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西晋优婆塞聂道真译

若那师利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菩萨何因身有所行。不令他人得长短。口所言。不令他人得长短。心所念。不令他人得长短。何缘身不法他人长短。口不说他人长短。心不念他人长短。持是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众阿罗汉辟支佛。及诸天人世间人民。所不能及知。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无能逮者。无有能动转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无有能害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成就遂意。身所行事净洁。口所言净洁。心所念净洁。身所行无瑕秽。口所言无瑕秽。心所念无瑕秽。身所行智慧在上头。口所言智慧在上头。心所念智慧在上头。生时端正。生时智慧。生时布施。生时种类中好。生时于尊贵家。生时面色好。生时善相与众异。意所念皆强。多所护持不忘。无所爱惜。高才猛健。猛中尊。猛中贵。猛中勇。猛中勇猛。猛中无有比。所识为无有能斟量者。所议无有央数。所议为不可计。无有边幅。无有能胜者。慈爱于佛经。皆前世筋力行所致。多所出入语者。人皆信用之。无有不敬附者。身所行。无有不净洁者。诸所视经。无有不了知者。一心降意。思惟明晓。回念入禅。出入五音中。入于四事中。入于三事中。入于十二事中。过去当来今现在所出生福祐功德中。入于七觉意中。入于虚空无常无所挂碍中。入于六波罗蜜经中。悉具足念善慈爱愍伤等。心悉无所憎爱。入于十种力慧中。为诸天梵释。阿须轮鬼神龙所供养。悉爱护十方人。诸有惊怖者。皆归仰得解。诸有恐惧急缘者。无不得安隐者。明于十方。如灯火如炬火。如大火如日月。过度诸世间人。如船佐。如船中人。有尊师。于诸天世间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极善极豪。都于大众中。最独尊雄中复重雄。极上无有与等者。如是法当何以致之。文殊师利菩萨。谓若那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所问。乃尔极大慈爱。多所度脱。乃作是发意问。所问者皆有佛子菩萨身所行。有口所言。有心所念。有意所念道。诸所施行功德悉可得。未曾增减。佛经时。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悉受得之。皆从是起成。皆使世间人民悉安隐。诸所说经悉谛受。诸所有宿命恶悉消尽。诸经悉受得之。诸所有皆快。诸所有皆好。无有与等者。如是佛子。行于大道者。悉皆得之。

