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陈雄曰】色身者。三十二相也。具足者。无一而亏欠也。备三十二行而具足是相。三十二行。法身中有之。欲见法身如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足矣。岂应见于具足色身也哉。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陈雄曰】坛经云。皮肉是色身。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观此则知肉身无如来。殊不知有生如来存焉。知色身非法身。殊不知有妙色身存焉。华严经又云。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曰妙色身。则现一切色身三昧。便是法身如来。即非具足色身可知。以非具足色身。而名为具足色身者。盖得其所以具足色身故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陈雄曰】楞伽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此言诸相者。种种变现。神通之相也。又不止于三十二相而已。如来离色离相。以净行则具足三十二。以智慧则具足八万四千。具足三明。六神通。八解脱。(法华经三卷云。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皆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此之具足。即非诸相之所谓具足也。然此之具足。乃其实也。而诸相具足。特其华耳。充其实则其华必副之。是以有诸相具足之名。

  【颜丙曰】佛。觉也。觉性如虚空。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唯见性人。方知即非色身。如夫子母我。颜子坐忘是也。自性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性尚不可得。又何有诸相。故以即非之说为扫除之。

  【王日休曰】此分与第五分第十三分之意同。于此再言者。为续来听者说也。(傅本十三分王本十六分。)

  【李文会曰】心既空寂。湛然清净。岂有色身诸相可得。凡夫既不著有。即著于空。有此断常二见。谓观空莫非见色。观色莫不皆空。即是具足色身。具足诸相。非具足也。空色一如。有无不异。方可能观。无身而见一切身。无相而见一切相。是名色身具足。诸相具足也。

  【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么。州云。狗子无佛性。进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州云。为他有业识在。夫有业识之人。种种著于有。起诸妄想者。此名颠倒知见。种种落于空。都无所悟者。此名断灭知见。宿有善根之人。无此颠倒断灭二病。而能洞晓空趣。此名正真知见。若悟此理。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四祖谓牛头融禅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源。一切空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只在侈心。业障烦恼。本来空寂。一切果报。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无欠无余。与佛无殊。更无别法。但只令心自在。莫怀妄想。亦莫欢欣。莫起贪嗔。莫生忧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众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皆是佛之妙用。

  【祖印明禅师云】养就家栏水牯牛。自归自去有来由。如今稳坐深云里。秦不管兮汉不收。

  【傅大士颂曰】八十随形好。相分三十二。(般若经第十卷。言八十种好。文繁不录。)应物万般形。理中非一异。人法两俱遣。色心齐一弃。所以证菩提。实由诸相离。(去声)

  【川禅师云】官不容针。私通车马。颂曰。请君仰面看虚空。廓落无边不见踪。若解转身些子力。头头物物总相逢。

猜你喜欢
  五事毗婆沙论卷下·佚名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末)·窥基
  卷八十九(月婆首那译)·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佚名
  诸法最上王经·佚名
  第八卷·知礼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佚名
  般若共利言等译·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下卷·道宣
  菩萨璎珞经卷第八·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第二十七卷·佚名
  卷二十八·赞宁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一·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益柔·唐圭璋

      益柔字胜之,河南(今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生。用荫入官。庆历四年(1044),以殿中丞召试,除集贤校理。坐苏舜钦奏邸狱,黜监复州酒税。熙宁三年(1070),兵部郎中充集贤校理,直舍人院。累迁知制诰、直学士院。元丰二年(1079),以太

  • 古诗镜卷二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陈第二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幼好学有清才梁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属乱避地匡俗山陈武受禅除鄱阳王参军衡阳王长史累迁散

  • 王舎人诗集卷一·王绂

    (明)王绂 撰白华美孝子也彼白者华维色之洁彼美君子修徳孔哲修徳伊何欲亲之悦 彼白者华维色之纯彼美君子修徳孔仁修徳伊何以安厥亲 厥亲在堂既悦且安旨酒称寿室家相欢朝夕在斯外慕曷干 君子之行莫先乎孝是曰顺徳有禆

