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 判

  ──十年秋在北京辛酉讲经会讲──

   序经题   明纲宗    一 叙经之起意    二 明经之宗旨    三 解经品得名    四 显经品废立    五 彰品之次第   释经文    甲一 序分     乙一 序成就     乙二 众成就      丙一 众类成就       丁一 内护五众        戊一 声闻众        戊二 菩萨众       丁二 外护十众      丙二 礼仪成就     乙三 时成就

     乙四 说法所依随顺威仪成就      丙一 依三昧之威仪成就      丙二 依器世间之威仪成就      丙三 依众生世间之威仪成就     乙五 依止说因成就      丙一 放光照境      丙二 光中所见     乙六 大众现前欲闻法成就      丙一 弥勒示相怀疑      丙二 众人实心生惑      丙三 弥勒申意问因       丁一 长行       丁二 重颂        戊一 颂所见瑞相         己一 依世间之威仪         己二 放光照境         己三 所见六趣众生         己四 所见三宝出现          庚一 诸佛说法          庚二 结前生后          庚三 菩萨修行         己五 所见佛化流行          戊二 颂述问       乙七 文殊师利答成就        丙一 标名总告        丙二 正答所征         丁一 示相筹量答         丁二 举古成今答         丁三 指陈别事答          戊一 长行

           己一 赞扬希有           己二 显后胜妙           己三 委陈别事            庚一 受用大因             辛一 示相同今             辛二 唱灭异即             辛三 当成佛记             辛四 现入涅槃            庚二 摄取诸佛转法轮因            庚三 善坚实如来法轮因            庚四 能进入因            庚五 忆念因           己四 古今相即          戊二 重颂           已一 颂指陈别事            庚一 颂赞扬希有            庚二 颂委陈别事             辛一 颂佛在宣扬             辛二 颂灭后行化           己二 颂古今相即        丙三 劝诫听法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显一乘境        丙一 正明权实三根得记         丁一 初周说法          戊一 世尊晓喻           己一 二深先唱警察群生之心            庚一 长行             辛一 叹所证所说法妙              壬一 总标胜妙

              壬二 释斯胜妙             辛二 叹能证能说师胜              壬一 总标              壬二 别释            庚二 重颂             辛一 颂前二妙              壬一 总颂二妙              壬二 别颂法妙              壬三 别颂师妙             辛二 劝信今说           己二 四众惊疑发扬鹙子之请            庚一 蹑止初请             辛一 大众怀疑             辛二 鹙子启请              壬一 长行              壬二 偈颂            庚二 二止二请             辛一 长行             辛二 偈颂            庚三 三止三请             辛一 止说             辛二 请说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己三 开斯实相启彼权门            庚一 长行             辛一 明二记              壬一 取记              壬二 与记             辛二 破四疑

              壬一 何时说              壬二 云何知增上慢              壬三 云何堪说              壬四 云何不成妄语            庚二 重颂             辛一 明二记              壬一 颂记取              壬二 颂与记               癸一 颂所说难知               癸二 颂令住一乘               癸三 颂无二无三               癸四 颂佛出世本意               癸五 颂开示悟入               癸六 颂依法式显                子一 总颂                子二 颂过去诸佛                子三 颂未来诸佛                子四 颂现在诸佛                子五 颂今佛法式                 丑一 总颂                 丑二 颂初以方便诱引                 丑三 颂今说真实               癸七 颂未闻令闻              壬三 明破疑           己四 劝发欢喜          戊二 鹙子领解           己一 长行           己二 重颂          戊三 如来述成          戊四 佛为授记

           己一 如来授记            庚一 长行            庚二 重颂           己二 四众回向            庚一 长行            庚二 重颂         丁二 二周说法          戊一 如来喻化           己一 鹙子请           己二 释尊说            庚一 总略指答            庚二 正说法喻             辛一 长行              壬一 喻说               癸一 喻昔权说                子一 三界佛有喻                子二 五趣危亡喻                子三 权设方便喻                子四 依言免难喻               癸二 喻今实说                子一 授实喻                子二 释疑喻              壬二 合法               癸一 合昔权                子一 合三界佛有                子二 合五趣危亡                子三 合权设方便                子四 合依言免难               癸二 合今实                子一 合说实

