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语译
道的运行本是反复循环的,无所谓正反的区别,等到有正反相对时,道已由静而动。可是道的运用,全以柔弱谦下为主。宇宙万物也都是由这个道而生息不已。
本章仅以短短的几句话便总括了老子的学说,这个思想的基础原是建于反的原则上,有“反”故而道动,在第二十五章之二、第二十五章之三和第三十六章之一中曾详述过这个观点。现在再请各位参阅第二十五章之二的“不朽的循环”和解说。同时,不妨再参考第四章之一的:“道高且无穷。刚结束,紧跟着又再开始。”
“反”是道的运用
《庄子》之《秋水》
万物都是齐一的,何来长短的区别?大道没有终始,万物却有生死的变化,它的成长怎可自恃!万物时而虚空,时而充实,并无不变的形体,而岁月却是一去无回,时间也终究无法停止。
由万物永远在生长、死亡、盈满、空虚的现象中变化,以及终结、开始的循环不息中,不难看出大道的趋向和宇宙变化的原理。万物的生长,像快跑,像奔驰,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变化,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移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它本身就会自然地演变,何用人为地操作?
万物的起源:由无至有的演变
《庄子》之《庚桑楚》
冉求问孔子说:“我们可以知道天地的起源吗?”
孔子回答道:“可以。古代就和现在一样。”
冉求无言以对,便退了出去。第二天他又来问孔子说:“昨天我问老师:‘可以知道天地的起源吗?’老师说:‘古代就和现在一样。’当时我还很明白,现在却又迷糊了,请老师开导开导。”
孔子说:“昨天明白,是因为你用精神去领会;今天迷糊,是你从形象上去了解的缘故。它本来就是没有过去和现在,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试想,在没有子孙前就有了子孙,可能吗?所以还是放弃形象的了解吧。”
冉求没有回答,孔子紧接着说:“答不出来了?不要以为死是由生而来,也不要以为生是因死而生,这两者本就是相互依赖,形同一体的。你以为在天地以前就有物生出来了吗?事实上,所谓主宰物的,它本身并不是物,因为物的出生没有先后的区别,在这个物生出前,又岂会没有别的物存在?”
请再参阅第二章之三:“万物是从‘无有’产生出来的。”
猜你喜欢 不立文字·方以智 法象第二·徐干 提要·张以宁 卷二十七·余萧客 卷十二·李明复 卷十七·康熙 卷十五·秦蕙田 燕礼第六·佚名 宣公·宣公十一年·左丘明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普贤菩萨·佚名 宋版编年解题目录序·太虚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八·佚名 法门须量力而修·印光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