  • 读礼通考卷五十四·徐乾学

    丧仪节十七容体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教之六仪四曰丧纪之容【注丧纪之容弟弟翔翔】【王昭禹曰丧纪之容非持衰绖杖屦之设而已必期乎哀】玉藻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注累累羸惫貌颠颠忧思貌瞿瞿梅梅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万历十六年五月癸未朔以端阳节赐三辅臣及日讲官金书黄符艾叶○改宁前游击为西路协守副总兵驻劄前屯其备御移驻中前所听协守管辖从督臣张国彦请也○升都司许大成蓟镇游击○甲申 上将御经筵以 圣体未敢传免大学士申时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秋七月。乙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驻跸西苑。  ○诣仪鸾殿问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

  • 段荣传·李百药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氏。祖父段信,仕沮渠氏,后入魏朝,因豪族身份被迁徙回北方,依然定居在五原郡。父亲连,安北府司马。段荣少时喜好历术,专攻星象。正光初年,对人说:“《易》云‘观察天文以测定时事的变迁’,又称‘上天显示征

  • 韦元甫传·刘昫

    韦元甫,年少时学习严格,才思敏捷。原来任滑州白马尉,以吏术出名,主管此地域的采访使韦涉非常器重他,奏请担任支使,与同幕判官锡一同出名。元甫擅长文书,锡擅长咨询,韦涉对他们以诚相待,在当时有“员推韦状”的说法。元甫有才能

  • 卷二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帝系考公主宋理宗一女周汉国公主贾贵妃生景定二年下嫁杨太后之侄孙节度使镇四年薨諡端孝【臣】等谨按通考已载至寜宗女祁国公主今所采止理宗一女而已辽太祖一女济古尔下嫁淳钦皇后

  • 纲鉴易知录卷四·吴楚材

    周纪釐王纲 庚子,周釐王元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夏六月,齐人灭遂。纪 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齐人灭遂而戍之。纲 冬,鲁侯会齐侯盟于柯。纪 齐桓公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

  • 卷下·姚士粦

    世宗孝明皇帝天保元年,皇太子巋即皇帝位,即位之元年,尊祖母龔太后曰太皇太后,嫡母王皇后為皇太后,所生曹貴嬪為皇太妃。立東陽王琮為皇太子,琮字溫文,性寬仁有大度,倜儻不羈,博學有文義,兼善弓馬,遣人伏地著帖,琮馳馬射之,十發十中

  • 論衡校釋卷第九·黄晖

      問孔篇   熊伯龍無何集謂論衡以「疾虛妄」為主,實與孔子稱「思無邪」同意。論衡八十三篇中,凡稱引孔、孟之言者,都四百四十餘處,其宗法孔、孟甚明,以是斷言問孔、刺孟二篇為後人所妄作。按後世孔、孟一尊,仲任刺問,眾

  • 读书管见卷下·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泰誓亶聪眀作元后聪眀作元后盖合万国而听于一人其举直而错枉是是而非非必无纎豪过差而后足以服天下非极聪眀者不能故商书亦言惟天生聪眀时乂又言实作则于汤有光于汤有光当从孟子集注传谓于汤之心为益明

  • 诗经稗疏巻三·王夫之

    汉阳王夫之撰大雅殷士 毛传曰殷士殷侯也郑笺曰殷之臣集传遂曰商孙子之臣属葢以士为大夫士之士则贱有司尒今按祼将大礼非士得与常服黼冔者诸侯之服非士服也在殷为冔者在周为冕黼者元冕之服士弁而祭于公得僭服黼冔哉殷

  • 卷第一百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论】第一正入当位法门中从尔时善财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破一切众生

  • 重刻护法论题辞·朱时恩

    宋濂护法论者。宋大学士张天觉之所撰也。端文禅师重刻诸梓。请濂为序其首简。序曰。呜呼妙明真性有若太空。不拘方所。初无形段。冲澹而静。寥漠而清。出焉而不知其所终。入焉而不知其所穷。与物无际圆妙而通。当是时

  • 文子·文子

    先秦道家著作。曾被疑为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西汉墓中发现有竹书《文子》,部分内容与今本相同,从而证明它确为先秦古籍。其作者旧题周辛计然,一说是老子弟子,字文子;一说为越国范蠡师。从今本内容看,当是战国末年道

  • 七曜星辰别行法·一行

    一卷。唐·一行撰。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密教杂密仪轨中之星宿法。全书所载系从昴星到文星等三十星宿之图像及其祭法。所谓三十星宿,系于寻常所知的二十八宿之上,添加文星、辰星等二星宿而成。二十八宿(或三十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