                子二 合释疑              壬三 结答             辛二 偈颂              壬一 颂喻说               癸一 颂昔权说喻                子一 颂三界佛有喻                子二 颂五趣危亡喻                 丑一 颂宅宇危朽                 丑二 颂人众甚多                 丑三 颂诸方灾起                  寅一 总明变怪之相                   卯一 喻五钝使                   卯二 喻五利使                   卯三 通结                  寅二 别明扰攘之由                  寅三 结明可畏                子三 颂权设方便喻                子四 颂依言免难喻               癸二 喻今实说              壬二 颂合说               癸一 颂合昔权                子一 颂合三界佛有                子二 颂合五趣危亡                子三 颂合权设方便                子四 颂合依言免难               癸二 颂合今实              壬三 颂结说            庚三 劝信解经欣当佛智             辛一 显法有权实令舍权取实

             辛二 示人有是非令学是除非              壬一 观根以说勿妄宣传              壬二 信者位高久植德本              壬三 无智之人不信罪相              壬四 于有智者应为说之          戊二 中根领悟           己一 叙四人之喜敬           己二 申四人之领述            庚一 长行             辛一 法领              壬一 彰昔不悕              壬二 显今获得             辛二 喻领              壬一 总谈说喻              壬二 正陈喻词               癸一 喻昔不悕                子一 最初发心喻                子二 退流生死喻                子三 中还见佛喻                子四 不肯修大喻                子五 化以二乘喻                子六 示大不悕喻               癸二 喻今获得                子一 父付                子二 子获             辛三 合领              壬一 合昔不悕              壬二 合今获得            庚二 偈颂

             辛一 颂法说             辛二 颂喻说              壬一 颂昔不悕喻               癸一 颂发心退失喻               癸二 颂中还见佛喻               癸三 颂不肯修大喻               癸四 颂化以二乘喻               癸五 颂示大不悕喻              壬二 颂今获得喻             辛三 颂合说              壬一 颂合昔不悕              壬二 颂合今获得           己三 陈四人之荷恩          戊三 佛重述成           己一 赞印           己二 陈述            庚一 长行             辛一 法述             辛二 喻述              壬一 总喻              壬二 别喻               癸一 法王出世说教普滋喻               癸二 禀润各异喻               癸三 不自觉知喻             辛三 合述              壬一 合法王出世说教普滋喻              壬二 合禀润各异              壬三 合不自觉知

              壬四 结成            庚二 重颂             辛一 颂陈述              壬一 颂法述              壬二 颂喻述              壬三 颂合述               癸一 合佛兴于世说教普滋               癸二 合禀润各异                子一 合自标召集                子二 合佛应利导                子三 合生闻获益               癸三 颂结成           己三 结实          戊四 佛为授记           己一 为四人现前授记            庚一 授大迦叶记             辛一 长行              壬一 授因记              壬二 授果记             辛二 重颂            庚二 为余三人授记             辛一 请记             辛二 授记              壬一 授须菩提记               癸一 长行               癸二 重颂              壬二 授迦旃延记               癸一 长行               癸二 重颂

              壬三 授大目连记               癸一 长行               癸二 重颂           己二 起三周标当授记         丁三 三周说法          戊一 说法           己一 长行            庚一 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说往因会自身事              壬一 明大通佛去今久远              壬二 明大通智胜佛事               癸一 佛寿成道               癸二 转正法轮                子一 供养请转                 丑一 王子请转                 丑二 梵天请转                  寅一 神光动照                  寅二 供养请转                   卯一 东方                   卯二 东南方                   卯三 南方                   卯四 六方                   卯五 上方                子二 许可为转                 丑一 佛转法轮                 丑二 生闻获益               癸三 子继传灯                子一 出家启请                子二 许可正说                子三 诸子传灯

                子四 佛起赞叹                子五 所化常益               癸四 会成今佛             辛二 结夙缘会弟子事            庚二 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法说             辛二 喻说              壬一 喻昔说权              壬二 喻今说实             辛三 合说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说夙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颂知自身事              壬一 颂佛寿成道              壬二 颂转正法轮               癸一 颂供养请转               癸二 颂许可为转              壬三 颂子继传灯              壬四 颂会成今佛             辛二 颂会弟子事            庚二 颂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颂喻说             辛二 颂合说          戊二 领记           己一 满慈领解得记            庚一 满慈心念领解            庚二 如来印述授记             辛一 长行              壬一 如来发言印述              壬二 正为满慈授记