菩萨居家法。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为爱欲所拘系。悉入虚空法中。菩萨孝顺供养父母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得佛道。以当度脱十方天下人。菩萨妻子共居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有爱欲悉消去。菩萨居家。有所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脱于爱欲中。得道极过度。菩萨居家相娱乐。作音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听受诸经。悉得闻如是作音乐时欲听闻。菩萨著七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脱于重担去。悉得止休息。菩萨在婇女中相娱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悉入佛经中。拔弃于淫泆。菩萨在楼上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上佛经讲堂上。悉受诸经无有与等者。菩萨布施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所有。但欲施与人。无有贪爱者。菩萨与妻子恩爱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脱去于淫泆恶露悉弃捐。令觉知入虚空中。菩萨患厌家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得脱解。无所复拘著。菩萨弃家行学道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得出去莫复还入爱欲中。无所复贪。若菩萨到佛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但念佛。悉入诸经中。无所复挂碍。菩萨至师和上所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所念。善无有不得者。悉入正经中。菩萨索作沙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至到。悉令得成就。莫复中悔止。菩萨去白衣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极照明。于功德中。莫令有懈怠。菩萨受袈裟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所沾污。持心如佛。菩萨剃头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垢浊悉除去。莫复与共会。菩萨作大沙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还沤和拘舍罗波罗蜜悉得经。菩萨作沙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作沙门时。令如佛悉度十方天下人。菩萨持戒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护持禁戒。莫令犯如法。菩萨受和上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念所知禅。极过度。无所一挂碍。菩萨受师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作。悉为狎习。如所教法。持不失。菩萨自归于佛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欢乐于佛法。悉生极好处。菩萨自归于经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得深经藏。所得智慧如大海。菩萨自归于僧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得依度如比丘僧。有所依度乐于佛道德。菩萨开户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开天门。入佛经门。莫复厌还者。及自到佛泥洹道。菩萨入室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得度脱。所居止处。早如佛所止处。早逮得深经。众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菩萨闭户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闭塞恶道门。诸所有宿命恶悉烧尽。菩萨敷床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入至深经中。悉视十方人虚空。菩萨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坐安如佛坐于师子座上时。莫令心有所著。菩萨正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正功德中。无令有狐疑增减佛经中。菩萨喘息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喘息定成止足。菩萨徊念观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当作是念。见无常法。菩萨起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见虚空法。无有不了知者。菩萨足蹈地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住安隐。不复动摇。菩萨著泥洹僧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捡持功德。悉愧于世间诸所有早令得佛道。菩萨系带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结诸功德悉令坚。菩萨被安和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重益得诸功德。悉入诸经中。极过度去。菩萨被震越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常乐喜于佛经。未曾有离时。菩萨持杨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学诸经。悉净洁得。菩萨漱齿洗口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垢浊。悉净洁去清净住。菩萨左右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弃众恶。断绝淫泆嗔恚愚痴。菩萨行至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上佛经。悉净洁。菩萨持水行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谨敕软好心净洁。菩萨澡手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软好手取诸经道法。菩萨洗面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经道。面门莫令有瑕秽。菩萨向出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逮所求索。悉疾得无所复挂碍。菩萨向道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得佛。莫复令还。菩萨行道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无底经中。悉深入经。净洁身体。无所挂碍。菩萨行道上坂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喜乐佛经。无有厌极时。菩萨行道下坂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大道中。悉贯诸智慧。菩萨行曲道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有邪念。无令有恶口。菩萨行直道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念正道。无令有谀谄。菩萨见扬尘满道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欲去。常得明经。菩萨见淹尘满道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常柔软心。悉得诸慈哀。菩萨见阴凉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所恶法。悉除去通利。入佛经中悉觉知。菩萨见讲堂精舍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听受诸经悉入中。菩萨见林大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归仰供养者。天上世间皆悉然。菩萨见山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念高才。明诸功德法。无有能胜者。菩萨见棘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疾远离于淫泆嗔怒愚痴。菩萨见叶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道覆盖得禅。回入三昧。菩萨见华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庄身得三十二相。菩萨见实树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得华实。悉具足于佛经中。菩萨见流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经流渊中。悉得佛智。菩萨见井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早开经门。一味无有异。菩萨见汲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道智悉具足。开入功德法中。菩萨见泉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问慧者。多所解。悉会于佛经道中。菩萨见大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悉重持诸功德法。无有尽[歹*斯]。时无有能过者。菩萨见桥梁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得诸经。极过度人。如桥梁过人。无有极止时。菩萨见宅舍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远离于爱欲。十方人心所念者皆悉知。菩萨见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无所拘著。不乐于五音乐五所思。菩萨见果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无所愁忧。悉得深智本根。菩萨见戏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精进者。莫令离于佛诸经。菩萨见庄严大众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庄严于三十二相悉逮得。菩萨见人愁忧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复愁忧。菩萨见人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乐喜深经。菩萨见人不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恩爱。无所著。菩萨见人安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安隐。逮得如佛安隐。菩萨见人勤苦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灭[歹*斯]诸勤苦。悉见正真道。菩萨见人强健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强健如佛。时身强健。菩萨见人病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念无常。悉入虚空中。尽究竟于佛经。莫复还。菩萨见端正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爱乐于佛经。菩萨见丑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堕丑恶中。菩萨见报恩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报恩于诸菩萨。菩萨见不报恩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有悭贪。悉示人于正道。菩萨见沙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受诸经。悉究竟得。菩萨见异道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诸恶根本。悉消尽赐。究竟诸经。菩萨见仙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求愿。尽悉得。所作为皆成足。菩萨见被铠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受铠悉具足于佛经。菩萨见愚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黠健。所作为。莫堕众恶中。菩萨见讲经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闻知。无不解慧者。菩萨见帝王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自致为经中王。自然转经。说道无有休绝时。菩萨见太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作佛子。常化生于经中。菩萨见公卿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明于深经中所问慧。莫不解遣承用者。菩萨见旁臣长吏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念正莫用有恶。无令远离于诸菩萨。菩萨见城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身体。无有与等者。悉令人善无有能过者。菩萨见宫阙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乐明于心。常念与善功德相值。菩萨见持锡杖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常作善。为人所仰。常欲施与人。教人为善法。菩萨持钵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多所馈遗。悉受所供养。皆入于无底功德中。菩萨行分越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法处。无有忘误时。菩萨至人家门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至佛经门。菩萨入门内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智慧内。菩萨未受饭食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有逆难。悉入般若波罗蜜经中。菩萨未得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莫复堕泥犁。禽兽。薜荔。监楼。恶道中。菩萨见空钵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空于爱欲中。菩萨见满钵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满诸功德中。菩萨见受饭钵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奉行佛道事。菩萨见惭愧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不惭愧于爱欲者。菩萨见不惭愧人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心所念恶悉弃捐。莫不慈哀者。菩萨得美食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愿。无不悉得者。心无沾污。菩萨得粗饭食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柔软心。无不愍伤者。菩萨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如禅食足。常饱于经。菩萨食味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饱味。如佛喉咽所化味时。悉令逮得于甘露名经。菩萨饱已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作。为悉成足。入佛经极过去。菩萨说经咒愿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说所道。无有尽时。悉入佛诸深经中。菩萨说经咒愿已出去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出于三处色。无常空中。悉受得佛智慧。菩萨入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入佛智慧中。过去当来今现在悉平等。菩萨浴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洗除心垢。悉令去明极照至边。菩萨见热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远离于热极过度去。菩萨见寒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作人中将。得极明凉好处。菩萨见诵经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解于诸经处。尽求索智。悉揽持诸慧。菩萨见佛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与诸佛共会。心无所挂碍。菩萨上向视佛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眼所视。无所挂碍。见无极处。菩萨为佛礼拜。头脑著地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无有能逮见佛头上者。天上天下。菩萨拜起。正视佛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行经无有与等者。菩萨绕佛一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绕极善所作。为皆究竟赐经明。菩萨绕佛三匝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作为。心常勇。未常远离于佛道。菩萨称誉佛功德威神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所作为。功德不可计。威神不可计。功中极过度。菩萨洗足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悉得佛神足念飞。无所复挂碍。悉入具。菩萨称誉佛相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身体。悉具足如佛经身。菩萨卧坐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不复系于爱欲。勤苦中悉净洁。菩萨觉起时。心念言。十方天下人。皆使得佛智慧。得十力。是为菩萨常所行道。

