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八

  復次善勇猛若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行色開顯不開顯不行受想行識開顯

  不開顯.不行眼開顯不開顯不行耳鼻舌身意開顯不開顯.不行色開顯不開顯不行

  聲香味觸法開顯不開顯.不行眼識開顯不開顯不行耳鼻舌身意識開顯不開顯.不

  行色寂靜不寂靜不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不行眼寂靜不寂靜不行耳鼻舌身意

  寂靜不寂靜.不行色寂靜不寂靜不行聲香味觸法寂靜不寂靜.不行眼識寂靜不寂

  靜不行耳鼻舌身意識寂靜不寂靜.不行色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受想行識本性清

  淨不清淨.不行眼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耳鼻舌身意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色本性

  清淨不清淨不行聲香味觸法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眼識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耳

  ********************

  鼻舌身意識本性清淨不清淨.不行色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受想行識本性開顯不

  開顯.不行眼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耳鼻舌身意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色本性開顯

  不開顯不行聲香味觸法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眼識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耳鼻舌

  身意識本性開顯不開顯.不行色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受想行識本性寂靜不寂靜.

  不行眼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耳鼻舌身意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色本性寂靜不寂

  靜不行聲香味觸法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眼識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耳鼻舌身意

  識本性寂靜不寂靜.不行色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受想行識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

  眼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耳鼻舌身意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色本性遠離不遠離不

  行聲香味觸法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眼識本性遠離不遠離不行耳鼻舌身意識本

  性遠離不遠離.不行色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遠

  離不遠離不行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

  ********************

  遠離不遠離.不行眼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遠離

  不遠離不行耳鼻舌身意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

  遠離不遠離.不行色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遠離

  不遠離不行聲香味觸法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

  遠離不遠離.不行眼識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寂靜遠

  離不遠離不行耳鼻舌身意識過去未來現在本性清淨不清淨開顯不開顯寂靜不

  寂靜遠離不遠離.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速能圓滿一切智法。復次善勇猛若諸

  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恃執色不恃執受想行識.不恃執眼不恃執耳鼻舌身意.

  不恃執色不恃執聲香味觸法.不恃執眼識不恃執耳鼻舌身意識.不恃執色清淨不

  恃執受想行識清淨.不恃執眼清淨不恃執耳鼻舌身意清淨.不恃執色清淨不恃執

  聲香味觸法清淨.不恃執眼識清淨不執恃耳鼻舌身意識清淨.不恃執色所緣清淨

  ********************

  不恃執受想行識所緣清淨.不恃執眼所緣清淨不恃執耳鼻舌身意所緣清淨.不恃

  執色所緣清淨不恃執聲香味觸法所緣清淨.不恃執眼識所緣清淨不恃執耳鼻舌

  身意識所緣清淨。復次善勇猛若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執著色不執著受想

  行識.不執著眼不執著耳鼻舌身意.不執著色不執著聲香味觸法.不執著眼識不執

  著耳鼻舌身意識.不執著色清淨不執著受想行識清淨.不執著眼清淨不執著耳鼻

  舌身意清淨.不執著色清淨不執著聲香味觸法清淨.不執著眼識清淨不執著耳鼻

  舌身意識清淨.不執著色所緣清淨不執著受想行識所緣清淨.不執著眼所緣清淨

  不執著耳鼻舌身意所緣清淨.不執著色所緣清淨不執著聲香味觸法所緣清淨.不

  執著眼識所緣清淨不執著耳鼻舌身意識所緣清淨.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速

  能圓滿一切智法。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則爲鄰近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

  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則爲鄰近三十二

  ********************

  大士相八十隨好身真金色無邊光明如龍象視無能見頂.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

  行.則爲鄰近過去未來現在無著無礙智見.亦爲鄰近如來教授教誡示導.亦爲鄰近

  過去未來現在無著無礙智見決定受記.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速證一切佛法

  清淨速能證得佛土清淨速能攝受聲聞衆圓滿速能攝受菩薩衆圓滿。善勇猛若諸

  菩薩能如是行.不住色不住受想行識不住眼不住耳鼻舌身意不住色不住聲香味

  觸法不住眼識不住耳鼻舌身意識不住名色不住顛倒見蓋愛行不住欲色無色界

  不住有情界法界不住地水火風空識界不住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及彼諸想不住斷常不住染淨不住緣起不住布施慳

