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宦游纪(4)

国初刘诚意先生为御史大夫,即今南都察院右都御史。余掌南台,所居邸第在太平冈下,规制壮丽严整,传为先生所建。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佥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时值两京计吏,与南冢宰王公本固并持衡鉴,品骘去留,悉协公议,后南中黜陟称明。余先自陈,奉旨:“览卿奏,不允辞。宜益用心供职。”盖南九卿称卿为异数,而余感上恩,因更号益斋云。

癸酉秋,冢宰杨襄毅公溥以病免。上命内侍传命云:“吏部是要紧官,宜慎重选择。”时辅臣推上凡三人:首台长葛,次司空朱,余列于后。辅臣不票拟,持疏俟经筵毕,面请点用。上越前二人,批云:“张某改吏部尚书,着上紧前来供职。”余闻命,疏辞。奉旨:“卿公清端亮,闻望素隆,铨衡重任,特兹简任,不允辞。”乃趋朝面恩。

抵任时,值三载考绩。诸省藩、臬、郡、邑,鳞集阙下。余会台长葛公守礼,大计群吏,黜陟幽明。复首陈入觐事宜,申举旷典,奉旨俞允。乃举卓异谢鹏举等二十五人,引见于会极门。上亲发玉音宣谕:“尔等都是好官,回去传谕各官,为朕爱养百姓。”赐宴午门,仍锡金帛。贪残贾某等一十八人,悉下诏狱。大小臣工,一时鼓舞。实肃清朝政之一大机也。

初,余之召入秉铨也,思古太宰之职,在知人安民,而惠安民生,莫先综核吏治。至是,每当大选,必录选人姓名,开具上注御屏,迁辄更注;欲上时时经览,以注意人才。又议酌选规,行久任,崇实政,遴真才,稽章奏,重责成,严考绩,慎拾遗,俱得奉旨施行。而余所措置,独崇大体,略苛求,务周咨,绌浮议;才不以瑕掩,人不以资弃;实胜于名者,虽下僚必扬,名浮于实者,虽崇秩必抑;使人人争得自效。则余一念爱惜人才之实心,不敢负国恩,尸禄位者也。

国朝岁供军储四百万,大抵取给江南。漕舟道出江、湖,溯淮、河入汶,济以北,潴畜众水,设闸启闭。逾卫遵潞,直达京师。二百年来,但葺堤、补决、浚壅、泄溢,使故道无滞而已。近岁故道不可专恃,宜循元海运旧踪,以备不虞。喜功者辄一试之,失不偿得,则又议开胶河,谓功可立就。又一试之,未有百一之效,而费已巨万矣,齐民汹汹怨嗟。时在事者陈其状,下公卿议。司空郭公朝宾曰:“上意大概主行,诸君之意若何?”余曰:“闻之:海边有山难凿,出口淖泥难挖。今功未百一,而耗费不赀,民心如此,万一力竭财尽,竟无成功,谁任其咎?窃谓停止便。”公卿相顾无一言,乃各书宜止二字。事闻,亦洞察大功难成,遂如众议。其事得寝。

甲戌春,奉命入阅进士廷试卷。时江陵柄国,以有子在列,避不阅卷。亚相张蒲州拟定序次:首江西宋宗尧,次浙江陆可教,次宁国沈懋学,为一甲;次湖广张嗣修,为二甲首。嗣修,江陵仲子也。暨上御中极殿,九卿以次读卷,时方以陆卷上彻宸聪,而江陵潜通大珰,遽传命免读。乃取沈、张,未读卷寘宋、陆上,送御几前。于是首沈次、张,而宋、陆抑置二甲。时缙绅咸为不平,而江陵犹向余曰:“蒲州吾所引用,何吝于一甲,不以畀吾子耶?”

国初自罢宰相,事权归六部。后文皇取翰林学士等官入阁,以备顾问。至洪宣间,凡军国重务,人才举措,悉以咨之,其权始重,遂晋崇秩。嘉、隆以来,专以翰林入阁。自一甲外,复有庶吉士之选,典最宏巨。甲戌之选,由铨部封识以往,余亦阅卷东阁,以江右、闽中卷属余。时江陵私属江右朱某,余曰:“卷皆封识,何自知之?”江陵曰:“司封识者,非汝选耶?”余俯而不答,以司属不宜私授。徐就阁检阅,手一卷,对语未工,方惜其才。少宰陈,江右人也,向余曰:“此朱某卷。”余遂以应江陵之请。竟置不录。始知向之所属,恐其见售耳,余切不知所谓也。后所取二省士,余皆不记其名。罢归日,有造吾庐而自道及者,余已忘之矣。

江陵闻丧之越日,传谕令吏部往谕皇上眷留意。江陵亦自为牍咨部,云:“某日闻讣,请查照行。”盖讽使留己也。司官持咨,请余议覆。余谓宜咨礼部,查节年阁臣丁忧恩典,从重优恤;若不喻其意。乃遂大拂江陵心,嗾台省数人相继弹劾,奉旨致仕。余趋朝,北面稽首。出过江陵言别,语之曰:“顷某滥竽重仕,幸佐下风。见公闻讣哽咽,涕泗交横,谓公且不能旦夕留。区区之心,诚欲自效于公,以成公志,讵谓相矛盾哉?兹与公别,山林政府,不复通矣。”语竟,张汗颜颡泚,噤不能声。有顷,曰:“公去,而心愈苦,事愈难矣。”余遂拂衣而归,诸公卿咸祖道都门外。时太常卿孙公飦向余曰:“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愿以两言为公今日赠。”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佚名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黄士衡
  第十一回 言壮志陇畔辍耕 误军期戍卒发难·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佚名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九·佚名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吕思勉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杜大珪
  卷六十七·鄂尔泰
  钦定执中成宪卷五·佚名
  卷二百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第四节 唐灭前蜀·吕思勉
  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喻陟·唐圭璋

