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立文字

愚尝折中上达,劝天下之士读书,得毋与不立文字之指悖乎?岂惟不悖,千万年从此泯矣。

仓史呼于迦文曰:鬼泣我,我受之矣,我独不服窃性命者之罪我也。若以为罪,罪让伏羲。

迦文笑曰:时至而因也,卉然而华也,若且无功,又安有罪?吾语若,芒芒者本无有也,无不能不生也;生生而有,因有众有。有中有无,故生而不立;当其作之,作本不作;使人为之,为而不为也。是谓不二、不一之一。一即万也,世不知万之有一也,而扰扰于万。吾有拙裔壁士,往而变之,权夺其万而一以塞之,于是有不立文字之别传。不立何碍于文字哉?吾何以号能文乎?

无言公曰:不立文字本非可传。吾传其可传者,使各以无所得者得其不可传者,可也。以不可传者相传,必传讹矣。扫除之权,权之半也,可以扫除,可以建立不立。立不立云者,立其所以为文字者也。今以不通文字为不立文字,冤哉!请问之羲皇。

羲皇曰:阴阳相交,杂而成文;阴阳相生,孳生而字。指其面曰:此何字?指庭树曰:此何字?天之琅琅者何字?地之森森者何字?云汉山河乃字海也,穷之安能穷?避之安能避?天何以扫除乎?地何以扫除乎?气噏声而附形,形必有象,象谓之文。作字者还其应有之形,以明告之、默识之耳。吾所读者玄黄五彩之编、万物短长之籍,因龙马之章句,纪奇偶之号数,仰观俯察,近取远取,遂旷览两仪未兆之先,得混沌氏之宝藏,虚空披阅,行行过目,循环不释,亲自师承而思之、学之。汝辈将以我为无师授受、向外驰求之外道耶?抑知吾先创此不立文字之宗,以垂此不易、变易之文字耶?抑知天地万物先创此不立文字之宗,以表此至一至赜之文字耶?笔墨,迹也,书画家且不立笔墨,况读书闻道而迹之?

吾一不立,一切不立,视不立目,听不立耳,持不立手,行不立足,思亦不立心,游于山川,不立山川;居于城郭,不立城郭;先天地生,不立天地,岂特不立文字云尔乎?千世而下,不能心吾之心,即不能读吾之书而学吾之学,乃以不立文字之专门归一片石,而又不能知其所以不立之故,直是懒读书,借此石以自覆耳。吾每对吾之师抚掌大笑,笑人间之传伪矫诬大率如此。吾且勿慨,汝颉所立之文字已数十变,音释、占亻毕、脱腕、波钩,岂尚有一知汝颉尽心、尽物之所悟者乎?

苍史闻之,感而屑涕,似终不能割爱。

壁士曰:东土奸而实愚,易诳耳。为我一弄,至今无人再弄;翻恨当时无能以天地之书弄我者。

羲皇曰:吾出二环。以不立文字之环予苍史,以读书之环予壁士,两人相推而合形影行。

迦文顾无言公曰:喙鸣合,合喙鸣,千万世从此泯矣。

何何氏跋之曰:真不立文字者乃读真书,真读书乃真能不立文字。迹二者则偏,合之则泯。然读书之名卑于不立文字之名,不立文字之门易假于读书之门,是以不立文字之士既不得真,而读书为士之本业反几几乎断绝矣。吐辞成经,是文字非文字,是名文字,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即后代子瞻、子长之文章,皆不立文字之文章也,况性道之言乎?岂必鄙倍(悖)方言录之,而后酷似不立文字专门之貌哉?则《论》、《孟》、《老》、《庄》为修辞累矣。真得其所以立“不立”者,《方言》与《尔雅》有何可择?有何可累?诊视平怀,必无不通者;左验明暗,必无不破者;旁征其圆,必无不纵横自如者。士大夫闻道,而有意回避,其文章故作蹇陋,貌似跛挈,以侈于人曰:我悟矣,我扫除矣!鬼不泣必且歋歈。

