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章 2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辜讲

有一次孔子的四位学生坐在一起伺候孔子。

孔子然后对他们说:“同学们,我只是比你们大一点点而已,别在意这个。现在各自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说自己不为权贵所知,没有受到赏识,但是假如他们被权贵所知,那么你们一个个告诉我,你们能做什么呢?”

勇猛的仲由(子路)毫不犹豫地立即回答:“如果我能处理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的事务,而且这个国家正遭受战乱,因而备受饥荒贫困折磨——如果我管理这样的国家三年,我可以让人民变得勇猛而且知道各司其职。”

孔子听到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扭头问另一位学生(冉有):“你呢?你怎么说?”

“我可以,”这位被问到的学生(冉有)说,“如果我可以管理一个国家,也就是说三四等的国力的那种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三年努力,我可以使得国家的人民生活富足。至于教育这类比较高级的事情,我会让跟随我的聪明而高尚的人去管理。”

然后孔子扭头问另一位学生(公西华),说:“那么,你怎么说呢?”

这位学生(公西华)回答:“我不认为我说自己能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只是我会尽力去做。那么假如在国家需要我履行一些职能,例如接待外宾及地方议会等,需要穿着得体的服装去做,我想我可以作为一个副手。”

“那么你呢?”孔子问四个学生中最后一个学生(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你怎么说?”

被这么问到的最后一位学生(曾皙),然后放下正在击打的瑟(一种管弦乐器),站起来回答道:“我所想的事情和这几位朋友所提到的完全不同。”

“那有什么危害呢?”孔子回答:“我们只是说说每个人自己的想法而已。”“那么,”这位学生回答:“假如现在我们处在春末,因为天气热,当我们换掉所有冬天的衣服,换上光鲜而轻松的春装。那么我会提议带上五六个已经成年的朋友,再带上六七个未成年的小朋友。然后我们一起到那条非常浪漫的河流去洗浴;之后我们一起到古老的露台上去吹风乘凉;最后我们当我们悠悠闲闲地回家的时候,一路唱着歌回到家。”

“哎!”孔子随后叹息一声说,“我同意他的说法。”随后当其中的三个学生离开后,最后一个说话的学生(曾皙)留下来,问孔子:“对于其他三个人所说的,您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当然,”孔子回答“只是说出各自的想法而已。”

“但是,”这位学生问,“您为什么要笑第一个学生(子路)呢?”

“哦,”孔子回答,“管理一个国家需要准确判断、谦虚稳重。但是第一个发言的说的却并不谦虚,因此我笑他。”

“但是第二个学生(冉有)呢?”学生继续问,“他难倒不是谈论国家事务么?”孔子回答:“你听说一个国家就是三等四等的国力,难倒就不是一个国家么?” “那么,”这个学生继续追问,“第三个(冉有)发言的——难倒他话里提到的不是说一个大国的事务么?”

“有朝廷、外宾接待、地方议会,”孔子回答,“这些除在帝国下的侯国朝廷可以看到的东西,哪儿还有呢?第三个(冉有)发言的谦虚地说,在这些职能上可以作为副职。如果这样的人只适合作副职的话,那谁适合做正职呢?”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佚名
  卷十·朱熹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孔子
  双桥随笔卷三·周召
  原序·邵宝
  卷十九·朱熹
  卷六·吴廷华
  再跋·钱穆
  善歌者(1)·戴圣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冯友兰
  法海观澜卷第一(目录)·智旭
  佛说泥犁经·佚名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佛说善生子经·佚名
   第八十八則 玄沙接物利生·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九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四古今体七十七首【乙卯二】新正幸御园即事六十乾隆天眷谌奉时行庆御园临赏灯张乐惟遵古悦近来遥觉盛今谦满受招诫犹着居诸亏变惕诚深便宜幸胜昨年况【昨年此

  • 卷二百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北山集【三】程 俱九月九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有作故人入幽梦仿佛平生懐心知九泉隔意气惨不开哦诗不成章惝怳谁能裁曰此萧异士宁当没黄