  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進懈怠靜慮散亂妙慧惡慧不住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

  道支不住顛倒等斷不住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不住明及解脫解脫智見不住盡智無

  生智無造作智及無著智不住止觀不住無量神通不住苦集滅道不住異生聲聞獨

  ********************

  覺菩薩佛地不住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法不住生死涅槃不住佛智力無畏等不住

  過去未來現在智見不住佛土圓滿不住聲聞衆圓滿不住菩薩衆圓滿.何以故善勇

  猛以一切法不可住故.善勇猛非一切法有可住義.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無執藏.無

  執藏故無可住者.善勇猛若一切法有可住者應可示現此可執藏此法常住.如來亦

  應安住諸法示現諸法此可執藏此可積集.善勇猛以一切法不可安住不可執藏不

  可積集是故無法是常住者.由此如來不安住法亦不示現此可執藏此可積集.善勇

  猛無有少法是實可生.以無少法實可生故都無所住.故說諸法無可住義.善勇猛以

  無所住及無不住爲方便故說一切法都無所住.善勇猛無有少法可說住者.如四大

  河無熱池出未入大海終無住義.如是諸法乃至無造諸行未盡終無住義.善勇猛無

  造行者謂於此中無住不住無留難者.一切皆依俗數而說實無有住無留難者無究

  竟者.亦無不住.善勇猛無造行者依俗數說.如諸有情世俗所見非實有住或留難者

  ********************

  或究竟者亦無不住.非無造行有實住者.是故可言依俗數說.故一切法皆無住義.善

  勇猛如是菩薩摩訶薩衆依一切法無住方便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若諸菩薩

  能如是行.速能圓滿一切智法鄰近無上正等菩提疾能安坐妙菩提座疾能證得一

  切智智疾能圓滿三世智見疾能圓滿一切有情心行差别遍知妙智故。善勇猛若諸

  菩薩摩訶薩衆欲普饒益一切有情Q欲Y以財施一切有情皆令充足欲以法施一切有

  情皆令願滿欲能破壞一切有情無明卵[穀-禾+卵]欲普授與一切有情大智佛智欲普哀愍

  一切有情Q欲Y普利樂一切有情Q欲Y令一切有情豐足財施法施欲令一切有情豐足清

  淨尸羅欲令一切有情豐足安忍柔和欲令一切有情豐足勇猛精進欲令一切有情

  豐足清白靜慮欲令一切有情豐足微妙般若欲令一切有情豐足究竟解脫欲令一

  切有情豐足解脫智見欲令一切有情豐足生諸善趣欲令一切有情豐足明及解脫

  欲令一切有情豐足畢竟涅槃欲令一切有情豐足諸佛妙法欲令一切有情豐足圓

  ********************

  滿衆德欲轉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閒沙門梵志天魔外道皆無有能如法轉者欲於

  世閒宣說妙法欲能如實記諸佛地欲能如實記菩薩地欲能如實記獨覺地欲能如

  實記聲聞地欲能覺發諸有情類本願善根.應學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

  常無閒斷.應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修學無所顧戀.善勇猛我都不見有諸

  餘法能令菩薩速疾圓滿所求無上諸佛妙法如此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諸菩

  薩安住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修學時無暫捨.速能圓滿一切智法。善勇猛若

  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至究竟.是諸菩薩鄰近無上正等菩提定無疑惑.善勇

  猛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般若波羅蜜多歡喜信受生實想者.我說彼類能引無上

  正等菩提殊勝善根速至究竟.是善善男子女人等攝受善根定能積集大慧資糧.善

  勇猛若諸菩薩手執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相應法教.是諸菩薩設不現

  前蒙佛受記當知已近蒙佛受記或復不久當蒙諸佛現前受記.善勇猛譬如有人精

  ********************

  勤受學十善業道已至究竟.當知彼人善根成熟已得鄰近北俱盧生.如是菩薩若手

  執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知鄰近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定無疑惑.善勇猛譬如有人

  樂行惠捨於諸財寶無所顧恡於諸有情常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受持戒修忍摧

  伏憍慢修如是行.至究竟時速獲大財生於高族.如是菩薩若手得此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當知鄰近不退轉位.善勇猛譬如有人樂修施戒尸羅安忍無不具足慈愍有情

