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诸国统纪卷三

元 齐履谦 撰

周王第二

周姬姓其先后稷封邰夏后之衰不窋奔戎太王去邠居岐文王始兴武王克殷而有天下都于镐京自武王十二世至平王宜臼东迁洛邑是谓东周平王四十九年春秋之始

平王 桓王 庄王 僖王 惠王 襄王顷王 匡王 定王 简王 灵王 景王敬王

【隐元平四十九】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王朝大夫有爵者则书爵无爵者但书名惟冢宰则书官书名冢宰而兼三公者则书宰书公而复不书名有爵则书爵所以视列侯惟冢宰则书官所以重首相归下曰赗赗者冒也归上曰赙赙者傅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国伯爵也直来曰来外诸侯相朝犹为失礼以王臣而下来廷见于鲁其非可知故春秋不言其朝以正私交之罪虽书王臣事然自鲁与接是亦内辞也

【隐三平五十一】三月庚戌天王崩

春秋歴十有三王志崩者九平桓惠襄匡定简灵景不志者四庄僖顷其一敬王在春秋后然春秋列书天王崩诸侯卒者凡二十国其世次则一从本史间有阙而不书者皆本史遣脱官失其守圣人不妄増也一以存当时文献之实一以示后世传疑之谊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君氏当依公谷作尹氏葢尹氏武氏仍叔荣叔家父曰氏曰叔曰父皆世称也如晋称赵孟之类世世称之故诗有仍叔春秋亦有仍叔诗有家父春秋亦有家父诗有尹氏春秋终始凡两书尹氏又案春秋卒尹氏以见诸卿之世卒王子虎以见公族之世葬刘卷以见王臣称公之僭

【桓五 桓十三】秋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

此年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庄六年王人子突救衞成元年王师败绩于茅戎一则伤威毁重亲屈伐郑之师一则兵寡力弱不成救衞之功一则背盟弃信卒致徐吾之败文属事比则周之纲维日就委靡有不待辨而明者余事亦多类此宜细推之

【桓六 桓十四】春正月寔来

言寔来者承上文也州公一出而私交二国往外曰遂内来曰寔皆兼事之辞也

【桓九 桓十七】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逆后二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一书归一不书归书归者逆而得者也不书归者逆而不得者也祭公将逆后于纪不能以王命自将其书曰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则托鲁之意可见矣

【桓十五 桓二十三】三月乙未天王崩

【庄三庄六】五月葬桓王

天王之葬鲁会者二文九年叔孙得臣如京师葬襄王昭二十二年叔鞅如京师葬景王不防者三此年葬桓王宣三年葬匡王襄二年葬简王而亦书者葢有他国会之礼天子之葬动天下属诸侯故苟有会之者则书其不书者皆诸侯之不会者也

【庄六庄九】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衞

王朝大夫书爵则无爵书子则无采故须冠王人于上而系子突于下

【僖八惠二十五】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衞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

王人会盟其有采邑者因采为氏而称子其无采邑者则但称王人而不名葢王人则可以序诸侯之上而名氏则不可以登列会之先

冬十有二月天王崩

【文五 襄三十】王使召伯来会葬

春秋之时王室衰微纪纲法度日以坏乱虽时以礼接诸侯有出于王命者有不出于王命者有虽出王命而实非王意者出于王命者书王又书天者是也不出王命者天王俱不书者是也虽出王命而实非王意者书王不书天者是也葢春秋之谊虽为之曲全典敎又必欲不没其实故其书法如此昭七年衞襄公卒衞齐恶告丧于周且请王命王使成简公如衞追命襄公云云所谓虽出王命而实非王意者鲁桓似之王即周也周者天下之号王者京师之称故春秋书周正曰王正周兵曰王师周卿士曰王人

【文八襄三十三】秋八月天王崩

【文十顷二】及苏子盟于女栗

王人以采配子即以为爵者其文常施于会盟何为常施于会盟所以视列侯齐邦君也苏子之于女栗刘子之于平丘尹子单子之于伐郑纳王皆是也不然一刘文公也何以会于召陵则书子卒但称名

【宣二匡六】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十五定十三】夏六月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王季子王札子皆顷王子定王兄弟不曰王子某者所以别诸王子公羊氏曰王札子者长庶之称

