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

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若天魔梵。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揵达缚。若阿素洛。若诸龙神。若诸菩萨摩诃萨众。住最後身绍尊位者,若馀一切於法有缘人非人等。皆来集会。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於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时舍利子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前诣佛所顶礼双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欲於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护而为方便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犯无犯相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取而为方便。圆满安忍波罗蜜多。动不动相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著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相不可得故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是三十七菩提分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三解脱门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静虑无量及无色定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解脱胜处等至遍处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九想。谓膖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一切世间不可保想。如是诸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随念。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厌随念。死随念。身随念。是诸随念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想。谓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厌食想。断想。离想。灭想。如是诸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一智。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如说智。如是诸智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是三等持不可得故。

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诸根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不净处观。遍满处观。一切智智。及奢摩他。毗钵舍那。如是五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四摄事。四胜祝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罗蜜多。如是六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七圣财。八大士觉。九有情居智。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如是五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乐。如是四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如是六种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如是六法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圆满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馀无量无边佛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疾圆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疾圆满一切有情心行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拔一切烦恼习气。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入菩萨正性离生。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超声闻及独觉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住菩萨不退转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六种捷速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知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别。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胜一切声闻独觉智慧作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布施。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净戒。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随喜俱心。超过一切声闻独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及馀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念所修善法。超过一切异生声闻独觉善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行少分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为诸有情方便善巧。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便得无量无边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令所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离诸障碍速得圆满。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常见诸佛。恒闻正法得佛觉悟。蒙佛忆念教诫教授。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常忆宿祝终不忘失大菩提心。远离恶友亲近善友。恒修菩萨摩诃萨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具大威德。摧众魔冤伏诸外道。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远离一切烦恼业障。通达诸法心无罣碍。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善心善愿善行相续常无懈废。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生佛家。入童真地。常不远离诸佛菩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具诸相好。端严如佛。一切有情见者欢喜。发起无上正等觉心。速能成办诸佛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种种胜善根力。随意能引上妙供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令诸善根速得圆满。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有情所求饮食衣服床榻卧具病缘医药。种种花香灯明车乘。园林舍宅财穀珍奇宝饰伎乐。及馀种种上妙乐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善安立尽虚空界法界世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发起一念善心所获功德。乃至安坐妙菩提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不穷荆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十方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共所称赞。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发心即能遍至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供养诸佛利乐有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发声即能遍满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赞叹诸佛教诲有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念顷安立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令习学十善业道。受三归依护持禁戒。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念顷安立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令习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获五神通。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一念顷安立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令住大乘修菩萨行不毁馀乘。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绍佛种令不断绝护菩萨家。令不退转严净佛土。令速成办。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性。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空花。如寻香城。如变化事。唯心所现性相俱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知三千大千世界。虚空大地。诸山大海。江河池沼。涧谷陂湖。地水火风。诸极微量。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析一毛以为百分取一分毛。尽举三千大千世界。大海江河。池沼涧谷。陂湖中水。弃置他方无边世界。而不恼触水族生类。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见有劫火遍烧三千大千世界天地洞然。欲以一气吹令顿灭。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见有三千大千世界所依风轮。飘击上涌。将吹三千大千世界。苏迷卢山。大苏迷卢山。轮围山。大轮围山。及馀小山。大地等物。碎如糠会。欲以一指障彼风力令息不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三千大千世界。一结跏坐充满虚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毛羂取三千大千世界苏迷卢山。大苏迷卢山。轮围山。大轮围山。及馀小山。大地等物。掷过他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而不恼触诸有情类。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一食一花,一香一幢,一盖一幡,一帐一灯,一衣一伎乐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众无不充足。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等安立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诸有情类。令住戒蕴。或住定蕴。或住慧蕴。或住解脱蕴。或住解脱知见蕴。或住预流果。或住一来果。或住不还果。或住阿罗汉果。或住独觉菩提。乃至或令入无馀依般涅槃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布施得大果报。谓如实知。如是布施得生刹帝利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婆罗门大族。如是布施得生长者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众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乐变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初静虑。或第二静虑。或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因是布施得空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或无所有处定。