  勸持淨戒復能造作感增上業.當知速獲轉輪王位.如是菩薩若手得此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當知速坐妙菩提座.善勇猛若轉輪王將登大位於白半月十五日晨沐浴受

  齋至大殿上昇師子座面東而坐.有大輪寶從空而來.當知彼王受轉輪位不久當得

  具足七寶.如是菩薩手中得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知速獲一切智智。善勇猛如有

  情類成勝善根常樂修行清白之行信解廣大厭患人身具淨尸羅樂營衆事.其心長

  夜思願生天與四洲人常爲覆護.當知彼類不久得爲四大天王護四洲界.如是菩薩

  ********************

  若以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法教施有情類心無恡惜.當知不久得爲法王於一切法皆

  得自在.善勇猛如有情類成勝善根清淨過前所成就者.所獲財寶先惠施他後自受

  用.所營事務先爲有情後方爲己.常自守護不爲非法不平等貪之所染汙.其心長夜

  願爲天主於所修善其心堅固.當知彼類不久定生三十三天作天帝釋.如是菩薩若

  以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法要施有情類無顧恡者.當知不久定作法王於一切法得大

  自在.善勇猛譬如有人得四梵住當知不久生於梵天.如是菩薩若以般若波羅蜜多

  相應法要施有情類無顧恡者當知不久轉妙法輪施諸有情利益安樂.善勇猛譬如

  大地至雨際時.見上空中密雲含潤天將昏闇漸降大雨.陂湖池沼處處充溢大地原

  隰上下俱潤.密雲垂覆甘雨普洽令諸藥物卉木叢林枝葉華果悉皆茂盛.水陸山川

  香氣芬馥.處處皆有華果泉池.大地於時甚可愛樂.人非人類見已歡娛.採摘華果齅

  香嘗味.如是菩薩現得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修學.是諸菩薩當知不久一切智智之所

  ********************

  潤沃.善能趣入一切智智當能開顯一切智智.由斯潤洽一切有情分别開示無上法

  寶.善勇猛譬如無熱龍王宮內有水生已出四大河各趣一方充滿大海.如是菩薩手

  中得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復能於中精勤修學彼皆能出大法流注以大法施充足

  有情.善勇猛如衆鳥等依妙高山形類雖殊而同一色.如是菩薩手中得此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信受修行皆同一趣謂趣如來一切智趣.善勇猛譬如大海諸水依持常爲

  衆流之所歸趣.如是菩薩手中得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修學令極通利不久當

  作一切法海速疾當成一切法器常爲諸法之所歸趣世俗諸法不能擾動.善勇猛如

  日輪舉蔽諸光明.如是菩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出現世閒一切外道悉皆隱沒.善勇

  猛若諸菩薩所學般若波羅蜜多出現世閒與有情類作法明照.善勇猛若諸菩薩出

  現世閒作諸有情善根明照與有情類作淨福田.一切有情皆應供養一切有情皆應

  歸趣一切有情皆應稱讚。復次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學般若波羅蜜多於諸學中是最

  ********************

  勝學.如是學者普爲有情淨涅槃路.何以故善勇猛若學般若波羅蜜多於諸學中最

  勝第一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無等無等等.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學般若波羅蜜多.

  令一切學皆至究竟普能受持一切所學於一切學皆能開示摧伏一切他論邪學.善

  勇猛若諸菩薩能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修行三世諸佛諸菩薩行.善勇猛諸佛世尊

  於此所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正當學極善安住.爲諸有情已正當說如是無上清

  淨學法.善勇猛如是所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超過一切世閒所學最尊最勝.善勇猛

  如是所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自然學.一切世閒無能及者。善勇猛若學般若波羅

  蜜多於諸法中都無所學.謂若世閒若出世閒若有爲若無爲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罪

  若無罪.於如是等一切法門不生執著.於一切法無著而住.爲諸有情無倒開示無上

  清淨所學之法.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無著無縛.無有少法爲著爲縛而現在前.由

  此亦無得解脫義。善勇猛色無著無縛亦無解脫受想行識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眼無

  ********************

  著無縛亦無解脫耳鼻舌身意無著無縛亦無解脫.色無著無縛亦無解脫聲香味觸

  法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眼識無著無縛亦無解脫耳鼻舌身意識無著無縛亦無解脫.

