字音他又逹可切説文云欺也字作者音怡

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今诸本皆作訑即不合注意当借读为丁音释【并音义下】

可得乎

【章指】言好善从人圣人一槩禹闻谠言答之而拜訑訑吐之善人亦逝善去恶来道若合符诗曰雨雪瀌瀌见晛聿消此之谓也

免死而巳矣

【章指】言士虽正道亦有量宜聴言为上礼貌次之困而免死斯为下矣备此三科亦无疑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言忧患者以生全安乐者得死亡也陆注【音义下章指】言圣贤困穷天坚其志次贤感激乃奋其虑凡人佚乐以丧知能贤愚之叙也

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章指】言学而见贱耻之大者激而厉之能者以改教诲之方或折或引同归殊涂成之而已【并毛校吴文定本】

尽心

所以立命也

【章指】言尽心竭性足以承天殀夀祸福秉心不违立命之道惟是为珍

非正命也

【章指】言人必趋命贵受其正岩墙之疑君子逺之

求在外者也

【章指】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故孔子曰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求仁莫近焉

【章指】言每必以诚恕已而行乐在其中仁之至也

众也

【章指】言人有仁端达之为道凡夫用之不知其为宝也

无耻也

【章指】言耻身无分独无所耻斯必逺辱不为忧矣

何若人有

【章指】言不慕大人何能有耻是以隰朋愧不及黄帝佐齐桓以有勲顔渊慕虞舜仲尼叹庶几云

而况得而臣之乎

【章指】言王公尊贤以贵下贱之义也乐道忘势不以富贵动心之分也各从所尚则义不亏矣

达则兼善天下

【章指】言内定常满嚣嚣无忧可出可处故云以游修身立世贱不失道达善天下乃用其宝句践好游未得其要孟子言之然后乃喻

虽无文王犹兴

【章指】言小人待化乃不辟邪君子特立不为俗移故称豪杰自兴也

则过人逺矣

【章指】言人情富盛莫不骄矜若能欿然谓不如人非但免过卓絶乎凡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不怨杀者

【章指】言劳人欲以佚之杀人欲以生之则民无怨也【恵校盱郡重刋廖氏本】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言君子所过人者在于政化存其身者在于神明陆注【音义下】

岂曰小补之哉

【章指】言王政浩浩与天地同道霸者德小民人速覩是以贤者志其大者也

善教得民心

【章指】言明法审令民趋君命崇寛务化民爱君德故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毛校吴文定本】

【注】在襁褓

襁博物志曰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负小儿于背上声类曰褓者小儿被子也丁音释【音义下】

达之天下也

【章指】言天性良能仁义是也达之天下恕乎己也

沛然莫之能御也

【章指】言圣人潜隐辟若神龙亦能飞天亦能小同舜之谓也

如此而已矣

【章指】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尼之道也

故达

【章指】言孤孽自危故能显达膏粱难正多用沉溺是故在上不骄以戒诸侯也

而物正者也

【章指】言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章指】言保亲之养兄弟无他诚不媿天育养英才贤人能之乐过万乗孟子重焉一章再云也【并毛校吴文定木】

盎于背

如负之于背陆注【音义下】

四体不言而喻

【章指】言临莅天下君国子民君子之乐尚不与存仁义内充身体履方四支不言蟠辟用张心邪意溺进退无容于是之际知其不同也

此之谓也

【章指】言王政普大教其常业各养其老使不冻馁二老闻之归身自托众鸟不罗翔凤来集亦斯类也

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章指】言教民之道富而节用畜积有余焉有不仁故曰仓廪实知礼节也

不达

【章指】言大明者无不照包圣道者成其仁是故贤者志大宜为君子

利与善之间也

【章指】言好善从舜好利从蹠明明求之常若不足君子小人各一趋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子莫执中

言子等无执中陆注【音义下】

举一而废百也

【章指】言杨墨放荡子莫执一圣人量时不取此术孔子行止唯义所在

不为忧矣

【章指】言饥不妄食忍情抑欲贱不失道不为苟求能无心害夫将何忧【并毛校吴文定本】

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操也刘注【宋本文选 章注十八  指】言栁下恵不恭用志大也无可无否以贱为贵也

