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于其食时著衣持钵。以精进力运大神通放无数光。其光金色遍照虚空。复以神力变化其身。或大或小或一或多。如火光炎。往昆仑山山峰如雪。其山顶内以金银琉璃真珠码瑙珊瑚摩尼种种诸宝庄严其地。有诸宫殿。一切珍宝殊妙庄严。于其中间有大自在宫。广二由旬高五由旬。光明照曜。有六十大神恒常守护。百千天女围绕四边作七种妓乐。于宫四方而有七殿广一俱卢舍。各以七宝而用严饰。复于四边各有浴池甘露之水清净弥满。于其池中生白莲华俱母奈花如天白月。金银摩尼庄严其上。彼大自在天子与乌摩天后于师子座上同座而坐。彼诸天众恒来围绕恭敬供养。其天忽闻琴乐之声音韵微妙。闻已爱著令心迷乱。尔时尊者大目乾连虽闻其乐以无畏善根调伏其心无所爱著。如妙高山出于大海安住不动。行精进妙行。受一切世间众所供养。身相端严威仪具足手持钵器。乌摩天后忽然见已心生疑惑。告天子言。此是何人。身被法服端严寂静。调伏诸根威仪具足。圆光照曜如日初出。安然不动如妙高山。天闻言已观察尊者而复告言。天后。汝知识耶。天后答言。我昔未见今亦不知。大自在天白言。此是大福德离欲佛弟子。能破诸过教化众生与作安乐。因为乞食而来至此。乌摩天后闻是语已而白天曰。彼师云何。具何色相。有何道德威力及未曾有法。我愿乐闻。自在天曰。彼人之师于三无数劫。求大菩提广修福力。于其世间难作能作。行檀波罗蜜。施于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金银珍宝奴婢车乘城邑聚落及大宝藏国王之位。亦曾施诸婆罗门妻子男女。于彼心中无其毫尘之许贪惜烦恼。亦无贪爱之名。又为悲愍众生故。舍头目髓脑鼻舌身肉而无毫尘之许痛苦之想。亦无虚假之名。行真实施。为求菩提大威力果。具足檀波罗蜜。又于三无数劫为对种种境界相故。行戒波罗蜜。坚守禁戒。以持戒威德常得天人供养。复为冤亲不等违顺情差。行忍辱波罗蜜。以八正道调伏其心。欢喜忍辱令心平等。复为上中下三品众生。愍念饶益利乐彼故。行精进波罗蜜。于昼夜中策勤修进。复恐心意散乱妄缘退故。行禅波罗蜜。令心决定寂静轻安。复为出生智慧读诵分别微妙经典。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三无数劫。行六波罗蜜求一切智智。今得佛位圆满。降伏一切魔王。证寂灭理色心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色庄严圆光如日。三界无等。出轮回难安乐解脱。时大自在天说是语已。乌摩天后闻复欢喜。布施等行所得大果今闻可解。复问。于汝天自前。因修何行业。愿赐欢喜为我略说。时大自在天而复白言。汝今谛听而为汝说。天后。我于过去无数俱胝劫。于大牟尼佛所。布施供养修福持戒薰习智慧。过是已来获自在报。于八生身中得八种自在。我曾生生布施持戒苦行。求主宰自在。欲乐解脱。乃至究竟寂灭安乐亦然。是故布施智慧观察。一心守护修行不断。说是语已。大自在天于其宫内。以其金钵满盛百味殊妙香饭。诣目连前志心奉上。目连尊者即受钵饭腾空欲回。大自在天具宿命智。告目连曰。尊者大目乾连。汝今暂住谛听我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我念过去生中。于此大地为其主宰。能生灭世间为三界师。无人等我。汝听此言。一心往彼香醉山中。时大目乾连。运神通力腾空而往香醉山中。彼山一面有圣迹池名曰天水。于此池中即便洗浴既洗浴已。坐香醉山上开其金钵。其饭殊妙色香具足变成天食。目连食已忽有天女奉上净水目连受已。于身五分而皆结净。坐彼山上系意专心入定。作观思惟。自在天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经于千生不能得知。百千生中亦不能知。经俱胝百千生中亦不能知从禅定起往摩呬印捺啰山。入定思惟亦不能知。复入摩呬印捺啰山王窟。入定思惟亦不能知。从此遍历七十诸山禅观思惟亦莫能知。又往三十二洲。寂坐思惟亦不能知。目连曰。彼大自在天。智慧所生言意诸小。声闻辟支佛亦非能知而乃一心。告长老舍利弗。尊者谛听。我于昆仑山顶见大自在天。而白我言。极久远时佛乃出世。我于此意终不能知。汝今尊者具大智慧深鉴精微。其天降雨经三年三月知其点数。四大海水知其滴数。四大洲人知其心行。如是大智。佛子于此言意应可了知。唯愿慈悲略为显示。时长老舍利弗闻是语已。即入禅定经百千俱胝生。思惟此事而不能知。

