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诸国统纪卷四

元 齐履谦 撰

晋国第五

晋姬姓国成王弟叔虞始封于唐至子燮遂称晋侯十四世至晋侯缗文侯子桓叔桓叔之孙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王遂命武公为晋君武公卒子献公佹诸立始入春秋

献公 惠公 文公 襄公 灵公 成公景公 厉公 悼公 平公 昭公 顷公定公

【僖二 献十九】虞师晋师灭下阳

春秋罪戎首故虽小国主兵必序于大国之上虞师晋师灭下阳邾人郑人伐宋之类皆是也不惟兵也凡主会主盟皆序于上如齐桓既为侯伯矣而宋犹有先书者

【僖五献二十二】冬晋人执虞公

春秋非世卿恒称人然复有小国称人自曹莒而下四夷称人自吴楚而下弑君称人自宋襄夫人而下杀大夫称人自晋先都而下若晋人执虞公则其称人又所谓自我国而略他国之辞又有以见其为君臣之通称也诸不在前数谊者皆以此説推之

【僖九献二十六】甲子晋侯佹诸卒

【僖十惠元】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春秋弑君书名不书氏者四衞州吁宋督齐无知宋万名其为贼也名氏俱书者十二晋里克楚世子商臣齐公子商人晋赵盾郑公子归生陈夏徴舒齐崔杼衞喜楚公子比许世子止蔡世子般齐陈乞不以为贼也夫名其为贼我则书其贼不以为贼我则书其恒称无襃无贬而是非之理显然莫能揜故先儒有谓春秋者性命之文

【僖二十四惠十五】晋侯夷吾卒

【僖二十八文四】衞侯出奔楚

失国未有不名者而衞侯独不名由晋文之逐之也春秋不以诸侯名诸侯故执君不名为敌所获不名所逐不名其名者皆死而不返者也蔡献舞滕婴齐戎嘉是已非死而不返则不名矣今晋文逐衞侯而立叔武圣人不没其实故衞侯不名于上而叔武称子于下上以明晋文之罪下以见叔武之贤或曰此与文十二年郕伯来奔皆阙文

公朝于王所

此句重出大抵此年事经传相戾者最多刺公子买经在楚人救衞前而传则在后经书执曹伯畀宋人而传言分曹衞之田以畀宋人践土之会经无王人而传则载王子虎要言经书衞侯郑自楚复归于衞而传则称晋人复衞侯如此句之传尤为虚妄刘氏权衡中已尝略辨之史记言晋侯献俘于周益明其不在王所矣

六月衞侯郑自楚复归于衞

曹伯襄复归于曹不言自衞侯衎复归于衞不言自郑伯突入于栎衞侯朔入于衞亦不言自凡言自者皆大夫复国辞诸侯而言自则是有不欲其复者此春秋所以别嫌明疑或曰书曰自楚见楚之未服云

壬申公朝于王所

朝王盛典也虽王所非所苟有能朝事者由当备书之今不书而独书公者见诸侯之不朝也前乎此会温者十国之诸侯也后乎此围许者亦十国之诸侯也固非有告命之难期会之失天子在是而不与朝焉是不臣也或曰晋侯本以诸侯不能朝王故召王使就诸侯朝今曰诸侯不朝者何也曰此晋文之所以为谲也欲致王会而为之辞也观于上下之文则可见矣

衞元咺自晋复归于衞

大夫不言复入而言复者宋鱼石晋栾盈是已归而言复者衞元咺是已皆畔国若伉君之辞也

【僖三十文六】衞侯郑归于衞

案左氏传衞侯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防王许之秋乃释衞侯使赂周歂冶廑杀元咺及子适子仪公入凡诸侯反国而称复者有奉之者也不称复者无奉之者也有奉之者郑忽曹襄衞衎是也无奉之者衞侯郑是也衞侯归自晋何言无奉之者以私愤执人之君纳玉而后释之岂曰奉之云尔