【成五定二十一】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成八简三】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自诸侯言之则曰天王自诸臣言之则曰天子谊得曰锡私恩曰赐左氏传僖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其礼文有类此者

【襄元 简十四】九月辛酉天王崩

【襄二十八灵二十七】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昭二十二景二十五】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宋国第三

宋子姓国纣庶兄微子啓始封十四世至穆公和入春秋

穆公 殇公 庄公 闵公 桓公 襄公成公 昭公 文公 共公 平公 元公景公

【隐三穆九】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桓二殇九】春王正月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庄二 庄十八】乙酉宋公冯卒

【庄十二闵十】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僖九桓三十一】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僖二十一襄十二】十有二月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盂薄皆宋地凡诸侯见执境外曰归境内曰释其曰释宋公者葢执而未出境也

【僖二十三襄十四】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文七 成十七】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文八昭元】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

春秋称人以杀大夫者凡六庄二十二年陈人杀其公子御冦文七年宋人杀其大夫八年宋人杀其大夫司马九年晋人杀其大夫先都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昭八年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杀御冦传但言陈人杀其太子御冦更不明称人之防杀先都士縠箕郑父传言夷之搜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勲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隂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九年正月己酉使贼杀先克乙丑晋人杀先都梁益耳三月甲戌晋人杀箕郑父士縠蒯得杀公子过传言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夏四月辛亥哀公缢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宋人杀其大夫传言宋成公卒昭公将去羣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廕矣必不可君其图之不听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以上凡四杀大夫皆国乱无政众人擅杀之公羊氏曰大夫相杀称人谓此类也但先都士縠箕郑父公子过书名氏者为杀有罪公孙固公孙郑不书名氏者为杀无罪此其不同耳然未有以官书者此则曰司马司空云者又以见其执国之重为君之股肱屏翰而意不在于杀大夫也故二卿书官于前华孙不称使于后继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则夫人之恶着矣或曰大夫不名非世卿也书官世不以罪也是皆夫人専国之效昭公见弑之渐

【文十五昭八】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春秋外臣来盟不称使者有三髙子来盟鲁无君也屈完来盟楚未服也华孙来盟夫人命也谷梁氏曰无君之辞也葢得其旨其书官者又以见其为夫人之党杀公子卭而代之位者

【文十六昭九】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成二六二十二】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成十五共十三】夏六月宋公固卒

【襄三十 平三十三】三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

宋平以千乗之君而不能救其母于火共姬之于妇道虽尽而宋平之于子职则亏故书公孙夀季孙行父二上卿纳币致女不谓不贵晋齐衞三国之人来媵不谓不尊葬则冠以夫諡不谓不正皆所以重録伯姬之变深着宋平之罪

【昭十平四十四】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昭二十二元十二】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齐国第四

齐姜姓国师尚父太公望始封十三世至僖公禄父入春秋

僖公 襄公 桓公 孝公 昭公 懿公惠公 顷公 灵公 庄公 景公 悼公

【隐七 僖十五】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凡称弟者皆本史辞案春秋诸国世卿公族居多君之弟称弟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而弟又有称叔季者许叔蔡季是也是皆本史之异辞也春秋从而弗革以见为国不择贤之弊公族乱政之由

【桓三僖二十二】夏齐侯衞侯胥命于蒲

要言而不防血曰胥命或曰盟之有胥命犹会之有遇皆位均势敌莫适为主之辞也伯者作则不得为尔矣故曰春秋美胥命以是为近古

【桓十四 僖三十三】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庄四襄七】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上书楚师灭陈下书葬陈哀公上书纪侯去国下书齐侯葬纪伯姬皆国灭而为敌所葬彼不言楚人葬陈哀公者承上文可知又案春秋内女之书葬者三纪伯姬则齐侯葬之纪叔姬则纪季葬之宋共姬则鲁人葬之是皆吾女之遭人伦之变者故书其本末之详如此

