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三

宋 吕中 撰

英宗皇帝

治平四年

即帝位

嘉佑八年四月即皇帝位上不豫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上初以忧疑得疾举措或失常度左右共为 间遂成隙太后对辅臣常及之韩琦因出危言曰臣等只在外见官家内中保 全在太后若官家失照管太后且不安穏太后惊曰相公是何言自家更切用心司马光言皇帝非太后无以君天下太后非皇帝无以安天下万一奸人离间者当立行诛戮治平元年五月上康复韩琦取十事禀上上裁决悉当琦即诣东殿覆奏太后毎事称善琦请太后撤帘即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能复辟诚马邓所不及八月窜内侍任守忠酝造语言交鬬两宫一日琦出空头勅一道命欧阳修赵槩签之琦坐政事堂立守忠殿下曰汝罪当死谪蓟州安置取空头勅填与之即日押行琦以为少缓则中变。

当国家危疑之日大臣所以能任事者一曰徳望二曰才智有才智而无徳望以镇之则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徳望而无才智以充之则亦不足以办天下之事故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也韩魏公不动声色垂绅正笏而措天下于太山之安者盖自庆厯嘉佑之时可属大事重厚如盘石介诗美琦其徳望服人心久矣至于处事应变动中事 胸中才智又足以运用天下此其所以正英宗之始与在真宗之初则有吕端在仁宗之初则有王曾其皆安国家定社稷之名臣与。

宰相枢宻嘉佑六年韩琦曾公亮并相至治平四年八月韩琦免凡七年。

嘉佑八年五月以富弼为枢宻使同平章事上始亲政七月初临殿。

英宗享国之日浅然自临政以来所用之臣皆君子而无小人以参之处宰执之地则首得琦次得弼与参政之列则前有修后有槩居经筵则有公着有刘敞擢谏议则唐介为中丞吕晦为知杂范纯仁吕大防为御史我朝用君子之盛惟治平为然至此然后知庆厯嘉佑涵养作成之功。

台谏

治平元年闰五月以唐介为御史中丞上谓介曰卿先朝有直声今出自朕选非左右也。

三月以吕晦为御史知杂晦以常言中丞贾黯辞职黯奏曰御史人主耳目一时公言非有嫌怨且其人方正谨重若得与之共事必能协济诏以谕晦晦乃受命。

六月亲擢御史以范纯仁为殿中侍御史吕大防为监察御史内出名而命之。

此即仁宗言台谏必由中 诏毋以辅臣所荐充台諌之意也盖谏臣乃人主之耳目出于宰相之进拟则为宰相之鹰犬也今皆由内出其名以命之而非出于左右之所举此治平台谏之权所以重也此治平台谏之争所以激也。

治平三年正月解吕晦范纯仁吕大防等言职晦累疏乞从王珪等议早定濮安懿王追崇典礼皆不报乞免台职又不报遂劾韩琦专权导谀畧曰琦请议濮王礼用汉宣光二帝故事称皇考本非陛下意皆琦导谀之过也又与纯仁大防等合奏论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经据欲累濮王以不正之号陷陛下于过举之讥韩琦饰非傅 曾公亮赵槩备位政府茍且依违伏请下修于理及正琦等之罪三月解傅尧俞等言职与吕晦言濮王事家居待罪司马光言臣等六人共论濮王典礼今尧俞等皆补外独臣尚留乞早赐罢黜凡四奏不从。

自庆厯以来台谏之职始振自治平以来台谏之权始盛盖庆厯言者直攻大臣深斥其过畧不为之掩 而元老宿望受之亦不愠也以为台谏之职当如此迨至治平濮邸之事不过议制礼耳台諌执政交相争辨欧阳修又以称亲为礼而不改是皆不为茍同而为君子之争也然台谏争之不得气激词愤遂诋为小人而修不堪其忿亦以羣邪诋之即一时之礼议而遂诬其终身之大节使人主从修言而逐台諌是逐君子也使人主从台谏言而恶修是亦逐君子也甚至政府台谏之相攻自治平始而熙宁其流弊也安石之辨逺胜于修而诸君子席治平台谏之势以临之安石恶其如此故以濮邸之议称亲为是又以为台諌政府相攻之风不可长也安石力诋诸贤为流俗小人岂真以诸贤为流俗小人哉而台谏攻之畧不掩 亦岂真以安石为小人哉恶声至必反之此闾里尚气之态而朝廷之上亦为之宜乎二党之不可合也。