猜你喜欢
  封禅第五十·管仲
  三传辨疑卷十六·程端学
  卷九十一·陈祥道
  卷九·程端学
  第十三章 15·辜鸿铭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卷三·姚际恒
  二十七  非乐·墨子
  卷四·易祓
  卷二十·熊节
  卷四十九·佚名
  序·僧祐
  覆张伯良居士书·太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八·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阮阅

      ●卷十二·警句门上  太祖尝顾近侍曰:“五代干戈之际,犹有诗人。今太平日久,岂无之也!”  中官宋永图于僧寺园亭中得诗百篇以进。有丞相李文正公《僧阁闲望》一联云:“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

  • 第二十八章 展叟单骑·屠隆

    【女冠子】〔旦贴上旦〕归装纔解。又向天涯郞君潇洒。非关薄幸。栖心物外。兵戈连四海。还愁路阻江淮。〔贴〕萍踪何在。隔盈盈衣带。目盼断银河一派。〔旦〕步摇。相公纔到家。就往金陵访道。安禄山僭据

  • 思务第十二·陆贾

    夫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通于道者,不可惊以怪。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达于义者,不可动以利。是以君子博思而广听,进退顺法,动作合度,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见邪而知其直,见华而知其实,目不淫于炫?之色,耳不乱于

  •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却说粤东西两省,自洪杨荡平后,尚有余党孑遗,当时虽幸逃性命,本心终是未改,隐名韬姓的溷了几年,联络几个老朋友,免不得又来出头。什么三点会,三合会,统是藏着洪天王的姓,想与洪天王复仇。革命党人,利用这班会党,密与通信,叫他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卷十六   康熙十四年闰五月壬辰,诏责湖广诸将。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奏:逆贼两路出犯南漳、均州,与我兵对垒。迩来虎渡口诸处贼船日增,闻逆贼吴三桂身在松滋,声言渡江与我兵战;且欲决堤水灌荆州,使我岳州大兵不得援荆。

  • 卷之三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二十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祭祀曰自包羲氏教民养牲以荐神只后圣有作为政于天下必本诸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有天下者祭百神是故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歳徧

  • 苏耮传·欧阳修

    苏耮,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能背诵。二十岁考中进士,补任乌程尉。武后封禅嵩高山,要求荐举贤人才,升苏耮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说一日千里,王佐之才,苏生就是这样的人。”再

  • 暮年有感·梁漱溟

    谈乐天知命古人有许多说话,早先我自以为能领会其意义,其实所领会的极其粗浅。今年过八旬后,感受时事环境教训,乃有较深领会于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里明白而已,难以语人。今略记之于下;人之领会于吾言者如何,又将视其在人生实

  • 卷五 六艺四(下)·孙星衍

    《御览》八百四引《诗含神雾》孔子曰:“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毛诗·木瓜传》孔子曰:“吾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韩诗外传》五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

  • 卷二【起隐公三年尽五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注无传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

  • 卷九·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九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公食大夫礼贾疏谓不言賔介以小聘之上介乃士专言大夫然后可包大聘之上介小聘之賔得之而义尚未尽专言大夫明士介不得与又本国之臣有大勲劳亦用

  • 卷六 女/孙/伯叔父/侄·司马光

    女子也应学诗书【原文】《礼》: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

  • 陆氏易解·姚士粦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 《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 《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 《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

  • 十叶野闻·许指严

    近代文言笔记集。许指严著。 上海国华书局1917年7月铅印本,平装2册。卷首有1917年作者《序》。全书收录43篇。作者许指严之祖父在清末曾充官幕,熟悉朝廷及官场掌故,作者幼时听之甚多;作者又嗜史书,民初更游京师两载,益增其

  • 成吉思汗传·冯承钧

    此传是成吉思汗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且与众不同的一个。作者简要的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身世、崛起及对蒙古诸部落的整合。对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平西夏与过世,作者相对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却也并非赘述。此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

  • 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佛在迦维罗卫国。敕阿难集一切众,有贵姓子善明,与同辈五百人见佛,发心。请佛。佛受其请。次问佛之妙德,从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

  •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佚名

    四卷,唐菩提流志译,说五佛顶尊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