是释迦文佛刹。凡有百亿释提桓因坻。皆忉利天上。悉各思想欲请佛。诸释提桓因坻皆为佛于紫绀正殿上。施七宝师子座。以天所有名好劫波育杂色。若干种绝殊好。皆敷著座上。皆施绝好交露帐。皆各于适已。佛即悉知之。佛便分身威神。悉皆在百亿忉利天上释提桓因抵外门。一一释提桓因坻。皆有一佛。凡有百亿佛。皆与诸菩萨等俱。诸释提桓因坻。皆大欢喜。悉出迎。为佛作礼。请佛入。佛即与诸菩萨等俱入。至紫绀正殿上帐中坐。诸菩萨等。悉各于一一七宝莲华师子座交露帐中坐。佛续在是百亿小国土。与诸菩萨共坐。威神不动。十方诸菩萨大复来会。

昙昧摩提菩萨。复有昙昧摩提菩萨。师利摩提菩萨。俱那摩提菩萨。堕夜摩提菩萨。沙头摩提菩萨。若那摩提菩萨。沙遮摩提菩萨。阿迦摩提菩萨。沙罗摩提菩萨。萨和摩提菩萨。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八·慧立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一·义天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一·善月
  卷四·佚名
  第四卷·佚名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胡兰成
  藏要第一輯叙·欧阳竟无
  卷第七·费隐通容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卷第一·志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中·蔡絛

    王文穆钦若未第时,寒窘,依幕府家。时章圣以寿王尹开封,一日晚,过其舍。左右不虞王至,亟取纸屏障风。王顾屏间一联「龙带晚烟离洞府,雁拖秋色入衡阳」,大加赏爱,曰:「此语落落有贵气,何人诗也?」对曰:「某门客王钦若。」王遽召之,见

  • 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四崔峒崔峒慱陵人登进士第为拾遗集贤学士终於州刺史艺文传云终右补阙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诗一卷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後呈上自得山公许休畊海上田慙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