      陟字明仲,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祐元年(1086),福建提点刑狱。八年(1093),为湖北转运副使。   蜡梅香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

  • 卷七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黄滔塞上掘地破重城烧山搜伏兵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使发西都耸尘空北岳横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鸣如何汉天子青塜杳含情寄

  • 三·王元稚

    ●委员周有基探报十五、六、七等日,日人雇用牛车二、三十架,将清港口营移在龟山下并扎。又土名后湾仔,现在已拨十分之六,刻因农忙庄民收割榖子、人夫未暇之故。其余大港口、双溪口、风港等处之营如常。昨风闻有奸民与加

  • 陈宝应传·李延寿

    陈宝应是晋安侯官人,世代都是闽中四大姓之一。父亲陈羽,很有才干,是郡内豪杰,宝应的性格反复多变,诡计很多。梁朝时晋安郡屡次背叛朝廷,杀害郡守,陈羽都是先煽动造反,后来又领着官兵来镇压,靠这样逐渐总揽了一郡兵权。侯景作乱

  • 武大烈传·张廷玉

    武大烈,临潼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授永宁知县。奸人仗万安郡王之势,恣意为非作歹,大烈予以痛惩。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自南阳攻陷宜阳,杀知县唐启泰,进攻永宁。大烈与乡官四川巡抚张论协力捍御。张论战死,其子吏

  • 卷九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七 朱批路振扬奏摺 雍正四年六月十五日陕西固原提督【臣】路振扬谨 奏窃念微【臣】以不学无知之庸材逢聪明睿智之 圣主 殊恩异数浃髓沦肌虽经恭疏奏 谢但犬马感激之心未尽万一下情恒怀蕴

  • 卷第六十·佚名

    宰相十进官加恩别使二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上法台耀。式崇宰司。所以刑四方之风。叙百官之职。永怀眷奖。属在老成。揆兹灵辰。锡以徽数。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

  • 目录四·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目録四卷八乐器一朝防中和韶乐麾【一】镈钟第一黄钟【一】镈钟第二大吕【一】镈钟第三太蔟【一】镈钟第四夹钟【一】镈钟第五姑洗【一】镈钟第六仲吕【一】镈钟第七蕤賔【一】镈钟第八林钟【

  • 第三节 西北诸国·吕思勉

    自回鹘败亡,北方遂无强部,斯时处漠南者:最东为奚、契丹,其西为吐浑及达靼,更西为党项,又西,则不能去之吐蕃居焉,而回鹘亦与之杂处。漠北东境,时为室韦,其东接于靺鞨。诸部或本非强大,或则流离转徙之余,故鲜能自振者,更无论抟合诸部

  • 卷九·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九       元 赵汸 撰假笔削以行权第二之二四十三外特相盟防不书虽参以上不书必有关于天下之故而后书隐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三年十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

  •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为大事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与等不可得限。佛言: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何以故?须菩提,五波罗蜜者,等从中得成。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内空外空及有

  • 印度之佛教无常与无我·梁启超

    佛教三法印:&ldquo;(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磐寂静。&rdquo;什么是无常?佛说:&ldquo;凡世间一切变异法、破坏法皆无常。&rdquo;世界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变异的破坏的,显而易见,地球乃至恒星系,天天在流转变迁中,再经若干千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死心和尚。住洪之翠岩。寝室后有齐安王祠。乃李三景远也。居民烹宰淫祀无虚日。师恶之。移其祠于寺之西。就其址建方丈。未几。师卧于中。有修蟒蟠身侧。叱之而遁。一夜。忽梦神人峨冠而前。告曰。弟子为师所叱。不遑

  •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实际主义,乃庸俗囿于现世事实之征验者,朱君比之为顺世外道,灼然无谬。然朱君文内引用器世间、有情世间二名,稍异原来之定义。盖有情世间即是众生,器世间即是众生所依止之世界。换言之,即是指五趣众生之正报为有情世间,依报为

  • 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注一)·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高野山大学讲──一、佛教之根本何在?曰:佛智境界,即指大觉之地位,是即为自内证之离言实性。为表现此自内证之离言自性,应千差万别之机类,说大小乘之法门,然穷极则在开示众生未具之离言自性。二、于斯

  • 卷第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二门第十子摄颂难陀因缘之余佛告难陀。凡胎生者是极苦恼。初生之时或男或女堕人手内。或以衣裹安在日中。或在阴处或置摇车。或居床席怀抱之内。由是因缘皆受

  • 全史日至源流·许伯政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 (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 《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前三卷论述推步方

  • 张文祥刺马案·平江不肖生

    《张文祥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文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后被人传诵,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根据这段传奇创作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