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楞 伽 大 旨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别,等生死与涅槃。大慧之问初陈,法王之旨斯发;一百八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正法。晓名相之并假,祛忘想之迷衿;依正智以会真如,悟缘起而归妙理。境风既息,识浪方澄,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入如来之藏,游解脱之门。──节录唐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楞伽经名,凡有四译,今存其三。

  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多罗译。  二、入楞伽经十卷,元魏菩提流支译。  三、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译意虽各异,楞伽名则一。梵语楞伽,译不可往或不可入,乃南印度钖兰岛中一山名。山上大而下瞰海,故不可往、不可入。亦云城名,以山顶有夜叉王城故。昔释尊于此说法,因地得名,故经题楞伽。今以因明论式,发明经义:

  诸法皆幻。宗  以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喻

  所谓因明论者,略似西洋论理学,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后有陈那菩萨,及其门人商羯罗主,覃思精揅,俱有制作,立破之则,乃确然立。论有三支法,曰宗、因、喻。宗以建旨,故应在先。

  本经──楞伽经──立“诸法皆幻”为宗。然幻非不有,以有幻相故。虽有而非实,非实故不可执为有,有幻故不可执为空。非空、非有、非实,是为幻义。诸法、为一极普通名词,凡所有一切均该括之。诸法皆幻,即一切皆幻。易言以明,即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之法皆幻。以是义故,立诸法皆幻为宗。

  既立宗已,须明理由。故嗣说“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为因。云何唯心现?谓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皆不离此主观──心──而现。亦可说言:离心即无能单独存在之物,故虽有而非实。如梦时见山河大地等,觉后即失。唯心之义,亦复如是。复次、随各类见不见者,就通俗知识言:如同为天空,天文家能了别其间种种动静,余则茫然。又庄子所说以美味供鸟,鸟见且厌,义亦正同。以是可知种类不同、心量不同,而所见亦不同。更依佛法言:三界、五趣众生,业力不同故果报不同,果报不同故六根不同,六根不同故识用不同,识用不同故所见不同,所见不同故诸法皆幻。唯心现故之义,安立无疑。

  宗、因明已,且再释喻。“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此喻本经所举。恒河、印度河名,人见如河,鬼见如猛火。以人、鬼心量各不同故。离心量则无河、无火,亦无他物。以故人、鬼所见均不能立。又如一石,若照以显微镜,则其质为稀疏而非坚密;此亦随心量见不见不同故。复次、心亦非固定之实体,乃流行活泼之幻化功能;以是故能缘心、所缘法皆幻。如是成立诸法皆幻义竟。

  诸法实相非幻。宗  离心意识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有难者曰:诸法实相非是幻,以离主观体相──心意识──故。所谓主观体相者,即是幻因。幻因既无,云何是幻?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等所证,皆各有其清净境界。离言说文字思量分别一切诸相,乃圣智所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是境界,应非是幻,圣智证第一义非幻故,诸法实相亦非幻。

  圣智证第一义亦是幻。宗  圣证凡不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不见。喻

  此难不然。所以者何?以圣智所证第一义,须圣智始能证得。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皆有其圣智,而凡夫则不能证也。故仍随圣凡类心量而见不见,以是圣智证第一义亦唯心现。唯心现故亦是幻;如人心量见为恒河、而鬼心量不能见。

  诸法实相亦是幻。宗  离三界心意识之佛智所知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云何诸法实相亦是幻?以所谓离心意识者非断灭故。若断灭者,则无诸法实相。是知离心意识者,乃离三界有漏心意识;扩大而言,即离九法界心意识。实相者,谓如实了知离心意识之真实境,亦即如是了知诸法实相。法华经云:‘诸法实相,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又云:诸佛出世一大事因缘,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入佛知见,即是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皆唯佛心所现,故应是幻。

  复次、有我执法,即不能了知诸法实相皆幻。以执我故有烦恼障,执法故有所知障,二障既生,愚痴无知造诸有漏业,遂堕生死海。又罗汉、菩萨等亦有微细法执,如执涅槃、真如为实。故知诸法实相,唯佛智能知,离九法界心意识;此亦随佛与九界各类心量而见不见,故亦唯心现。唯心现故皆幻,圣智证既幻,无为法亦幻。总言之,诸法皆幻,唯心所现,而心亦是幻!故成唯识曰:‘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如是通达诸法实相皆幻义,由解而行,精进不懈,即得涅槃、证大菩提。

  以上所谈楞伽义,仅其大旨。诸有智者,应更深究。( 王锡光、孙志钧同记 )(见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十一期)

 


猜你喜欢
  卷十七·性音
  请益录目录·佚名
  佛学源流及其新运动·太虚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卷第二·普瑞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开圣禅院语录序·佚名
  三 禅宗的传法授衣·正果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七卷·宗泐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一·澄观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印光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佚名
  卷下·书玉
  卷第八·费隐通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神女赋原文·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第二十二出 获荫·陆采

