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归音释

如来

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

梵音具云。佛陀。此云觉。功成妙智。道登圆觉。故名为佛。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觉具三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肇法师曰。生死长夜。莫能自觉。自觉。觉他者。其为佛也。福慧具足。金身丈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巍巍堂堂。众圣之师。四生之慈父也。

世尊

佛有无量德。亦有无量名。今以十号德具。为物钦重。天上人间。所共尊故。故曰世尊。

音炒。熬米麦磨为粉屑也。

三昧

此云正定。

梵音具云僧伽。此云众。谓清净和合众。乃四比丘已上之称。受持如来二百五十大戒。所谓禁戒守真。威仪出俗。故名僧也。

呵梨勒

此云天主持来。此果为药。功用至多。无所不入。俗名诃子。

五比丘

一憍陈如。二马胜。三跋提。四婆敷。五拘利。

四谛法轮

苦集灭道也。

阿罗汉

此云无着。亦云不生。又名应真。谓一切烦恼断尽。於后世中。不受生死果报。应受一切人天供养故。

耶舍伽

此云宝称。

舍利弗

此云身子。

目犍连

此云采菽氏。二人共领五百门徒。从佛出家。俱成阿罗汉。

三迦叶

一优楼频螺迦叶。二伽耶迦叶。三那提迦叶。此三兄弟。领一千徒弟。俱从佛出家。成阿罗汉。

须跋陀罗

此云善贤。年一百二十岁。闻佛涅盘。来至佛所。闻法悟道。出家成阿罗汉。

梵志

梵语婆罗门。此云净行。亦云梵志。梵者净也。谓是梵天之苗裔。唯天竺国有。余国所无。其种别有经书。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如此方儒宗。或出家。或在家。多恃己道术。我慢人也。

四不坏信

归依三宝。并正法也。

释迦文

梵语释迦。此云能文。是此方之言。义名能儒。亦名能仁。是姓也。号牟尼。此云寂默。

三世佛

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

五分所成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佛以此五法成身。即五分法身。

学无学

学。即初果。二果。三果圣人。有余烦恼。尚须学断。故名为学。四果阿罗汉。烦恼断尽。故名无学。

贝叶

梵语贝多。此云岸形。其叶长广。其色光润。凡所书写。皆采用之。

三藏圣教

经。律。论。

十二部经

一契经。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义。

三智

一一切智。谓於一切内外诸法。能知能解。是声闻缘觉之智。二道种智。谓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根。是菩萨之智。三一切种智。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知一切众生之因种。此是佛智也。

三谛

三者。空。假。中也。谛者。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谛。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谓也。即假是俗谛。俗即世俗。立一切法之谓也。即中是中谛。中即中正。统一切法之谓也。

三乘

一菩萨。二缘觉。三声闻。

七众

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四沙弥。五沙弥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

四向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

四得

四果圣人。

六神通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六漏尽通。

世间八法

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

五德离身

亦名五衰相。一宝衣垢秽。二宝冠华萎。三腋下汗流。四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

天帝释

梵语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谓能为三十三天主也。姓憍尸迦。

忉利天

梵语忉利。此云三十三。是欲界第二天。居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帝释居中。共为三十三也。

阿惟越致

此云不退转。证无生法忍菩萨。乃得不退转地。

毗婆尸

此云胜观。

音欲。卖也。

南无

此云归依。归是反还之义。谓反邪归正也。依是依凭。谓凭三宝得出三涂。及三界故。亦云归命。谓心驰散六尘。令举自命根。还归本源。故曰归命。又举自身命。归投三宝。即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如大方便经云。譬如人有罪於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求无畏。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於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三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摩尼

此云离垢。即如意珠宝也。

涅盘

此云圆寂。德无不备。谓之圆。障无不尽。谓之寂。旧云不生不灭。乃三乘圣人所证者。

阿修罗

此云非天。亦云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故。宫殿园林七宝所成。居大海底。常与天斗。

摩竭鱼

此云鲸鱼。眼如日月。齿如白山。口如赤谷。所谓吞舟鱼也。

毗尼

此云善治。谓自治贪瞋痴。亦能治众生之恶。即律藏也。

阿毗昙

此云无比法。即论藏也。

阿含

此云教。亦云法归。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乃大小乘教之通号。而小乘中别出四部。一增一阿含。二长阿含。三中阿含。四杂阿含。

阿鼻地狱

亦云阿毗。此云无救。亦云无间。罪人在中。一劫受苦不可救。而无弹指顷息苦故。在赡部洲下。第八重。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徧满其中。