【僖三十二文八】冬十有二月己夘晋侯重耳卒

【僖三十三襄元】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杜氏曰姜戎姜姓之戎居晋南鄙戎子驹支之先也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不同阵故言及又案盟不言及僖三十二年书衞人及狄盟会不言及哀十三年书公会晋侯及吴子师不言及此书晋人及姜戎皆重左及也故僖十八年邢人狄人伐衞不言及宣八年晋师白狄伐秦不言及

【文六襄七】八月乙亥晋侯驩卒

【文七灵元】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案庄九年书公及齐大夫盟于蔇此书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皆无君之辞也一则小白在外而未入一则灵公疑立而不定诸侯不序者散辞也晋无君诸侯无伯莫与序焉耳

【文十二灵六】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春秋书战有以主及客者齐人伐衞衞人及齐人战是也有以客及主者宋公曹伯衞人邾人伐齐宋师及齐师战于甗是也有两志乎是战而交为之主者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是也观其文则罪之差等见矣不言败绩者胜负均也

【文十四灵八】六月公会宋公陈侯衞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经书同盟者十有六幽幽新城清丘断道虫牢马陵蒲戚柯陵虚朾鸡泽戏亳城北重丘平丘其载辞若曰同救灾患同恤祸乱同奬王室同讨不服皆天下之辞所谓公言之也其不书同者若垂陇若澶渊若祝柯若湨梁若臯鼬或以复雠或以平怨或専自大夫或志在渎货或宋楚主盟或两国特相盟或侯伯不与盟皆一国之辞所谓私言之也亦有天下之辞公言之而不书同者首止母洮葵丘牡丘践土翟泉七盟是也皆桓文之盛而春秋不书同又有以见天下之一乎齐晋也故以十六盟视一时之不同者则同盟为愈以首止葵丘践土七盟视他年之同盟者则不同为盛葢以其有不同者然后书同以别之既曰无不同矣夫又何同书之有

【文十七灵十一】诸侯会于扈

春秋有同盟有私盟有散盟同盟私盟说已见上若散盟则文七年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文十五年诸侯盟于扈此年诸侯会于扈则又散会也皆诸侯自为盟会而无主之者之辞也

【宣二 灵十四】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臯

【宣九成七】辛酉晋侯黒臋卒于扈

【宣十一景二】秋晋侯会狄于攅函

僖二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三十二年衞人及狄盟此年晋侯会狄于櫕函会盟同而书法异或来交中国或两相欲平或就往会之

【成二 景十一】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防晋郤克衞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案左氏传晋自文公搜于被庐作三军僖二十八年増置三行以御狄故有中行氏清原之搜复罢三行更为上下新军是有五军矣至是赏鞌之功遂作六军郤克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士燮佐之栾书将下军赵同佐之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其军制僣横如此而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矣故春秋于鞌之战鲁书四卿曹书公子首皆前此所未有也

【成十 景十九】丙午晋侯獳卒

【成十三厉三】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

晋为主盟徴师于诸侯常事耳而皆不书至是而特书之者以王人会伐故也窃尝考之此年春书来乞师夏刘康公成肃公会伐秦十六年夏书来乞师秋尹子会伐郑十七年夏尹子单子再会伐郑其年九月又书来乞师冬单子会伐郑惟十八年冬书来乞师后无其事不可考王人会伐何以特书乞师卑王室也以侯伯之命而至矣始也王人与会而不与盟其后也与盟而不与伐至是则与伐矣卑王室所以罪诸侯也定四年会侵楚不书乞师者葢刘子在会谋之

【成十八厉八】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案左氏传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遂攻郤氏皆尸诸朝胥童以甲刼栾书中行偃书偃遂执厉公杀胥童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乗公羊氏曰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故杀胥童不称人而州蒲之死不着其贼之名氏见其事出于众而辞不可加之一人吴僚薛比莒庶其谊亦仿此

【襄二悼二】冬仲孙蔑会晋荀防齐崔杼宋华元衞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城楚丘不系衞城縁陵不系杞城虎牢不系郑皆天下之辞