               癸一 授因记               癸二 授果记             辛二 重颂              壬一 颂如来印述              壬二 颂满慈授记           己二 五百悕领得记            庚一 心悕            庚二 许可            庚三 正记             辛一 现前授记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辛二 展转授记            庚四 悔领             辛一 长行              壬一 悔责              壬二 领解               癸一 喻领               癸二 合领             辛二 重颂              壬一 颂悔责              壬二 颂领解           己三 学无学人悕领得记            庚一 众自希望             辛一 二人悕请             辛二 二千人悕请            庚二 佛为记别             辛一 授阿难记              壬一 正为授记               癸一 长行

               癸二 重颂              壬二 众起疑念              壬三 佛为解说              壬四 阿难证说             辛二 授罗睺罗记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辛三 授二千人记              壬一 授记               癸一 长行               癸二 重颂              壬二 领记        丙二 叹人美法劝募持行         丁一 人法可师          戊一 明人法师           己一 长行            庚一 对佛现前法师            庚二 不对佛前法师             辛一 闻已随喜法师             辛二 正行六种法师              壬一 明悲愿              壬二 明尊重           己二 重颂            庚一 叙尊重之由            庚二 颂法师之德             辛一 悲愿殊胜             辛二 可尊可重            庚三 颂法最第一          戊二 明法法师           己一 长行

            庚一 法难信解勿妄宣传            庚二 法身舍利应可供养            庚三 末世为众说法仪则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法难信解勿妄宣传            庚二 颂正闻是经得近正觉            庚三 颂说法仪轨            庚四 颂读经说经佛常加被            庚五 颂说法受法两俱利益         丁一 古今同证          戊一 长行           己一 塔涌闻法证经胜妙            庚一 塔涌印证经之可信             辛一 支提应现             辛二 灵只敬奉             辛三 叹佛印经            庚二 塔开听证经之可重             辛一 辨因由             辛二 明开塔              壬一 请见佛              壬二 集分身               癸一 放光照土               癸二 诸佛言来               癸三 变土延宾                子一 变大千界                子二 诸佛集坐                子三 广变佛土                子四 佛方安处               癸四 持华慰主              壬三 正开塔

             辛三 明见赞           己二 募众说经方陈咐嘱          戊二 重颂           己一 颂塔涌闻法证经胜妙           己二 颂募众说经方陈咐嘱            庚一 陈募说经            庚二 对比胜劣            庚三 重募持人结成胜行         丁三 顺逆为友          戊一 明天授与佛违缘善友之德           己一 明释尊昔重法以求经            庚一 往昔求法             辛一 长行             辛二 重颂            庚二 结会今古           己二 明天授由经当来成佛           己三 结闻经获益          戊二 明文殊与众顺缘善友之力           己一 智积请归释尊留止           己二 文殊涌出来见智积            己三 文殊智积共为论议             庚一 论化众多少              辛一 问化多少答数无量              辛二 龙宫涌出文殊指示              辛三 智积赞扬文殊告化             庚二 论成佛迟速              辛一 智积问              辛二 文殊答              辛三 智积疑              辛四 龙女现

               壬一 龙女现赞               壬二 鹙子申疑               壬三 龙女道成               壬四 生闻获益         丙三 禀命舍权持行实法          丁一 二万菩萨请此方持          丁二 四类声闻请他方持           戊一 前二众请持           戊二 后二众请持            己一 授记             庚一 二类得记             庚二 二类喜领            己二 持经          丁三 八十万亿诸菩萨持           戊一 长行           戊二 偈颂            己一 标当说            己二 广忍受             庚一 打骂忍             庚二 慢谤忍             庚三 毁辱忍             庚四 默摈忍            己三 结持经        乙二 明一乘行         丙一 所行之行          丁一 启请          丁二 开示           戊一 详答因安乐行行            己一 标答            己二 显答

             庚一 正身行              辛一 长行               壬一 标处               壬二 别释                癸一 明行处                癸二 明亲近处                 子一 初亲近处                 子二 第二亲近处              辛二 重颂               壬一 颂住安乐行                癸一 劝示                癸二 别颂                 子一 颂外人境有法二处                 子二 颂有空法行处                 子三 颂中道境亲近处               壬二 颂得安乐果             庚二 正语行              辛一 标劝              辛二 别示               壬一 长行               壬二 重颂                癸一 颂修安乐行                癸二 颂得安乐果             庚三 意离诸恶自利行              辛一 长行               壬一 修安乐行                癸一 离恶                癸二 修善                 壬二 得安乐果              辛二 重颂