阿难

此云庆喜。是佛从弟。出家侍佛。为传灯二世祖。

南赡部洲

此云胜金洲。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居须弥山南。

舍利

三乘圣人身骨。皆名舍利。

西牛货洲

彼土多牛。以牛为货故。其土纵广八千由旬。形如满月。居须弥山西。

东胜身洲

胜南赡部洲故。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居须弥山东。

北俱卢洲

此云胜处。其土方正。纵广一万由旬。居须弥山北。

辟支佛

此云缘觉。悟十二因缘得道。中乘圣人。

十善

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瞋。邪见。

沙弥

此云求寂男。出家禀受十戒。

沙弥尼

此云求寂女。受持十戒。

式叉摩那

此云学法女。於二年中。修学六法。然后受比丘尼戒。

比丘尼

此云乞士女。禀受三百四十八戒。

比丘

此云乞士。外以乞食资身。福利檀越。内以乞法资心。而长慧命。禀受二百五十大戒五戒音释。

至真等正觉

如来断尽一切烦恼。令身口意清净。无染无着。无虚妄。故名至真。以一切平法。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名等正觉。

三恶道

亦名三涂。谓地狱。饿鬼。畜生。

自在天

梵语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谓夺他所化而自娱乐。别行疏云。是欲界顶天。假他所作。以成己乐。即魔王也。若大自在天。则居色界顶。字威灵帝。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云无上正等正觉。乃诸佛所证之道。

三十六失

善恶所起经云。饮酒三十六过。一资财散失。二现多疾病。三因与斗诤。四增长杀害。五增长瞋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寡。八福德不增。九福德转减。十显露秘密。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多增忧苦。十三诸根暗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不悦。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五阴

色。受。想。行。识。

五欲

色。声。香。味。触也。又财色名食睡。亦名五欲。

五盖

一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盖也。

五神通

如上六神通。除漏尽通。

五道

一天。二人。三地狱。四饿鬼。五畜生。

黠慧

上音辖。坚慧也。

阎罗王

此云双王。地狱主也。赡部洲下。过五十那由他。是其住处。

伊罗钵龙王

伊罗钵。此云臭气。树名也。此龙迦叶佛时。作比丘。因折此臭树叶。遂堕龙中。头上生此臭树。受大苦恼。因以为名。

四等果人

一须陀洹果。二斯陀含果。三阿那含果。四阿罗汉果。

四禅

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梵语禅那。此云静虑。

四空定

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所有处定。四非非想处定。

阿那般那

此云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

酒淀

音电。

横罹

音离。遭也。

一天下

即南赡部洲也。

果蓏

音裸。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即蔓生者。

旃陀罗

此云屠者。即屠杀手。

摴蒱

上音枢。下音蒲。老子入胡作。今人掷之为戏。

泥犁

此云无有。谓无有喜乐。或言无赦处。即地狱也。

暖法

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行者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前相。故名暖法。若观行转明。善根无退。见道即证须陀洹果。

檀波罗蜜

梵音檀。此云施。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音团。

四天下

即四大部洲。

颂愿

即经中佛所说偈。咒愿於彼。令得善利。如有颂云。世间五欲乐。或复诸天乐。若比爱尽乐。千分不及一。由集能生苦。因苦复生集。八圣道能超。至妙涅盘处。所谓布施者。必获其义利。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八戒音释。

布萨

此云净住。又云天语净住。人语或云精进。亦云长养。通僧及俗。俱禀修行。所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此以上半月。下半月。各三日言之。下半月。二十三日。即上半月初八日。二十九。三十日。即上半月。十四。十五日。此名六斋日。

尸罗

此云清凉。即戒之别名。谓能持戒。则贪瞋痴诸烦恼。得清凉故。

明相出时

谓日未出前二刻也。又云观见手掌文时。

五众

即出家五辈。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四沙弥。五沙弥尼。

三恶八难

三恶。即三恶道。八难者。前三即三恶道。四长寿天。寿五百劫。外道得无想定。故生其处。五北俱卢洲。六盲聋喑痖。七世智辩聪。谓世人邪智聪利。耽习外书。不信出世正法。八生在佛前佛后。此八者皆不得见佛闻法。故称为难也。

轮王

轮王有四。金轮王化被四洲。银轮王则政隔北俱卢洲。铜轮王则除北俱卢。及西牛货洲。铁轮王则唯赡部洲。此四轮王将即大位。随福所感。有大轮宝。浮空来应。则感有金银铜铁之异。故为四焉。

梵王

居色界。初禅二禅中间。统小千界。

萨云若

此云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萨云若。

四恩

一父母恩。二众生恩。谓无始劫来。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於多生中。互为父母故。三国王恩。四三宝恩。三宝是良福田。能令众生。出生死苦。至涅盘乐。

三有

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有生有死故也。

六欲天

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

色无色界天

色界。即四禅天。无色界。即四空天。

声闻

修四谛法。证得小乘四果。

缘觉

梵名辟支佛。如前释。

音曼。贯花以严身首也。

五浊恶世

一众生浊。谓诸众生。不畏恶业果报。不修善法。二见浊。谓邪见增盛。不修善道。三烦恼浊。谓诸众生。多诸爱欲。贪瞋痴盛。恼乱心神。四命浊。谓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三十二十十岁。寿数长短不定。五劫浊。谓刀兵。饥馑。疾疫。三灾起时。众生更相杀害也。