或非想非非想处定。因是布施得三十七菩提分法。因是布施得三解脱门。因是布施得八解脱。或八胜处。或九次第定。或十遍处。因是布施得陀罗尼门。或三摩地门。因是布施得入菩萨正性离生。因是布施得极喜地。或离垢地。或发光地。或焰慧地。或极难胜地。或现前地。或远行地。或不动地。或善慧地。或法雲地。因是布施得佛五眼。或六神通。因是布施得佛十力。或四无所畏。或四无碍解。或十八佛不共法。或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因是布施得三十二大丈夫相。或八十随好。因是布施得无忘失法。或恒住舍性。因是布施得一切智。或道相智。或一切相智。因是布施得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或独觉菩提。或得无上正等菩提。能如实知。如是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得大果报亦复如是。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布施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净戒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精进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静虑波罗蜜多」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由方便善巧故。能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了达一切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不可得。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净戒波罗蜜多。了达一切犯无犯相皆不可得。如是净戒方便善巧。能满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布施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了达一切动不动相皆不可得。如是安忍方便善巧。能满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布施净戒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精进波罗蜜多。了达一切身心勤怠皆不可得。如是精进方便善巧。能满精进静虑般若布施净戒安忍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静虑波罗蜜多。了达一切有味无味皆不可得。如是静虑方便善巧。能满静虑般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了达诸法若性若相皆不可得。如是般若方便善巧。能满般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得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能遍到有为无为诸法彼岸。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穷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真如法界法性无生实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与一切声闻独觉而为导首。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与诸佛为亲侍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与诸佛为内眷属。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世世具大眷属。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与菩萨常为眷属。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净身器堪受世间供养恭敬。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摧伏诸慳贪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不起诸犯戒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除去诸忿恚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弃舍诸懈怠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静息诸散乱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永远离诸恶慧心。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普安立一切有情於施性福业事。戒性福业事。修性福业事。供侍福业事。有依福业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普见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以天耳普闻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正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如实知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心心所法。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佛所听闻正法。常无懈废随所闻法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忘失。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见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种种佛土。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所说,一切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譬喻。论议。诸声闻等。若闻不闻皆能通达甚深义趣。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所说法门。自能受持。读诵通利。善解义趣。为他广说。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所说法门。自能如实如说修行。亦能方便劝他如实如说修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十方克伽沙等幽冥世界。及於一一世界中间日月等光所不照处为作光明。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於十方克伽沙等愚闇世界。其中有情邪见炽盛。不信恶行不信妙行。不信恶行妙行异熟。不信前世。不信後世。不信苦谛。不信集谛。不信灭谛。不信道谛。不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等行。能获世间出世间果。不闻佛名法名僧名。方便开化令起正见闻三宝名欢喜信受。舍诸恶行修诸妙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盲者能视。聋者能听。哑者能言:狂者得念。乱者得定。贫者得富。露者得衣。饥者得食。渴者得饮。病者得除愈。鬼者得端严。形残者得具足。根缺者得圆满。迷闷者得醒悟。疲顿者得安泰。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慈心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友如亲。不相违害。展转为作利益安乐。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在恶趣者皆脱恶趣来生善趣。在善趣者常居善趣不堕恶趣。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习恶业者皆修善业常无厌倦。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诸犯戒者皆住戒蕴。诸散乱者皆住定蕴。诸愚痴者,皆住慧蕴。未得解脱者皆住解脱蕴。未得解脱知见者皆住解脱知见蕴。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以己威力。未见谛者令得见谛。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令证得阿罗汉果。或令证得独觉菩提。或令证得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学诸佛殊胜威仪。令诸有情观之无厌息一切恶生一切善。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如象王视。为众说法容止肃然。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身语意业皆悉清净随智慧行。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足不履地如四指量自在而行。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繁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及诸龙神。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导从围绕诣菩提树。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及诸龙神。於菩提树下以宝衣为座。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以众妙相所庄严手而抚大地。令彼地神并诸眷属俱时踊现为作证明。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坐菩提树降伏众魔。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证得无上正等觉已,随地方所行住坐卧悉为金刚。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舍国位出家之日。即成无上正等菩提。还於是日转妙法轮。即令无量无数有情。远尘离垢生净法眼。复令无量无数有情。永尽诸漏心慧解脱。亦令无量无数有情。皆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无量无数声闻菩萨为弟子众一说法时。无量无数诸有情类。不起于座同时证得阿罗汉果。无量无数诸有情类。不起于座同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寿量无荆身有无量无边光明。相好庄严观者无厌。行时虽有千叶莲花。自然涌现每承其足。而令地上现千辐轮。举步经行大地震动。然不扰恼地居有情。欲回顾时举身皆转。足之所履尽金刚际。如车轮量地亦随转。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举身支节皆放无量无数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随所照处为诸有情作大饶益。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无有一切贪欲瞋恚愚痴等名。亦不闻有地狱傍生鬼界恶趣。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诸有情类成就妙慧如馀佛土。每作念言:布施调伏安忍勇进寂静谛观。离诸放逸勤修梵行。於诸有情慈悲喜舍。不相恼触。岂不善哉!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诸有情类。成就种种殊胜功德。馀佛土中诸佛菩萨咸共称赞。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化事既周般涅槃後。正法无有灭尽之期。常为有情作饶益事。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於何时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诸有情类。闻我名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欲成斯事。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此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希有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新华严经论 第七卷·李通玄
  大方廣佛華嚴經·欧阳竟无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序·钱伊庵
  卷第三·永觉元贤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卷第十一·佚名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第三·智圆
  卷第二十五·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佚名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卷六十一·道世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南洋华侨与宗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倪瓒·隋树森