    【挂眞儿】〔贴上〕一别侯门惊岁改。东篱下又见花开。情系深宫。恨传飞鴈。渐瘦损旧时娇态。〔古诗〕砌虫泣秋月。庭鸟吟寒霜。禽虫知感时。而况思妇肠。忆昔富贵秋。高台飞羽觞。今来风雨夜。孤灯掩茆堂。勉力事新

  • 初集卷二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九古今体八十九首【丙寅一】丙寅元旦摄提首纪月惟寅一岁甄陶物两春应律璿枢临太乙膺图珠斗奉元辰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誾丽紫宸王会千官锵剑佩敷予膏泽万

  • 卷第二十三·陈与义

    ○己酉九月自巴丘过湖南别粹翁离合不可常,去住两无策。眇眇孤飞雁,严霜欺羽翼。使君南道主,终岁好看客。江湖尊前深,日月梦中疾。世事不相贷,秋风撼瓶锡。南云本同征,变化知无极。四年孤臣泪,万里游子色。临别不得言,清愁涨胸

  • 农歌集补钞·吴之振

    戴昺春日偕兄弟侍屏翁游晋原分得外字因集句而成春雨晴亦佳,适与赏心会。初日照高林,幽泥化轻壒。步屟随春风,始觉天宇大。牵怀到空山,逍遥白云外。青松夹路生,童童状车盖。清川带华薄,阴壑生虚籁。性达形迹忘,傲然脱冠带。薄

  •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赵尔巽

      李秉衡王廷相 聂士成 罗荣光 寿山族孙瑞昌 凤翔崇玉等   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初入赀为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除知冀州。岁饥,发仓粟,不给。州俗重纺织,布贱,为醵金求远迁,易粮归,而裁其价以招民,民获甦。越二年,擢

  • 卷第一百六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二十〔起重光协洽(辛未),尽玄黓涒滩(壬申),凡

  • ◎礼五(吉礼)·徐天麟

    ○祖宗配侑孝文十六年,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郊祀志王莽疏。)孝武元鼎五年,立泰一祠于甘泉,亦以高祖配。(同上。)元封四年,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对之。(服虔曰,时未以高祖配天,故言对,刘敞曰,按王莽

  • ●王序·杨捷

    康熙戊中午之夏,海岛余孽盗弄兵于漳、泉之间,天威赫然震怒,爰命江南提督杨公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充福建全省水陆提督总兵官,往彰天讨。寻又允公所请,令专统步骑诸将,进号为昭武将军。盖两蒙特恩异数云。余时方承乏本兵,每

  • ●辽阳闻见录卷下·顾云

    上元顾云石公 辽阳古幽州地秦汉曰辽东三国曰襄平历据公孙度慕容廆苻秦后魏高句丽及渤海大氏契丹曰东京辽阳金置总管元置行中书省明曰辽东都指挥使司寻置定辽五卫国初克辽渖始居辽继乃迁于渖盖累世战争之地不独唐人十

  • 王晏传·李延寿

    王晏字休默,一字士彦。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渐渐升到车骑,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

  • 卷十八·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八明 黄道周 撰去日苦多也得一堂讲论殊难程伊川云不啼哭底孩儿谁抱不得子产遇叔向仲尼遇晏婴王子晋遇师旷终日谈道搬之不倒吾被蒋先生一问哑得百日也洪尊光云凿山甚易得玉殊难蒋先生偶蹴龙

  • 卷三十六·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六宋 高闶 撰定公一元年公虽即位在六月然亦统此岁也故即称元年不书正月者是时季孙专国昭公薨于乾侯公尚未立国未有君以承正朔故略而不书所以黜强臣而存公室也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 卷十三·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十三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隐公【案经九年春无王月左传独称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及庚辰则南季来聘亦在三月经无王者阙文而以三月列於来聘之下者後人乱之也留此存疑以待後学】元年春王三月 三年春王二月

  • 真谛译·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乞,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

  • 卷第八·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八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middot; 天衣怀禅师法嗣八十三人 &middot;慧林圆照本禅师 &middot;法云法秀禅师 &middot;慧林觉海冲禅师 &middot;长芦应夫禅师 &middot;佛日智才禅师 &middot;天钵重元禅师 &mi

  •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下·佚名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下举澧州洛浦和尚。僧问拨乱乾坤底人来。师还接否。浦竖起拂子。僧云。恁么则今日得遇明君也。浦云。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佛果拈云。验人端的处。下口便知音。正觉云。若不

  • 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亲历记·佚名

    原题“论杭州一再遭发匪陷城故事”,红丝八行纸墨书正楷29页,剑桥大学未编号箱收藏,不著撰人。从文中可知,其人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后曾被太平军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