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九章 全道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则恐裂,地无以宁则恐废,神无以灵则恐歇,谷无以盈则恐竭,万物无以生则恐灭,侯王无以正则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践为本耶?非乎?故致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语译
天地万物都有生成的总源,那就是道,也可称为一。自古以来天得一才能清明,地得一才能宁静,神得一才能灵妙,谷得一才能充盈,万物得一才能化生,侯王得一才能使得天下安定。
这些都是从一得到的。否则,天不能清明就会崩裂,地不能宁静就会震溃,神不能灵妙便会消失,谷不能充盈便会涸竭,万物不能化生便遭绝灭,侯王不能处理天下准则便会被颠覆。
所以贵乃是以贱为根本,高则是以下为基础。且看侯王的称孤道寡,不就是以卑微为出发点吗?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绝不会强要为玉让人称赞,也不会死心为石让人非议,因为偏执任何一方的荣辱都不合乎道,就好像取走马车的任一部分就不成为马车一样,道必须是完整的。
道的力量
《庄子》之《大宗师》
有了道:豨韦氏便去整顿天地,伏羲氏 用它来调和元气,北斗星永远不改变位置,日月能永远地运行不停;堪坏 掌握了昆仑山,冯夷 在大川中嬉戏,肩吾 住上了泰山顶,黄帝 登上了云天,颛顼 也住上了九玄宫。
有了道:禺强 能够主持北极;西王母据有了少广山,没有人知道她的起始,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终结;彭祖的年岁从有虞直到五霸才终了;傅说生时能辅佐武丁统治天下,死后他的精神仍能驾着东维和箕尾两座星宿,与天上众星并列。
春秋两季因得道而有力
《庄子》之《庚桑楚》
庚桑子说:“有什么好奇怪的?春天一来,百草丛生;秋天一到,万物收成。这是因为在它身后有一个道啊!”
圣人如何处于世
《庄子》之《则阳》
冉相氏执守中道,随物自成,与物混同,既不知过去,也不知未来,更不知现在。他虽与万物化合,却仍守着纯一的道体。他知道,道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未曾离开它片刻。一个有意效法自然的人,终于失败,走向追逐外物的道路。一个没有自然、人为观念的圣人,同样也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观念,他混迹世间,随波浮沉,而德行却未败坏。这是因为他无心合道却能与道同体的缘故。
猜你喜欢 轻重乙第八十一·管仲 尚同下第十三·墨子 序·程公说 卷六·陈经 第十四章 4·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蒙卷二·沈炳震 卷八·毛奇龄 卷六下·吴澄 谈学问·梁漱溟 卷下·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道宣 慈宗三要序·太虚 行为学与唯根论及唯身论·太虚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太虚 杂宝藏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