    倪瓒(一三O 一——一三七四),幼名明七。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风月主人、沧浪漫士、净名庵主等。又尝变姓名为奚元朗,字玄瑛。无锡(今属江苏省)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长事翰墨,诗曲俱佳,又善琴

  • 乐府传声·徐大椿

    序 乐之成,其大端有七:一曰定律吕,二曰造歌诗,三曰定典礼,四曰辨八音,五曰分宫调,六曰正字音,七曰审口法。七者不备不能成乐。何谓定律吕?考黄钟大吕之本,穷宫商徴羽之变是也。何谓歌诗?上极雅颂,下至谣谚与凡词曲有韵之文皆是也

  • 鸡肋集钞·吴之振

    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 自序·陆以湉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著之为书,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此必具过人之质,复殚毕生才智以图之。用力深,斯造诣粹,理固然也。余不敏,幼惟从事举业,弱冠即以是授徒。三十五岁通籍,宦游武昌,未逾年改官归,复理旧业。三十八岁为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録卷七·徐紘

    (明)徐纮 撰礼部侍郎曾公神道碑铭(有序)  宋濓治古之时非惟道德纯一而政教修明至于文学之彦亦精赡完博足以为经济之用盖自童丱之始习四经之文画以岁月期于黙记又推于迁固范晔诸书岂直覧之其黙记亦如经基本既正而后徧观

  • 卷四十五·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五葛济勒氏巴雅拉      巴顔布禄富格慎      乌拉拉萨理      法柱郭穆韶      济理哈璧尔图理     伊哈那他理善      标哈奇岱敏以上俱

  •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

  • 郭原平传·李延寿

    郭世通的儿子郭原平,字长恭,也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挣取饣善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原平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的缘故,就只吃些咸饭。如果有时

  • 卷二十·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孟子一总论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书莫非体验扩充之端盖孔子大概使人优游餍饫涵泳讽味孟子大概是要人探索力讨反己自求故伊川曰孔子句句是自然孟子

  •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一·道宣

      杂科声德篇第十 正传十二 附见八。   陈杨都光宅寺释慧明传一。   高齐邺下沙门释道纪传二。   隋京师定水寺释法称传三(智云)   隋杭州灵隐山天竺寺释真观传四。   隋苏州栖霞寺释法韵传五。   隋

  • 过去的工作·周作人

    收周作人在抗战胜利前后(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十二月)所作文章十五篇。文章延续四十年代以来风格,一类仍作“闲适”之谈,写景,状物,评文,娓娓道来,如《关于竹枝词》《石板路》《东昌坊故事》;一类则继续“正经”探讨思想,追根溯源,掷

  • 长安志·宋敏求

    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

  • 退思集类方歌注·王泰林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吴锡人。学医于舅父高锦庭,上自轩岐,下迄清季诸家之书,无不精心研求,于道光、咸丰年间,名扬苏、浙。先以疡科闻名,后专攻内科,尤对肝病有独特见解。著有《医

  • 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佚名

    题“先天太极法师卢中苓编”。经中有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元代封号。另本仪与正一部《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从形式、内容 到所举师名皆一致,应为一经。后者撰于明。故本经亦当撰于明。 述伏魔经法建坛仪。

  • 巴林纪程·文祥

    巴林纪程记载咸丰八年赴热河之古巴林部,描述了这一地区的地区地理风貌和民俗风情。

  • 素书·黄石公

    传说为秦时隐士黄石公所作,并授之于张良。“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於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宋张商英:《素书序》)。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据,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