             庚四 心修诸善利他行              辛一 长行               壬一 修安乐行                癸一 教慈悲                癸二 教作念               壬二 得安乐果               壬三 叹经胜妙                癸一 标胜妙                癸二 喻胜妙                 子一 明佛昔施权                 子二 明佛今显实              辛二 重颂               壬一 颂安乐行               壬二 颂经胜妙                癸一 颂喻说                癸二 颂法合            己三 结答           戊二 总明果安乐行相            己一 寤时果            己二 梦时果            己三 结前果         丙二 能行之人          丁一 他土请持          丁二 如来不许          丁三 此方涌出           戊一 从地涌出           戊二 升空赞礼           戊三 神力促时           戊四 众人共见           戊五 导师省问

           戊六 世尊答慰           戊七 诸人随喜           戊八 如来赞许          丁四 菩萨疑生           戊一 疑问            己一 总申疑请            己二 众所疑事            己三 申众疑意           戊二 分身诸佛答慰群疑           戊三 如来赞许           戊四 正答所疑            己一 长行            己二 偈颂           戊五 众生疑念           戊六 陈疑请说            己一 长行            己二 重颂        乙三 明一乘果         丙一 明已满果          丁一 明果德殊胜           戊一 释迦三敕           戊二 弥勒四请           戊三 如来正告            己一 长行             庚一 敕听标示             庚二 正说寿量              辛一 明菩提无上               壬一 明三乘所共见之应身               壬二 明三乘所不知之真身                癸一 标成道已来甚久

                癸二 显成道已来时节                 子一 显说报佛久成为物说近                 子二 密说法身久证应物权现              辛二 明涅槃无上               壬一 法说正明二身常住起灭                癸一 明报身寿命常住                癸二 明化身现有起灭               壬二 喻说                癸一 喻说常灭                癸二 辨非虚妄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菩提无上             庚二 颂涅槃无上          丁二 辨时众获益           戊一 时会获益现前阶降            己一 标时益            己二 佛告益             庚一 明证得             庚二 明信发            己三 供养益            己四 领受益           戊二 校量胜劣后时利益            己一 随喜信解益             庚一 长行             庚二 重颂            己二 解持读诵益             庚一 长行

             庚二 重颂         丙二 明未满果          丁一 傍随喜福果           戊一 弥勒请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长行             庚一 校量为问             庚二 正成校量              辛一 成傍随喜功德              辛二 成正随喜功德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傍随喜之福             庚二 颂正随喜之福          丁二 正依行福果           戊一 明法师功德            己一 告修行法师差别            己二 显所得功德多少            己三 显六根殊胜功德             庚一 眼根殊胜果用             庚二 耳根殊胜果用             庚三 鼻根殊胜果用             庚四 舌根殊胜果用             庚五 身根殊胜果用             庚六 意根殊胜果用           戊二 举法师事证            己一 长行             庚一 示前违顺所生罪福             庚二 显持经人违顺人相              辛一 标往古时节佛世              辛二 显能行违顺人相

           戊三 会今古示违顺人相           戊四 结劝众人除违行顺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说经人违顺之相             庚二 颂结会古今             庚三 颂结劝众人除违行顺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付嘱流通         丙一 现神力以起信行          丁一 涌出请          丁二 如来现           戊一 长行            己一 示现如来神力            己二 付嘱修行供养           戊二 重颂         丙二 正嘱累以令流通          丁一 如来付嘱          丁二 菩萨敬受          丁三 令塔等还          丁四 众皆欢喜        乙二 禀命流通         丙一 自行苦行力以流通          丁一 宿王华问          丁二 世尊委答           戊一 叙称古佛           戊二 叙述修行            己一 精进得定            己二 供养佛法            己三 供养舍利            己四 会成今古

          丁三 称经妙德          丁四 叹胜咐嘱          丁五 时众获益多宝赞叹         丙二 密行教化力以流通          丁一 神光往召          丁二 妙音来至           戊一 彼来           戊二 至此           戊三 化行          丁三 事讫还国          丁四 时众得道         丙三 救济苦难力以流通          丁一 救未发心除苦得乐           戊一 问答名因            己一 问观世音之名因            己二 答观世音之字义             庚一 观声救济              辛一 总标称名脱苦              辛二 别显称名脱厄              辛三 结告威神之大             庚二 观心救济             庚三 观色救济           戊二 问答化行           戊三 重颂问答名因            己一 颂问名因            己二 颂答名因             庚一 总标许说             庚二 正答名因             庚三 兼答化行             庚四 叹德劝归