  尔时长老大迦叶白舍利弗曰。大自在天所言之法。其意甚深微妙难测。若汝得其佛力方乃了知。若以自力思惟如持寸草量须弥山。时大迦叶而自思惟。若电影之间刹那之顷。观过去久远之事如在掌中。唯佛大智乃能知之。于是大迦叶发无垢清净之声。告大目连曰。若大自在天自行仪。则人间天上无人了知。唯三界无等一切智智即可证知。何以故。谓佛世尊于百千俱胝恒河沙数世界所有过去现在一切众生上中下品根宜心行。皆悉了知如观掌内。如是名为一切智智。是时长老大目乾连舍利弗大迦叶同诣佛所。旋绕世尊五体投地。一心敬礼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彼心念顾示微笑。时大目乾连赞佛功德。佛面端严如金莲开。慈颜适悦福相深厚。牙齿齐密身体殊妙。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普照世间山川幽谷无不朗然。设使百千俱胝日月团聚光明亦不能及。宣清凉法味三界普沾。一切众生无不蒙益。如是赞已恭敬作礼白言。世尊。我于一时。持其钵器往大自在宫。于彼乞食。时大自在天见我持钵如法施食。而告我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我于此言终不通达。佛具一切智。世间所有那臾多俱胝恒河沙世界众生心行差别。皆悉了知如视掌内。其舌广长上覆面轮。唯愿牟尼为决疑意。尔时世尊以微妙梵音告大目乾连。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彼于过去八万四千劫前。彼时有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名功德海。有一大城亦名功德海。彼有婆罗门名曰寂静。有其二子一名商迦。二名鲁支。渐次成长聪明多智。俱厌生死作礼父母而白父言。我欲入山于彼修道。父母不从汝不得去。复白父言。须去修道。如是三白。即离父母入于山谷。于其山间草庵而住。去庵十一步外有老婆罗门。修仙人之法复有一人亦相邻近而自修行。忽因节日四人聚会。而复相问。各自爱乐所求之事。鲁支问老婆罗门曰。汝修何行求何果报。老婆罗门曰。我所修者求梵天身天上千岁。问邻近修行者。汝修何行求何果报。彼自答云。我求三界之主天上千岁。商迦大仙而自告言。我求天上千岁世间爱敬。鲁支仙人具大智慧而白彼言。汝等三人所求成就得世间果报。我今所求为彼世间有色无色。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上中下等轮回众生皆令解脱。如是后时。佛从天上与无数百千俱胝那臾多释梵人天凡圣之众随从围绕。其佛安处金莲之座。身著红衣面如满月。放吉祥光青黄赤白。降临大地照诸有情令心清净。彼前四人修行之者来诣佛所。时老婆罗门以白吉祥草花。供养于佛作礼旋绕而发愿言。以我此善为梵世主。五面端严与无数众生施愿圆满。次一仙人以一铁片用供养佛。复用香油涂佛足上而发愿言。以我此善。得那罗延天身为三界主宰。次商迦仙人然灯三盏。施三条针志心供养而发愿言。献此三灯三针。愿具三眼得三股叉。于生生中恒行施愿。为世间主宰得八自在。成就欲乐心识聪利。尔时鲁支头髻殊妙发长赤色。遂解头髻布于道路。告世尊言。愿佛慈悲踏我发过。佛之两足于三界中得未曾有。千幅网鞔。有幢印幡印金刚杵印。如是印相纹同绮画妙善庄严。佛遂踏过而发愿言。以我此善。当得成佛救诸轮回一切众生。如是四人各发愿后。其老婆罗门所修众善。获梵王身具五头面为三界主。用吉祥花布施感手持天拂。若次修行者。所修善根得无边福。获那罗延天身。施铁供养感手持轮宝。名曰妙现。能破一切修罗。第三商迦仙人。若施三灯感面生三目。施于三针感得三股叉。若旋绕世尊。得世间爱敬八种自在。为其主宰能生灭世间。第四鲁支者。布发供养以愿力故。当得离欲出过三界。成一切智智号天中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最上吉祥花  施已复旋绕