  名色無著無縛亦無解脫顛倒見趣諸蓋愛行無著無縛亦無解脫貪瞋癡無著無縛

  亦無解脫欲色無色界無著無縛亦無解脫有情界法界無著無縛亦無解脫我有情

  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及彼諸想無著無縛亦

  無解脫地水火風空識界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緣起染淨無著無縛亦無解脫.布施慳

  貪持戒犯戒安忍忿恚精進懈怠靜慮散亂般若惡慧無著無縛亦無解脫苦集滅道

  無著無縛亦無解脫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無著無縛亦無解脫顛倒等斷無

  著無縛亦無解脫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無量神通無著無縛亦無

  解脫盡智無生智無造作智及無著智無著無縛亦無解脫明及解脫解脫智見無著

  無縛亦無解脫.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地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

  ********************

  法無著無縛亦無解脫生死涅槃無著無縛亦無解脫佛智力無畏等無著無縛亦無

  解脫過去未來現在智見無著無縛亦無解脫.何以故善勇猛以一切法著不可得縛

  不可得.著縛旣無從彼解脫亦不可得.善勇猛言著縛者謂於法性執著繫縛.法性旣

  無故不可說有著有縛.言解脫者謂脫著縛.彼二旣無故無解脫.善勇猛無解脫者謂

  於諸法都無有能得解脫性.若於諸法能如是見卽說名爲無著智見.善勇猛言無著

  者謂於此中著不可得.著無著性著無實性故名無著.以於此中能著所著由此爲此

  因此屬此皆不可得故名無著.善勇猛言無縛者謂於此中縛不可得.縛無縛性縛無

  實性故名無縛.以於此中能縛所縛由此爲此因此屬此皆不可得故名無縛.善勇猛

  若於諸法無著無縛.如何於法可說解脫.善勇猛無著無縛亦無解脫.離繫清涼名真

  解脫.善勇猛若於諸法無執著者則無繫縛.若於諸法無繫著者則無解脫.遠離三事

  離繫清涼名真解脫.善勇猛如是菩薩悟入諸法無著無縛亦無解脫得真智見修行

  ********************

  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 鄰近無上正等菩提.速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勇猛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微妙法印印諸菩薩摩訶薩衆.令斷疑網精勤

  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速至究竟.善勇猛我今自持如是法印令久住世利樂有情.

  所以者何我聲聞衆無勝神力能持般若波羅蜜多微妙法印至我滅後後時後分後

  五百歲饒益有情.爾時世尊告賢守菩薩導師菩薩等五百上首菩薩及善勇猛菩薩

  摩訶薩言.善男子汝等應學如是如來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曾所修集甚深

  般若波羅蜜多而爲上首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流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所建

  立無上法藏.汝等應持如是法藏.我涅槃後後時後分後五百歲無上正法將欲壞滅

  時分轉時.廣爲有情宣說開示令彼聞已獲大利樂.時諸菩薩聞佛語已皆從座起頂

  禮佛足合掌恭敬俱白佛言.世尊我等當學如是如來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曾所修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爲上首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流出甚深般若波