           戊四 持地劝赞           戊五 时众获益          丁二 救已发心破恶卫善           戊一 明持经之福           戊二 明神咒之力            己一 二圣说咒            己二 二天说咒            己三 十神说咒           戊三 明时众之益         丙四 功德胜力以流通          丁一 叙本缘           戊一 叙述时人           戊二 广明由绪            己一 赞二子德         己二 善友引化         己三 出家获益       丁二 会今古       丁三 劝归礼       丁四 结胜益      丙五 护持劝发力以流通       丁一 普贤来轨       丁二 启白闻经       丁三 佛告四法       丁四 普贤劝发        戊一 明劝发相         己一 与现益         己二 与后益        戊二 结劝发心       丁五 释迦赞劝        戊一 赞美普贤

        戊二 赞持经者        戊三 明违顺相       丁六 时众获益

  贯经义

  妙法莲华经,传入震旦,信受甚盛。初在南方风行,南北朝时,有光宅、嘉祥诸师弘扬;隋时,天台智者大师集其大成,尤阐发无遗。继则贤宗诸师亦甚提倡,李唐之际乃大振于北方。慈恩大师著有玄赞四十卷,讲者多宗之。宋元以降,玄赞佚失,数百年来讲此经者,大都仅依台、贤二教。近时海上交通,始将玄赞一书从日本取回重刊。今以大众因缘,复在北方讲演,故依据之。

  讲演经文之前,有三问题须解释之:

  一、五乘一乘孰为权实:本经以一乘为宗,就佛出世本怀而言,唯一大事因缘,无二、无三。如一雨之所润,一地之所生,故应以一乘为实,五乘为权。然众生机类各各不同,如三草、二木形相互异,故应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又就佛法言,众生根性虽有差别,然皆以实相为体,如三草二木不离一地所生。就众生法言,实际理地虽平等无二,然离种种差别亦无所谓平等,如一地即是种种山川草木,非除去山川草木别有一地。是以各就一方面言,或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或以五乘为权,一乘为实,皆不违理。

  二、佛性有无孰为权实:就各种经论中,有谓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阐提不得作佛者,权巧之谈。有谓众生实有五性差别;言皆有佛性者,乃诱导不定性众生权巧之辞。兹以二门解说之:一、就理性行性言:理性则一切众生皆同,以理性即一相无相平等不二之真如性,亦即佛性,故无一众生不完全具足。因众生性与佛性本无二故,皆同一实相故。行性则一切众生不必皆同,以一切众生相乃种种业行所成,业行既异则众生界应各自成差别,故佛性不必皆有。以上二义,各具一理,皆真实了义也。二、就现实门展转门言:吾人现前一念上,观察过去之过去及未来之未来,众生种性皆各不同,决定有五性差别。若于十法界展转缘起上观察,则非有决定性。唯识论上,种子有本有、新熏两说,本有之种子虽不完全,因新熏则可成故。由以上二门,可知众生皆有佛性,其立言虽异,均不违理。

  三、大乘一乘之异同:此问题,在经论无有明文,而学者每以大乘在三乘之内,以一乘超三乘之外。依本经言,一乘当即大乘也。大有二义:一、大对小而言,然小为大之方便,证小果后回心向大,则无大小之相对。二、大就法体言,法体无二亦无不二,强名为大,或名为一。故大乘与一乘,无二无别。


猜你喜欢
  释门自镜录卷上·怀信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印光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自融
  治地品第二十一·佚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七卷·龙树
  还重吗?·佚名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中·佚名
   第六十三則 南泉斬貓·胡兰成
  卷第二十·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宗赜慈觉
  序·佚名
  卷第二十四·居顶
   第五十二則 趙州石橋·胡兰成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元诗选初集戊集目录·顾嗣立

    萨经历都剌(雁门集 天锡集) 宋逸士无(翠寒集 啽呓集 鲸背吟) 陈监丞旅(安雅堂集) 张承旨翥(蜕庵集) 贡尚书师泰(玩斋集 玩斋拾遗) 编修乃贤(金台集) 鹿皮子陈樵(鹿皮子集) 谢□□宗可(咏物诗)