迦旃延

此云文饰。亦云不定。

四果

即上四果等人。

菩萨

梵语具云菩提萨埵。今人尚略。故云菩萨。菩提。佛道也。萨埵。此云大心众生。谓有大心入佛道也。又萨埵。名成众生。谓用佛道成就众生也。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四·佚名
  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复黄健六居士书·太虚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圆晖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佚名
  大乘玄论 第三卷·吉藏
  圆寂品第二十六·佚名
  邪魔惑世·印光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佚名
  卷三·净挺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复李虎居士书·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毛滂·唐圭璋

      滂字泽民,衢州人。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崇宁初,除删定官。五年(1106)送吏部与监当。政和中,守嘉禾。有东堂词。  水调歌头  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

  • 卷三十四·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李 纲【字伯纪邵武人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自为御史时所条论即系宗社存亡弱主惑於庸辅委任不专屡进辄退以致国已安而复危功垂成而复隳百世之下

  • 卷四百六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三竹鸡类【泥滑滑同】长短句禽言          【宋】朱 子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五言絶句泥滑滑 

  • 卷二十 后赵录十·崔鸿

    石肇 石肇勒之昆弟也,勒既贵显,肇在军中不能自达,军士共送诣勒。勒哀之,拜建威将军,以肇无才力,每髙选参佐辅之[辅或作补],为聘广川刘典兄女,肇甚惧之。后拜长乐太守,治官每入门,动称阿刘教可尔不可尔,时

  • 卷第七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八〔起昭阳作噩(癸酉),尽旃蒙大渊献(乙亥),凡

  • 竹书统笺卷七·徐文靖

    周武王名初髙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以为不祥【笺按元命包曰姜嫄游閟宫地扶桑履大人迹生稷】弃之阨巷牛羊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防伐林者【笺按宋志者下有荐覆之三字】

  • 读礼通考卷一·徐乾学

    丧期一表上干学案上古丧期无数中古圣人以亲踈定服术上杀下杀旁杀而别为再期期九月七月五月三月之丧有恩有理有节有权着于经礼卜子传之其后代有因革或重而轻或轻而重或古有而今省或前畧而后详其见于载纪者贞观之律开元

  • ●跋·陈康祺

    绦士先生刊其所著《燕下乡脞录》,辱命崇敬校雠,事竣,乃跋其后曰:自南董不作,载籍多诬,唐、宋以来,是非夺于爱憎,功罪淆于恩怨,前代名人言之详矣。本朝列圣代嬗,公道大明,四库所录御制各书,皆折衷群言,垂宪百世。则凡纪录之家,秉笔之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弘治十七年六月庚申朔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礼曹参判申用溉奉表文方物来贺万寿圣节赐宴并织金衣彩叚等物有差○襄王祐材薨王简王庶长子母夫人张氏成化十五年生十七年封世孙弘治四年袭封襄王至是薨年三十一讣闻輙朝三日

  • 凡例·李天根

    一、是编始于顺治元年三月十九日庄烈帝殉社稷、止于康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鲁王薨于金门,凡十有九年;载福、潞、唐、鲁暨绍武、永历诸王立国事。至本朝大政具在「国史」,非野乘所当及,故不敢妄赘一辞;惟命将出师、讨灭闯献

  • 王秀之传·李延寿

    王秀之字伯奋,幼年的时候,祖父王敬弘喜爱他的风采。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墓旁盖了一座茅庐,守丧结束,复职。吏部尚书褚彦回想让他和女儿结婚,王秀之不肯,因此他总是做两府的外兵参军。后来担任晋平太守,当了

  • 继晓传·张廷玉

    继晓,江夏僧人。宪宗时期,他以秘术通过梁芳得以进用,被授予僧录司左觉义。后升为右善世,被任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他每天引诱皇上做佛事,在西市建大永昌寺,逼迁民居数百家,耗费国库钱财数十万。员外郎林俊请求斩梁芳、继晓

  • 卷二十二·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二十二宋 吕祖谦 撰甯嬴从阳处父【文五年冬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爲刚德犹不于时况在人乎

  • 第十一章&nbsp;后期墨家·冯友兰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

  •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为

  •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佚名

    本书(六册一、○五○面六三○、○○○字)为一选辑,不分卷。清代纂修「福建通志」凡三次:一为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刊於乾隆二年;二为沈廷芳修、吴嗣富纂,刊於乾隆三十三年;三为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洛等

  •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司马承祯

    一卷。唐司马承祯录。桐柏真人王子晋得道连环图画11幅及图解和赞词。

  • 摩诃摩耶经·佚名

    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