犹为弃井也

【章指】言为仁由已必在究之九轫而辍无益成功论之一篑义与此同

恶知其非有也

【章指】言仁在性体其次假借用而不己实何以易在其勉之也

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章指】言忧国忘家意在出身志在宁君放恶摄政伊周有焉凡人志异则生篡心也

孰大于是

【章指】言君子正己以立于世世美其道君臣是贵所过者化何素餐之谓也

大人之事备矣

【章指】言人当尚志志于善也善之所由仁与义也欲使王子无过差也

奚可哉

【章指】言事有轻重行有小大以大包小可也以小信大未之闻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犹弃敝蹝【屣】也

屣草屦可履刘注【文选注四十三】

乐而忘天下

【章指】言奉法承天政不可枉大孝荣父遗弃天下虞舜之道趋舍若此孟子之言揆圣意也

夫非尽人之子与

【章指】言人性皆同居使之异君子居仁小人处利譬犹王子殊于众品也

居相似也

【章指】言舆服器用人用不殊尊贵居之志气以舒是以居仁由义盎然内优胸中正者眸子不瞀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似人畜禽兽但爱而不能敬也刘注【文选注十九】

君子不可虚拘

【章指】言取人之道必以恭敬恭敬贵实虚则不应实者谓敬爱也

然后可以践形

【章指】言体德正容大人所履有表无里谓之柚梓是以圣人乃堪践形也

而弗为者也

【章指】言礼断三年孝者欲益富贵怠厌思减其日君子正言不可阿情丑欲朞之故譬以紾兄徐徐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有达财者

达财周恤之一本作才説云以有善才就开其性理也陆注【音义下】

君子之所以教也

【章指】言爱人之术莫善五者养育英才君子所珍圣所不倦其惟诲人乎【恵校盱郡重刋廖氏本】

变其彀率

率循也谓彀张其弩又当循其射道令必中于表丁音释 率法也陆注

跃如也

跃如心愿中也同

能者从之

当勤求也同【并音 章义下 指】言曲髙和寡道大难追然而履正者不枉执德者不回故曰人能道丑欲下之非也

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章指】言穷达卷舒屈伸异变变流从化守者所慎故曰金石独止不殉人也

滕更有二焉

【章指】言学尚虚已师诲贵平是以滕更恃二孟子弗应

其退速

【章指】言赏僭及滛刑滥及善不僭不滥诗人所纪是以季文三思何后之有

仁民而爱物

【章指】言君子布德各有所施事得其宜故谓之义也

是之谓不知务

【章指】言振裘持领正罗维纲君子百行先务其崇是尧舜亲贤大化以隆道为要也

及其所爱也

【章指】言发政施仁一国被恩好战轻民灾及所亲着此魏王以戒人君也【并毛校吴文定本】

虎贲三千人

先儒言如猛虎之奔丁音释

【注】角屖厥地

即额字屖音西义与栖迟同息也久也字从尸下辛或作犀牛字误也同【并音义下】

不能使人巧

【章指】言规矩之法喻若典礼人不志仁虽诵宪籍不能以善善人修道公输守绳政成器美惟度是应得其理也【毛校吴文定本】

被袗衣

袗衣之美者陆注

貉稽曰

貉貊鹤二音既是人性当音鹤纂文曰俗人姓也丁音释

既入其苙

苙栏也圈也同

是以言餂之也

注云餂取也今案字书及诸书并无此餂字郭璞方言注云音忝谓挑取物也其字从金今此字从食与方言不同盖写误也学者宜详同

然而无有【阙】乎尔则亦无【阙】有乎尔

孟子意自以当之邹鲁相隣故曰近圣人之居无乎尔有乎尔疑之也此意以况絶笔于获麟也陆注【并音义下】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晏婴
  卷一百六·陈祥道
  卷八·邵宝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第十五章 18·辜鸿铭
  第十一章 25·辜鸿铭
  卷六·黄度
  卷一·何楷
  (三十二)研究朱子学之方法·钱穆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佚名
  科 判·太虚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太虚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下·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藻·唐圭璋