【庄八 襄十二】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庄九桓元】齐小白入于齐

凡公子取国或书归或书入书归者有奉之者也书入者无奉之者也有奉之者郑突曹赤是已无奉之者齐小白许叔是巳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纳称纠杀称子纠以称王猛卒称王子猛同一书法曰纠曰王猛者笔削之微旨所以恶争夺曰子纠曰王子猛者记事之常辞所以道名分又案春秋凡两争国者名则俱名爵则俱爵故归称突出称郑伯奔称忽复称世子

【闵元桓二十五】冬齐仲孙来

仲孙湫其不称使者以省难来非聘事

【闵二桓二十六】冬齐髙子来盟

髙傒其不称使者鲁时无君

【僖元桓二十七】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时未有伐邢者然则三国之师次于聂北案兵观衅以待事迁国就安以图存春秋之纪桓师未有善于此者故城楚丘不言救城縁陵不言救而城邢独言救其书法可见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自入春秋衞完鲁息姑鲁允宋与夷陈免郑忽子仪齐诸儿宋捷不数十年而弑者九起天王不加诛方伯不致讨人道亡天理灭矣自桓公奋起虽以哀姜之亲犹诛死不赦四十年间而天下诸侯无敢有动于恶者葢桓公之功于是为大而圣人称之以为民到今受其赐殆亦有取于此云以其尸归使絶之鲁

【僖四 桓三十】春王正月公防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屈完不称使楚未服也屈完来盟文与国佐如师一也或称使或不称使其称使者服之也其不称使者未服之也楚方结盟而退明年灭又明年围许灭黄伐徐败徐于娄林诸侯莫能救以此知楚为未服也故谷梁氏曰于师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是亦言楚人之未服也

【僖十七 桓四十三】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僖十八孝元】狄救齐

案左氏传称宋襄以诸侯伐齐杀无亏立孝公而还然考之于经左氏之言有不可信者无亏者长衞姬子即衞出也而衞人与伐左氏之言其不可信一也狄之救齐是不与孝公也而越明年孝公及狄盟左氏之言其不可信二也徳莫重于纳已孝公于宋襄之报宜如何哉而曹南之盟齐人不与不惟忘徳背谊去顺从逆而复乘其兵败雠宋围缗左氏之言其不可信三也春秋之法凡公子取国有奉焉曰归无奉焉曰入伐而归之曰纳今公子昭一无称焉左氏之言其不可信四也桓公管仲属孝公于宋襄以为世子则伐而纳之谊也今齐人及战而经以宋为主曲宋而直齐左氏之言其不可信五也

【僖二十七孝十】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文十四昭二十】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案左氏传昭公弟宻姬子商人骤施于国而多聚士五月昭公卒舍即位七月乙卯夜商人弑舍而让元元曰尔求之久矣我能事尔商人遂自立是为懿公又案舍未逾年而称君者已即位也春秋凡所书未逾年而称君者皆已即位也宣十年四月齐侯元卒冬书齐侯使国佐来聘则是顷公已即位成四年三月郑伯坚卒冬书郑伯伐宋则是悼公已即位

【文十八懿四】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案左氏传懿公游于申池阎职仆邴歜防乗二人谋弑公纳诸竹中归舍爵而行齐人立公子元是为惠公春秋称人以弑者三此及文十六年宋人弑其君杵臼襄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宻州杵臼则襄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商人虽死于阎职邴歜之手而公子元实受其国二人者一为祖母一为庶兄非臣子故不以斥其名但曰国人云耳逺之之辞也何以知元之非臣子也以其曰夫已氏而知之也非臣子也而犹曰弑其君者各正其名而已名正则是非定监戒彰

【宣十惠十】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衞

左氏传齐惠公卒崔杼有宠于惠公髙固畏其逼也公卒而逐之奔衞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是不然春秋凡两书氏尹氏即其世称而书氏崔氏即其族大宗强见逐而书氏故谷梁氏曰氏者举族而出之之辞也其后崔杼竟以家乱遂致灭宗之祸岂亦圣人书氏之明验欤

【成九 顷十七】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襄十九 灵二十八】秋七月辛卯齐侯环卒

【襄二十五庄六】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哀五景五十八】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