  ********************

  羅蜜多之所建立無上法藏.我等當持如是法藏.佛涅槃後後時後分後五百歲無上

  正法將欲壞滅時分轉時廣爲有情宣說開示令彼聞已獲大利樂.世尊當於彼時有

  大恐怖有大險難有大暴惡.當於彼時諸有情類多分成就感匱法業.心多貪欲不平

  等貪及非法貪之所染汙慳恡嫉妒纏縛其心多忿凶勃好麤惡語諂曲矯誑樂行非

  法多懷輕蔑鬬訟相違住不律儀躭嗜所蔽懈怠增上精進下劣忘失正念住不正知

  口強喙長偃蹇憍慠喜行惡業隱覆內心貪恚癡增善根薄少爲無明[穀-禾+卵]之所闇蔽諸

  有所行皆順魔黨與深法律恆作怨害於法寶藏常爲大賊稟性弊惡難可親附.世尊

  我等今者決定能持如是如來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善根所集無上法藏與

  彼有情作大饒益.世尊彼時當有少分有情於斯法藏勤求樂學.彼性質直無諂無誑

  寧捨身命不作法怨於法亦無誹謗厭背.我與彼類當作饒益.於此深法示現勸導讚

  勵慶喜令勤修學。爾時世尊卽以神力護持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無上法藏令惡

  ********************

  魔衆不能壞滅.復以威力護能受持精進修行此法藏者令斷魔羂蕭然解脫於所修

  行速至究竟。佛時微笑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人中天上兩處有情因佛光明

  互得相見.時此衆會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及餘神衆皆

  持種種天妙華香奉散世尊而爲供養.復發廣大讚詠聲言甚奇如來大威神力護持

  法藏及修行者令惡魔軍不能壞滅斷諸魔羂得大自在於所修行速至究竟.若有淨

  信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爲他廣說不復怖畏諸惡魔軍.若諸菩薩

  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爲他廣說便能降伏諸惡魔軍一切惡魔不能留難。爾時佛告善

  勇猛言如是如是如天等說.善勇猛如來於此無上法門爲諸惡魔已結疆界.令惡魔

  衆所有羂網於此法門不能爲礙.善勇猛如來今者依此法門摧諸惡魔所有勢力.善

  勇猛如來今者護此法門制諸惡魔令不侵損.善勇猛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爲他說一切惡魔不能擾亂.而能降伏諸惡魔怨.若諸菩薩於

  ********************

  此法門受此讀誦廣爲他說.普能降伏一切魔軍施諸有情利益安樂.善勇猛如是法

  門非諸雜染弊有情類手所能得.善勇猛如是法門非魔羂網所拘縶者之所行地.善

  勇猛如是法門是性調善極聰慧者之所行地.善勇猛如極調柔聰慧象馬.非小王等

  之所乘御亦非出現於弊惡時.唯爲輪王之所受用由斯出現於彼世時.如是調柔極

  聰慧者方能受用此深法門.故此法門乃墮其手.善勇猛譬如齋戒龍王善住龍王哀

  羅筏拏龍王.彼不爲人之所受用及爲見故而現在前.亦復不爲諸餘天衆所受用故

  而現在前.唯爲調善聰慧天衆所受用故而現前也.如如帝釋思與天衆往遊戲處嚴

  飾之時.如是如是彼龍現作如是相狀來現其前爲天帝等所受用故.如是若有善士

  人帝乃能受用此深法門.謂能聽聞受持讀誦爲有情類宣示分别.彼於此法爲大莊

  嚴能大流通作大法照成大法喜受大法樂.善勇猛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門受

  持一句尚獲無量無邊功德.況有於此大般若經能具受持轉讀書寫供養流布廣爲

  ********************

  他說.彼所獲福不可思議.善勇猛唯性調柔極聰慧者乃能攝受如是法門.若不調柔

  極聰慧者此甚深法非其境界.善勇猛我爲有情斷諸疑惑.故說如是大般若經。說此

  法時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復有無邊諸有情類皆發無上正等覺心.爾

  時如來記彼決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善勇猛等諸大菩薩及餘

  四衆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

  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

  ********************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八·佚名
  法华论疏卷上·吉藏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菩萨璎珞经卷第五·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四·行秀
  卷第十三(声闻无学僧第一僧部第二)·宝唱
  成实论 第十二卷·佚名
  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
  护法论后序·张商英
  第十卷·慧沼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无著
  佛说胞胎经全文·佚名
  卷第一·道世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正大·唐圭璋

      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开禧中,为严州学官。著有风雅遗音。   杜工部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   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   轲,名垂

  • 卷十一·陈廷敬

    目  录 十二调六十四体,五十五字一七令四体 河 传二十七体又名怨王孙、庆同天、月照梨花、秋光满目 望远行七体 木兰花令三体 金莲绕凤楼一体 睿恩新一体 芳草渡五体 夜行船十一体又名明月棹孤

  • 卷二·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饮中八仙歌【黄鹤注蔡兴宗年谱云天宝五载而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按史汝阳王天宝九载巳薨贺知章天宝三载李适之天宝五载苏晋开元二十二年并巳殁此诗当是天宝间追忆旧事而赋