      澡号野逸。   采桑子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   间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 二集卷八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三古今体九十四首【己卯一】己卯元旦絪緼天地三灵协发起隂阳万物融星德喜赢滋百长木行从正建时功南邦水土平成庆西极车书拜舞同【回目霍集斯伯克之子漠咱帊尔

  • 拜献·徐志摩

    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 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 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无边; 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花, 路旁冥盲中无告的孤寡, 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的雏燕,—— 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 我拜献,拜献我胸胁间的热, 管里的血,灵

  •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崔鸿

    慕容皝上 慕容皝字符贞小字万年廆第二子单于妃叚氏所生也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善权畧尚经学多材艺尤善天文国人称之廆为辽东公立为世子晋建武元年拜冠军将军永昌初拜左贤王封望平侯率众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正统五年六月辛未朔遣中官祭中霤之神○云南呵吒力僧纲司土官都纲李久广东阳春县猺老黄汉山等俱来朝贡马赐袭衣钞绢有差○德州等卫达官指挥佥事满哥卜花副千户脱罕沙在宁夏为总兵官乡导至是贡马至京以边境宁靖乞还原卫

  • 卷九·王明清

    ●卷九○王廷秀《阅世录》载明受之变甚备王廷秀,字颖彦,四明人。靖康初,以李泰荐为台属。高宗即位,擢登言路。著书号《阅世录》,其中一条载明受之变甚备。盖其所目击。是时宰辅,如朱、吕、二张,俱有记录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八 四夷传四·纪昀

    四夷传 【四】 占城真腊【投和 婆利 赤土 丹丹 罗剎 婆罗 殊禁 甘棠 僧高 武令 迦乍 鸠密 盘盘 哥罗 拘蒌密 扶南 瞻博 婆岸 干支 跋若摩腊 哥罗舍分 修罗分 甘毕 多摩苌】 三佛齐阇婆【蒲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纪昀

    列传五代 【十五】○五代十五卢文进 李金全 杨思权【尹晖】刘审交 王周高行周白再荣 安叔千 翟光邺 冯晖唐景思 王进常思孙方谏 刘词王环折从阮 娄继英慕容彦超卢文进李金全杨思权刘审交王周高行周白再荣安叔

  • 卷一百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一百十一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

  • 李百药传·刘昫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是隋朝内史令、安平公李德林的儿子。因生来体弱多病,祖母赵氏因此给他取名百药。百药七岁懂得做文章。父亲的朋友齐中书舍人陆父、马元熙曾到李德林家中聚宴,读徐陵的文章,说“:收获完了成周的粟子

  • 张升传·宋濂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

  • 三·钱穆

    无疑的,在中国传统政治里,即使除却蒙古、满洲两代狭义的部族政权不论,皇帝终是站在政治上最高的一位。而且皇帝是终身的,不比宰相以下一切官员,最长不过在某一职位上继续一二十年的时期。而且皇位又是世袭的。中国社会自秦

  • 中庸直指补注序·智旭

    现前介尔一念。而实无量无边。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清净本然。寂然不动。谓之性。感而遂通。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者。谓之道。全性起修。为善去恶。造圆因以致圆果者。谓之圣人之教。所以为教。慎独是矣。所

  • 卷一百五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八昏礼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七年春正月定昏娶仪制礼志诸王纳妃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敌门【即古纳采】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防四十

  • 卷四·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四鄘风一之四鄘不详其始封后入于卫故鄘风皆卫事也鄘灭矣犹系鄘存鄘也不予卫之得灭鄘也春秋昭公八年楚既灭陈矣九年犹书陈灾与诗存邶鄘同义故曰诗与春秋相表里者也

  • 大涅槃經師子吼品·欧阳竟无

      涅槃以四句讀.如來性品是法句.三行德王諸品是法行句.迦葉品是法用句.而師   子吼品是法義句也。師子吼者.大無畏.決定說.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也。何爲佛性.   一切諸佛以此爲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佛.其種子

  • 校猎赋(羽猎赋)·扬雄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

  • 真心直说·知讷

    一卷。高丽僧知讷撰。系阐述‘定慧双修、顿悟渐修’理趣的禅籍。完成于高丽熙宗即位之元年(1205)。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撰者普照国师知讷,以力倡禅教之调和而闻名于时。本书即其由禅教一致的立场,继承唐·圭峰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