经筵

嘉佑八年十二月初御经筵召吕公着侍讲论语刘敞侍读史记。

越明年四月上谕侍臣曰方日求讲论侍对未食必劳倦自今视事毕不俟进食即御经筵。

治平元年九月诏日御经筵吕公着司马光言陛下始初清明宜亲近儒雅讲求治术愿不惜顷刻之间日御讲筵从之。

此即仁宗夏日亦御经筵之意。

濮邸亲族

治平元年六月增置宗室学官睦宗院都讲谓宗室当以亲族尊卑为序与讲官分宾主。

宗室学官正讲席自此始。

二年四月诏议崇奉濮王典礼。英宗所生之父。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司马光奋笔立议畧云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其私亲孝宣不加号于卫太子光武不加号于南顿君至于哀安桓灵自旁亲入继皆称其祖父此犯义侵礼不足为法至是又言尊以髙官大爵称皇伯王珪勅吏以光手藁为按欧阳修言珪议非是中书奏汉宣光武皆私父为皇考太常范镇率礼官上言既考仁宗又考濮王其义未当于是台官自中丞贾黯以下各有奏知杂吕晦亦言陛下入继大统皆先帝之徳当从王珪议为定。

人之言曰濮邸之议当以称亲为非称伯为是以欧阳修之言为非司马光之言为是然以礼考之称亲固非矣称伯亦未安也程子曰为人后者谓其所后者为父母而谓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此天地之大义人生之大伦不可得而废易也然所生之义至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絶于私恩是以先王制礼既降其服以正统绪然不以正统之亲疎而皆为齐哀朞以别之则所以明其至重而与诸伯叔父不同也观程子之言则欧阳修称亲之议其失礼固已甚矣而称伯者又不能推其所生之至恩以明尊卑之正礼乃欲奉以髙官大爵但如朞亲等属故事则亦非至当之论也要当揆量事体别立殊称若曰皇伯父某国大王而使其子孙袭爵奉祀则于大统无嫌疑之失而在所生亦极尊崇之道矣。

史馆

治平三年以苏轼直史馆上在藩邸闻轼名欲召入翰林知制诰韩琦曰轼逺大器也在朝廷培养使天下畏慕降伏今骤用之人情未必为然上曰与起居注可乎曰记注与制诰为邻不若召试馆职上曰未知能否故试若轼有不能耶琦不可乃试而命之他日欧阳以告轼轼曰韩公所以待轼乃君子爱人以徳也。

敬天变

治平元年五月亲出祷雨始幸相国寺醴泉观。

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上降诏责躬夜批出言淫雨为灾专戒不徳。

前辈谓祖宗爱民勤政未尝有所游幸就或有之非幸天章阁以观书即幸寺观以祷雨意不在于燕乐也宜其朝无缺政民无失所此皆忧勤之所致与。

募民兵

治平元年十一月刺陜西义勇韩 奏唐置府兵最为近古今之义勇河北 十五万河东 八万勇悍纯实而有物力资产即唐之府兵也今刺义勇止刺手背不复刺面甚便乃命徐亿等徃籍陜西五户三丁之一刺之总得十五万六千余人司马光言议者但怪陜西无勇军而不知陜西之民三丁巳有一丁充保 矣既敛农民之粟帛以赡军又籍农民之身以为兵至中书与琦诘难琦无以对其后十年义勇运粮戍边卒以为常如光之言矣。

庆厯之时诏刺陜西义勇方平曰不可韩公曰可治平之时诏刺陜西义勇温公曰不可韩公曰可夫以祖宗之至仁大臣之尽忠而籍民为兵犹莫之免良以省费而用足也然弓手之刺率市人不可用而宣毅骄甚所至为冦何韩公之虑不及张公耶义勇之刺其后运粮戍边率以为常何韩公之虑不及司马公耶曰张公司马公之虑诚是矣而韩亦未可深贬也石壕之诗公盖诵之久矣彼诚见汉唐调养之弊故欲收拾强悍者养以为民兵则良民可以保其相聚之乐公之虑及此又安得以一时之见尽非之哉。

治平二年正月遣使募京畿淮南兵司马光言边臣之请兵无穷朝廷之募兵不已仓库之粟帛有限百姓之膏血无涯臣愿断自圣志罢招禁军训练旧有自可备御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此者。