  • 卷三百六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 于谦 拟古 妾意如氷清妾心如石坚良人久别离怅望空悬悬所感恩义重岂为情欲牵但愿良人好功名遂超迁九重布恩泽四境无烽

  • 卷四百五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四·赵尔巽

      蒋东才刘廷 李承先 李南华 兄子得胜 董履高 董全胜牛师韩 曹德庆 马复震 程文炳 方耀 郑绍忠 邓安邦   蒋东才,字轶众,安徽亳州人。咸丰初,捻酋张洛行围城,筑炮台高阜,俯击城中,东才兄遇害,愤甚,乃创义团,为官军前驱。会

  • 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蔡东藩

      却说景帝妃嫔,不止栗姬一人,当时后宫里面,尚有一对姊妹花,生长槐里,选入椒房,出落得娉娉婷婷,成就了恩恩爱爱。闺娃王氏,母名臧儿,本是故燕王臧荼孙女,嫁为同里王仲妻,生下一男两女,男名为信,长女名娡,一名姝儿。次女名息姁。

  • 司马消难传·令狐德棻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内温地人。父亲司马子如,是齐神武的辅佐大臣,官至尚书令。司马消难自幼聪明,读过一点经史,喜欢故意做作,以求名声。最初担任著作郎。司马子如是当朝权贵,司马消难也喜好结交宾客。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三二字谥懿文皇太子讳标(洪武)右温柔贤善修德来逺懿荘(郡王)汉世子瞻坦(永乐)右温柔贤善履正志和懿安(郡王)渖府平遥王幼■〈土量〉代府隰川王逊熮(成化)右温柔贤善和好不争懿定(郡王)辽府宜城王宠濵右温柔贤善

  • 子華子原序·子华子

    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讎中子華子書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復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殺青書可繕寫子華子程氏名本字子華晉人也晉自頃公失政政在六卿趙簡子始得志招徠賢儁之士為其家臣子華子生於是時博學能通墳典

  • 大学集説啓蒙·景星

    元 景星 撰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徳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庻乎其不差矣【程子上加子字是尊之之辞傲公羊传子沈子例大学经文本先王治化之序因孔子先世所藏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孔子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①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②之斯行,绥③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

  • 慈明禅师·惠洪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

  • 卷二百一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九善现,大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大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大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 卷六·聂先

    续指月录卷六六祖下二十二世临济宗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苏之吴江人。姓徐氏。母梦僧乘舟投宿而生。离襁褓。辄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年十五。恳请父母出家嘉禾密印寺。十六剃发。十七受具。十八习天台教。

  • 郧溪集·郑獬

    诗文别集。北宋郑獬(1022—1072)撰。二十八卷。獬字毅夫,安陆(今湖北云梦)人。皇祐进士。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王安石恶之,以侍读学士出知杭州,徙青州。有集原五十卷,淳熙十三年(1186)秦焴尝序而刊之。久佚

  • 东北边防辑要·曹廷杰

    军事地理著作。清曹廷杰(1850—1916)撰。二卷。廷杰有《东三省舆地图说》已著录。作者于光绪九年(1883)到吉林省珲春防营办理边务文案,留心东三省边防问题,对正史、志书、舆图、清代东北地方文献分类整理,并结合亲身

  • 本心斋疏食谱·陈达叟

    亦名《疏食谱》。素食谱录。宋陈达叟撰。1卷。达叟号本心翁,清漳(今河北广平东北)人。前有自序,称:“本心翁斋居宴坐,…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予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

  • 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曤内真上经·佚名

    经名:洞真金房度命绿字回年三华宝曤内真上经。简称《金房度命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假托虚皇天尊传授,言诵经存神度命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 所知录·钱澄之

    明末清初钱澄之撰。六卷。记述唐、桂二王史事,编年体。永历十五年(1661)撰成,计《隆武纪年》一卷,《永历纪年》三卷,《南渡三疑案》、《阮大铖本末小纪》二卷。作者曾历仕唐、桂二王,所记系据其闻见,并参阅邸抄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