【哀六悼元】齐陈乞弑其君荼

【哀十悼四】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猜你喜欢
  卷十五(僖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孔颖达
  論語全解原序·陈祥道
  卷之三·子华子
  卷八·程公说
  卷首十五·严虞惇
  卷三十九·卫湜
  附录卷二·项安世
  卷七目录·乾隆
  成公·成公七年·左丘明
  卷二·王引之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欧阳竟无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余丛话 卷二·杨恩寿

    原 文明曲《天宝遗事》,相传为汪太涵手笔。当时传播艺林。以余观之,不及洪昉思远甚。《窥浴》一出,洪作细腻风光,柔情如绘,汪则索然也。备录如左。持月旦评者,当不河汉斯言。汪作:【醉花阴】腻水流清涨新绿,洗尽胭凝粉聚。斗

  • 卷284 ·佚名

    沈与求 何子楚为范明伦赋九疑石石吾不及见也读诗可以知其巑岏秀峙之状吾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 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 儿童斲石攒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 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

  • 卷一百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四馆阁类五言古赋得谒帝承明庐     【陈】江 总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余香貂拜黻衮花绶拂?除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五言律冬夜寓直麟阁      【

  •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四·逆臣·宋濂

        ◎逆臣   铁失者,当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为太医院使。未逾月,特命领中都威卫指挥使。明年,改元至治,有珍珠燕服之赐。三月,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

  • 卷之五百六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冬十月。甲子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

  •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乙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熙敬等奏、醇贤亲王祠内西跨所各房座。请略加修葺。一并派员守护。抑或暂缓兴修一摺。朕

  • 卷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五职官略【二】礼部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掌祗若彛典以贰尚书汉人左右侍郎初制俱兼翰林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

  •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帝系考【七】皇族觉罗兴祖直皇帝长子大祖系二世大祖恭载皇子门三世以下素赫臣尼扬古【以上三世】【臣】等谨按玉牒载大祖三子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今照世派编纂必

  • 提要·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精义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精义五十卷宋黄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是书十六卷陈振孙书録解题亦着于録称为三山黄伦彞卿所编知其闽人此本有余氏万卷堂刋行小序称为释褐黄

  • 中国哲学史评·太虚

    冯君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曩尝稍一翻涉,顷始阅尽,其殊胜处诚有如审查者所言;然于佛学未能与子学俱重,故于向来之儒道拘蔽,未尽解脱,以视蔡孑民先生“不以一派之哲学,一家之教义梏其心”,似有未逮。中国民族文化,哲学乃是主脑,竖承

  •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清净意如来 南无妙声如来 南无大光如来 南无月灯如来 南无智华如来 南无福德庄严如来 南无福德势如来 南无智所得如来 南无有边示现如来 南无爱示现如来 南无无边焰如来 

  • 起信论疏卷下·元晓

    复次以下第三广上立义分中生灭之相。于中有二。先明生灭粗细之相。后显粗细生灭之义。初中亦二。一者正明粗细。二者对人分别。初中亦二。总标。别解。别解中言一者粗与心相应故者。六种染中。前之三染。是心相应。其

  • 天台四教仪·谛观

    高丽 谛观录四教颂七贤七位藏初机。通教位中一二齐。别信并圆五品位。见思初伏在凡居。果位须陀预圣流。与通三四地齐俦。并连别住圆初信。八十八使正方休。圆别信住二之七。藏通极果皆同级。同除四住证偏真。内外尘

  • 终南家业卷中(本)·守一

    重受戒父予主巾峰坛席。累行重受。今因日本忍师泛舶远来。探阅律藏。明达受缘。微有所碍。戒非增上。自疑先受。力乞重增。世多昧者。輙生疑阻。逆彼高怀。因考律论及诸祖明文。决彼迷情。使教门无拥。大分三段。初引

  • 舟车闻见录·江藩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

  • 周易本义·朱熹

    南宋学者朱熹对《周易》的注解,又名《周易注》。成书于淳熙4年(1177)。原书据吕祖谦校订的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而分为十二卷。其书以“象数”与“义理”合一为宗旨。“易本为卜筮而作,以断吉凶。今其法不传,诸儒之

  • 悟真篇阐幽·朱元育

    《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紫阳出海蟾刘祖派下,为南宗第一祖,悯世人不知金丹大道,堕落旁门,特作此书,令学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耳。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

  • 大品经游意·吉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