  • 列传第三十五·李延寿

    袁翻 弟跃 跃子聿脩 阳尼 从孙固 固子休之 固从 兄藻藻子斐固从弟元景 贾思伯 祖莹 子珽袁翻,字景翔,陈郡项人也。父宣,为宋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随文秀入魏。而大将军刘昶言是其外祖淑近亲,令与其府谘议参军袁济为宗。宣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驻跸大喜峰口 巡抚蓟州都御史臧凤言迩者传闻圣驾驻大喜峰口欲招朵颜卫夷人至关宴劳此夷非朝贡不绝而豺狼之性难驯今屈万乘之重以临之彼怀谲诈未必肯从纵使率其部落而来恐无以塞无厌之求请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纪昀

    忠义传宋 【二】○宋二傅察李翼【李耸 王唐臣 刘子英 阎城 折可与】张忠辅 孙益【孙谷】史抗稽古 稽哲 蒋兴祖 张确 李震李涓黄友 王士言祝公明 刘士英【王禀 方笈】 李邈【刘翊】张克戬 阮骏 姜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纪昀

    刑法畧 【二】厯代刑制 【宋】○厯代刑制二宋△宋宋法制因唐及五代之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按玉海云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敕晋天福编敕周广 顺类敕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惩五代藩镇专杀之弊

  • 六五三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各书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六五三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各书分别办理缘由折乾隆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安徽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查缴悖谬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谬各书,钦奉谕旨,展限二年,实力搜查,并令明白晓谕,及早呈缴,如限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徐广曰遇固一作偶】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髙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才能徒以婉佞贵

  •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 第二十五·班固

    (卫青,霍去病)【原文】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陽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陽侯曹寿尚武帝姊陽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卫媪长女君孺,次女少

  • 亦怜真班传·宋濂

    亦怜真班,西夏人。父名暗伯,效忠于世祖,任知枢密院事。亦怜真班禀性刚正,举止有礼。仁宗召见,令入宿卫。延..六年(1319),破格提升为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至治二年(1322),调同知通政院事,升为虎符唐兀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初

  • 卷三十四杂税二·冯煦

    当税皖省现设当铺一百一十三座,岁征当税正银五千六百五十两,耗银五百四十五两五钱。《户部则例》内载各省民间开设典当,呈明地方官,转详布政司,请帖按年纳税,于奏销时汇册报部。其有无力停止者,缴帖免税。皖省当税每年每座完

  • 卷六十八·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八治道三人才程子曰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为急务人才不足虽有良法无与行之矣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禀质之不美患夫师学之不明也师学不明虽有美质无由成之矣 作新人

  • 卷三·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西库全书春秋或问卷三     宋 吕大圭 撰宋公和卒或问诸侯卒或名或不名何也曰诸侯不生名附庸则称字邾仪父萧叔是也外国之附庸则名郳黎来介葛卢是也未成君则名之郑忽曹羁是也

  • 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传】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是以不得助执绋,使求从舆人。曰:『以肥人得备弥甥也,有不腆先人之产马,使求荐诸夫人之宰,其可以称旌繁乎?』」夏六月,晋荀瑶伐齐。高无丕帅

  • 卷十九·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六复次菩萨摩诃萨作无量亿那由他阿僧祇大众施会。离恶清净诸佛所叹。普净众生。永离众恶。净三业迹。生萨婆若。无量境界皆悉清净。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布施之具。皆悉庄严而以惠施。菩萨

  • 第二品 比丘品·佚名

    第六十一 庵婆蘖林教诫罗睺罗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哆园。尔时,具寿罗睺罗住庵婆蘖林。世尊由晡时宴默而起,往访庵婆蘖林具寿罗睺罗。具寿罗睺罗遥见世尊正前来,为敷坐具与备[洗]足水。世

  • 都会中的孤岛·坂口安吾

    《都会中的孤岛》是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坂口安吾的短篇小说集。本书主要内容为玩具箱,水鸟亭,都会中的孤岛,中庸等。《都会中的孤岛》:女主角美也子是小酒馆的服务生,有数不尽的情夫。其中慢郎中阿弁与右平两人都有意和

  • 颐庵文选·胡俨

    二卷。明胡俨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举人授华亭 (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

  • 金莲记·陈汝元

    明代传奇剧本。陈汝元撰。《曲品》著录。全剧36出。全剧36出。写苏轼与王安石、章惇政见不合,被外调杭州为刺史。轼流连山水,纳朝云为妾。御史舒亶,趋炎附势,受章惇指使,劾奏轼以诗怨谤朝延,下狱勘问。弟苏辙叩阙陈情,救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