  当得梵王身  称为索诃主

  五面相庄严  手持于天拂

  施铁获功德  得那罗延天

  手持妙现轮  能破于修罗

  燃彼三盏灯  三针同供养

  面感三目生  手执三股叉

  鲁支大仙人  布发而供养

  以此妙善因  当得成佛果

  自在天忆念  过去无数劫

  彼等修行因  其后当作佛

  出现于世间  声闻不能知

  唯佛无上觉  晓了能分别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彼大自在天所生此身甚为希有。彼从梵天下降人间。时寒林中有饿女鬼。名曰幻化。彼与鬼交鬼即有娠。彼即托生在鬼腹内。后乃生身。面有三目。身有光明。其母见已怕怖而走。以彼福故光照寒林。一切鬼众是时鬼众见光如日。心生疑惧而即问曰。汝是何人。彼即答云。我是大自在天名曰自生。鬼众闻已恭敬礼拜。而乃赞言。胜力精进色相殊妙。复有天人及彼梵天。俱来瞻仰。天人之众见彼梵天。具其五头内一丑恶。众怀惊恐心生热恼。告大自在天。可能为我截去彼头。大自在天告天众曰。若截彼头令我获得杀梵天罪。天众复言。如有过罪我等分受。时大自在天许之言得。寻即自变为大鹰身。以其手爪摘去一头。是故大自在天。于其手中持梵天头。一切天人婆罗门众普遍皆知。佛说是语。时长老大目乾连等。一心听受。皆大欢喜。

    佛说大自在天因地经

猜你喜欢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三 集·佚名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佚名
  卷第四·箬庵通问
  卷第八·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佚名
  致满智书(四通)·太虚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十·智旭
  卷第三十一·志磐
  卷第三十九·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第五十九·德清
  卷九·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恶友品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四出 治定·梁辰鱼

    【排歌】〔小生贴生末上〕宿耻消除。烟尘扫空。笑十年埋没英雄。从敎泽国息边烽。且喜天山早挂弓。湖南月。海北风。昔年曾送过江东。旌旗整。鼓吹雄。长歌今上馆娃宫。〔相见介小生〕寡人今日得歼彼元恶。雪我宿仇

  • 卷四十二·徐世昌

    李来泰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人。顺治壬辰进士,历官江南苏松常道。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莲龛集》。湖口旧日题名处,春风又绿芜。合流江九派,砥柱石双孤。树色遥分楚,舟行已尽吴。只惭

  • 榖城山馆集卷四·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古诗【唐体乐府附】长安道东出灞陵桥回望长安道烟花万户暖风轻罗绮千门明月晓汉家宫阙郁岧嶤碧阁珠楼倚绛霄丞相衣冠苍玉佩将军甲第赤栏桥平明内殿承颜色日晏朝回行紫陌夹道金覊赭汗流盈门绣辖朱尘