此荆公所以欲行保甲法而尽废正兵也。

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五十七·柯劭忞
  前汉孝哀皇帝纪卷第二十八·荀悦
  卷二·李心传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九·佚名
  卷六·朱熹
  卷三十八·杨士奇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倭国传·沈约
  寿王石重繩传·薛居正
  卷五十五·阿桂
  卷二百十一上·雍正
  卷二十八·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职官五二·徐松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十·沈德潜

    ○宋诗  孝武帝  《宋人诗》曰:“流于弱。古之终而律之始也。无鲍谢二公,恐风雅无色。”孝武诗,时有巧思。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南平王铄  白纻曲  

  • 卷七十 志四十五·赵尔巽

      ◎地理十七   △福建   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福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永春、龙岩为直隶州。增置霞浦、屏南、福鼎

  • 逸周書逸文·佚名

      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夢見商之庭產棘,小子發取周庭之梓樹,于闕閒化為松柏棫柞,寤驚以告文王,文王乃召太子發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發並拜吉夢,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文王曰:「法寬刑緩,囹圄空虛。」   文王曰

  •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民八国庆日之福州·刘以芬

    余因感触所及,曾纪《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一则。兹复忆民国八年国庆日,故乡福州,尚有一段史实颇堪纪载,且其事又与余有关,爰特书之。 当前清末叶,各省设咨议局,时刘嵩生(崇佑)先生新从日本毕业回闽,当选为议员,本欲拥旧绅郑锡光(

  • 中兴小纪卷二十二·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七年秋七月乙丑宰执奏知防州张觷所陈羣盗事张浚曰觷有材必能办秦桧曰觷向知南剑州平贼有功而言者以为多杀平人毁誉是非不公如此上曰大凡人为血气所使而爱憎移之所以毁誉是非不公在人察之尔浚曰士大夫

  • 金佗稡编后序·岳珂

    金佗稡编後序岳鄂忠武王之孙有名珂者彚习王之丰功茂绩着为金佗稡编凡若干卷其版旧刋之嘉禾岁久版脱坏无存其文藏诸民间者又遗阙而无全书宥府经历朱君佑之乃为之徧求四方得其残编断简参互考订合其次第始克成书复得续集

  • 小云石海涯传·宋濂

    小云石海涯,其家世见其祖父《阿里海涯(牙)传》。父为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所以小云石海涯以贯氏为姓,自号“酸斋”。小云石海涯十二三岁时,臂力过人,能挽强弓射猛虎,善骑马,诸将都钦佩其矫捷的骑术。长大后改变原来好武的志愿

  • 马自强传·张廷玉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隆庆年间,历任洗马,负责经筵。晋升为国子祭酒,整治学政,拒绝请托。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负责翰林院。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他担任讲官,陈述明白、

  • 卷一百四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光宗绍熙元年湖南转运判官陈傅良荐宋文仲等状曰臣恭覩明诏搜罗湖广遗材窃见通直郎知潭州长沙县宋文仲有通务之才而发於谦和有及物之志而安於静退盖文仲虽

  • 选举三四·徐松

    特恩除职下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六日,诏:「太学生雷观、进士张炳上书论事可嘉,并与同进士出身,除馆职。」 三月二十日,通判泽州时敦除直秘阁。以城守有功也。 四月十五日,诏宗正少卿陈直秘阁、知庐州。 十六日,知应天府杜充为

  • 卷四·佚名

    阿差末菩萨谓舍利弗言:菩萨习智入於诸法。故无所著是名曰慧。有十六事不与慧合。何谓十六。用无明故而起阴阳。从生老死皆不与慧同。诸所作为亦不同尘。亦复不与六十二见而杂错也。不自贡高亦不卑己。有利无利若誉若谤

  • 卷六十一(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国尼居陀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优楼毗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荆无复烦恼。其心自在。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善男子。我又善知一切聲論。音聲語言。內外因起。名字訓釋。普遍無窮。假使帝釋。於梵王所。聽受聲明。盡其天壽。足滿千歲。亦不能知聲論邊際。我一念頃。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八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述古德遗事渔父词十首布袋和尚万山空翠月明前布袋横拖别一天七珍八宝旧因缘高枕眠逢人乞我一文钱长汀江上趁风烟

  • 诸法本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欲为诸法本,即中阿含诸法本经。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普贤菩萨之法。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 石关禅师语录·佚名

    清 说,芳桂等编(依驹本印),一卷,本卷收序、上堂、小参、机缘、赞、拈、颂、偈、诗、行实、小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