  • 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脱脱

        张俊 张宗颜 刘光世 王渊 解元 曲端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政和七年,从讨南蛮,转都指挥使。宣和初,从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平郓州贼李太及河朔、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七十一·叛臣·脱脱

        ◎叛臣   ○张觉(子仅言) 耶律余睹 窝斡   古书“畔”与“叛”通,畔之为言界也。《左氏》曰,政犹“农之有畔”,是也。君臣上下之定分,犹此疆彼界之截然,违此向彼,即为叛矣。善恶判于跬步,祸患极于怀襄,吁,

  • 卷四·谷应泰

      ○太祖平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夏五月,泰州张士诚起兵,陷高邮。士诚,白驹场亭民,为盐场纲司牙侩,与弟士德、士信俱以贩盐,缘为奸利,性轻财好施,颇得众心。至是,因乱,与其党李伯升、潘原明、   吕珍等十八人,聚兵陷泰州。十四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四·徐紘

    (明)徐纮 撰副都御史李公墓志铭  王侍伟天生一代圣明之君创业继统必有忠良之臣以赞襄左右扶颠持危不偶然也曩者宣宗皇帝即位改元之初会乐安州汉庶人谋叛刼众从已而行在四川道监察御史李公州人也以外艰家居语族人曰吾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胜朝殉节诸臣録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奉勅撰明自万厯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咸

  • 卷二十九·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九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吴晋争盟表晋用申公之计用吴以犄楚其后吴卒破楚入郢驯至为患于方夏病齐及鲁与晋争长于黄池论者因以咎晋之失计自啓门庭之寇其实非也晋欲制

  • 四、我家的童仆阿芳·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孩子。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

  • 周是修传·张廷玉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世,泰和人。洪武末年,他考中明经,任为霍丘训导。太祖问他在家做什么事,周是修回答:“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太祖听后很高兴,将他提拔为周府奉祀正。一年之后,周是修跟随周王北征至黑山,回来后升为纪善。建文元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六礼略【臣】等谨按自古帝王经国治世之典莫大於礼礼也者事神理人班朝治军由仁孝诚敬之思以达於尽伦尽制之实治法所由大备也自有虞氏命典三礼成周始有吉

  • 选举一四·徐松

    举士十六新科明法【宋会要】神宗熙宁四年二月,罢明经诸科。其后有诏许曾于熙宁五年以前应明经及诸科举人,依法官例试法,为新科明法科。 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比许应明法举人止愿依法官条试断案大义者听。如合格,仍编排在

  • 第一节 代宗之立·吕思勉

    肃宗性颇昏庸,又其得位不以正,故张良娣、李辅国、广平、建宁等,遂乘之窃权争位焉。良娣,帝即位后,册为淑妃。乾元元年(758年)四月,立为皇后。《传》言其与辅国持权禁中,干与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而无如之何。辅国,帝即位后擢为

  • ●瀛海偕亡记卷下·洪弃生

    海东洪弃生纂岁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刘永福既去,残兵或去,或溃,或窜入山。日军徇沿海、沿山各地。越十日,自凤山分军南下恒春城,自中部分军进屯内山埔里社,自台北分军取后山宜兰县。陆军由三貂岭下北关,水军由苏澳徇南关。台

  • 四书管窥卷四·史伯璿

    元 史伯璿 撰孟子梁惠王上首章仁义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明或疑朱子仁字之训孟注先言心之德语注先言爱之理何也诸葛泰之曰语之为仁犹曰行仁以仁之用言故先言爱之理孟子此章以仁之体言故先言心之德 考证此章从全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圆晖

      分别根品二之一  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品后次明根品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释此品颂文分三段。一明二十二根。二明俱生诸法。三明六因四缘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王顼龄

    二十一卷。清王顼龄(1642-1725)等奉敕撰。项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初以文学进,游历诸卿,谙练典故。卒,谥文恭。着述除《书经传说汇纂》之外,尚有《世恩堂集》等。康熙六十年(1

  •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金刚智(671~741)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世尊为日月星宿所说八星咒之功德,及北斗八女之供养法。又此八星咒之印契乃出自金刚顶经七星品。然据考证,此仪轨恐系后世之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