  • 巻二十三·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三   明 袁表马荧 编王检讨集二五言古诗游小雄涧壑有赋阴岛变残雪流星吐溶溶偶防一迳微独与采樵同两崖湿花雾众窍吟天风云根濯苔髪乱蓧相防蒙盘嵓折磴道似各防搜穷石门忽中断旷望开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辛壬癸甲録》·张次溪

    (清)蘂珠旧史(杨懋建) 撰●目录辛壬癸甲録●辛壬癸甲録蕊珠旧史道光丙申,春试报罢,余出居保定。适有小伶翠林,新自京师来,自言旧隶春台部。捧纨扇,乞填〔柳梢青〕词一阕。既而曜灵西匿,华灯继张,催花传筩,豪饮达旦。酒酣,相与纵论

  •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脱脱

        ◎地理二   ○河北路 河东路   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再分为两路。   东路。府三:大名,开德,河间。州十一: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军五: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县五十七。  

  • 提要·李心传

      臣等谨案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井研人官至礼部付郎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心传长于史学凡朝章国典多所谙悉是书取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编类甲集二十卷分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故事杂事官制取士财赋

  • 第十八回 谈神话汉祖感生 屈下僚亭长肆志·黄士衡

    话说刘邦字季,乃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即汉高祖是也。父名执嘉,时人呼为太公。母王氏,名含始,时人称为刘媪,家世以耕田为生。刘媪自嫁太公,生有二子,长子名伯,次子名喜,字仲。此时刘邦尚未出世。刘媪一日因事出门,行至半途,觉得辛苦,便

  • 大事记卷二·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斯二十二年韩景侯防六年赵烈侯籍六年楚声王五年燕闵公三十一年宋悼公购由元年】九鼎震【夲纪年表】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防为诸侯【通鉴】燕闵公薨子厘公立【以世家修】楚声王

  • 刘·李延寿

    刘調字士温,是刘绘的弟弟。少年时期就有业务专长,文采、篆隶、绘画都为当世所称道。当时有个荥陽的毛惠远善于画马,刘調善于画妇女,都是当时第一。刘調的妹妹是齐朝鄱陽王的妃子,夫妻关系很好。鄱陽王被齐明帝所杀死,王妃追

  • 张全义传·薛居正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原名叫居言,赐名叫全义,梁太祖改为宗..,庄宗平定河南,回复张全义名。祖父张琏,父亲张诚,世代为种田人。张全义做县啬夫时,曾受县令侮辱。乾符末年,黄巢在冤句起义,张全义逃亡进了黄巢军。黄巢入长安,任

  • 卷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明 杨士奇等 撰君德宋理宗宝庆元年礼部侍郎真德秀上奏曰臣窃闻陛下乃者?选刚辰移御清燕非特恬养神明之观抑且稍正宫寝之仪臣子之心不胜慰幸然

  • 卷一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王礼考【二十六】山陵【臣】等谨按汉时始有山陵之名诸陵皆有园寝四时致祭後代因之马端临王礼考於国恤之後立山陵一门自初丧至殷奠则入之国恤门自卜宅至虞祭作主则入之山陵门盖以典

  • 卷二·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圣德二雍正六年戊申二月丙戌上谕内阁据广东总督孔毓珣奏称龙门协副将景慧奉该管总兵官调取考验渡海遭风漂没又该协右营把总谢廷彦轮值冬季游巡带领兵

  •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吕思勉

    政治制度,是没有绝对的好坏的,要视乎其运用之如何。民国肇建,本系仿效欧、美成例,行三权分立之制:以国会司立法,并监督政府;以大理院以下的法院掌司法;以国务院掌行政的。因国民未能行使政权,遂至为野心家所利用。纪纲不立,政争

  • 跃入虚空·别利亚耶夫

    科幻小说,别利亚耶夫创作。一批银行家、神父、花花公子和游手好闲的太太小姐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革命,集资建造了一艘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妄图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一个“世外桃源”。在宇宙飞行中他们认为操纵飞船的技术人员不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

  • 平斋词·洪咨夔

    洪咨夔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宋六十名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毛斧季校本(毛氏以孙抄本校,陆敕先又以一抄本校)、《四库全书》本、俱作《平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