【襄十一悼十一】公会晋侯宋公衞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

案左氏传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有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出郑囚禁侵掠纳斥候使叔告于诸侯夫召陵之盟楚子实使屈完而经不书使萧鱼之会子展实盟晋侯而经不书盟此二役者观齐桓之礼楚使晋悼之出郑囚名虽可嘉实则未服故其笔削如此于以见春秋之不急近功不尚夸诈之意或以为春秋美萧鱼之会者其説非矣

【襄十四悼十四】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衞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会吴于向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衞北官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伐秦春秋详世卿故在鲁则世卿书卒非世卿不书卒诸国则凡盟会侵伐世卿书名氏非世卿但书人惟小国称人四裔称人弑君称人杀大夫称人自我国而目他国称人不用此谊其说各见本章余并通故向之会齐人宋人衞人非世卿也伐秦之师齐人宋人亦非世卿也

【襄十五悼十五】冬十有一月癸亥晋侯周卒

【襄十六平元】三月公会晋侯宋公衞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

鸡泽之会诸侯皆在而大夫盟则曰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宋之盟诸侯不在而大夫盟亦曰豹及诸侯之大夫盟未有大夫而不系之诸侯者大夫而不系之诸侯无君之辞也湨梁之盟是也故盟有内大夫则必特名内大夫而湨梁之盟不名会盟异日则必再言地而湨梁之盟不地皆无君之辞也

【襄十九平四】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

案去年冬公会诸侯同围齐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再言诸侯者公不与盟也何以知公不与盟以书公至自伐齐知公不与盟也经书先会而后盟者十一内再言诸侯者五僖五年以王世子不与故再言诸侯僖九年以宰周公不与故再言诸侯此年以公不与故再言诸侯襄二十五年亦以公不与故再言诸侯与祝柯同定四年以刘子不与故再言诸侯惟昭十三年盟于平丘以有刘子不可再言诸侯故曰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皆实録也

【襄二十三平八】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

言复言入者畔而后入者也言入不言复者入而后畔者也畔而入者宋鱼石晋栾盈是已入而畔者郑良霄宋乐大心是已

晋人杀栾盈

春秋凡杀公子不称公子大夫不称大夫者皆讨贼之辞公子不称公子衞州吁齐无知是已大夫不称大夫晋栾盈郑良霄是已见杀于他国者陈佗公子也陈夏徴舒陈孔奂齐庆封大夫也亦皆讨贼辞也

【昭十平二十六】戊子晋侯彪卒

【昭十二昭二】晋伐鲜虞

鲜虞杜氏谓白狄之族在中山者二传欲附狄晋之说故或以鲜虞为中国或以为晋同姓国皆非也文十年秦伐晋成三年郑伐许及此年晋伐鲜虞要之三者皆春秋阙文若旧说以为外秦外郑外晋则秦之不通中国郑之背晋从楚其外已久又何待至此阙其主帅然后以为外非圣人意也

【昭十六昭六】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

【昭三十顷十四】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定十三定十五】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案士氏之后或别为随氏或别为范氏荀氏之后荀庚荀偃荀吴荀寅别为中行氏荀首荀防荀跞别为知氏然而春秋但曰士曰荀并从本氏皆不取其所别所以传其为世官云

【哀四定二十一】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

案左氏传楚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隂地楚司马起使谓隂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遂执戎蛮子以畀楚师故春秋执君不名名戎蛮子名滕子皆死而不返者也又案书归有二谊归之于者归自我者也归于者归不自我者也归自我者彼不受而强致之也归不自我者有欲受其归者也

猜你喜欢
  答聂文蔚·王守仁
  堅白論弟五·谢绛
  续孟子原序·林慎思
  四书逸笺卷一·程大中
  卷十四·余萧客
  提要·蔡德晋
  卷四·张大亨
  卷六十六·江永
  政术·魏裔介
  凡学之道(1)·戴圣
  山国轨第七十四·管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欧阳竟无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金刚仙论 第四卷·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徐陵

    ○梁武帝捣衣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沈思惨行镳,结梦在空床。既寤丹绿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阴虫日惨烈,庭草复云黄。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轻罗飞玉腕,弱

