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庸直指补注序

现前介尔一念。而实无量无边。不生不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清净本然。寂然不动。谓之性。感而遂通。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者。谓之道。全性起修。为善去恶。造圆因以致圆果者。谓之圣人之教。所以为教。慎独是矣。所以慎独。致中和是矣。所以致中和。空假中一心三观是矣。修此三观。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智仁勇三德立焉。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交。五达道行焉。凡为天下国家之九经备焉。以其关系于天下成败利钝治乱安危之重也。故谓之三重。此三观者。惟是一心。故曰所以行之一也。中庸之为书。蕅益大师之直指。具于是矣。或曰。进今之学者。而与之言中庸。无乃奥乎。蕅师直指。以佛释儒。又奥之甚者也。晓之曰。所谓中庸。所谓直指。即直指尔我乃至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之现前介尔一念。而又无量无边。不生不灭。清净周徧。圆具三谛三观三德之妙真如心也。真者不妄。如者不变。妙者神通自在。不可思议也。三谛者。真俗中。三观者。空假中。三德者。般若解脱法身也。既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而圣凡之分。天地悬隔者。何也。修与不修之殊也。修则性显。不修则性隐。修之则为智为仁为勇。为君子。为至圣。为尧舜文王武王周公仲尼。乃至成佛。不修则为愚。为不肖。为蛮貊。为无忌惮之小人。乃至为畜生饿鬼地狱受苦无量之众生。子思之作中庸。蕅师之作直指。教修之宝筏也。尧舜文武周公孔子三世诸佛。教修之导师也。世间法之三达德五达道九经。与出世法之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教修之条目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乃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教修之全功也。聪明睿智。足以有临。宽裕温柔。足以有容。发强刚毅。足以有执。齐庄中正。足以有敬。文理密察。足以有别。溥薄渊泉。而时出之。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教修之极致也。而皆本于空假中一心三观之修。以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谓之空。以其体物而不可遗。所谓物者。亦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谓之假。以其空假双照。不偏于空。不偏于假。谓之中。故曰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渊渊其渊者空观也。肫肫其仁者假观也。浩浩其天者中观也。空观即惟一也。一故能立天下之大本。假观即惟精也。精故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空假双照之中观。即允执厥中也。故能参赞天地之化育而无所偏倚。盖性无不同。而相无不异。空观者。平等观也。假观者。差别观也。性相不二。故于平等而知差别。于差别而知平等。是宇宙万物所由分合。而天下国家之所由治平也。此真能雨众宝之无价摩尼珠也。藏此珠而行乞。可谓智乎。怀此宝而迷邦。可谓仁乎。知是衣中之珠。宅中之宝。而不肯探求。可谓勇乎。故谨为补注以劝于学者。学者得此宝而明其性。以修其身。则家齐国治天下平之效可睹也。得此宝以修华严。可以知法界无尽之圆观也。以修法华。可以知方便度生之妙用也。以修净土。可以知出凡入圣。简易而圆满。捷速而究竟之最胜法门也。学者其永宝之哉。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孟夏江谦谨述。

猜你喜欢
  二、释言·佚名
  附録·傅玄
  读书续録卷八·薛瑄
  卷二十四·陈祥道
  孟子説卷六·张栻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三·佚名
  卷三十三·孙瑴
  第一章 7·辜鸿铭
  春秋传卷十·胡安国
  卷一·毛应龙
  卷三·顺治
  周书·文侯之命·佚名
  第40章 投壶·戴圣
  审应览第六·吕不韦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七·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友聚·周履靖

    〔末上〕一年明月打头圆。此夜风光实可怜。院院烧灯如白日。暖香红焰一时燃。自家非别。邹府中一个院子是也。今夕上元佳节。适値吴下梅春元远来。公子分付整设灯筵。邀彼聚乐。且喜早已完备。你看端的好灯市。〔内

  • 第二折·戴善甫

    (宋齐丘引张千上,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今日着韩太守驿亭中管待陶学士去,如何不见来回话?(韩熙载上,云)小官韩熙载,奉宋丞相钧旨,着我管待陶学士,着他动静。不想他写下十二个字在墙壁上,被我抄将来。学士。怎生瞒的过我?此乃“

  • 程景初·隋树森

    程景初,生平、里藉均不详。 小令 【正宫】醉太平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玕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

  • 无名氏·佚名

    初渡汉江 无名氏 襄阳好向岘亭看, 人物萧条属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 夜来风雪过江寒。 太上隐者诗鉴赏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 ,用极古简的笔法 ,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

  • 卷四百六十一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七月己未盡是月己巳   秋七月己未,熙河蘭岷路經略使范育言:「阿里骨蕃字稱,鬼章年老,若在者,乞遣回;已死,即付骸骨。」詔以阿里骨恭順朝廷,結咓齪代父管勾部族寧靜,特從所請。令西京焚鬼章屍,收骸骨,付進奉

  • 卷第二百一十三·胡三省

    唐纪二十九〔起柔兆摄提格(丙寅),尽昭阳作噩(癸酉),凡八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七二六)〕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契,欺讫翻。乐,音洛〕以上从甥

  • 自省纪·张瀚

    夫君子信是非,不信毁誉,以是难为非,非难为是也。然世有见人是而不察其非,见人非而不谅其是,则是可为非,非可为是。此无他,公之则是非,私之则毁誉,何可常哉!余宦游三十余载,兢兢以名节自励,而萋菲之口,每攻其所恃。嗟嗟!士憎兹多口,安

  • 卷之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佚名

    【提要】 以“吃硬寨、打死仗”著称的曾国藩不喜欢说“大言”的人,认为夸夸其谈、浮夸虚假、于事无补。然而就游说来说有时就不能不说大话。 【原文】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

  • 76.刘秀重建汉王朝·林汉达

    昆阳大战以后,刘縯和刘秀名声越来越大。有人劝更始帝把刘縯除掉。更始帝借口刘縯违抗命令,把刘縯杀了。刘秀一听到他哥哥被杀,自己知道力量敌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向更始帝赔不是。有人问起他昆阳大战的

  • 尹文子卷下·尹文

    大道下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导之#1;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

  • 卷二十三·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三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九卫灵公首章【衞灵公问陈于孔子】问明日遂行在陈絶粮想孔子都不计较所以絶粮曰若计较则不成行矣【焘】○或问固穷二説孰是曰以文言之则旧説安【以固字答上

  • 四明十义书卷下·知礼

    第五不晓观法之功约行附法托事三种观法。皆为行立。俱可造修。若但论教义。不观己心。则如贫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妙玄云。观心释者。令即闻即修起精进心。故释签解曰。随闻一句。摄事成理。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又四

  • 卷第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六侍者深极编小参举南泉一日不赴堂侍者请之泉云老僧今日在庄上吃油糍饱侍者云和尚不曾出入泉云汝去问取庄主侍者才出门见庄主来言谢和尚到庄上吃油糍汝等诸人作么生

  • 中和集·李道纯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范康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

  • 岁寒居词话·胡薇元

    一卷。清胡薇元(1850—1920?)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林,别署玉津居士。,河北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清末曾历官广西、四川、陕西等地。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后。工诗,擅词曲,著有《铁笛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