  •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欧阳修

    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父叔向,以诗自名,代宗时,位左拾遗。群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毘陵。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着书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朝,并表其书,报闻,不召。后夏卿入为京

  • ●卷五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三十一。   起靖康元年九月十九日壬午,尽二十一日甲申。   李纲落职依旧宫观。   又臣寮上言窃见昨者金人围守太原久而未解知枢密院李纲出总元戎戡定寇攘兵甲非不多也。辟至为属官凡七八十员抽差人

  • ●卷十五。题名一·梁章钜

    ◎亲王奉旨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成亲王 永字辈,讳理,正红旗,谥曰哲。恭亲王 奕字辈,名,镶蓝旗。◎满洲军机大臣鄂尔泰 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己卯举人。官至大学士,封伯爵。谥文端。莽鹄立 字树本,满洲镶黄旗人。官至都统,署

  • 卷二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六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尽乙巳宋明帝泰始元年魏文成帝和平六年】凡十五年 【辛宋元

  • 四二三 两广总督杨景素等奏覆前进书籍毋庸发还折·佚名

    四二三 两广总督杨景素等奏覆前进书籍毋庸发还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两广总督臣杨景素、广东巡抚臣李质颖谨奏,为钦奉谕旨,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四日接准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十九日奉上谕:据巴延三奏晋省所

  • 绎史卷一百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宣王好士【稷下诸子竝附】战国策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説晏首贵而仕人寡王説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防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

  • 方克勤传·张廷玉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人民举起反元义旗,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令募水兵抵御。克勤献策而金刚奴不采纳,便逃入山中。洪武二年(1369),克勤被任命为县训导,因母老辞职归家。四年召至京师,吏部主试中第二名,特授为济宁

  • 卷十九 礼十四(凶礼 )·龙文彬

    ◎立后议邱浚曰:“古人大宗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继之,而不及小宗。《大明令》及《律》,虽许同宗立嗣,然皆谓其人生前自立,而无死后追立之文。圣祖之意,盖以偿灭继绝,必前代帝王功臣贤人之后,不可不使血食也。先王制礼,不下庶人。今

  • 卷86·陈邦瞻

    宁宗嘉定四年六月,遣金嵘贺金主生辰。时金有蒙古之难,不暇延使者,至涿州而还。冬十月,以金国有难,命江淮、京湖、四川制置使谨饬边备。七年三月,金主珣遣使来督岁币。五月,金主珣迁都于汴,遣使来告。秋七月,起居舍人真德秀上疏

  • 二年·佚名

    (癸酉)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上率群臣賀帝正,始服朝制冠服。禮畢,上坐殿受中外朝賀。都評議使司上箋,各道都節制、按廉、牧、都護府使,皆上箋獻方物。楊廣道按廉使趙璞獻《歷代帝王爲學爲治綱目之圖

  • 第三章 14·辜鸿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辜讲孔子道:“目前周朝的文明是建立在前两个朝代文明基础之上的,所有的艺术文化那么璀璨夺目!我特别喜欢现在周朝的文化氛围。”辜解与中国华夏文明对应的西方文明是古埃及文明,与

  • 卷十六·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  元 朱公迁 撰大雅三 说见小雅【辑録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熊去非曰文王大明绵皆天子诸侯会朝之乐皇矣追述太王王季之德业与大明绵

  • 雪關和尚語錄卷四·雪关智訚

    侍者傳善輯偈之餘五言示禪人此道最幽玄,莫生別欣厭,但辦一心求,莫計程途遠;一要意真誠,二要絕貪戀,不被境緣牽,直下如射箭。佛祖眾機緣,一一皆方便,透得一樁去,拈來都成片;切忌亂商量,狐疑起邪見,非真明眼人,莫遭胡指點。抖擻復抖擻

  •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朱凯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鹤楼》。朱凯撰。末本。此剧搬演三国故事,系增饰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中的《玄德黄鹤楼私遁》而成。剧演赤壁大战后,周瑜恐刘备趁势取荆州,便于孔明追击曹操之际,邀刘备过江赴黄鹤楼宴饮,欲乘机杀

  • 新城录·沈亚之

    《新城录》生动地记录了唐朝名将裴度、李曜在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叛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系作者客于寿春时亲闻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二著录其文,今据以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