  • ●第二十三出 妓饮·孟称舜

    【海棠春】〔净上〕五陵豪贵知名早,遍柳陌,行辘俱到。呼酒挟佳宾,共向花前倒。少年心事欲拿云,气概风流众所尊。指点银瓶频索酒,倒翻金版共论文。自家陈仲游是也。生在豪门,长于贵族,结交才彦,素擅英声;识纳名姬,颇邀俊誉。男则

  • ●梦鹤轩梅澥诗钞序·缪公恩

    余生也晚不获与乡先辈之治诗者联唫咏接謦欬每引以为憾而新学后生见闻尤浅自薄其乡以为无诗人吁何其谬也辽东诗人至金代始见称辽阳张浩然熊岳王黄华皆卓卓可传诵元代以湛然居士为尤着有清一代作者益伙熙朝雅颂集所载多

  • 唐音巻二·杨士弘

    元 杨士宏 编张 震 注唐诗正音五言古诗【严沧浪诗评云五言始于李陵以其在汉故云古诗又选诗演义云苏武使匈奴与陵赠别亦皆五言是一时之人皆为五言矣谓始于李陵恐未必然又古诗十九首以为始于枚乗则诗中防戯宛与洛驱

  • 奉答燕公·张说

    赵冬曦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 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屡伤神气阻,久别鬓毛秋。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 卷五百五 列传二百九十二·赵尔巽

      ◎艺术四   王来咸 褚士宝 冯行贞 甘凤池 曹竹斋潘佩言 江之桐 梁九 张涟叶陶 刘源 唐英 戴梓 丁守存 徐寿子建寅 华封   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从同里单思南受内家拳法

  • 内篇 补注第十七·刘知几

      昔《诗》、《书》既成,而毛、孔立《传》。《传》之时义,以训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惟此二名,其归一揆。如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四·王祎

    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春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负【新纪】修麟徳殿 二月浚龙首池【以吕祖谦标目修】三月戊戍李鄘罢庚子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新旧纪修】己酉横海节度使程权入朝归沧景二州【以

  • 别集上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十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向子諲 字伯恭故相文简公之五世孙忠肃皇后之再从侄元符三年以后恩补假承务郎次年迁雄州推滨州监税镇南节推改监仪銮司耻与宦伍乞归吏部改真州录知开封咸平

  • 一五〇 中日学院·周作人

    以前对于中日问题,还不能没有幻想,希望它能够和平解决,因此徒劳的作些活动,第一次的中日学术协会,已经失败了,第二次又来计划改革同文书院,设立了中日教育会。这也是由于坂西和土肥原的介绍,与东亚同文会的代表大内见面,商议将

  • 卷一百三·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第一百三歌颂【二十三】万夀无疆词六十首【?集  御制诗句成百万百夀字】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陆伯焜天与夀因德与夀万年康健福骈膺愿将甲子周千亿夀锡寰区百廿增重熙累洽万年清福夀骈臻筭

  • 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佚名

    涣:亨。 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

  • 卷三·佚名

    △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揵达缚。若阿素洛。若诸龙神。若诸菩萨摩诃萨众。住最後身绍尊位者,若馀一切於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於

  • 什么冤仇·佚名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释义品第四佛告敬首菩萨。汝先言义相云何者。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义相今当说。佛子。是金刚海藏璎珞经中。释贤圣相义。义出体。体者菩萨体。义名功德如是二法。一切菩萨为体为义。

  • 三归音释·弘赞

    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佛梵音具云。佛陀。此云觉。功成妙智。道登圆觉。故名为佛。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觉具三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肇法师曰。生死长夜。莫能自觉。自觉。觉他者。其为佛也

  • 丹溪手镜·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

  • 宣室志·张读

    志怪小说集。唐张读著。十卷,《补遗》一卷。书名取义于汉文帝召贾谊问鬼神于宣室。其内容杂记仙佛休咎、神鬼妖精,为唐人志怪小说之集大成者。如写人鬼、人狐相爱事,有《郑德茂》、《许贞》篇,后者实为后来《聊斋志异》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